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 第285章 预谋谋夺宗室之田【今日三章,第一章】

皇宫千百年来都是极为现实的地方,有权有势就什么都有,一旦成了遗妃,权势基本上就与她们没了多少干系。

见李顺妃要步行前往景仁宫,刘大驸马忙献上自己马车,搀扶着她上了马车,看着马车远去,才拍着小丫头脑袋进入慈宁宫院门。

刚一脚踏入院内,远远就看到郑贵妃本着脸坐在阁廊下,身后还站着寿宁公主夫妇,身子骨也不自觉低了半分。

“还真当自个是个奴才?”

“还是老娘是头吃人老虎?”

看着有些弓腰的他,郑贵妃登时不满,刘卫民却感觉嘴里有些发苦,来到郑贵妃身前,半蹲下身来,低头方便让她用竹竿敲脑袋。

“皇奶奶,孙儿知道自个在外晃荡了一年,也知晓山东的事情惹了您老心下担忧,孙儿也……也愿打愿挨……”

“哼!”

郑贵妃抬手就是一下,恼怒道:“在外一年也就罢了,为了朝廷硬是抢了孔府钱财、田地,老娘也不多说,可是,谁让你用一干童生瞎整胡闹的?”

“难道圣人之地就少了举人、致仕进士?”

“你就算不想用些孔家人,孟家人呢?”

“为何这么做?”

“你知不知晓,你这次闯了多大的灾祸?”

郑贵妃小竹竿“梆梆”照着大脑袋一阵敲打,吓得一旁的冉兴让脸色都白了,刘卫民还不敢捂着脑袋,更不敢围着大树打转逃窜。

“皇奶奶,不是孙儿不用举人、进士,孙儿是用人请了的,结果就是一干秀才也指着孙儿鼻子大骂,至于……至于孔孟圣人之后,孙儿……孙儿怎敢让他们为衮州二十四县县令啊?”

“那你就敢弄什么理事会?就敢让理事会代替布政使?”

又是一阵“梆梆”敲打。

“孙儿……孙儿也是没法子啊~”

“山东巡抚、布政使、知府、知州、同知啥的,都跟着衍圣公跑来了京城告孙儿的状,孙儿……孙儿又不懂民务,不知道咋整才够稳妥,这才请了孟府和一干长者,想着……想着人多了,也就稳妥些……”

“稳妥?做事毛毛糙糙,还敢跟老娘说什么稳妥了?”

“梆梆”又来几下。

“手拿开!”

“梆梆!”

刘卫民心下很是后悔,咋就忘了披甲戴盔呢?被郑贵妃狠狠教训了一顿,又把他关在正堂房屋内,向皇爷爷牌位面壁思过起来。

……

“娘……”

“哪个是你娘?”

郑贵妃就坐在屋外阁廊下,死死看着面壁思过的刘大驸马,寿宁公主刚一开口,郑贵妃顿时恼怒冷哼。

寿宁驸马满头冷汗跪倒在地,头颅更是死死抵在地上。

“母亲,孩儿……孩儿真没蛊惑兄长卖掉皇庄……”

寿宁公主也忙跪在地上,泣声道:“娘亲,驸马真不敢蛊惑兄长,是……是另有其人……”

“你闭嘴!”

郑贵妃手臂抬起,竹杖终究没有敲下去,在屋内偷听的刘大驸马若看到这一幕,必然心下嘀咕不断,哀叹自己果然是后娘养的,自己都快成了佛陀,冉兴让屁事没有。

“不管你有没有蛊惑,你给老娘记着了,若不将皇庄买回来,福王府胆敢发卖一寸田地,老娘剥了你的皮!”

“还有你,让人告诉你那蠢货大兄,胆敢耍滑头,他就老死在河南,封国……想也休想!”

“滚!”

郑贵妃对着自己闺女、闺女婿一阵严厉训斥,刘卫民在屋内听了个仔细,心下一阵哀叹。

看着她是训斥自个闺女、闺女婿,实则是与他说的,不过这些事儿他早就考虑过了。

大明朝早先年的王爷们就不提了,就单说这个时候的王爷们,那都是个个瘪十的存在,要说有钱有粮吧……那是有一些的,尤其是自开国时延续下来的王爷们,两三百年也能攒下不少钱财了,但若论谁的田产最多,那还就得数郑贵妃的儿子。

万历帝尤为宠爱郑贵妃,为了她的儿子,万历帝与朝臣们争斗了二十余年,最后也还是未能将福王扶上位,就想着在钱财、田产上弥补,直接给钱三十万两,营建福王府邸花了二十万两,赐下田产四万顷,虽然最后并无这么多田产,但也绝对不少。

听着门外声音,坐在草蒲团上的刘卫民低头想着安南之事,脑中纷乱杂呈……

“咯……”

房门推开,刘卫民转头、抬头,郑贵妃低头看了过来。

“唉……”

女人走入房内,又将房门仔细关好,来到对面蒲草团坐下,看向厅堂正中摆放的灵牌神位,嘴里喃喃低语。

“你耍赖夺了孔家田地,也有做给皇奶奶看的吧?”

