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 第409章 大舅哥的态度【三章,第一章】

净军还罢,至始至终只有一万余人,幼军却有五六万,名下军卒根据组建的时间不同、训练时间不同,各自战力也不尽相同,也就有了甲乙丙三个层次。

净军按照明军卫所军卒组建之法,分为前中后左右五协,另有火力支援炮兵、快速机动骑兵、辎重后勤补给三协,大明朝“营”一级有大有小,或许一营军卒只有两三百,或许有五六千,但凡是独立的一处营地都可以称作为一营。

幼军毕竟不是半农半兵卫所军卒,幼军是专职军卒,就算农忙时帮助百姓耕种也只是短短半个月,平日里只是严加训练,是正儿八经的职业军卒,如此之军的营地可以不受卫所田地制约,每一营都可以是标准定数,而刘卫民军中的营一级定数就是千人。

他并没有对大明军制大改,也无团旅之称,除炮兵、骑兵、后勤三协外,正兵一协万人,即勉强算是后世一个师,左右两个协临时合并组建一个军。

他是挺想按照后世三三制重新组建幼军,但是牵扯到了卫所军制,两者就有了一定的冲突,也只能慢慢来,也并不急于一时。

众将有些担忧他的安危,欲要调右协王凯本部最强甲字营,而刘卫民却选了左协新组建没一年的丙字营,众将欲要劝解,他却一味如此,甚至感觉千人专职守着他都有些浪费了。

若按照他的脾性,在左右两协到来后,顶多给军卒休整三日,定会亲率大军出关击溃集结起来的数万右翼三部鞑靼,可刺杀发生后,不得不以安稳大同各卫所为重,等待皇帝大舅哥的君命。

八百里加急奏报沿着驿站,一路不停,每达到一处驿站就会换下疲惫马匹,只是手持着馕饼,一边撕咬着难以下咽的生硬饼子,一路快马加鞭奔向京城。

皇帝朱由校亲自出马,短短数日间就弄出了山西之北草原沙盘来,正与老师孙承宗在沙盘上推演两军胜负概率时,八百里加急奏报一路奔入天工阁,看到竟有人出银十万两刺杀大兄时,脸上阴沉能生生将人杀死,一旁的孙承宗、魏忠贤、方从哲不明所以,三人也不敢随意开口,信件看罢,将其中一张纸张抽出放入衣袖中,余者皆送入孙承宗手里,冷声说道:“万幸大兄无碍,否则朕……定不饶了大同镇上下!”

魏忠贤一愣,看着皇帝神色就知晓定是刘大驸马的奏折,只是他不知晓究竟发生了何事,见皇帝如此恼怒,心下忐忑,犹豫着低声询问。

“陛下,驸马爷……可是遇到了碍处……”

“哼!”

朱由校一脸恼怒冷哼。

“数百贼人大闹大同府,不仅烧了数百间城内民房,竟连三大营的辎重也给烧了,百十人杀入代王府,直到大兄杀退贼人……”

“一群混账”

越想越怒,朱由校看向面色大骇的孙承宗、方从哲,阴沉若雨。

“两位爱卿以为如何?两道总督遇袭,身为我大明边镇重地,数百贼人在内城闹翻了天,军营重地辎重被焚,贼人……却让贼人逃了个一干二净!”

“两位爱卿,你们以为如何?”

魏忠贤大惊失色,没等两人开口,大怒。

“陛下,老奴以为此等无能之将定然与乱匪逆贼有所勾连,当押解入京,严加审问!当另遣重将以镇大同,老奴以为梁柱国将军忠勇,可为大同总兵。”

孙承宗想也未想,忙说道:“老臣反对!陛下,九边之镇不同其他,非勇将、悍将且谨慎之将不可为之,老臣亦不赞同刘驸马之荐。”

朱由校眉头不由微微一皱,方从哲见此,也不理会一脸讶然的魏忠贤,躬身一礼。

“老臣有些不赞同孙督抚话语……”

未等方从哲话语说完,孙承宗皱眉不悦。

“方侍中,马林先有萨尔浒兵败怯懦逃脱之事,如此畏死怯死之人,怎可为九边之重将?”

方从哲也有了些不满,向看过来的皇帝一躬身,一脸淡然。

“陛下亲身经历过萨尔浒之事,虽马林及诸将畏死逃脱,被神宗陛下大怒押入牢中,但其后已被神宗陛下赦免,幼军各营主将皆为援辽逃散之将,刘驸马亦是委以重任,并未因兵败而弃之不用。”

“大同乃九边镇中之重镇,以防右翼三部之首鞑靼之土默特为任,此等重镇堪比辽东之镇,此时草原闹灾,鞑靼侵入延安府之时,大同府当以稳妥为重!”

朱由校微微点头,方从哲正待开口,孙承宗上前一步。

“正如方侍中所言,大同镇当以稳妥为重,更应谨之慎之,朝廷更应择持重之人以守!”

