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 第289章 木板与黑板【第二章,下午还有一章】

刘卫民当着群臣与皇帝大舅哥的面,在木板上当场进行列竖式计算。

“陛下,诸位大人,刘某并未用算盘拨打,只是用了粉笔,刘某可以计算亿万兆数字,哪怕这个数字无穷大,只需一支笔,短短时间内即可计算!”

又看向**星,说道:“赵大人,敢问哪一个更加方便,哪一个更加直接易懂?”

刘卫民转身向朱由校一躬身,说道:“陛下,其实这张表格根本无需臣来解释,每一个县情况都在这张表格上,都在报告中,府衙吏员几何,每年所需钱粮几何,每一县人丁几何,田亩几何,人均所占田亩几何,百姓增收,亏盈几何……都在这张表格上。”

“从这张表格上,也可以看出很多东西来,比如曹县这一项,人均所占实际耕田数,从数据来看,曹县人均所占实际耕田数仅一亩三分,以一丁每年食用三石计,在无任何佃租情况下,只有朝廷三十税一情况下,无任何天灾**情况下,人均一亩三分田地,仅够食用,但是百姓是有佃租的,也是有天灾**的,而且百姓不仅仅只是吃粮食,还要穿衣,还要吃盐巴,还有购置家什……”

“咱大明百姓多以耕种养家,并无其余收入,在人均收入与所需对比一项是负值,负一两银钱……”

刘卫民看了一眼脸色大变群臣。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危险,民变的危险!”

……

“如何消除这种危险,就需要曹县官吏依照这张表格,制定合理可行的富民计划。”

“或增加开垦田亩数,或增加养殖、手工副业,甚至组织百姓入作坊做工,甚至组织人员去海外垦殖……总之一句话语,就是需要朝廷给政策,当地官吏制定并实施可行计划,保证百姓人均收入与所需对比一项为正值,只有如此,才能摆脱这种危险。”

刘卫民站在人前,用手点击着木板上数据,朱由校脸色极其郑重。

“其实臣不用太过解释,所有的一切都在纸张上显示了出来,至于二十四县数据显示田地未耕种完全,一者时间不足,任务量太大。二者未耕种田地皆是些山田,臣在衮州时,刻意余留了这些山田,主要缘由是为了种植高产之红薯。”

“红薯耐旱,又较为高产,为了稳妥,避免良田来年遭受了灾害而减产,故而刻意令各县预留出些田地,以便种植红薯之粮,而这些内容也在二十四县的《报告》中详细提及,若诸位大人自以为愚笨,难以看明白臣之表格,不想一目了然看出各县情况对比,以及与各县之前情况的对比,若各位大人更愿意去看《报告》,那就去看《报告》好了,臣也无话可说!”

“刘驸马,陛下当前,众臣当前……”

“打住!”

刘卫民转身看向杨涟,一脸冷淡道:“杨大人,诸位大人,今日想要做什么,半月来又在做着什么,本驸马不想多言是非曲直,诸位心知肚明,衮州二十四县的《报告》已经送到了陛下案头。”

“不错!本驸马也承认!本驸马使用童生为二十四县各级官吏,有违朝廷科举之制,有违朝廷选拔吏员之体制。”

“本驸马做了这件事情,也不言因果,不言为了百姓,不言山东之举人、致仕进士对待本驸马、衮州百姓态度若何,本驸马只说一句……”

“衮州二十四县详尽情况送到了陛下案头,吏部可有我大明其他州县《报告》送到陛下案头?”

满堂皆静,无一人上前,吏部尚书**星一脸羞红恼怒。

年底,吏部、都察院都会对各州府县进行审核,对各官吏进行评定,但大多只是给皇帝上奏,说哪个不好,哪个该提拔,将名单递交上去,让皇帝进行朱批,甚少有具体详尽县治之事上奏,就是上奏了,也只是大而化之,不清不楚,上下欺瞒极为容易,绝无二十四县这般,人丁精准到了个位数,田亩、房屋也是如此。

刘卫民心下不满,弹劾也要屁股正一些,先把正事儿做了再弹劾,为了二十四县,整整与自己大舅哥斗气了半个月,也没见他们干了些正事儿,如果其余各县能像衮州那般,迅速拿出详尽报告来,就是罢了那些童生,他也算捏鼻子认了,可关键是没有详尽报告!

“陛下,臣还有些私事儿,还请陛下将臣赶出朝堂吧,若气着了诸位大人,让诸位大人少吃两个馒头,到头来还是臣的罪过!”

刘卫民一躬身,说出的话语却让皇帝朱由校哭笑不得,看着一帮大臣皆怒目而视,无奈苦笑。

“诸位爱卿,镇国伯就在朝堂之上,若有疑惑,可当面询问。”

一干大臣或是相视摇头,或是低头不语,看的魏忠贤一阵苦涩,没刘大驸马还罢,一旦上了朝堂,所有人都没了法子,二十四县几乎将所有事情都讲了个里外透白,把一县的田地都精准到了个位数,这还如何让人去整?还如何上下齐手克扣税赋?

