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 第541章 再次变天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第541章 再次变天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2:05 来源:笔趣阁

刘家寨子城城主府依然略显冷清,魏忠贤提着个铜质水壶为一圃秋菊浇水,园中没有其他人,一边浇水,一边低身摘去多余的花骨朵,李永贞独自一人提着衣裙急匆匆前来。

“公公。”

魏忠贤没有回头,反而低身蹲地,用粗糙老手拨开一丛菊花,将下面的一片枯黄掐掉。

“宫里有了消息?”

李永贞忙抱拳说道:“张嫣提起了朱由检退位之言,而朱由检却准备增发五千万两明票国债,以八分利国债代替没了实银支撑的明票,以及……以及希望可以由此高额国债逼迫驸马爷退避。”

“呵呵……”

魏忠贤站起身,将水壶交到李永贞手里,笑道:“陕甘、山西、河南饥民遍地,山东、北直隶各府县又一再拖欠赋税,咱家不承认,他朱由检有何资格发行国债,以空荡荡的内外库,还是用自保尚难的大明钱庄?”

“呵呵……”

魏忠贤微微摇头,笑道:“八分利,很不错的买卖,他朱由检想发行就让他发行好了,与印钞厂说一声,粮价都涨了,印钞所用纸张不能便宜了,以发行国债一成利计算。”

“当然了,老规矩,实银购买印钞纸张,卫民钱庄照旧不认明票国债。”

李永贞心下一阵苦笑,摇头说道:“五千万两国债,一成就是五百万两,咱家可不认为朝廷还能拿出两百万两实银。”

魏忠贤微微摇头,笑道:“大明钱庄还是有五百万两实银的,只不过被四十五家商贾藏了起来,不用刀子,不血腥一些,这些执事们是不可能拿出这些银钱的,一会你多用些人,多在京城散播散播,将他们藏银处散出去,多散步些谣言,将百姓怒火引到商贾富户、文人官吏身上,就说全是他们鼓吹才致使百姓明票成了废纸啥的,咱家要一次性撅了他们的根。”

李永贞有些担忧道:“公公,这……这会不会闹得太大了些,这会重创江南命脉根基的,海贸可能会有诸多影响。”

魏忠贤一边走向花圃中间的长凳,一边笑道:“若是一年前,咱家也以为你的话语是不错的,理当稳妥小心些,可驸马爷给咱家上了一课。”

李永贞神色郑重,仔细听着魏忠贤话语。

“驸马爷因陕甘四县皇庄之事,封锁了陕甘、山西、北直隶边军与鞑靼市易,如今又亲身居于草原,死死压着边军不敢乱动,大明朝已经没了精锐军卒可以压下四处民乱。”

“皇庄焚毁粮食无数,今岁更是荒废田地无数,百姓怨怼、刘家寨损失无数,任谁也不认为驸马爷此事稳妥了,可回头再看现今情况。”

魏忠贤给李永贞倒了杯酒水,笑道:“陕甘传来的消息你也是见了,原本极为艰难推广的土豆、红薯,毁掉的四县的红薯、土豆被一群乱民当成了宝贝,情愿易子而食也不愿毁坏食用,有时候,失去了,才知道如何的珍贵。”

“天下不乱还罢,一旦乱了,倒霉的可不仅仅只是百姓,倒霉的还有那些一再与咱们作对的富户商贾,还有那些只知道扯后腿的官吏。”

李永贞微微点头,每日里都有消息自陕甘、山西、河南传来,很清楚这些地方对朝廷如何的不满,点头赞同。

“公公所言甚是,朝廷人心涣散之下,又无精兵平乱,能够结束这种乱局,只有皇长子登基为帝,只有小琉球岛、登莱、辽阳囤积的粮食才能解决了乱局。”

魏忠贤笑道:“所以啊,有时乱局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只要有足够解决乱局的能力,再乱也不怕。”

“辽东精锐军卒十万,海上飘荡着的精锐亦有十万,九边精锐被驸马爷压制的难以动弹,大皇子本就是先帝皇长子,本就该为大明帝王,驸马爷又收留了大同、宣府数万老弱军卒,收服九边底层军卒并不是很难,别说陕甘的饥民,就算全是真正的卫所兵卒作乱,八白室两万骑也可很短时间内平乱。”

“平乱容易,根除扯后腿的官吏却很难,趁着大明钱庄之事,一举根除所有隐患,清除所有掣肘,将江南桑茶盐掌控在刘家寨手里,咱家以为,付出些代价,值的!”

