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 第261章 鸿门宴【第二章】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第261章 鸿门宴【第二章】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2:05 来源:笔趣阁

眼前剑光一闪,刘卫民猛然回头,目瞳中冷光爆闪,剑光却一闪而逝。

李飞燕整个人跃起,在所有人眼中,好像这一刻犹如停顿了一般,身体大角度后仰,利剑飞起,自上而下,几乎是贴着胸口而下。

人在落地的那一刻,双腿似龙似蟒,旋转扭屈的身体竟把利剑缠住。

利剑被腿脚缠住而笔直挺立,身如桥,没有与一帮老混球盯着挺拔鼓囊处,只是盯着那双深邃冷淡双目,他不知利剑何时出现在女子手中,看着那双眼睛,眉头微微皱起。

“啪啪……”

手掌轻拍。

“柔和又不失刚劲,刚柔并济,不错不错。”

“啪啪……”

刘卫民轻轻拍着手掌。

“好”

崔文升大叫一声,他不由转头看向一脸涨红的老宦官,竟然有些弄不明白了,眼前老宦官咋激动成了这般模样?

刘卫民举杯向对面的亓诗教等人,笑道:“江南瘦马素来以史书歌赋闻名天下,今日倒是有些开了眼界,原来江南女子也通晓刀剑之术。”

亓诗教饮下酒水,指着蒙着沙面的李飞燕,示意女子坐在他身边,笑道:“此乃小道,与刘驸马领军杀敌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一边笑着,一边指向一些老者,笑道:“老夫与刘驸马介绍一下,这几位皆是江南宿儒……”

话语尚未说完,一头戴方巾老者微微拱了拱手。

“无锡野夫李茂才。”

“御史黄尊素。”

“宏运书院曹于汴。”

“吴县野人章焕。”

“会稽周应中。”

……

刘卫民眉头微抬,一一拱手还礼,也不理会跪坐在一旁的李飞燕,端起酒水,一脸微笑。

“诸位先生,亓尚书,你们不会是一场鸿门宴吧?”

场面一下子冷了下来,李茂才与众人相视一眼,抱拳一礼。

“刘驸马多虑了,我等心下只是有些疑惑,想请刘驸马解惑,并无相迫之意。”

杨柳儿默默送上一杯酒水。

“又是叮当作响,又是舞刀弄棒,该耍的也都耍了,飞燕姑娘,难道还要一直戴着面纱?”

刘卫民放下酒盏,回头看了眼依然戴着面纱的女子。

……

等了片刻,也未见李飞燕摘取面纱,刘卫民嘴角微微上翘,一腿屈起,就要扶着腿膝站起身来。

“本驸马还真有些不讨江南美人喜爱,去岁就被花魁赶下了船只,今日……也罢!”

见他欲要起身,崔文升也无之前猪哥模样,瞪着李飞燕恼怒起来。

“李姑娘,舞跳完了,也该摘下纱面了!”

所有人看着李飞燕摘下纱面,刘卫民却将腿脚再次盘起,连转头看一眼身边姣好面容女子都无,反而一脸笑意看着李茂才。

“酒宴就是酒宴,听曲儿就该好好听曲,非得整的乱七八糟的,至于解惑……”

刘卫民笑容丝毫未变。

“不是本驸马不愿过多解释,而是因为你们不值得信任,为了大明朝利益,诸位还是自己心下多揣测几遍好了。”

众人面色一阵涨红,黄尊素正要拍案起身,李茂才伸手按在他的腿上。

“刘驸马误会了,小老儿也不过是一乡野小民,不敢过问小琉球及南洋之事。”

“哦?”

刘卫民一愣,南洋诸事暂时正处于起始,而且安南的阮家还未彻底解决了,大明士子们个个又是大嘴巴,很难说会不会对南洋诸事产生不良影响。

此时的时代与数百年的后世不同,甚至还比不上他所熟知的满清之时。

这是一个文人士子的时代,而正因为是文人士子的时代,大明朝才会日益虚弱。

数百年的后世,以及他所熟知的满清之时,无论文人或是所谓的砖家们,他们都无法影响到朝廷的最终决策,后世的喷子多了,可有能更改最高层决策意志的能力?

不能,无论喷子再如何能说会道,都无法影响最后决策,而这个时代却是可以!

刘卫民相信,一旦他将如何忽悠南洋诸国事情说了出来,最迟不会超过一个月,整个天下人人皆知,不出半年,苏禄、安南必会出了乱子!

