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 第253章 战败,赔偿【第三章完】

在喜儿拉扯下,朱徽妍再次来了皇宫,看着这一次比上一次阵势还大,小公主心下更加无可奈何,先是将自家相公送来的信件呈给郑贵妃,待一帮长辈们挨个看了一遍。

“皇奶奶,安南的事情就不用孙儿说了,就说这次出兵的花费银钱,是外库出,还是内库出,或是仅宁德驸马府所出?”

“王爷们前往安南封国,咱大明所属封地自然是要收回的,至于是充入内库,还是分置百姓田地,这需要朝廷商议个稳妥来,孙儿也不敢置评,但是两个封国,百万两银钱却可弥补此次出兵的军资。”

“不增加百姓、朝廷负担,不仅可惩罚了不臣之臣,又可数十年之后,将安南彻底置于我大明之下,孙儿亦觉得陛下并无过错。”

郑贵妃提起的心也彻底放了下来,转头看向一干妇人,说道:“妍儿就在此处,诸位也是看了那孩子的家书,若还有些疑议,可以当面询问。”

见无人开口,傅懿妃犹豫道:“镇国那孩子考虑事情……也算颇为周到,只是这……王爷们……愿不愿意?”

郑贵妃向傅懿妃微笑点头,说道:“愿不愿意,这就不是咱们一干妇人可以担忧得了,若他们不愿意,拿不出这些钱财和人丁来,那也怪不得他人。”

又一一看向他人,心下对跪在乾清宫前的张嫣有些不满。

“本宫早就说了,那孩子虽有些胡闹,但在大是大非上从不虚浮。”

“海贼溃散,我大明海域再无贼寇之祸,苏禄国也将成了我大明之土,又将征讨安南不臣贼逆,如此为国忠臣,帮不上忙,也不当在后扯腿!”

“任何事情还需弄清楚、明了了,才可开口,事情不明,陛下尚未开口,就跪在乾清宫前,是想告诉天下,陛下是不明轻重、是非的君王吗?”

郑贵妃一阵训斥,无人敢开口,心下又是无奈,又是感慨。

“喜儿!”

“皇奶奶,喜儿在呢!”

小丫头忙上前,似模似样跪在地上。

“去一趟乾清宫,将这封信件给皇后观看,给叶阁老观看。”

郑贵妃摆了摆手,小丫头忙拿着信件跑出了慈宁宫,一干妇人也不得不起身福礼离去,唯有朱徽妍坐在郑贵妃身边。

“妍儿,你叔父愿意不愿意前往安南尚且不知,若是愿意,银钱上可能拿不出五十万两,可否……可否与那小子说上一说?”

朱徽妍心下一叹,犹豫道:“皇奶奶,这些钱财是朝廷讨要的,钱财是不可能少了的,驸马也是说了,王爷们若一时间确实拿不出这些钱财,可以与钱庄借贷,具体该如何,还需等驸马返回京城方可。”

郑贵妃心下一叹,很是惋惜未能早早将那小子招到北京城,想到自己的男人未死时,心下又是一阵感伤。

“罢了,先等那小子回了京再说吧。”

郑贵妃心下发狠,心想着就是面皮不要了,也要强逼着那个浑小子低头。

她这边发狠,乾清宫前,魏忠贤正与张嫣怒视对峙,而小丫头喜儿的到来打破了这种局面。

看着手中信件,原本冷淡恼怒的张嫣,脸上也逐渐被惊慌代替。

“为何不将信件早早拿出来?!”

张嫣盯着喜儿,喜儿年纪太小,哪经过这种场面,一下子蒙圈了,低头也不知该说什么。

“皇后娘娘,喜儿拿的可是驸马爷给公主的家书,公主将驸马爷的奏报给了陛下,无论陛下同意与否,都要陛下思虑了稳妥才可决定,皇后娘娘说这句话语,是想让宁德公主也要逼迫陛下更改圣意吗?”

魏忠贤将身子挡在喜儿身前,一脸恼怒。

“皇后娘娘应当知晓一件事情,驸马爷炼铁种地也好,为大明南征北战也罢,驸马爷从未如皇后娘娘这般跪在乾清宫前,无论对错,都不是驸马爷或是皇后娘娘,亦或是朝廷臣子可以决定的,陛下若不赞同,驸马爷自不会再提及安南之事,陛下若认可,皇后与诸位娘娘就算跪死在此处,天子圣意也不可更改!”

“哼!”

魏忠贤心下有底,也不怕张嫣皇后娘娘身份,看着一干低头妃子们,眼睛里冷意更胜三分。

场面一时间冷了下来,就在此时,朱由校走出房门,看向张嫣叹气一声。

“皇后还是回坤宁宫吧……祖制不愿让我朱氏子孙为官,所虑者惟民尔,担忧朱氏子孙凭借皇家血脉为非作歹,欺辱百姓。”

“但今时不同往日,朱家子孙愈来愈多,奉养又太过靡费国帑,增其百姓负担,朱姓子孙不能经商,不能务工,不能务农为官,宁德驸马之言,皇室子孙于海外为官,增我大明之名,宣我大明威严,又可安定社稷民心,朕亦以为可!”

