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 第485章 挑灯夜战的两人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第485章 挑灯夜战的两人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2:05 来源:笔趣阁

一家一户,无论如何选择都没问题,家业越大,越难以什么自由恋爱,家业大了,身上的责任也大,肩上承担的不再是一家几口人的问题,更何况掌管着亿万子民的帝王,但因种种原因,大明帝国皇帝只能自民间小门小户中选择妻妾,远不似太祖、成祖时的马皇后、徐皇后,一个是滁阳王郭子兴养女,一个是魏国公徐达嫡长女。

但不管如何,在这方面刘卫民自个是绝不愿掺和半分的,他的身份已经极为特殊了,三代帝王恩宠,手里还握着堪比一国财赋、净军、幼军……

自个都觉得权势太强招人碍眼,哪敢再涉足宫妇之事,只是他没听了周氏话语,若听了她替二十四县说话,估摸着会拍脑袋,认为自己看错了。

王承恩跪地不敢抬头,二十四县就是个异类,是朝臣们碍眼之地,童生代替三甲同进士为县令,本地乡人治理本地乡人,更别提二十四县只向理事会负责,只向二十四县乡民负责之事,若都如此,还要朝廷作甚?

年底是二十四县报告工作之时,《衮州二十四县报告》送到京城皇帝朱由检案头,看着毫无趣味的枯燥数字,因吃过衮州的亏,看着《报告》朱由检心下本能就是一阵不喜,可没日没夜批改奏折的他,看着全是哭穷讨债,或是漂亮话歌颂一大堆,竟无一家增添了赋税的,反而还就二十四县粮税增减了些,商税也送了三万多两。

衮州不似其他山东之地,衮州为河北、河南、两淮、山东四处夹角处,最是易于水淹之地,日子也比其他地方较苦些。

粮税增加,说明纳税田地增多,或是田地增产,商税三万两,比整个江南上缴商税还多,以衮州府三万商税计,大明朝一共一百四十府,商税也当三四百万两,尽管一百四十府、一百九十三州、一千一百三十八县有穷有富,但衮州二十四县绝对不能算是富裕府县。

以衮州送入的商税计,大明朝商税也当在三四百万两,尽管大明盐政已经崩溃,但也还能每年收入一百二十万两,再加上田税五百万两,加在一起也当有个小千万两……

朱由检不是蠢人,越是批改奏折,看着都是哭穷讨债的越是烦躁,原本应该厌恶的二十四县《报告》奏折,反而越看越觉得不同了。

抬眼又看了眼跪着的王承恩,眉头愈加紧皱。他知道眼前老奴忠心,也知道他话语未尽和隐晦表达出来的隐意,初登大宝,一切当以稳妥为重,二十四县本就惹人碍眼,当年若非那混蛋深受帝王恩宠,又给朝廷贡献了三千万两,二十四县童生县令早已不再存在。

朱由检轻捏着眉头,心下叹息,他知道,二十四县童生终究是童生,就是想弄去其他地方任知府、知州,或是入朝为他弄银子也不可能,本就根基不稳,诸多宗室王爷们对他不满,唯一的依仗还是天下文人,一旦重用二十四县童生……

捏着眉头,书房无一丝异响。

“唉……”

朱由检无奈将二十四县《报告》扔在一边,刚拿起问他讨要银钱的大同府奏折,又恨恨摔地上,很有种想要将所有人罚银冲动。

“可恶!”

“可恨!”

“可恼!”

……

“呼呼……”

朱由检一把扫掉桌案上所有奏折,起身站到窗前,一把推开房窗,王承恩不敢开口,只是低头跪地、膝行收拢着地上散落奏折。

“大伴……”

“为何……”

“朕一日仅睡两个时辰,日以继日坐堂理政,皇爷爷二十余年不临朝,皇兄整日居于天工阁。”

“皇爷爷朝鲜之征、播州之役、宁夏之役,以及后来的萨尔浒,皇爷爷养兵数十万,耗费更不知凡几,仅朝鲜一事,朝廷就耗费了五百万两。”

“建州贼兴于皇爷爷病重之时,皇兄登基后,辽东每年耗费皆在三百万两之上,各地又屡屡遭灾。”

看着窗外扑簌簌飞雪,屋外寒风不住扑打着脸颊,朱由检的胸口却燥热难忍,面无表情,看着屋外漆黑,看着火烛映照下的飞雪……

“为何……”

“朕……更勤于政务,更善待文武大臣……”

“为何……”

“朕只想重建皇兄之殿前新军,因何如此之难?”

……

看着风雪飘落,感受着脸颊冰冷,胸口的燥热,却无一人能够解答。

“辽东山海关数万大军……再也不是朝廷的负担,再也不用朝廷花费一文银钱,九边募卒裁撤,京营十二营裁撤过半,净军、御马监裁撤一半……该裁撤的裁撤,该缩减的缩减,难道还不够养五万殿前新军吗?”

