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 第262章 牵着鼻子走【三章完】

一开始还好,可话语没说上几句,双方话语就再也谈论不下去了。

李茂才以及屋内所有人,又是叮叮当当犹如刀兵相接琴瑟,又是上跳下窜的一通剑舞,不是鸿门宴又是如何?

他们想逼迫刘卫民尽快平乱,关键这是轻易就能平乱的吗?

山东三府大地震,地震本身并不是很可怕,这个时代的房屋也不是几百年后的高楼大厦,大多数百姓,尤其是穷的叮当响的百姓,他们的房屋基本上都是土坯房,或是木制房屋,造成的损失并不是很大,修建这样的房屋也并非很困难,只要官府组建民壮,一村一寨老少爷们齐齐动手,很容易渡过这种灾难。

地震灾害不似洪水,不似数月滴水不落的大旱,也不是漫天飞舞的蝗虫,洪水、干旱、蝗虫灾,这些灾害毁坏的是粮食,没了房屋人可以活下去,没了粮食只能饿殍遍野。

在没化肥的年代,粮食种植只能一年一季,或是两年三季,但不管如何种植都只有夏粮、秋粮两个收获季节。

二月地震,毁坏的只是村寨或城池里的房屋,田地里的麦苗并不会因此遭受多少损失,所以只要当地官府组织百姓修建房屋,纵然不能收获一些民心,但也绝不会造成百姓造反。

但是一旦造反了,情况就不同了,乱兵不仅仅会毁坏、抢夺收获的夏粮,也会造成大面积百姓无法耕种,无法得到秋粮的供应,这才是造成几十万百姓饥饿的困境。

无论他如何浪费口舌,江南各府县、富户是绝不可能救济山东三府,这在他熟悉的历史早已得到了证明。

朝廷也无太多银钱,百万石粮食,纵然富户商贾不趁机抬高粮价大赚一笔,也需要百万两银钱,而且有银钱也不代表可以弄到足够的粮食。

他知道这段历史,也可以从宁德驸马府里藏起来的《明史》中知晓,他知晓数年后陕西连续数年大旱造成无数饥民,知晓此时的朝廷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杀人,杀无数人,根本没有太好法子。

一想到衮州一地就要被坑杀近十万人,心下就愤怒无比。

刘卫民大怒离去,地上一片狼藉,崔文升看着一屋不言语同僚,摇头苦笑。

“公主停驻不前,必然是有公主的道理,陛下既然令公主平乱,诸位也莫要太过担忧……”

“不担忧?”

亓诗教转头看向崔文升,眉头微皱,颇有些不悦。

“崔公公,明人不说暗话,正如刘驸马之前所言,咱且不提山东官吏们的过失,灾祸一起……说这些也无太大益处,但百万石粮食从何而来?”

“叛贼阻塞河运,北京城粮价一日高过一日,自是无法供出百万石粮食,是江南加赋?还是富户所出?”

崔文升心下暗恼,冷声说道:“既然谁都没好法子,那就让驸马爷自行处置好了,又何必寻咱家招惹驸马爷不喜?”

“啪!”

亓诗教猛然一拍桌案。

“自行处置?”

“怎么处置?”

“那混蛋还不是想着曲阜里的粮食?”

……

屋内一阵诡异寂静……

亓诗教是齐党,是山东官吏头领,看着一干人皆不开口,心下暗恼,说道:“诸位,孔府若出了事,会造成何等后果,诸位自是清楚!”

崔文升扶膝站起身体,一一看向众人。

“诸位想要如何,咱家自今个起,什么都不知晓,驸马爷想要如何,那是驸马爷的事情,就算将天捅了个窟窿,那也是驸马爷与公主去堵,与咱家没干系!”

“告辞!”

崔文升一拱手,也不似前来是一脸猥琐猪哥模样,看也不看对面低头不语的李飞燕。

崔文升离去,一干南京官吏们却不发一言一语,全都低头看着面前未动一下的饭食。

孔府意味着什么,他们谁都知晓,可朝廷军卒一再战败,宁德公主又驻兵不前,一副任由叛贼攻打曲阜架势……

李茂才眉头紧锁,沉默良久也没甚好法子,刚刚离开的小子话里话外意思,无足够赈济百姓粮食,他是不会轻易替曲阜解围,不仅被一小儿羞辱了一顿,还没法子进行反驳。

拿不出粮食,砍了徐鸿儒等人的脑袋,数十万百姓依然难以救助,要么活活饿死这些百姓,要么全部当成叛逆砍了脑袋。话语没挑明还罢,放在了太阳底下,在座的一干文武,任谁也不敢开了这个口子,不敢开口,就只能任由那小子施为。

“沈大人……可否劝解刘驸马一二,哪怕暂时替曲阜解围,咱们再仔细商议商议。”

李茂才无可奈何,只能看向沈儆,希望通过沈家可以让那个可恶小子出兵。

沈儆一脸苦涩,说道:“沈家也只是与刘驸马有些生意往来,出海走货也还是两成之税,军略之事我沈家更是无可奈何。”

说着,沈儆却转头看向张鸣鹤,犹豫说道:“宁德公主不愿进一步与敌厮杀,陛下也未同意朝臣们弹劾,我南京卫所是否可以遣派一些将勇,再让孙巡抚遣派一些辽东将勇,以辽东军将悍勇,平定了衮州之贼当不是太难。”

张鸣鹤微微点头,说道:“南京可以拿出三千卒,只是……这饷银又当如何?”

