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 第214章 宣示主权【第二章完】

朱由校将信件推到孙承宗面前,说道:“军中有记录书记员,每一个将领言辞都会一五一十记录下来,大兄说,这有两点好处,其一便于军将们战后自检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可以尽可能避免下次再发生同样的失误。”

“其二,朝廷就算追究军中将领过失,也会有法可依,有据可寻,只要保证记录书记员的公平公正,只要最公正真实记录下来将领们的所言所行,如同朕的起居郎,军将们纵然在万里外行军作战,朝廷亦可信之无虞。”

“朕以为……甚好!”

魏忠贤眨巴了几下眼睛,心下狂跳不已,忙点头说道:“陛下英明!驸马爷此计甚妙!有了那些宦官为陛下眼睛,陛下纵是身在京师,亦如亲眼所见,忠奸贤愚,一眼即可清楚明了,老奴以为……辽东军将亦需如此。”

张嫣看到孙承宗眉头越皱越紧,犹豫道:“刘驸马的法子与军中监军也没太多区别啊?若是……若是那些宦官们瞎写胡言又如何?唐朝宦官诓骗帝王,若非上瞒下贪,大唐也不会成了那般模样。”

眼角余广见一干妃子、德嫔点头,魏忠贤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

朱由校却看向孙承宗,笑道:“老师也是看到了吧,在书页最后位置,都是有领军将领们的亲笔签名,每一次军议后,都是要当堂签下姓名,若非这些将领们的所言真实话语,他们也绝不会签下自己姓名。”

又看向张嫣,微笑摇头。

“皇后可是说错了,记录书记员没有任何权力,只是记录将领们的话语,福建水师、广州水师、江浙水师,以及辽东水师,甚至包括净军、幼军,各军监军都是另有其人,而且大兄治兵甚严,监军不允许干涉领军将领指挥作战的。”

魏忠贤听了朱由校话语,心下喜悦爆棚,忙大声说道:“陛下圣明,驸马爷治军本领老奴亦是深为佩服,若非驸马爷治军甚严,公主又如何与建州贼大战三百回合?老奴以为,此法甚好,各军当行驸马爷治军之法!”

孙承宗张了张嘴,想要反对,一时间又不知该寻找何等理由,张嫣心下紧张,看向坐在朱由校身侧的王良妃,连眨眼数下,王良妃心下无奈,开口说道:“此法好是好,臣妾也是听了明白,只是……只是……为何不用都察院的忠正臣子呢?”

张嫣忙说道:“是呢,监军、记录书记员皆出自净军……是不是有些不妥?”

朱由校不由看了王良妃一眼,又转头看向张嫣,微微低头沉默,气氛一下子诡异了起来。

拿起下面的信封,也不开口,拆开信件细细观看,魏忠贤心下深恨,他当然知道这些人想要做什么,净军不净军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宦官,是他们这些内臣,对刘卫民尤为熟悉的魏忠贤很清楚,只要他开口,想要让其他宦官任监军尤为容易,只要守规矩,那人就没理由拒绝。

看着朱由校也不开口答话,只是一一翻看其余信件,王良妃脸色也越来越白。

“大兄说……法子再好,也需要时间验证,避免其余军将军心不稳。”

“朕……亦以为……稳妥!”

说着,朱由校抬头看向魏忠贤,说道:“传朕之旨意,宁德驸马为福广总督,授兵部尚书、左都御史,全权督理百姓移居小琉球岛安居一事,凡不遵号令者,可先斩后奏!”

“啊?”

魏忠贤、孙承宗一脸惊骇,一众女子脸色随之泛白。

“陛下,福建可是发生了事情?”孙承宗忍不住拱手一礼。

一阵沉默……

“老师就不要问了,大兄可以处理的很好。”

“陛下……”

未等话语说完,朱由校有些冷淡摆手阻止。

“爱卿就不用多言了,朕相信,宁德驸马会将百姓处理的很好!”

一一将信件仔细放入木盒,抱着木盒站起身来。

“朕乏了。”

朱由校刚转身走出阁亭,看到数丈外的马车,有些疑惑道:“大伴,马车上看起来是个炉子,是六妹送来的?”

魏忠贤强忍着心下好奇,忙开口说道:“回陛下,正是公主令老奴送入宫的,炉子是驸马爷临离开京城时就已经做好了的,驸马爷说,庄子里的红薯熟了,要让陛下尝一尝烤红薯的味道,让两宫娘娘们也尝尝新鲜物。”

听着魏忠贤话语,朱由校看着不远处的马车,又是一阵沉默……

“将炉子拉回乾清宫。”

“老奴遵旨!”

