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 第544章 半年,天下初稳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第544章 半年,天下初稳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2:05 来源:笔趣阁

(晚了点,请谅解。)

……

北京城如何,天下各府县官吏如何任命、调任,以及儿子朱慈爝如何平定陕甘民乱,对此刘卫民都不怎么在意,驸马府名下各精锐散入各地,他相信,只要拿出足够代价确保大明朝各卫所底层军卒们利益,哪怕九边各将门威望再如何,两相逼迫下也只能向他低头,只要大明朝百万军卒们低头,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数年来,登莱远洋舰队一直按照固有的运行轨迹,自登莱前往南洋大明岛,自大明岛转道前往南美,自南美入北美,入大明冰州,由冰州过辽东入登莱。

年年如此,无论大明朝出现了何种事情,登莱远洋舰队从无一次变更,而今岁小三带着舰队返航后,第一次没有再次南下大明岛,而是卸掉大半火炮成了辽东运粮辎重船队。

囤积在登莱、小琉球、南京的数千万石粮食,或河运或海运,源源不断流入山东,由山东入河南、入山西、陕西。辽东地广人稀,自刘卫民夺回辽东后,开垦、种植了无数田地,囤积了三千万石粮食,几乎不计成本的往陕甘运粮,无数人沿途传播着无数粮食救济,河南、山西两地最先平静了下来,虽抓了无数人,也斩首了一些罪大恶极之人,大多数只是毫无目的流散的百姓有了粮食主心骨后,很快安静了下来。

刘家寨运输粮食并非是朝廷征募劳役,而是付出粮食、银钱,罪民不参与其中,只是被押解送去登莱,送去江南等待发配海外流放,遭了灾的良善百姓纷纷加入运送粮食,以此来恢复民力,仅粮食一项付出,刘卫民就付出高达千万两。

调配登莱远洋舰队运粮,一个人督理关外千里之地,京城消息、陕甘消息不断有背插小旗军卒送入,与一干学生做着各种数据评估,评估着大明朝各地风险指数,等到天启九年七月,看到林丹汗忍耐不住向北征讨外喀尔喀、兀良哈诸部后,嘱咐了朱鼐镜小心安置辽东沈阳府、乌龙府、宣明府、平安府、咸镜府五府后,这才带着五百骑和一干学生回转京城。

刘卫民回京时,陕甘也基本平静了下来,投降俘虏数万,神一元、神一魁两兄弟身死,孙继业、茹成名、王左贵、苗登云、黄有才、谭雄、薛红旗、一座城张德义、一朵云张德明、郝临庵、刘五刘道山、刘六刘道江、白广恩、可天飞何三郎、乔六郎、一字王拓先灵、大盗独行狼等陕甘西路贼人大半被斩首示众。

东路在儿子领陕甘、大同近十万军卒入关平乱时,王嘉胤、王自用、贺双全、新虎、九条龙、闯王高迎祥、领兵山、勇将、满天飞一条龙一丈青、哄天星、三只手梁敢、一字王、闯将、李自成、蝎子块、满天星、七条龙、关锁、皂莺、张妙手、八大王、张献忠、老张飞、诈手、邢红狼、闯塌天、刘国能、马鹞子、胡爪、哄世王、一块云、乱世王、大将军、过天星、惠登相、二将、哄天王、猛虎、独虎、老回回马光玉、高小溪、扫地王、整齐王、五条龙、五阎王、邢闯王、曹操罗汝才、稻黍杆、逼上路、四虎、黄龙、大天王、皮里针、张飞、射塌天李万庆、薛仁贵、金翅鹏、八金龙、鞋底光、瓦背儿、刘备、钻天鹞、上天龙等六十余将于西安投降。

东路乱匪头领多是萨尔浒败散无法回乡之逃卒,在十年前刘卫民就知道他们的存在,早先年也安置了些人入了吕梁山,这些投降的头领里就有他的人员,在看到名单后,对于他们投降并不是很奇怪,所知历史中,这些人一开始就有被招抚的可能,李自成兵临北京城时还是提出招抚之事,李自成死后,残余也还成了南明之下将领,本就是九边军卒,无数粮食入陕,陕甘、大同边军集体转向入关,不放下武器还能如何?