汤宾尹眉头微皱,说道:“贼寇阻塞了河运,送入户部赋税暂时还在我南京,若陛下同意,平定了贼子再发放饷银亦无不可。”

“陛下会同意吗?”王图一脸犹豫。

应震皱眉思索片刻,有些不确定说道:“孙巡抚与陛下较为亲善,或许孙巡抚可以说服陛下,曲阜太重了,绝不能有任何差池。”

亓诗教看向众人,说道:“正如应大人所言,曲阜绝不容有任何差池,老夫以为就如此吧,尽快将消息传回京城,绝不能让刘驸马抢了先入京!”

众人无奈,除了这个法子,他们也无法子彻底解决此事,只能寄望皇帝令选他军平定了衮州之祸。

这些人商议着什么,刘卫民并不去理会,他也不愿意与文臣们打交道,至于孔府……

他根本就不喜欢,甚至看不起当代孔府衍圣公,满清这边登基,那边就上表称臣,再加上蒙元、以及数百年后日军侵入山东之时,刘卫民尊重孔圣人,至于这些后人么……那还是算了。

原本是准备给沈允三日时间,安排好了南京诸事后,随他一同北上回京,一顿饭食让他改变了主意,这些人若不提曲阜还罢,提了出来,他就不相信他们会轻易放弃了。

连回织造府都无,直接出城登船,他的到来,漕帮立即遣派了数十艘大大小小船只,上千苦力民壮跟随,与之随同的还有两百艘北上京城商贾船只。

河运被阻,北京城物价一日飞涨一日,刘卫民登船北上,精明的商贾立即发觉了里面蕴含的巨大商机。

数十幼军骑马沿着陆路,八百里向北京城和小公主传递消息,与此同时,同样还有数股人马八百里向北京城日夜狂奔。

宁德公主朱徽妍领一万五千卒,配备强大火力情况下,再加上漕帮船只运送,水泊梁山上的闻香教根本不堪一击,原本只是散沙的普通百姓,哪里见识过强大火力轰炸,徐鸿儒以及大小头领们的家小们全成了明军俘虏,但也因此,净军、幼军也并未就此南下直逼郓城钜野,直逼徐鸿儒老巢。

徐鸿儒留兵五千于郓城,小帅侯五领兵三千、民一万居于钜野,徐鸿儒则领五万卒、民无以计数,联同沈智夏仲进张柬白周念庵孟先汉等一干小帅四处攻略衮州各处。

七月,衮州峄县、藤县、费县、沂州、泗水、宁阳、汶上等运河之东诸县先后丢失,运河之西除郓城钜野、金乡三县被徐鸿儒所夺,单县、城武、曹县、定陶、曹州则被河南贼所夺。

衮州除了北部外,衮州府城、曲阜则被十数万饥民和数万乱军死死困住,连攻月余,衮州城、曲阜残破不堪,民心动荡,衮州城内更是发生数起叛乱,眼瞅着即将告破时,刘卫民领着数百艘大小船只,沿着运河一路北上。

徐鸿儒像是老了十余岁,身体也佝偻了许多,南洋消息不断传入大明朝,徐鸿儒也得到了那人的消息,原本还甚是不服气,在水泊梁山与净军、幼军厮杀了一场,若非是净军突然后撤,他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死在了水泊梁山。

一群“大臣们”坐在抢来的屋内,却再不似以往争吵谩骂,全都低头默不作声。

矮胖的夏仲进低头良久,抬头看向王氏,叹气道:“大嫂……那人真能放了我等一条生路?”

王氏苦笑一声,说道:“那人会不会放过咱们……没人敢确定,小公主是这么说的。”

“五师弟,不管那人会不会放过了我等,曲阜是必须要夺了下来。”

“二师兄说的没错,只有曲阜才有足够的粮食,只要抓住了孔府一家老小,咱们就可以逼迫朝廷退却!”于弘志一脸凶狠。

众人相视一眼,又是一阵气馁。

“又是如此,那个混蛋也不知在想着什么,总是被牵着鼻子走!”周念庵又是一阵不满嘟囔。

孟先汉无奈苦笑,说道:“衮州各州县已经被咱们占了,这么多饥民,只有衮州、曲阜有粮,朝廷打又打不过,不想被牵着鼻子又能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