张嫣张了张嘴,心下一阵叹息,手里的信件已经说了很清楚,近百万朱姓皇室子孙,大明朝兴盛的时候还能养得起,如今断了皇室子孙供奉,除了正牌的王爷嫡系子孙还好些,余者活的还不如普通民夫。

皇室子孙不能经商,不能务工,不能从武,更加不允许为官,就算种地,种的土地也是宗室皇庄田地,也多是各王府名下田地,与普通民夫并无不同,越是血脉远一些,日子越惨,没人敢请宗室子孙做工,哪怕签下了免责文书也不可能,不出事儿无碍,一旦出了事情,牵扯到了皇室就是一屁股屎。

宗室子孙也就剩了个名头,日子凄惨着呢,但这些人并非一无是处,在海外为官还是不错的,本身就是大明皇家子孙,血脉总是要比那些与野人没多少区别的土著要强了许多,无论是联姻,还是为官治民,仅凭“大明皇家子孙”名头,就要比朝廷那些文官们强上无数倍。

有时,贵族血脉更强于才干,尤其是极为封闭的小岛屿。

百年的王朝,千年的土司!

传承久远的土司与大海上小岛土著没太大区别,没有太大变故时,首领家族基本上都不会有太大改变,也正因如此,才更加注重贵族血统,尤为尊重贵族出身,大明再有水平的文臣跑去了海岛上,在语言不通、民俗不同情况下,你说你能治理好地方,那不是扯淡是什么?也正因如此,安南才会得而复失。

刘卫民在信件上已经说了很清楚,也并非是说什么样的宗室子孙都可以前往海外为官,这才有了大舅哥之言,与普通学子一般,参加科考就是了。

手捏着信件,想要开口劝解却又找不到理由,百万朱姓子孙总不能一直百姓养着吧?任由宗室子孙穷苦困顿,张嫣也不敢开这个口,只能蹲身福礼,带着一干脸色微白妃子、德嫔离去。

紧接着就是喜儿拿着信件跑去内阁,将信件给脸红脖子粗的叶向高,叶向高看罢,脸也不红了,脖子也不粗了,再也说不出什么话语来。

祖制要求朱姓子孙不能在大明为官,可没说不能跑去海外为官的,再言什么祖制,百万皇室子孙生活困难是事实。

一干大臣们一一看罢书信,本来还是吵吵嚷嚷,未出一日,所有人都闭上了嘴巴,没两日,吕宋又传来消息,宁德驸马大胜,西夷战败,弗朗机西班牙赔偿两百万两,弗朗机葡萄牙人赔偿一百五十万两,外加赔偿马六甲海峡,东番荷兰赔偿一百万两,英格兰赔偿五十万两,西夷四国共计赔偿大明朝损失五百万两……

乾清门跪了一地人,皇帝手里捏着薄薄纸张,却不知该说什么。

宗室朱家子孙乱了,百十个藩王、郡王也乱了,纷纷上奏询问海外封国、为官之事,不仅仅只是宗室乱了套。

正月,鞑靼右翼诸部侵入榆林,掠民数万。

二月初七,山东大震,兖州、济南、东昌三府毁民房无数……

水西安邦彦反叛……

此时又正值青黄不接之时,再加上辽东请银,刘卫民的八百里加急奏折送到大舅哥案头后,一听说整日惹是生非的浑小子,竟然又为朝廷弄了五百万两银子,一下子又都乱了套,陕西官员请银抚民,山东请银赈灾,贵州平乱请银,辽东也跟着凑热闹,也请银修整兵备……

银子还没见到一文钱,讨要银子的人却有无数……

刘卫民也不理会朝廷上的无数烂事,就算想要理会,他也是无可奈何,更何况根本没法子理会。

被困住的吕宋,尽管双方使用的火枪一样,但明军多了手雷、开花弹,击败吕宋大鼻子并不是很困难。

吕宋开城投降,刘卫民脸上却笑开了花,本应早早将金银送回西班牙的吕宋,但是为了有足够舰船对付大明朝水师,吕宋一年所得的金银并未及时送走,满登登的金银闪花了他的眼睛,阿尔瓦满头大汗声称是西班牙的私有财产,却被小豆芽狠狠教训了一顿。

清点后,仅五艘大船金银就有百十万两,也被刘卫民据为己有。

吕宋总督,实质上算不得是总督,真正头上顶着的是新西班牙总督,治所在墨西哥,而吕宋正是归墨西哥的新西班牙总督管辖,因为无敌舰队的战败,英格兰乘势崛起,但却每每劫掠美洲大陆航道上船只,所以才会有北美大陆转道澳大利亚,转道吕宋,再由吕宋船队护送运银船回国。

道路虽远上不少,但与葡萄牙运银船只一同返回西方,运银船自也安全了许多,好死不死招惹了大明朝,结果金银没运走,全便宜了刘卫民一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