……

“大伴……”

“为何……”

“为何那混蛋就是不愿低头,朕有哪一点比不上皇爷爷、皇兄?”

……

朱由检站在窗前许久……

“陛下,还请……还请龙体为重,陛下是我大明朝仁爱明君,百姓……不能没有陛下……”

王承恩从地上爬起,低头为他披上大氅,却不敢伸手关上冷风直灌的窗门。

……

“朕是对的!”

“这个天下姓朱!”

“朕绝不会输!”

“哼!”

朱由检莫名其妙的突然转身,再次走到桌案后,低头拿着奏折批改,装可怜讨要银钱的,只一眼毫不留情的被狠狠扔到地上。

“罚银五两。”

……

“罚银十两。”

……

王承恩不敢多言,忙将窗户关了严实,忙低身收拢不断被无情扔在地上的奏折,心下仔细记下哪个罚银五两,哪个罚银十两……

一份又一份奏折飘落……

县令月俸七石五斗米,一两银子三石江米,县令的月俸不到三两银子,也就1800rmb,工资还真不算高,一份哭穷奏折罚掉两个月的工资,朝廷裁撤驿站,所有奏折皆由地方官衙自己出银钱送递,一个信使来回跑一趟,人吃马嚼的,怎么着也要二两银子吧?

皇帝缺银少钱,心下恼怒,王承恩也不敢多言,只是默默记下哪个奏折惹烦了皇帝,罚俸多少。

还别说,只挑选哭穷讨要银钱的奏折,批改的速度一下子不知快了多少。

北京城挑灯夜战,辽阳同样也在挑灯夜战,刘卫民趴在被窝里,儿子不跟着娘亲听猪八戒背媳妇,非得要跟着他睡觉,沈允为小混蛋洗了屁股,光着腚躲在他怀里,一大一小躲在被窝里。

“去去!再捣蛋,老子就打屁股了啊~”

刘卫民大手将儿子小脑袋往被窝里按了按,沈允知道他不喜自己小脚,洗脚时也尽力避开,而且洗了脚也还要穿上袜子,杨柳儿端着水盆出屋,一阵轻响……

“自己爬里面,俺们爷俩正忙着呢!”

沈允、杨柳儿正是成熟少妇年纪,与朱徽妍、刘英儿、小辣椒徐娇这般少女完全不同,但此时的她犹如初为人妇一般,躺在他身边也每每脸红羞涩,好不容易轮到她伺候刘大老爷,结果刘大少一个劲的砸门找爹爹。

感受着腿脚上的轻动,刘卫民随意道:“咱家规矩又不重,有必要这么小心吗?”

小拳头举起,对着被子鼓起一起一落,入鬓剑眉竖起,坚挺笔直的鼻子皱成了一堆,小嘴一动一动的……

房门轻响,刘卫民转头看向正将木盆端入房屋的杨柳儿,见她转动头颅看向自己,心有所感,嘴角微微上翘。

“不会很想捶老子吧?还反了你了!”

刘卫民身体翻动,唯恐压到了儿子,身子又向外挪动了下,将几张纸张拿出被子外,小混蛋老是捣蛋,他也没法子正儿八经研究蒸汽机设计图。

沈允见他翻动身体,忙躲到里侧,随着他微微掀开被角,钻进被子里。

“二娘亲!”

小混蛋已经有了三周岁,虚岁却是五岁,天启三年生,当年算一岁,四年、五年、六年,今年刚刚进入天启七年,朱由检登基为帝,改年号“崇祯”,天启七年事实并不存在,应该是崇祯元年,但他很执拗、坚持,不愿用其他年号,就以“天启”为名,家人也不过他。

儿子虚岁较狠了些,三周岁零两个月,虚岁却有五岁,小孩不记事,成年后,大半人记不得六岁以前的任何事情,就算再厉害,也很难知道三岁以前发生的事情,至于原因……他也不知晓。

几个女人轮流搂着儿子和几个小儿媳睡觉,对此他并不是太过在意,这个时代并不能保证室内常温,除非做一个类似刘家寨中育婴室那般房屋,孩童火气旺盛,最是易于蹬掉被子,说什么独自睡觉培养独立个性,那都是屁话,若无二十四小时日夜不停看着,可没哪个父母这么心大的,一旦着了凉,就这个时代,幼童夭折率高达五成以上的年代,哪个敢心大让孩子单独睡的?

儿子活泼、皮实,又小嘴叭叭的甜腻,任哪个都疼到了骨子里,听着“娘亲两字,沈允顿时母爱泛滥,对刘大老爷不给儿子穿个小裤,对他只是让儿子穿着小衣光着小屁股很是不满。

“真是的,你也不怕冻着了儿子!”

……

“无碍……儿子火力旺盛,只要护着上身即可,反倒是成年人,阳气反而不如儿子旺盛,年岁越大越是如此……对了……京城寨子的玻璃可有送了过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