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清和 > 第八十九章

清和 第八十九章

作者:来自远方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4:45 来源:笔趣阁

夹河之战,燕军初战不利,南军士气大震。

麾下部将纷纷请命主动出击,盛庸却坚决摇头。

自家人知自家事,朝廷已是多次召集卫军,最有战斗力的步卒早在耿炳文和李景隆手里消耗殆尽。以如今二十万南军对战燕军骑兵,并无必胜把握,依靠战阵死守才勉强挡住骑兵的冲锋。

盛庸的本意是将燕军拖入消耗战。

陛下富有四海,燕王不过占据北疆苦寒之地,麾下士兵的确强悍,但粮饷补给却远不是朝廷的对手。

依靠抢劫军粮又能维持多久?

只要派重兵保护好粮道,燕王劫得军粮必定要付出相当的损失。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盛庸拼得起,朱棣不行。

南军将领被初战胜利冲昏了头,显然忘记了之前郑村坝和白沟河的惨败。便是沧州之战,胜得也是相当不容易。

身为南军主帅,盛庸必须时刻保持冷静。若是也和部将一起脑袋发热,这仗就没法打了。

“我等以战阵消磨燕逆战意,灭其斗志,燕逆必乱。”

一旦燕军露出破绽,才是大军进攻的良机。不然,盛庸宁可继续用乌龟壳和燕王对耗。

压下众将的请战,盛庸严令,再战时,若有谁敢贪功冒进,不顾大局,休怪他不讲情面,军法处置!

换句话说,这个乌龟壳似的战阵必须守住了,若敢临阵不守将令,不听指挥,那就掂量一下自己的脖子有多硬。擅自冲出去,不被燕军杀死,回来也照样要挨一刀!

盛庸使出了铁血手腕,再无人敢叫着主动出战。

不管暗地里如何鄙视盛庸胆小,表面上必须服从军令。

翌日,天尚未大亮,南军便在夹河旁列好战阵,等待燕军前来进攻。

从早晨到中午,从地平线绽放出第一道曙光到火轮高悬,始终不见燕军的影子。

漫长的等待让很多将士焦躁不安,连盛庸也是惊疑不定。

燕王是员悍将,举世皆知的猛人。论兵法战略,除了随太-祖高皇帝征战天下的开国武将,无人能出其右。魏国公徐辉祖算一个,可他的用兵之道与朱棣完全是两个概念。

徐辉祖擅长正面进攻,燕王却更喜欢进攻侧翼。势均力敌的打一场和背后下手,燕王往往选择后者。

通过对燕王的研究,盛庸总结出,在战场上,朱棣对十分乐于玩偷袭。

上行下效,燕军将领自然积极向他靠拢。

抢劫军粮,游骑骚扰,抢完就撤,打完就跑,燕军的这些业务都是相当熟练。

藩王又如何?谁规定藩王就必须光明正大?

想到这里,盛庸开始担心,燕军迟迟不发动进攻,莫非又想玩-阴-招?

一整天,南军上下都在焦急与等待中渡过。燕军大营始终静悄悄,不见任何动静。

终于,盛庸也等不住了,派出手下骑兵前往燕军大营一探究竟。到底是怎么回事,总要看个明白。

骑兵出发,乌龟壳似的战阵依旧。

一刻等不到消息,盛庸便一刻也不敢放松。

万一燕军埋伏在附近,等着战阵出现破绽发动进攻怎么办?虽然可能性不大,也不得不防。

前去探查消息的骑兵迟迟未归,盛庸心中更加焦躁,不得不派出第二股骑兵。

“主帅,莫非是燕逆见形势不利,连夜北逃?”

都指挥庄得的话,也代表了部分南军将领的想法。

盛庸摇摇头,这不是燕王的作风。

见主帅摇头,庄得干笑两声,不再开口。

良久,第二波骑兵仍是未归。盛庸咬咬牙,手一挥,派人再探!

几次派出骑兵,均是有来无回,众人心中打鼓,莫非真有埋伏?

终于,骑兵离开的方向腾起了烟尘,不等松口气,盛庸立刻拧起了眉头,情况不对!

从战袄与头盔来看,来的并不是南军骑兵,而是燕军!而且全都是蒙古骑兵,朱棣花钱雇佣的外援。

“结阵!”

