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 第458章 摄政王(上)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第458章 摄政王(上)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2:05 来源:笔趣阁

“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大功于社稷、天下、亿万子民!”

刘卫民满嘴汤水,胡子邋遢的他显得颇为憔悴,双眼却极为坚定。

“各朝赋税,我朝最低!”

“各朝灾祸,我朝最多!”

“各朝得天下者,我朝最正!”

“各朝帝王……我朝帝王虽有诸多不足,却紧守国门,从无负国之事!”

……

“天灾**,国朝积贫,国力匮乏,臣强者就要取而代之?”

“因权欲就要舍弃子孙万世之利?就要舍弃安南、苏禄、马六甲、大明岛、美洲、冰州?”

……

“老爷不屑为之!”

刘卫民神色愈发坚定!

刘英儿一阵沉默,默默从他手中接过碗筷,温和一笑。

“老爷,英儿再去盛些,还有不少呢~”

……

“嗯,多加些蹄筋,滋味很是不错。”

刘英儿拿着碗筷出了并无房门的简陋木屋,刘卫民一阵沉默,默默从床头木箱上再一次拿起收拢起来的信件,再一次一一看着每日都送来的加急信件,眉头却越皱越紧,再一次被扔落一地……

端着汤碗再次进入木屋时,再一次默默拾起地上散落信件,面对“凶狠”不满,只是淡淡温和……

余丛升、刘卫山、刘卫海、小豆芽、刘养、沈允……仿佛都在注目着北京城,远眺遥远的苦寒之地……

越是临近五月,张嫣心下越是烦躁,已经头戴抹额的她对跪着的文武百官尤为恼怒。

又是一个月,好像所有的事情都在月底爆发了一般,南北各道、府、州、县纷纷上奏弹劾魏广微枉顾百姓疾苦,纷纷反对加征两厘赋税,裁撤驿站反对声反而少了许多。

官吏上奏反对增税,京城官吏、宗室讨要俸禄,辽东军将不满欠响……

张嫣心下有些后悔,可已经被架到半空的朝廷却没法低头,心下又忧又恼却无法子,向卫民钱庄借贷之言再次被魏广微提了出来,本应成了阉党奸臣的魏广微,再次遭到文武百官一致反对。

刚入五月,好像知道远在关外耕种田地那人再等待着什么,小皇帝欲要出城小住一经提出,乾清门前跪了一地文武大臣,除了方从哲、魏忠贤、崔呈秀、魏广微外,连朱由检和内阁吏部尚书施凤来、礼部尚书来宗道、左都御史冯铨、礼部左侍郎张瑞图,刑部尚书黄立极,兵部尚书王在晋、张鸣鹤、礼部右侍郎刘鸿训、吏部左侍郎周延儒、吏部右侍郎李标、南京吏部侍郎调京任户部左侍郎钱龙锡、守孝期满归朝的刑部侍郎何如宠、钱象坤、钱谦益、徐光启、郑以伟、梁廷栋、吴执御、傅朝佑、张至发、薛国观……

地上跪了一地,魏忠贤除了能与崔呈秀和吴淳夫、田吉、倪文焕、李夔龙五个郎中说了刘卫民话语外,余者根本不敢稍作提起,方从哲与他差不多,亦不敢乱言一句。

方从哲、魏忠贤自刘家寨授勋后,第二日早朝就提起“卫党”一系列人选任职请奏,尽管引起颇大震动,朱由检和一些内阁阁臣、尚书、侍郎、郎中……反对,但考虑到需要与宁德驸马府缓和下关系,最后张嫣还是同意了两人请奏,孙世纪为右都御史,刘之坤任户部右侍郎,方逢年、黎鸿业、卢象升、孙传庭、朱大典、马士英、刘文炳、田珍因鞑靼之事或为副都御使,或为六部郎中,与此同时,尚有十七人为十三道御史、各部员外郎,二十七人,孙世纪一人算是成了朝廷大佬,余者只能算是中层骨干,尽管如此,“卫党”一日间却成了所有人排挤弹劾对象。

也是奇怪,除非是张嫣直接开口询问奏对,二十七人却无一人主动上奏解释任何事情,整日也只是坐在衙门低头做事,成了御史之人要么只是弹劾一些地方官吏贪污触法小事,要么就请奏朝廷下到地方行走,裁撤驿站、增税银两厘也只是不痛不痒在早朝时说了两句“需谨慎”话语,连稍微上奏表示反对一句都无,今日更是集体请了病假,右都御史孙世纪,副都御使刘文炳、田珍,户部右侍郎刘之坤,礼部郎中方逢年、黎鸿业,吏部郎中李瑾,兵部郎中卢象升、孙传庭,员外郎朱大典、马士英,刑部……工部……二十七人集体或出或前往刘家寨修养。

逢一大朝,六品之上官吏大差不差都要出现,员外郎、郎中或许没资格站在乾清门内,透过垂着的珠帘,张嫣看着稀稀拉拉几个站着的大臣,看向门内外空着的位子,竟有些恍惚不真实感来,看着跪在地上的朱由检许久,她不明白为什么,那人原本身在辽东、京城,却知晓小琉球岛上有大量黄金,知晓闻所未闻的诸多杂学,知晓海外之事,知晓自己相公忌水……

难道这还不够么?