朱由校也不再多言,抱着木盒返回乾清宫。

朱徽倩、朱徽俩小姐妹早就想尝尝红薯的味道了,从学堂回了皇宫时,一听说自己大兄将刘家寨里的炉子拉回了乾清宫,俩小姐妹也不回仁寿宫了,径直跑到乾清宫,刚一进了大兄的院子,就见到客嬷嬷一脸黑灰。

烤红薯堪称美味,红薯的种类有白瓤的,红瓤的,黄瓤的,其中黄瓤的最是适合烧烤,在得了红薯种的时候,刘卫民就已经与家人介绍过,刘英儿选的红薯也全是黄瓤的,也交待过该如何烧烤,虽然客巴巴烧烤的水准不咋滴,有些也烧黑了,可捏到软软的红薯,整个皇宫都能闻到红薯香气时,蹲在火炉前的两个小丫头可就耐不住性子了。

“甜!”

这是俩小丫头第一句话语。

“真好吃!”

第二句。

柔软香甜的红薯瞬间征服了俩小姐妹,不等宦官们送去仁寿宫,俩小丫头就已经各自提着个小筐篓,一溜烟跑去了仁寿宫。

没有吃过烤红薯的人,很难不会被这种香甜征服,只一日,朱由校、两宫娘娘们就被这种稀罕物彻底征服,如同前些日送来的煮玉米。

红薯的香气太过浓烈,朱由校好像也在刻意推广,司礼监的大公公们一人赏了一个,皇后和妃子们也送去了些,剩下的全部被魏忠贤严厉私藏了起来。

烤红薯只是些吃食,再如何美味,对于朝廷上的大臣们来说,那也是比不上皇帝的态度。

海务总督也就罢了,只与海船打些交道,可是福广两省总督却是非同小可,不仅仅管军,连民事一起揽在了怀里,偏偏孙承宗还未能从皇帝嘴里掏到任何消息。

遭受了打击的一干大臣们,见到小皇帝如此坚持,也不敢随意跪谏,除了几个小吏不痛不痒上奏反对几声,情况不明时,再也不敢胡乱弹劾。

京城发生的事情,刘卫民并不知道详情,原本他是强烈要求出海,就在他准备领着十艘大舰出海时,胡梦麟急匆匆送来了一个不好消息。

小琉球有百万两黄金的消息扩散开了,数股海贼出现在了福建附近。

海面上出现了十数艘海贼船的那一刻,他就知道消息泄露,北京知晓,南京知晓,按照他的计算,就算海盗们知道这件事情,至少要比他晚一个月、半个月的,怎么可能会这么快就知晓了?

福建、广州都比较穷,至少在大明禁海期间,这两个地方都比较穷,海贼也多出自两地。

纯粹的海贼是很难生存下去的,他们必须要有稳定的货物来源,皆从事半商半盗的角色,必须要有陆地上商贾提供货源。

如此,福广两地多为出海冒险,货物最盛之地的江浙、两淮就成了海贼们的供货商。

江浙士绅、商贾们或许会对他真的不满,但是,刘卫民绝不相信这些生活在如此富裕之地,敢冒着全族危险,敢勾结海贼与朝廷争夺黄金。

心下确定,百万两黄金就算传遍了南京城,传入大海的消息也会滞后一个月,可现在是个怎么回事儿?

大海上竟然连渔民都已知晓,这就有些极为不正常了。

刘养感受到了有人作梗,也极力反对起来,认为他就算要出海确认黄金的事情,也必须要等待几日,等待江浙抽调的三千卒前来,如此才够稳妥。

俞咨皋、胡梦麟两人已经离开了福建,开始对大员的荷兰人发起了猛攻,尚还未建起完全防御的荷兰人,失败是必然,对此刘卫民并不是太过担忧。

心下焦急,也只能听从刘养的建议,等待三千军卒的前来。

在此期间,他将这里的情况大致说了下,也稍微提起了些海面上盗贼们的异常,只是他也没想到,大舅哥竟然让他领福广总督一职,还给了他一个劳什子左都御史职位。

九月二十五日,南京新任五军都督府都督朱纯臣,亲领三千江淮守备军卒,并附带五千沈辽青壮男丁,八千人乘坐近百艘沙船前来。

九月二十八日,休整三日后,刘卫民亲领一百四十八艘船只,一路前往小琉球之东北淡水。朱纯臣、陈九思、常云留守永宁卫,代为镇守。

一百四十八艘船只,过半为民船,虽多半为平底沙船,十余艘海贼船只却不敢太过靠近,只是远远跟随。

十月初二,刘卫民领军于淡水登陆,领万人伐木筑城,并令人于岛二十九处村寨宣示主权。

十月初七,民乱,九处村寨不满,与登莱百姓发生械斗,伤七人,余广大怒,发兵千人入山,斩二十八人,九处村寨两百四十七人,为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