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汉末之奇谋 > 第二百六十五章 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汉末之奇谋 第二百六十五章 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作者:雍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7:42 来源:笔趣阁

听闻姬月要去向太后请安,姬溪下意识的向不远处的亭子内看了一眼,之前一直没在意,可这忽的一眼看过去,脑中却猛的想起了一种可能性。

于是,姬溪沉吟着对姬月说:“那亭中的人你都认识吗?”

姬月不明所以,顺着姬溪的目光也看了一眼,说:“认识几个,大多不认识。老娘跟他们又没有多少来往。”

姬溪说:“等会你进去后,将她们的身份都记下来,回头告诉我。”

见姬溪说的慎重,姬月的神情有些犹疑,问:“怎么了?有什么不对劲吗?”

姬溪宽慰她说:“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你顺便打听一下她们的身份就行,也不必太过明显,漏掉几个也没什么,记住她们的相貌,回头我会派人去查。”

“你怀疑她们和你的刺杀案有关?”姬月还是很聪明的。

姬溪点头又摇头:“或许吧,不管怎么样,先查查,有备无患。”

姬月嘴上说:“就你事多。”实际上心中却颇为在意,是以立刻忘却了方才和姬溪生的闷气,点点头立刻向何后所在的亭子走去。

姬溪看着她走进何后所在的亭子,而后复又走进了秋风亭,坐回了自己的位子,场中的舞曲还在继续,不过姬溪却不敢再盯着欣赏了,一来姬月就在不远处看着,二来姬溪的心头有了一个新的猜测,此时正在思考这个猜测的可能性能有多少。

芙儿敏锐的察觉了姬溪的沉思,便从身后绕出来,借着给姬溪倒酒的机会问姬溪:“将军莫非想到了什么?”

对芙儿的敏锐姬溪颇为赞赏,此时也需要有个人给他参谋参谋,于是便不加掩饰的说:“我查了杨彪这么长时间,却什么蛛丝马迹都没有查出来,你说,这是为什么呢?”

芙儿轻声道:“要么是杨彪确实没有问题,要么就是他的渠道极为隐秘。”

这是废话,也是大实话,姬溪没有接话,只是若有所思的将目光投向何后所在的亭子,顺着目光看过去,芙儿瞬间猜到了姬溪的猜测:“杨彪若是通过他的夫人联系其同党,确实难以察觉,妇人之见的聚会,谁又会多加注意呢。”

姬溪赞许的点了点头,轻声说:“替我多加留意。”

芙儿颔首,站起身再次跪坐在姬溪的身后,却不在将视线放在这秋风亭内,转而隐晦的将目光投向何后所在的亭子。而姬溪呢,则不再对何后所在的亭子多加关注。

芙儿听不见何后所在的亭子内的说话声,却能够通过其内之人的举止神态推断出那听听自里正在发生什么,而那亭子里面发生的事情,却让芙儿有些啼笑皆非,也让她终于知道了姬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性子。

相比于姬溪的不可捉摸,芙儿一眼就将姬月看透了,这是个不会耍弄心机直来直往的女人,她喜欢谁不喜欢谁,只看她的表情便能一目了然。

姬月显然是不喜欢何后的,所以对对何后施礼的时候相当的敷衍,敷衍到何后还没有什么反应的时候她就自顾自的起身了,因为相距不远的缘故,芙儿清晰的看到了何后的面色僵硬,在竭力的压制怒火,而显然,何后并不敢训斥姬月。

出了何后之外,姬月对那座亭子中的大多数人都不怎么喜欢,却有顾及姬溪的嘱咐,于是,她在芙儿震惊的目光下大大咧咧的往唐姬身边一坐,说了一句话。

结合后面发生的事情,芙儿认为姬月是在对亭内的其他人说:“你们都是谁啊,我怎么都不认识。”

而后,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亭中除了何后和唐姬外,其余的妇人一个接一个的起身给姬月施礼。

既然施了礼,自然要自报家门,于是乎,姬溪交代给她的任务便这么轻而易举的完成了。

似乎很荒唐,但芙儿却认为,此举恰到好处,芙儿相信,在没有人知道姬溪已经对她们起疑心的前提下,那间亭子内的所有人都会将姬月的所作所为归结于嚣张跋扈,故意示威。

芙儿看到,姬月在所有人都向她施过礼后,连片刻都不想多待,直接起身告辞了,临走时连对何后说一声都没有,反而和唐姬说了几句话,而后,唐姬向何后施礼,随着何后的点头与姬月一起走出了亭子。

姬月此行虽颇具戏剧性,但无疑是圆满的,既然已经结束了,芙儿便提醒了姬溪一下。

姬溪有些诧异,待芙儿简单的解释之后又有些哭笑不得,不过,姬溪一点责备姬月不知礼数的念头都没有,直接对芙儿说:“这条线不能放过,这样,你现在就去找到我夫人,随机应变。”

芙儿颔首,最后提醒了姬溪一句:“将军,通过这作诗题匾之事,奴婢有个担心。”

姬溪慎重的问:“什么担心。”

芙儿犹豫了一下,似是在组织语言,良久才道:“奴婢觉得,这诗会举办的时间有些巧合。要知道,九月初便是会试,介时,天下名士才子齐聚一堂,共挣殊荣。朝廷择优取士,本无可厚非。可若是在此之前,便将这些才子们分出了个高下,那么,若会试的结果与今日之高下有所出入,介时该如何应对。”

一语惊醒梦中人,姬溪早就觉得不对了。许昭绝对不该如此唐突的请天子题诗,姬溪本意以为他别有居心,却不敢确定,此时经芙儿提醒,姬溪立刻认定,许昭绝对是别有居心,他的居心不在太子,而在科举取士上。

诚如芙儿所言,若是今日便让这些十字门分出了高下,万一到时候与会试的结果有出入,那么该以什么为准呢。此次诗会要是普通的小诗会那还好说,可偏偏此次诗会的规模空前绝后,更糟的是,有郑玄和蔡邕在这里评判,此二人执天下牛耳,相比于吏部派出的主考官无疑更能让世人信服。

介时会发生什么?天下人理所当然会认为朝廷的科举在挂羊头卖狗肉,内里藏污纳垢。之后,哪还会有士子愿意前来参加科考,朝廷数年来在科举制上的努力将立刻付诸东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