不够证明那些话语么?

为什么?

眼中满是迷茫,她不明白,小皇帝只是出宫一个月都不可以吗?

魏忠贤与方从哲相视一眼,见魏忠贤示意,方从哲心下苦涩,有些埋怨起刘家寨中女子来,可也知道,皇帝出宫一时半会儿或许无人反对,可出宫月余……

方从哲无奈上前,向着左右珠帘一礼。

“老臣以为信王殿下所言甚是有理,只是……只是……”

方从哲也有些不知该如何开口,若言刘大驸马曾出言警告,事情不曾发生,仅以一人之言就出宫躲避,是朝廷怕了驸马府,还是向驸马府低了头服软,事涉朝廷威严,他也不知该如何开口辩驳,发生了灾祸并躲避开来还罢,可若没有发生,除了再次请辞别无他图。

眼角不由看向魏忠贤,希望魏忠贤可以帮衬一二,却见老混蛋一脸眼巴巴,就等着他挑明了事情。

知晓了刘卫民的警告之人不是很多,却也绝不算少,但却无一人敢公开开口,心下埋怨朱由检和一干内阁、尚书,方从哲眼睛一闭,钢牙紧咬,第三次舍去一身剐,神色极为郑重。

“臣启奏陛下、太后、贵妃娘娘,数月前,甚至数年前刘驸马就曾与魏公公言及王恭厂不宜居于北京城内,言一旦王恭厂失事必伤民无数,宜另选他处避免伤及无辜。”

“但……王恭厂乃天下之重器,建州贼、鞑靼屡屡骚扰我朝北地,因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因嘉靖二十九年,鞑靼两度危机京城,建州贼、鞑靼未平,故而群臣以为王恭厂不宜迁出京城,以防敌寇获我朝定国重器。”

魏忠贤心下大大舒了口气,看向方从哲颇为感激。

方从哲说到此处,心下就不由自主想起了当年“红丸”之事,想起自己手持兵刃挟持田尔耕,更是想起因自己一时没能把持住,致使萨尔浒大败,过往种种……一幕幕……

无奈、感慨、惋惜……神色却愈发凝重,方从哲向垂着微动的两个珠帘深深一礼。

“年前刘驸马自鞑靼之地返京,再一次与魏公公、老臣言及王恭厂迁出京城之事,言今岁五月间,京城将有灾祸危及陛下安危……”

“启奏陛下、太后、贵妃娘娘,老臣不赞同方侍中之言,臣弹劾方侍中、刘驸马有危害陛下之意,臣绝不赞同陛下离京,更不赞同陛下前往刘家寨!”礼部尚书来宗道深深一礼。

钱龙锡正色抱拳一礼,说道:“陛下、太后、贵妃娘娘,方侍中言刘驸马数年前即言王恭厂不宜居于城中,数年过去,王恭厂亦无一丝意外,若刘驸马真担忧王恭厂火药出了意外,将火药厂中火药运往山海关、九边将士使用即可,又何须一定要将陛下移出皇宫?”

“陛下居于皇宫,今岁京中又无时疫,陛下也已在太医院栽种了牛痘,朝臣们进出皇宫皆已清洗洁净,若太后娘娘真的担忧陛下因不净而有病痛,宫中亦有育婴之房,臣并不认为陛下有出宫之必要。”

众臣一阵点头认同,不就是担忧火药爆炸吗,将火药移出皇宫也就是了,没了火药,没有时疫,整日干净的跟啥似的,还能出了啥事儿?

定然是刘驸马想要控制皇帝!

所有跪着的大臣脑中不约而同泛起不喜,更有些隐隐担忧,唯恐出了京城被刘大驸马暗害了小皇帝。

见一干大臣再次叩首反对,朱由检阴着脸,站起向龙椅上抱着小皇帝的张嫣躬身一礼,说道:“宁德驸马府有不臣之心,臣弟以为钱大人所言甚为稳妥,王恭厂火药可送往山海关,绝不可让陛下离开皇宫半步,陛下于宫中,无人敢大不韪起兵作乱!”

“刘家寨一群古越女子不修妇德,整日与死人尸骨为伴,所学异于我朝之医,皆以时疫病菌为重,更是杀人于无形,陛下若前往……臣弟以为甚为不妥!”

随着牛痘的推广,阿蛮一干古越女子被人熟知,由不喜女子抛头露面到尊敬,又逐渐成了他人畏惧、敬而远之。

了解各种病情的发展,就要知晓病理的根由,中医的五行阴阳理论自有其道理,是无数年、无数人研究生死变化总结出来的经验理论,没人能说的清其理论最终的真理性与否,但,无数年,无数人生死性命总结,必然有普遍性价值,但阿蛮一干姑娘不同,他们走的是微观,追寻的是根源病因,因而就需要用人的尸体,甚至使用死刑罪犯**实验,在死刑囚徒活着的时候,开肠破肚观察内脏病菌、病毒变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