不用盛庸下令,将士们立刻打起了精神。

盾牌立起,火铳弓弩齐备,只要燕军骑兵进入射程,定叫他们知道厉害。

马蹄声如奔雷,南军将士舔了舔有些干燥的嘴唇,恰如在陷阱旁等候的猎手一般。

奇怪的是,百米之外,燕军骑兵突然拉住了缰绳,从背上取下硬弓。

在南军惊讶的目光注视下,一支支样子有些奇怪箭矢,织成一片铁幕,如雨般落下。

南军立刻用盾牌抵挡,不想箭矢撞在盾牌上,竟发出了火药的爆裂声。一阵刺鼻的味道蹿进鼻孔,灰黑色的烟尘中,举盾的南军睁不开双眼,只能大声的咳嗽。

燕军三轮齐射,立刻调转马头,南军想回击也找不到对象。

趁着南军的混乱,燕军推出了为数不多的火炮和连夜建造的投石器,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南军的左-翼被铁球和巨石硬生生砸开了一个口子。

之前撤下的燕军骑兵从缺口杀入,如一支长矛,狠狠在敌人的身上扎出了一个口子,等着放血。

燕军的火炮和投石器并不多,经过两轮射击,粗制滥造的投石器宣告寿终正寝。

冲阵的燕军骑兵又射出一轮火箭,增大左--翼的混乱,南军的确乱了,可没计算好距离的燕军骑兵不得不跟着一起咳嗽。

眼泪鼻涕横飞中,燕军心中打定主意,无论得罪谁,坚决不能得罪燕山后卫的孟同知!

着实是坑人呐!

大军左--翼的混乱引起了盛庸警觉,了解情况后,马上抽-调部分中军前去增援。为提防燕王从侧翼下手,盛庸特地加固了战阵的两翼,只派骑兵冲锋,累死也冲不进来。不想燕军竟用了如此手段,饶是盛庸也吃了一惊。

按下心头不祥的预感,盛庸下令全军稳重阵脚,绝对不能乱,不能给燕军任何冲破战阵的机会。

燕军以骑兵为主,肯定不会携带大量的火炮,所谓的投石器也不过是假冒伪劣产品,起决定作用的肯定还是骑兵!

盛庸的想法很正确,调兵的动作也很快,奈何却是无心算忧心,终究好慢了一步。

大军左-翼的混乱尚未平息,右-翼又传来一阵鼓噪声,燕军骑兵趁着南军左-翼陷入混乱,向南军右--翼发起了进攻。

依旧是火箭打头阵,之后却不是投石器和火炮,而是燕军投掷出的长矛。矛身一样经过了个改造,力气大些的,竟能直接穿透南军的盾牌。

在后方观战的孟清和看得咂舌,如此标准的投掷动作,这般让人惊叹的臂力,放到后世,绝对是奥运奖牌水准。

不过,只是投掷长矛,需要光膀子吗?

看着壮汉们隆隆鼓起的肌肉,孟同知赞叹之余,脑门上冒出了数个问号。

或许是个人爱好?天知道。

获悉右--翼大乱,盛庸不得不继续拆东墙补西墙,再派中军支援。

隐约的,他似乎猜到了燕军的打算,借着突破左右-翼,调动中军,趁乱发起总攻。

可猜到了又能怎么样?对两侧被袭视而不见?若是中军不动,恐怕佯攻也会变成真攻。燕王对战机的把握有多准,盛庸一点也不想用鲜血和生命去体验。

派出援军之后,盛庸下令中军加固防守,绝不能给燕军任何突破的机会。他想得很清楚,只要撑过前三次进攻,战局会再次陷入僵持,对己方更有利。

可惜想得再好,终究无法成为现实。

见盛庸开始调动中军,燕王果断下令,按计划发起进攻!

上万燕军步卒列成长阵,效仿盛庸大军,将盾牌列在最前,顶着南军的弓弩和箭矢前进。虽然燕军多是圆盾,通过刀牌手的配合,足以护住要害部位。

如此列阵,绝对是赤-果-果的山寨。

可在战场之上,以彼此的立场,盛庸是不可能也没办法就知识产权和专利等问题同朱棣开展讨论的,只能一边大骂朱老四无耻,竟然玩山寨!一边眼睁睁看着燕军逼近。

“火铳,弓弩,准备!”

