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 第235章 成圣和毫无意义【三章完】

双方一阵客气,朱徽妍示意,看着卢象升、黎宏业相继坐下。

“去岁驸马就曾交待过,若两位公子前来驸马府历练,黎公子可以暂为皇家学堂先生,卢公子暂为幼军赞画,熟悉了后再作安置。”

听着小公主话语,两人相视一眼,卢象升皱眉道:“卢某终非居于过军中,暂入净军赞画亦无不可,只是黎兄……”

黎宏业忙抱拳说道:“卢兄多虑了,黎某才疏学浅,前往学堂潜心研究学问,黎某自以为甚好!”

朱徽妍看向两人,轻轻摇头说道:“卢公子多虑了,我宁德驸马府最重要的不是刘家寨,不是净军、幼军,不是其他,办好皇家学堂才是我宁德驸马府最为重要的事情,并无轻视黎公子之意。”

两人一愣,卢象升皱眉道:“卢某曾听闻学堂所授之学与今之各家书院不同,甚至所学之文字也是简陋不堪,若……若无法参加科考……”

朱徽妍知道卢象升想要说什么,沉默片刻,摇头说道:“诚如卢公子所言,皇家学堂确实简陋了许多,或许百十年亦难登大雅之堂,但几十数百年后,皇家学堂终会代替今日大明诸多学堂,会在史书留下浓重一页。”

看着两人一脸愕然,朱徽妍又轻声说道:“两位公子乃天下学子翘首,文采风流自不在话下,自也知晓文字起于结绳记事,但结绳记事也只可记录数年、数十年,人们依然惯于口口相传,直至今日,尽管文字盛行于天下,亦是有无数百姓口口相传,相传祖上曾经辉煌,曾经的精湛技艺。”

“造成如此结果,原因或许有许多,但有一个问题却真实存在,就是无数百姓难以记忆掌握繁杂的文字,而皇家学堂就是为了推行驸马所创简易文字,让更多百姓更容易书写、识字。”

“本宫相信,当我大明读书百姓数倍、百倍出现时,朝廷自会使用简单易懂文字,不喜、不屑、不满之语也会逐渐消失。”

朱徽妍看着两人,神色愈发坚定。

“驸马言,知识改变命运,两位公子,天下无数童生、秀才、举子、进士,无数学子,无不是十年寒窗苦读,报效我大明也好,想为百姓做些事情也罢,不可否认,入朝为官者,皆以读书改变了命运!”

“驸马言,读书者众,入朝为官者少,天资愚钝者众,出类拔萃者少,但读书不仅仅一定为官治民,更加重要的传承祖上曾经技艺,让更多百姓熟知朝廷所施政治理意义,祖上技艺得以传承,得以一点点改进,大明所造所产之物就会越来越多,物件就会越来越美观、精良;百倍百姓知晓朝廷政令,就会少了贪污,少了不法之事,就会更加忠君报国!”

“而这一切,就需要让更多人无需花费太多时间读书识字,字形简单便于书写,自带拼音便于熟读记忆,本宫相信,我大明百姓终究会人人识字读书,有无数人熟读忠义典籍,纵然没了刘家寨,没了净军、幼军,甚至没了我宁德驸马府,大明有亿万忠勇之民,我大明亦千年不倒,永立世间!”

卢象升、黎宏业一脸大骇,朝廷文臣,乃至近在身侧的文人臣子,他们对皇家学堂所学尤为鄙视,普通百姓也颇为排斥,根本无人将自家孩子送去皇家学堂,对于所有人来说,若读书连科考都不能参加,读来又有何用?

皇家学堂成了垃圾堆里的边缘,没人去理会,也就无人知晓皇家学堂所学内容,北京城只是知晓皇家学堂所走的并非是康庄大道,而是他人不屑的一些杂学。

当兵?

做工?

有当吆五喝六的大老爷们威风、霸气吗?

无人重视,也无人知晓,就是卢象升、黎宏业两人也只是将眼睛盯在了刘家寨,将目光注视在了辽东、江南正将要发生的战争上。

听了朱徽妍话语,黎宏业神色极为郑重、严肃,起身郑重一礼。

“小民拜谢公主、驸马的厚恩,小民定忠于职守,绝不敢有半分不满之意!”

刘卫民所做之事争议很多,可每一件都是言之有物,鬼知道一个辽东小子如何知晓这么多事情,小琉球岛上如此之远,鬼才知晓那里还有数以百万两的黄金!

可江南不断传来的消息,又一次证明了他的正确,为此朝廷付出了惨重代价,至今还有不少大臣们被关在昭狱大牢,江浙沿海将官更是被罢免了个干净。

皇家学堂是万历帝遗诏所立,匾额是病重时所书,经历了这么多事情,黎宏业就算没进入皇家学堂,他也不敢轻易怀疑朱徽妍的话语。

黎宏业震惊,卢象升同样惊骇不已,他们知晓今日大明公主话语之重。

天下百姓人人读书识字,人人使用更加简单易懂文字,朝廷就算不想使用粗陋简易文字也不可能,任谁也无法阻止整个天下悠悠众口,而开创了这一切的那人……

卢象升不敢去想,心神都有些颤抖不已,看着黎宏业抱拳躬身,这一刻,他甚至也想一直留在皇家学堂,他清楚,若此事成了,那人就是一代圣人,而黎宏业这位兄弟,也一会成为一代文坛宗师!