李永贞低头思索片刻,点头道:“公公说的是,咱家这就去准备,给崔公公去封信。”

魏忠贤微笑与李永贞饮下酒水,至于如何散播消息,李永贞却是里中好手。

因陕甘白水、澄城、阳、韩城四县之事,宁德驸马府采取了收缩策略,朝廷趁机大肆宣传,泼脏水也好,自我标榜也好,总之大明钱庄短短时间内吸纳了两千多万两,其中就有魏忠贤暗自让人分散注入的数百万两,除去百姓零散银钱外,剩下的全是江南商贾银钱。

漕帮出了事,朱由检以剿匪、安全为由夺了大明钱庄主导权后,魏忠贤第一时间内抽出了注入的数百万两,民乱爆发,卫民报社散播消息,出现了挤兑大明钱庄存银迹象。

一开始朱由检并没有太过在意,为了确保大明钱庄信誉而敞开了兑换,结果还没半月,银子竟然没了。

别人不知,魏忠贤却清楚,四十五家商贾怕了,五百万两银子通过明票兑换,自己兑换自己银子方式被雪藏了起来。

钱庄最为赚钱的是印制钞票,可以以一两实银印制三两乃至更多钞票流通,但这有个前提,就是钱庄要有足够的信誉,要确保不会被无数人挤兑。

大明钱庄没有制造纸钞特种纸张能力,所用纸钞皆来自于刘家寨印钞厂所造纸张,纸张流出多少大致可以判断出大明钱庄印制了多少明票。

两千余万两实银,纸钞近七千万两,卫民钱庄大致估算出流入民间明票至少有五千万两,报社以各种数据分析大明钱庄存在的泡沫风险后,所有人都怕了,挤兑风波如同飓风席卷各地,被套住的百姓、富户无数,打砸暴动也随之爆发,不仅仅是北京城,南京城、苏州、扬州、杭州更加疯狂,无数百姓冲上街头打砸一切可以打砸、抢掠之物。

五千万两明票纸钞流入民间,北方人穷一些,物价又是一日三跳,有俩钱全流入了商贾手里。

北方物资又多来自江南,五千万两的明票纸钞近七成最终汇聚到了南方大商贾们兜里,如今大明钱庄出了问题,总部设在北京城,挤兑风波最先在北京城爆发,实银除了被魏忠贤和四十五家商贾提走过半外,剩下的也是被京城百姓挤兑提出,反而江南百姓可以挤兑出来的实银很少,也是损失最为惨重之地。

江浙各府县大乱,平民、卫所军卒、衙役、士人、商贾纷纷冲上街头,朱由检愤怒袁崇焕无法使用京营十二营平乱,愤怒未熄,江南传来大乱噩耗,朝臣们争吵不休,最后朱由检下旨发行五千万两国债,八分利国债,希望用高利率国债让百姓认可,以此稳住局势。

但还没一日,魏忠贤给出了国债纸张价格,五千万两国债,五百万两实银工本费用!

大臣们瞠目结舌,朱由检愤怒嘶吼未停,城中又冒出流言,言四十五家商贾监守自盗,用了哪些人,使用了哪些手段监守自盗,在外城何处藏了五百万两实银啥的。

一竹竿打下去,无数马蜂冲出城池,五百万两银子仅半日,被无数京营军卒、百姓抢了个一空……

皇帝大怒,顺天府衙役满世界抓人,大牢塞了个满满,结果却没能寻来多少银子,除了一堆红绿大明纸钞废纸外,什么都没有。

整个大明帝国大乱。

陕甘饥民无数,西安府因大明钱庄无法兑银引起民愤,守城军卒手里的明票成了废纸,西安城告破,刚刚破格提拔的陕甘总督洪承畴被乱民杀死,无数富户被愤怒的乱民灭门屠户。

河南各城、山西各城相继沦陷,河北、山东、两淮、江南各府县,无数百姓愤怒走上街头打砸、抢掠富户官吏发泄,整个大明朝仿佛都在颤抖、恐惧,无数噩耗仿佛压垮了朱由检,尚不足二十岁的年纪,已经是两鬓花白、身形枯瘦,勤政早朝不见了,整日缩在乾清宫任谁不见。

……

北方大雪降下,辽阳的目光却只是盯在南方,张嫣带着朝廷官吏过了山海关,出现在了辽阳城,郑贵妃看罢退位诏书,深深叹息一声。

“何苦来哉……”

百骑冒着风雪冲出辽阳,日夜不停前往八白室。

刘卫民接到郑贵妃皇奶奶信件时已经是十月底,一一将天下各府县情况看罢,这才翻阅着魏忠贤、崔文升两人的信件。

朱徽妍、沈允、张氏、刘英儿、徐娇……和一干孩子们全都不言不语,爱哭闹的刘家三少嘴里塞了个奶嘴,坐在他怀里也不哭不闹,小手抓着封信件摇来摇去。

张氏不住示意儿子,朱慈爝最后还是站在他面前,也不开口,只是将他看罢的信件一一塞回信封内。

刘卫民抬头看了眼长子,将最后一封信件扔下,看了一圈家小,伸手就要端起茶水,张氏忙起身上前。

“老爷,茶水凉了,妾身还是热一热吧。”

刘卫民眉头一抬,也不理会她将瓷壶放在碳炉上,看向沈允说道:“大明朝乱一阵子问题不大,却不宜动乱的太久,你们可以回辽阳了。”

张氏见他终于开了口,精神一振,小心说道:“老爷,爝儿……爝儿是不是要回京城稳定民心?”

知道她心下所想,沉默片刻还是微微摇头。

“爝儿为帝登基不在一时半会,两宫娘娘与小朝廷可以先行返回朝廷稳定民心,至于爝儿……开春后御驾平乱,让内阁选派伴驾出征之臣。”

“另外,爝儿为帝,刘家寨所属产业皆为皇家之产业,你们当予以全力配合朝廷以稳天下。”

朱徽妍一愣,说道:“相公,爝儿为帝,刘家寨自是全力以赴,只是爝儿不回京城,是不是不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