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十五军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十五军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0:36 来源:笔趣阁

这时胡卫东当初拿出来诱惑德国人的mg42通用机枪与黑豹坦克的设计图已经被德国佬记下来派人送回国内了,胡卫东得知此事后颇为郁闷,但也没有别的办法,外行看不出设计的优劣,但内行来看的话,“过目不忘的人,可不仅仅中国才有啊!”,这实在是个无解的矛盾。。。。。。

好在两款设计得到德国人的极高评价后,胡卫东即使不将设计图画出来,也足以令德国人心生期待。但是如果不拿出足够的硬通货,德国人就算是再眼馋,也还是不会跟赤色党合作的。但胡卫东始终不甘心就此作罢,他心中很清楚,一旦欧战爆发,由于制海权一直在英国人手中,中国基本没法再从德国进口任何大型设备,甚至连人才的引进都将会变得异常艰难,而战后对德国遗产的瓜分,怎么想也很难有中国的份,所以唯一的机会就是现在。。。。。。

无奈的胡卫东只得抱着一丝希望发加密电报给远在美国的毛泽民,询问他有没什么办法,胡卫东此举并非越权,因为之前中央就特别授权胡卫东,华北三大边区政府财政和海外所得(注1)的一切必要储备以外的硬通货都归他调拨使用,如果时间紧迫,他甚至可以先斩后奏。。。。。。

毛泽民的回电是,这个问题并非一定不能解决,但具体怎么做,他还需要看情况随机应变,为此毛泽民希望可以全权处理赤色党在海外的商务与外交事务。这个权力实在太大了,即使以胡卫东现在的地位,也没这个权限,他为此花费了不少唇舌先后说服了中原局书记张浩和周公,再请他们二位做其他人、尤其是太祖的工作,才总算促成中央表决通过,说起来也多亏目前党内都是胆大的主,没几个人不敢冒险。更重要的是,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寄希望于夸下海口的毛泽民将事情办砸。从而给他们东山再起的机会,因而居然一致地表示支持,他们这么一表态,就连一开始强烈反对的太祖也只能同意了,否则便是为了自己不担风险而耽误党的事业。不管如何。毛泽民这位商业奇才终究还是如愿得到了急需的权力。他也由此才得以真正尽展其才,几年间在西方金融界纵横捭阖,人称“东方沙赫特”。。。。。。

对于毛泽民,胡卫东是又期待又担心。奈何远隔重洋通讯不便,又不想过多地插手干预造成恶果,只能收起那颗忐忑的心,继续自己眼下的工作,而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傅作义的**第35军的改编。。。。。。

虽然对傅作义十分欣赏,但胡卫东不可能在自己军中留下一颗不定时炸弹,因此改编势在必行。而傅作义虽然明知胡卫东的想法,却根本没法拒绝,首先是胡卫东不但将原本第35军原来下辖的两个甲种师都扩编成了整编师,还把十五集团军中装备最好、战力最强的孙立人新38师也编入了第35军,使其兵力由3万余人猛增到十万以上,成为实力几乎不逊于十五军的国内第一等强军。傅作义首先是个军人,然后才是军阀。而其报国之心始终未息,部队如此大幅度的扩编固然极大地削弱了他对旧部的掌控,傅作义却也愈发得以大展雄才。。。。。。

其次是胡卫东还以边区所产的二四式半自动步枪、八一式突击步枪(普通步兵班每个装备2支)长缨-1型火箭筒等新式武器装备全面替换了35军之前装备的国械与日械,这样一来傅作义根本就不敢与赤色党翻脸,否则35军连子弹也没得用。但傅作义明知这个问题。却依然无法拒绝,他在部队里的威望再怎么高,若是硬要部下放弃这些先进好用的新装备,继续用以前的老旧武器。只怕35军的将士也会哗变的,毕竟他们可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都知道好的武器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

所以傅作义除了跟着赤色党走,再没有别的出路,除非他愿意抛下自己的队伍,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而没过多久,傅作义便很快就意识到,或许加入赤色党本来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身为一支杂牌军的老大,傅作义虽然因其才能得到老蒋的重视,令他的35军免于取消番号(但下级编制也被裁过)的厄运,军饷弹药被克扣得也不算严重,但和中央军的待遇相比,却还是差了老大一截。而加入第十五集团军之后,35军的将士们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公平,胡卫东的老部队十五军用什么装备,35军也用什么装备,十五军吃什么伙食,35军也分毫不差,很明显赤色党是真正将35军视为自己的部队,这令傅作义很受感动。

而且,虽然35军官兵原来的军饷被取消,换成了相对微薄了许多的“生活补贴”,但是因为官兵一致,而15军早就如此,大家并没有什么怨言。何况如果将伙食、日用品等集团军配发的待遇都算上的话,35军官兵的生活比起以前反而还要好了不少。。。。。。

注1:主要是两部分,一是中福国际的收益,这部分平时由毛泽民管理,通过生产经营与资本运营令其尽快增值,但是如果胡卫东有要求,哪怕会令中福国际破产倒闭,毛泽民也必须执行;二是海外华人华侨支援抗战的捐款、侨汇与认购公债付出的外汇和金银,由于赤色党军队在抗战中屡建奇功,在这笔收入中分到的比例一天比一天大,到1938年底的时候已经超过了总金额的两成,而其中捐款与认购公债的比例更是超过了七成(侨汇因为对象固定,而且基本都是汇向东南沿海的侨乡,所以比例一直很低。),加之随着中福股份的蓬勃发展以及和福特公司的深入合作,海外华人华侨无论是财富还是地位都不断迈上新台阶,因此这一部分收入日益增加,10月份更是首次突破了一千万美元大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