“……嗯。”

“你……是个忠臣,你皇爷爷也没看错了人……田地……田地给你,只是……只是你皇叔并无五十万两银钱……”

“……孙儿给皇奶奶准备了安南最为富庶之地,若皇奶奶愿意,安南升龙就是皇叔的,银钱不足,有多少拿出多少,余者孙儿可以用钱庄暂时借与皇叔,一分之利。”

刘卫民神色平静,说道:“皇奶奶,当着皇爷爷的面,孙儿也不敢撒谎,您也知晓,孙儿逼迫皇叔放弃田地,并非是想着自个获利。”

“咱大明犹如一个巨人,一个贫了血的巨人,自身造血不足,而百姓就是造血之人。”

“近些年咱大明天灾不断,不仅仅是咱大明,整个世界都是灾难不断,百姓日益贫困,反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或许皇奶奶以为孙儿从孔府弄了两千万两银钱,又可以从小琉球获得些黄金,但这也只是些浮财,并不能撑上几年。”

随着他抢了孔府两千万两银钱,原本将目光盯在封国的王爷们,定会有了异样心思,不是这些人不想封国,而是想着可以少付出一些代价,得到更大利益。

“咱大明若是以实物粮食征收税赋,还稍微好上一些,或者百姓手中有些银钱、铜板,情况也不会太差,可今日咱大明农夫手中并无多少钱财,每年纳税之时都是粮价最低之时,粮少购粮之时,又是粮价最高之时,再加上过半的佃租,十分之利的贷借,百姓愈加一年贫困一年。”

刘卫民叹息一声,看向万历帝神位,轻声说道:“陕甘、山西最是易于遭受干旱之灾,河南、山东、两淮又是易于遭受水灾之地,但此三处情况要比陕甘、山西强了太多。”

“天气诡异一日胜于一日,孙儿可以判断出,陕甘、山西今后天旱会一日胜于一日,甚至十年八年都会连续大旱、颗粒无收,如此之下……两地必是流民无数,灾民数以百万计,也必会流于河南之地。”

郑贵妃神色极为郑重了起来,也将银钱、田庄之事扔到了一边,说道:“你是说,陕甘、山西会有民变之危?”

刘卫民微微点头,说道:“昨日还与陛下解释了为何我大明近些年灾难频繁,小冰河时期不会轻易度过,也非短时间内可以结束这种诡异天气。”

“陕甘、山西地势之高居于天下之首,又远离多水之海,天气本就较为干旱,若连续十年八年不降水,两地遍地灾民自是可以预见,又因西北民风彪悍,有民变也属正常。”

“自古夺天下者,北地者,自古亡天下者,民乱之始。”

刘卫民说道:“陕甘、山西连年颗粒无收,也定然会触及河南,一旦无数乱民冲入河南之地,皇叔及欺民无良商贾所造成的民怨,亦会彻底糜烂了整个河南之地,陕甘、山西民少,河南却居于天下之心,民众数倍于陕甘、山西,一旦乱起,想要平定势必难如登天。”

“河北之粮尚且自保不足,山东孙儿抢了孔家田地,今后也定会以恢复民力为重,但这也只能自保其地,若无朝臣们阻碍,或许三五年会予以供养陕甘、山西之不足,但这也只能是个未知。”

“两淮、江南之地连年增产麻桑茶之地,稻谷之田日益减少,提供给京城已是勉强,又如何运粮千里入陕甘、山西?”

刘卫民叹息道:“解决之道,唯有河南之地,未乱之前,消除河南之地百姓民怨,断除灾祸之根源。河南稳固,陕甘、山西纵有民乱,亦不会糜烂整个天下,河南富庶,则可就近运粮入陕甘、山西赈济,如此……孙儿就需要皇叔之田,需要皇叔之田与今之衮州二十四县等若之田策,以恢复民力。”

郑贵妃不敢轻忽眼前小子的判断,呆愣看着他许久,突然轻声说道:“你前往江南,将苏禄、安南置于大明之下,安置大明朝宗亲,是不是早就预想到了陕甘、山西会有灾祸?”

刘卫民微微点头,说道:“孙儿可以十足肯定,陕甘、山西数年后,必会有难以计数的灾民,两地颗粒无收,人人易子而食,如此情景,南下河南也是必然,民风彪悍之北民,想要没有民变也绝无可能,这不是人力可以阻止。”

“故而,孙儿需要为咱大明寻找粮食,需要寻找安置灾民之地,南方大海岛屿无数,又多为土地肥沃之地,最是适合安置咱大明受灾之民,但是……那里并非是大明朝之本土,一者需要咱大明朝宗室前往,宣扬我大明朝威严、礼仪,以便安其民,使其可以成为安置我大明百姓之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