刘卫民也知道他们拿不出二十四县这种详尽报告,就算想要与二十四县一般无二也尤为困难,这需要深入民间,一村一寨的去实地计算,半个月的时间还真的时间不足,也就是衮州比较特殊,遭了灾,需要一村一寨组织百姓耕田种地、修建毁坏的屋舍,再加上过万净军、幼军相助,才能拿出这份报告,尽管如此,也是用了三个月的时间。

事情就怕认真,也最怕形成定式,当一村一寨有了“村委会”,今后就要容易了许多,一级一级上报汇总即可,但是一开始就不清不楚,一开始底层情况就不清不楚,做起来就麻烦了许多。

皇帝朱由校见无人开口,只得放了刘大驸马离去,坐在高高龙椅上,眼看着自己大兄跳上马车,拉着马车向东,心下一阵苦笑。

浑小子不上殿还罢,上了殿,大朝也没了法子继续下去,当然了,刘大驸马才不去管这些屁事,他只需要大舅哥不答应置换衮州上下官吏。

接两位小姨子出宫极为顺利,顺道带走小喜儿也没有变故,郑贵妃只是在喜儿小兜里放了十文钱财,而且还是故意在他面前放了十文钱,看的他一阵苦笑,不得不拿出一锭银子,闭眼塞入咧嘴小丫头衣兜里。

马车出了皇宫,刘卫民路过西海子时,扔给孙世义一个木盒,里面是净军拖欠的六个月的饷银,只需拿着存单去钱庄领取即可。

好像所有人都知道今日是他正式开讲,课堂上早早就坐满了人,一帮胡子一大把老头儿全坐在第一排,抱着账册的刘大驸马一脚踏入讲堂,看到一帮老头吹胡子瞪眼,心下好笑,脸上却不动半分神色。

“咳。”

“起立!”

刘卫民捂嘴轻咳一声,临时小班长刘英儿一声“起立”,所有人全都“唰”站起,看着一干老头如军卒一般,也不由微微点头。

“坐下!”

“唰!”

刘卫民双手轻扶讲堂桌案,看着下面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一脸正色。

“你们……尤其是刘家寨的叔伯、爷爷辈的长者,你们或许觉得年纪大了,也或许你们自认为幼年之时并未上过私塾、学堂,是个睁眼瞎……”

“但是!”

刘卫民缓缓走下讲堂,缓步走在众人之中。

“但是,你们不同于普通之人,你们身上肩负着更重的责任!”

“你们……除了一些娃娃小先生外,你们都是一方管事,手下最少也有几十人,将来你们可能会管着数千、数万、数十万人。”

“一方主事,如同一地之官吏,执掌一地之权柄!”

刘卫民站在刘家三爷爷刘耀祖桌案旁。

“掌权者,掌两者即可,其一人事权,其二则是财物,相信诸位都明白这句话语的意思,人事任免与今日所讲无关,今日只谈财物之权。”

刘卫民指向沈允,又拍了拍刘耀祖桌子,笑道:“若论财物之能,咱刘家寨三老祖,那是拍马也是不如沈姑娘的,花钱、挣钱,说着很简单,实则不同,里面牵扯太多方方面面,但总得方面来说,兜里的钱变多了,就是赚了钱财。”

众人不由一阵微笑,刘卫民转身走到讲堂。

“兜里钱多了,也就是赚了钱财,兜里钱少了,生意也就亏了,为何赚了,又因何亏了,什么时候亏了的,哪方面亏的,又该如何止损,生意又从何时开始利润减少的,减少的幅度多大,还值不值的将生意继续下去……等等,方方面面,从一些财物报表即可看出一些端倪,所以,想要做好一个合格的管事,就必须要懂财物,要懂得如何分析财物报表。”

刘卫民转身在黑板上开始书写起来,经历了十余日学习,一干管事也开始使用并不熟悉的铅笔,开始在纸张上书写黑板上财物报表所包含着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财务报表附注等内容。

一连五日,刘卫民一个个解释,用卫民钱庄作为实例进行讲解,所有人看着卫民钱庄自建立起来,竟然亏损了八十多万两,所有人都傻眼,尤其刘家寨一帮老人,这些人虽没多少文化,可经过这些日学习,也懂了不少,听着刘家老三在黑板上写着巨大的数字后,一帮老头儿也坐不住了。

在第六日,刘卫民丢下粉笔,准备结束这段学习,说道:“自这段时间学习,诸位当知,付出的利息,其实是很少的一笔,贷出的钱财所得利润远高于所付出的利息,尽管大半利润是自己贷给自己所得利润。”

“卫民钱庄、卫民粮庄、炼铁炼钢厂、枪炮制造厂、石炭厂、江南织造、海贸司、酒楼、田产……等等,所有一切都应是一个独立个体,相互之间无论如何存在着借贷,都应独立担负亏盈,只有如此才能更加长久。”

“卫民钱庄亏了八十万两,大半是亏在了枪炮一事,以及银两折色、劣质铜钱、大明宝钞的贬值。”

刘卫民一脸无奈,说道:“卫民钱庄在枪炮亏损上亏损也算不上亏损,算是以驸马府名义进行借贷,过些日会将七十万两还与钱庄,但是依然亏损了十万两,所以……”

刘卫民看向刘卫雅,说道:“钱庄需要在半月内,拿出相应的对策,避免来年继续亏损。”

刘卫雅忙站起身,一脸惭色。

“大兄,是……是三弟做的不好,三弟……”

刘卫民摆手,示意他坐下,看着众人说道:“亏损不怕,但要知晓亏损在什么地方,是否可以改变亏损,使亏损变成盈利,这才是最为关键的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