方从哲两次话语被阻,心下很是不满,双手拢在袖中,看向孙承宗也不冷不淡。

“刘驸马今日罢去张宗衡、张鸿功、姜、张应昌,罢去一个巡抚,一个总兵、两副总兵,无论朝廷选调何人,大同镇军心不稳是必然,此时正值我军与鞑靼卜失兔大战之时,以孙大人之意,当选何人稳妥,何人可稳已乱军心?”

孙承宗一愣,一时间竟被方从哲问住了,魏忠贤更是震惊不已。

“此事……此事还需与众臣稳妥商议一二……”

“稳妥?当年刘驸马不顾生死,领兵三千出兵抢占界藩城,也是因稳妥,致使界藩城得而复失,今日净军、幼军八千骑深入敌境之后,卜失兔被迫撤离延安府,鞑靼右翼三部数万大军围困八千我军,方某想问孙大人。”

“稳妥……需要多久?前往之将需要多久可稳大同之军心?一月,两月,还是半年,一年?”

方从哲此话一出,孙承宗脸色大变,曾经无意间留下的失误再次被拿了出来,方从哲此时强硬的可怕,向有些怪异之色的朱由校深深一礼。

“启奏陛下,臣以为刘驸马之言甚为稳妥,陛下也知幼军之事,败而知耻,幼军各营军将虽无大功亦是良臣,臣不敢言此时马林尚还有几分胆气,亦不敢言他真如世人所言实则为胆小若鼠之人,但臣以为刘驸马暂以此人为大同总兵之职并无不妥。”

“此时正是我军与鞑靼交战之时,刘驸马一日罢去如此重将重臣,臣不言此等之事是非,妥与不妥皆由陛下圣断,但此事已然做下,就要稳住大同各卫所军心!”

“何人可稳?”

“榆林王、张两家,大同张、马两家,延杜家三镇将门皆可暂稳大同之军心,若无今日鞑靼侵入我大明之土,陛下自可凭心意择良将守之,今日不同往日,各镇军将皆要严守关隘以防鞑靼趁机侵入,而刘驸马罢去四人,其三人为张姓,皆榆林、大同、宣府之张,如此之时,以稳妥当择大同马芳之后为镇,以此安大同军心,避免将相不和之事,以防熊袁之事。”

“除非……除非陛下召回刘驸马,另换他将以攻鞑靼,若否,臣以为,刘驸马所荐之人当属最佳。”

大明九镇余者不言,以宣府三卫沿长城向西是大同、榆林、延、宁夏、甘肃,因宣府三卫临近京城,事实很难出现大明朝将门,所领兵之将皆多出自外镇之将,大同、榆林、延、宁夏、甘肃,甚至还要算是凉州,这等军镇就不同了,居于敌前又远离京师,且大明特有的卫所制下,也就有了世家般的将门存在,而将门在军中威望绝非一般人可以想象,又因大同与榆林、延两镇较近,防御的是鞑靼右翼最强两部,三镇经常合作御敌,这才有了方从哲之言。

孙承宗手下不是没有各镇将门之人,而且还有不少,但这些人多是各镇将门子弟或是不起眼小将门,老牌将门必须要留在本镇以守,只有需要军功以晋升之人才会遣去辽东这种厮杀不断之地,当然,也有一些是被排挤出去的小将门,想要用这样的将领统领大同这种老牌军镇,那是想也别想的事情,也根本不会被接受。

方从哲尽管没有明说,意思却被所有屋内之人听了个明明白白,魏忠贤也不再推荐一直没推荐出去的梁柱国,梁柱国只是西暖阁胡国用老宦官的侄婿,屁将门不是,别说此时魏忠贤还远远达不到九千九百九十九岁那种权势,就算达到了,梁柱国也没资格去大同府为总兵,除非他想找死。

魏忠贤不吭声,孙承宗一时间也拿不出任何理由、人选,朱由校看过了刘大驸马解释后,心下早已认定了,见也没人反对了,面色也缓和平静了许多。

“此事就这么决定了,大兄荐四人专职剿匪也算已经惩罚、令其赎其罪,朕亦不再罚之,若再虚与应事,朕绝不轻饶!”

说着又看向魏忠贤。

“大伴三日内领银五十万两,督促发放九边各镇欠银,市易……市易补……暂补一个月,待库中银钱丰盈时再补。”

朝廷争执这么久,朱由校也有些烦了,一封加急信件让他不再犹豫,断然将事情决定了下来。

魏忠贤既无奈又喜悦,发放饷银要么是户部,要么是兵部,今日算是真正由他掌握了一次银钱发放,见事情无法再拖,忙点头答应,朱由校又看向孙承宗。

“老师,殿前新军也必须立即开拨,大战在即,此事绝不能再拖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