苏禄还好一些,都是些什么不懂的土著王,安南却不同,安南传承了大明朝的儒家文化,尽管忠于黎氏的臣子被郑家清除了许多,郑家执掌大权时,名下文武也都是些见利忘义之人,但这不代表就无人不明白“土司制”对安南的伤害。

有些事情可以去做,甚至睁眼说瞎话,但却不能光明正大的满世界去说,而屋中坐着的恰恰就是些大嘴巴之人。

他不愿谈及任何关于南洋之事,他不愿大明朝根基不稳时,南洋出现任何意外,只是他没想到李茂才会说出这么一句来,抬眼看向眼前极为消瘦老者,沉默稍许……

“若不牵扯了大明朝国家利益,小子可以回答长者一些疑惑不解。”

话语刚落,一屋人全都挺直了身体,脸色也极为严肃了起来。

李茂才双手拢入衣袖,双目却缓缓闭上,数息后才一脸淡然看向刘卫民双眼。

“二月,山东大震,毁坏房屋无数,灾民、饥民无数,朝廷数败,贼子数攻曲阜,曲阜岌岌可危,陛下令公主领兵平叛……”

“小民不敢肆意置评公主,小民只想知晓……刘驸马何日可平乱?”

刘卫民沉思片刻,抬眼看向对面南方一众官吏,神色不平不淡。

“何日平乱?”

“小子有一事相问长者,数十万民众因何而乱?”

“山东大震,毁民房无数,百姓无所食,故而衮州民乱。”

“平乱较易,反乱者闻香教、白莲教匪众为首,无所食饥民相附尔,斩其主乱者,赈济数十万无所食百姓,民乱自平!敢问长者,当如何赈济衮州、东昌、济南三府数十万近百万饥民?”

“朝廷当遣能吏,肃整山东吏治,当开仓以赈济百姓!”

“也就是说……平乱之本乃钱粮不足,长者是这个意思吧?”

刘卫民点了点头,说道:“一石粮食一百二十斤,一丁之人一年当食三石之上。”

“山东二月大震,灾祸初起,官吏赈灾及时,并不会影响了秋收之粮,赈灾不力,兵灾一起,三府之地即一年无粮可收,数十万即成为民乱之源,赈灾平乱则需数百万石粮食。”

刘卫民不平不淡看着对面一干官吏,最后目光落在李茂才身上。

“敢问长者,朝廷有百万石粮食?”

“……”

“诸位身在江南膏腴之地……仅今日宴会所食,所请姑娘,即需数百两银钱,诸位都是江南官吏,皆为天下忠君爱民之良臣,敢问长者,可否准备好了百万石粮食赈灾?”

“……”

“平乱不在兵,而在无粮以赈灾,而在数十万百姓无粮可食。”

“二月大震,衮州、东昌、济南三府大震,毁民房无数,毁的也只是居住民房!”

“诚然砸伤砸死些百姓,诚然因民房被毁,会因潮湿损失一些粮食,但这还不足以造成几十万百姓无所食!”

“民房被毁,山东因大震遭灾,你们可以将责任推卸到朝廷身上,毕竟二三月也是朝廷府库青黄不接之时,朝廷赈灾不力就是赈灾不力!”

刘卫民紧紧盯着李茂才双眼。

“长者活了几十年,小子相信长者不会不明白灾后恢复生产的道理!”

“大震也只是毁坏了房屋,毁坏了,重新修盖也就完事了,百姓自修房屋困难,为何官府未能组织百姓相互帮助自修屋舍?”

“……”

“哼!”

刘卫民冷哼一声。

“在小子看来,此次民乱非朝廷之罪,而是山东上下官吏的冷漠,只张嘴向朝廷请奏赈灾,却置无数毁坏屋舍不闻不问,若官吏肩扛土石,组织民壮帮助百姓修葺屋舍,组织百姓自救生产,怎会如此之多乱民,三府之地,又岂会颗粒无收?”

“哼!”

“虽因天灾,亦是**!”

“山东巡抚、三府巡按,各县县令属吏皆该死!”

“山东三府不作为,江南官吏同样不作为!”

“大明朝每年赋税多少,所用多少,你们身居朝堂多年,你们比谁都清楚。”

“朝堂无力赈灾,江南乃我大明膏腴之地,灾祸初起,江南官吏若能对山东三府予以援手,又岂会有了此次灾祸?朝堂八成官吏皆属于江南之人,山东官吏不作为,为何不早早上奏弹劾,更换能吏、廉吏?还是说你们手里的弹劾奏折只是冲着本驸马?”

数百年后的后世也不是没有严重天灾,但也不似这个时代各扫门前雪,哪一次不是数省,乃至整个天下都会伸出援手?

刘卫民越说越怒,一把扫桌案上饭食。

“山东三府官吏不作为,江南膏腴之地淡漠无视,自以为正义的言官无力监管山东之官吏,以至于造成如此灾祸!”

“原本不需要花费百万石粮食,原本不需要调集大军围剿乱民,却因为你们的不作为造成如此难以估量损失!”

“怎么着?现在要公主立即平乱,要公主立即救下曲阜,救下孔府……可以,本驸马现在就可以连夜北上,可以保证一月内砍杀了贼首,几十万百姓呢?也要让本驸马砍杀几十万百姓的头颅吗?”

崔文升不敢招惹大怒的刘卫民,原本最善于口舌的文臣也在这一刻理亏辞穷,平乱,怎么平,不仅仅只是砍人脑袋就可以平定,问题不解决,这次平定了,下次还会再一次发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