想到宁德驸马府一旦成功了,后世子孙会不会埋怨他的短视,心下就是一阵苦涩,说出的话语也犹豫无奈,远不如前来时的坚定,“卢某”也成了“小民”之语。

“小民不敢欺瞒公主,之前公主不愿面见阁老、大臣们,我等二人前来,实则有欺瞒公主之意,原本是想着自公主口中,想要得知刘驸马因何不愿与辽东分置些火炮。”

说着,卢象升神色又郑重了起来,说道:“小民不敢轻易质疑刘驸马所行所为,小民也知晓刘驸马不愿与辽东火炮,必是自有其理,我等二人只是有些不明其理。”

朱徽妍微微点头,缓声说道:“辽东建州贼反叛我大明,数万将士每年需银数百万两,三千门火炮送与辽东,不言我军出城击败建贼,仅分置于各城、堡,建州贼亦难以越过广宁卫城。”

卢象升微微点头,说道:“正如公主所言,今年入秋时,莽古尔泰领兵三千攻我西宁、吴家坟、沙岭驿三堡,若三堡有百十门炮,莽古尔泰绝不可能破我大明三堡。”

朱徽妍微微沉默,转头看向刘英儿,说道:“英儿,将前些日各军将领军议的记录找来。”

刘英儿稍微犹豫,最后还是点头走入里间,不一会儿就寻来一方木匣。

朱徽妍说道:“卢公子可以先看一看前些日净军、幼军的军议,以及辽东锦衣卫送来的情报。”

刘英儿对卢象升好像不甚喜欢,将木匣送到他手里时,脸上也不带有一丝表情。

卢象升忙接过木匣,黎宏业也不由倾斜着身体观看木匣中信件,两人观看着书记净军记录的军议时,朱徽妍也不开口,只是低头轻饮着刘英儿送来的茶水。

乍一见专门书记净军记录的军议言语,两人都有些不怎么适应,一开始的时候,或许为了自己形象,还谨言慎语,但是进行了几次军议,军中将勇们熟悉了书记净军宦官的存在后,没了刘卫民主持情况下,粗言粗语,甚至开口骂娘的话语也多有存在,也让卢象升、黎宏业两人极为不习惯。

“广宁卫距离盖州卫太过遥远,西宁、吴家坟、沙岭驿三堡仅以百人守其地,纵然有百门炮亦是难守,而百门炮,仅需操炮之卒就需两百人之上,再算上其余兵卒,即需兵五百。”

“若兵五百,以我军相守,仅凭如今三堡所用兵器,建州贼两千,坚守三日当无碍。”

“坚守三日,广宁左右卫,共计兵卒一万,一万兵卒也当赶走了两千人的莽古尔泰。”

听到这些话语,见纸上净军、幼军众将的不满,卢象升面色微白,又见朱徽妍轻声开口。

“海州卫为莽古尔泰之正蓝旗,定辽右卫为舒尔哈齐子阿敏镶蓝旗,铁岭、开原为岳托镶红旗、杜度镶白旗,辽阳为皇太极正白旗,老贼亲领正黄、镶黄、镶红三旗于沈阳。”

“海州卫之正蓝旗兵五千,守城一千,阻我军盖州卫两千,过河入西宁堡贼军也非三千,而是两千卒!”

卢象升看向朱徽妍脸上冷淡,心下也不敢再以年幼而轻视。

“两千卒也好,三千卒也罢,仅仅只是百十人的三堡,守三日确实极为困难,增加火炮,就要增加军卒,军卒增加了,三日就可以坚守下来,有了三日之机,东宁左右两卫万卒就可驱逐赶走海州卫贼军。”

“也就是说,西宁、吴家坟、沙岭驿所造成的后果,不在于有无火炮,而是因兵力不足,无力坚守三日。”

“若坚守了三日,万卒还无法驱逐莽古尔泰一部,甚至兵败而逃,只能说明我军野外战力不足,只能坚守城内,若一万军卒仅可坚守于广宁卫城……净军、幼军将领们以为,就算给辽东诸军十万门火炮亦是浪费,毫无任何意义。”

听着小公主不平不淡话语,看着手中更加详尽、骂娘不满之语,卢象升突然对辽东两位督师有些失望起来,小公主没有一句不满话语,但他却知道,眼前的小公主心下已经不满。

正如纸张记录所言,有盖州卫为侧翼,莽古尔泰不可能一点防备都无,若被盖州卫邢烈阻住后路,莽古尔泰死在广宁卫都非难事,仅仅两三千人,还是在自家门口,数倍军卒还不能赶走,这只能说明一件事情,辽东诸将无能!

明知道西宁、吴家坟、沙岭驿三个戍堡处于前端,还只是放了三个百户,领百十人守着,守与不守又有何益?

一想到复州卫刘卫山、盖州卫邢烈两人出兵三千,莽古尔泰攻下三堡后不得不退回海州卫,卢象升心下就是一阵苦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