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七百零七章 泾渭分明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七百零七章 泾渭分明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0:36 来源:笔趣阁

ps:感谢书友“望云山人”与“泉城人”的打赏,继续求推荐票^_^

值得一提的是,德军还占领了苏联三大造舰基地之一的尼古拉耶夫市,由于进军极快并冒险采用了大规模空降的战术,成功地阻止了造船厂员工在撤退前对其进行彻底的破坏,并较为完整地得到了船坞上舰体完成了一大半的两艘苏联级战列舰和一艘舰体已经几乎完成了的喀琅施塔得级战列巡洋舰“塞瓦斯托波尔”号

历史上由于造船工业基础薄弱,再加上已有超过一代人的时间没有建造过主力舰的缘故,苏联级战列舰和喀琅施塔得级战列巡洋舰的设计建造过程中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当德**队打到乌克兰的时候,这三艘巨型战舰都才完成了一小部分,加之苏联人撤离时又对船坞和造船厂的机器设备进行了较为彻底的破坏,所以最终德国人只是将缴获的不完整舰体拆了回炉、用这些优质的钢材给前线的陆军制造武器和弹药,而没能进行更加充分的利用。

但在这个时空,因为苏联工业实力和科技水平都较历史上强大得多,还从中国赤色党那里得到了不少技术资料,因此这两款舰型的设计建造进度都比历史上快了许多,再加上苏德战争的爆发又比历史上晚了足足一年有余,因此这三艘巨舰的完成度远比历史上被德军缴获时高得多。同时因为德军进展更速,三艘舰体遭到的破坏也远不如历史上那么严重。甚至就连尼古拉耶夫市的两大造船厂也只需要简单修缮一下就能恢复使用。

因此德国海军闻讯后立即立即抽调德国的造舰专家和船厂工人前往乌克兰,希望利用尼古拉耶夫市两大造船厂的现成设施将这三艘巨舰完成。那时远东舰队也该回国了,德国就有整整6艘战列舰和3艘战列巡洋舰,再加上那5艘航空母舰,完全有能力正面与美英海军抗衡。

小胡子一时间也是振奋不已,但由于三艘苏联军舰设计上颇多瑕疵,德国造舰专家又素来看不起苏联那些他们当初的学生(苏联造舰人才基本都是当年苏德合作期间德国帮助培养的),对其原来的设计进行了较大的改进,这本来也不是什么坏事,但却因此耽搁了时间。这在世界大战期间着实是很要命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占领乌克兰之后,德国党卫军开始在包括其在内的各个占领区公开搜捕犹太人,将其抓进集中营甚至干脆直接加以屠杀。其中仅在乌克兰一地、纳粹的党卫军短短几天之内就屠杀了好几万人

因为连续的胜利而日益骄狂的纳粹由此不再掩饰其反人类的法西斯面目,结果不但没能吓住占领区的各国人民。反而激发了他们的反抗意识。更给盟国的媒体提供了现成的宣传材料。而中国政府则因为提前与德国断绝了关系。因此并没有受到太多的指责,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盟国方面不想在战争局势本就不利的现状下再树强敌

虽然德国的极端种族主义政策对他们控制占领区其实有利无弊,但还是会有当地人愿为德国人效力,其中有些人甚至比很多德**人都更忠诚,这固然与利益有关,但更大的动力却往往来自于仇恨

波罗的海三国的国民是因为苏联之前灭亡了自己祖国而一心想要复仇并永远消除其对祖国的威胁;至于同样选择参加对苏作战的那些波兰人,则不仅仅是为了最近这一次的亡国之恨、两国之间的过节那可是“自古以来”了;而在算是苏联核心地带的乌克兰,则是泾渭分明地分为了两派,市民大多支持苏联政府,城市沦陷后甚至纷纷下到农村去打游击,而乌克兰的农民、尤其是昔日的富农和中农则对苏联政权表现出了强烈的憎恨,他们组织的伪军杀掉的游击队员甚至比德军还多。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很好理解,苏联的市民大多都是工人阶级,他们是苏联的统治阶级,收入待遇和政治地位在当今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工人能够比得上(注1),而工程师、教师等中下层的知识分子也同样在两个五年计划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至于大清洗,那主要集中在党政机关和军队系统,对他们的影响有限,因此他们和工人阶级一样坚定地支持苏联政府。而且因为文化水平相对更高,市民的民族意识普遍要比农民更强一些,这也同样是他们坚持斗争的重要动力。

而苏联的农民则不然,与中国革命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农民的力量取得胜利的情况不同,由于十月革命中苏俄基本上是完全依靠工人阶级和倒戈的旧军队夺取到政权的,农民的帮助十分有限,而且在新政权建立后那些较为富裕的农民还大多不配合政府的征粮、甚至进行了激烈的反抗。因此苏共虽然党旗里有镰刀图案,但很多时候都把农民、尤其是相对富裕的富农中农视为斗争对象的,所以自然不会对他们客气。而城里人自恃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则令这种现象更加严重。

而且苏联早期的工业化需要资金,当时的苏联没法像殖民者那样掠夺外国,除了利用剪刀差刻薄农民,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了,而这就自然激起了苏联农民更大的不满。

这一问题在乌克兰大饥荒中被进一步激化,当时乌克兰虽然不太可能像后世西方宣传的那样死了上千万人,但是两三百万却应该是有的。在那段困难时期,乌克兰的市民虽然日子很不好过,但在苏联政府的努力保障下,基本都挺了下来,也就是说,死的几乎都是乌克兰的农民。因此也不怪德军占领乌克兰后,会有那么多的乌克兰农民背叛苏联而为侵略军服务了

注1:因为分配较为公平、又没受到经济危机影响的缘故,苏德战争前夕苏联工人和工程师的生活水平是世界上最高的,只有精英人才的待遇相对差些,而政治地位方面就更不用说了。虽然后来苏联垮台在某种程度上与其过高的福利也不无关系,但在福利体系崩溃之前,苏联工人和工程师对苏联政权的支持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