与刘卫民所知历史差不多,这些人困守坚固西安府城,希望可以成为大明军中一部,榆林总兵王学书仅仅只是说了句“可以考虑”话语,刘卫山一日间罢去除甘肃外所有陕甘各镇中高级将官,大同总兵张鸿功吃过刘卫民的亏,知道刘家兄弟眼里就没有“害怕、担忧”字眼,大同镇军将全都闭嘴不言,坐看幼军充入陕甘军中。

幼军是刘卫民嫡系军队,规矩最是严厉,西安府乱民乱军想要自立为一军,想要不受控制,无论刘卫山还是刘英儿都不可能答应了,自以为躲在坚城内就可以讨价还价,没用半个时辰,在幼军靠近城墙根挖了老大的坑,五百斤炸药爆破城墙个大口子后,数万乱军也没了讨价还价的资格。

乱民初起,九成九都是老老实实耕田种地百姓,只要三千精锐打的过那些原属边军的家伙,三千精锐冲散十万乱民毫不稀奇,对此刘卫民有着清醒认知,十万精锐,精锐骑军超过两万,若这么强大兵力还无法平定,他会毫不犹豫拿一些人脑袋当球踢。

刘卫民回京,媳妇刘英儿带着儿子也从西安府返回,父子两人好像是约定好了一般,城外旌旗招展,数万骑威压让人心跳若鼓,经历过不知多少阵仗的刘卫民虽领数百人,气势却丝毫不弱于数万大军。

远远看着媳妇刘英儿怀里坐着的儿子招手,刘卫民不由咧嘴一笑,想要回头与人述说心下喜悦,却发现身边只剩下一群呆板的亲军卫卒。

“唉!”

刘卫民微微叹息,轻踢战马迎上犹如大将军的媳妇、儿子。

“爹爹!”

儿子不住摆手、扭动,表达心下喜悦,最终还是被刘英儿翻身下马抱了下来,刘卫民来到近前也翻身下马。

一家三口在数万军将、前来迎接文武大臣前,两大一小如若无物,如同惬意散步,或是儿子不住抱着大腿让他不耐,将儿子架在脖子上,笑道:“大兄没跟着一同回返吗?”

尽管他脖子上的小人儿即将为大明帝国皇帝,刘英儿也不是很在意他的随意,并未出口阻止他的“无礼”之为,反而挽着他手臂迎向朝廷文武大臣,脸上一阵灿烂笑意。

“陕甘动乱的狠了些,各府县毁坏的颇多,大兄可能年后才能回京。”

一只手按住儿子不怎么老实的腿脚,一边笑道:“大兄性子沉稳,暂留陕甘稳定人心是妥当的,就是没想到大兄手段如此暴烈,竟一日罢去如此之多陕甘军将。”

刘英儿笑道:“以兵为匪多是陕甘军将,大兄恼怒,仅仅只是罢去他们的将职,已经是朝廷莫大的恩惠了,若还敢不满,砍了他们脑袋也就是了。”

刘卫民微微点头,忠心、有功不代表不能砍他们的脑袋,沉思片刻,说道:“九边将门,以陕甘将门最多,世代为将,门下家将私丁颇多,若不用也是有些浪费了,爝儿登基后,让他们去西疆镇守吧。”

刘英儿一愣,低头细想了下默默点头,说道:“鞑靼草原有刘部在,河套留我军精锐万卒即可,九边卫所也成了可有可无之所,陕甘军将调西疆夺回盛唐之地,可重立安西都护府,老爷是不是也将宣大、蓟镇之兵调辽东守其地?”

刘卫民微微摇头,说道:“大同各卫可以保留,陕甘、山西、河北,大同居中,若人之挑担,大同应予以保留,宣府、蓟镇之卒缩减,缩减之卒皆入辽东,五军都督府清查下天下各卫所,无法养活之卒皆入辽东,皆为卫所之人。”

说到此处,刘卫民又微微甩了甩头,叹气道:“大明卫所兵制,看似不费银钱,可战力终究会越来越低的,相公在想着,是否废弃卫所兵制,全部由募兵取而代之。”

出城迎接的刘之坤刚来到跟前就听了这么一句,惊讶道:“全部募兵?三兄,我朝兵卒百万,一卒年响以十两计,年耗银就高达千万两,余者还需衣甲兵器,所需银至少也要三千万两之多,朝廷哪里会有如此之多银钱?”

“四叔,爹爹有钱!”

抱着自己脑袋拍打的儿子一阵得意,刘卫民却一阵苦笑,来到跟前拱手的诸多大臣们,全有些怪异看着父子二人。

想到内外卫四百九十三,千户所三百五十九,逃散后的卫所兵卒尚有百万,刘卫民就有些头疼,大明朝是个庞大帝国,历朝历代所需兵卒至少都在两三百万以上,在没有火车可以极短时间内调运兵卒情况下,防御如此庞大疆域,需要如此庞大兵力毫不稀奇。

募兵,一卒一年十两银,即一年6000rmb,说实话这已经是极为廉价兵响了,关键是,此时大明朝根本担负不起一年三千万两军费。

卫所制,除了边军卫所外,余者更像是民兵,平时练练杀敌本领,战时抽调上阵杀敌,不调动时,朝廷不仅不需要付出银钱,而且各卫所还要向朝廷支付一斗赋税。

低头沉思片刻,抬头看到一干人全看向自己,不由苦笑道:“暂时是没法子的,朝廷先清查大明朝各卫所,严查各将领侵吞卫所屯田情况,先将情况弄清楚了呈上来,此事由户部、工部屯田清吏司、五军都督府、都察院选派人员联合清查,由门下监负责此事,一年彻查清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