南军左右-翼被燕军牵制,燕军列阵,目标直指中军,盛庸只能迎战。

现在的南军就像是一只乌龟,四条腿都被缠住,脑袋还能继续缩着?那样只能死得更快。

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南军的弓弩最先破空,火铳的有效射程达不到一百步,装填时间又长,必须等燕军更近才能开火。

放燕军进入射程之内,相应也加大了自身的危险程度。

可盛庸没有其他的办法。就算他把朱棣使用骑兵的战略研究透了,一旦燕军下马步战,除了硬拼别无他法。

盛庸很郁闷,骑兵用得好好的,下马步战作甚?

在即将进入南军的火铳射程时,号角声响起,燕军突然停下了脚步。

战阵前排的燕军士卒,手持腰刀敲击着盾牌,发出一声又一声钝响。后排士卒用长枪猛击地面,每一次,都伴随着整齐的杀声。

肃杀的气氛从对峙的中心开始蔓延,两翼的喊杀声似乎距离很远。

无论手持盾牌长枪的燕军还是盛庸麾下中军,眼中只有对面的敌人。

火药-爆-炸-声中,南军的火铳手开始射击。

哪怕燕军仍在射程之外,南军的将领们也顾不得了。

燕军身上的煞气让人心惊,不等正式交锋,部分南军士卒已开始脚软。

南军一轮火铳之后,趁着填装火药弹丸的间隙,燕军再次向前。

南军弩箭飞来,盾牌后的燕军用弓箭回击,并未给南军造成太大的杀伤。相反,越来越多的燕军在敌人的弓弩和火铳声中受伤倒下。

可燕军仍在向前。

盛庸的眼皮开始跳,不祥的预感越来越强烈。

终于,在双方几乎能看清彼此面容时,燕军再次停下,这一次不再是威慑,而是真正的图穷匕见。

一支支足有六七尺长的木杆,突然从燕军阵中飞出,直入南军阵中。

铁钉横贯在杆头,钉末有逆钩,杆尾贯有长绳,掷出长杆的都是燕军中最强壮的猛士。

长杆或飞入南军阵中,或杀伤了南军的士兵,更有几支长杆竟然穿透了南军的盾牌!唯一的解释,军器局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用木头代替铜铁,肥了自己的荷包,却害了战场上的士兵。

无论如何,南军都被燕军这一手弄得有些懵。

见攻击有效,燕军汉子们高喝一声,拽紧杆末的绳索,猛地用力向后拉。

一时间,盾牌与南军齐飞。

众人反应不及,眼睁睁的看着盾牌和刀牌手一起被拖走。

被拖走的的刀牌手也是愣了半晌,直到被拖入燕军阵中,看到那一张张不怀好意的面孔和雪亮的刀光,艰难的握紧了腰刀,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随即,燕军掷出更多的长杆。有凶猛之士,压根不惧弓弩和火铳的威力,直接端着长杆去勾南军的盾牌和刀牌手,几乎是一勾一个准。

反应过来的南军立刻拉住盾牌,抓住长杆,坚决不能被敌人拖走。

一个抓不住,两个一起上,两个不行,那就三个!

于是,在两翼将士刀剑齐飞,打生打死之时,双方中军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

有南军被拉走的,也有燕军立扑的。

南军发射弓弩火铳,燕军用弓箭和长矛回击。

至于比赛的公平性?

没人在乎。

毕竟,这场比赛的失败者要付出血和生命的代价。

盛庸和麾下将领目瞪口呆。

这是打仗?

从古至今,没见过这么打仗的。

一切的兵法谋略,在某个不按牌理出牌,又擅长发散性思维的家伙掺一脚之后,都变得如此苍白。

燕王的奇袭,盛庸有办法应对。

步卒对战,南军也可以硬抗。

可眼前这样?盛庸流下了冷汗,明明之前的战斗还很“正常”,怎么到进攻中军突然变了?

区别对待搞-歧-视?

无论盛庸怎么想,总之,孟清和提出,沈瑄上报,经燕军众将润色,最后由燕王拍板通过的战略计划,在战场之上发挥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甭管手段是不是高明,是不是上得了台面,只要能赢得胜利,朱棣统统不在乎!

拔河比赛进行到一半,燕军后方又响起了号角声,早已准备就绪的骑兵,由燕王亲自率领,猛冲盛庸的中军。

大军两翼被谭渊和朱能牵制,盛庸再调不出援军。

眼见朱棣冲了上来,锋利的长刀瞬间抹了几个刀牌手的脖子,盛庸中军顷刻间大乱。

沈瑄率领骑兵紧随燕王身后,手持长枪,恍如杀神。

见到他,南军压根不敢上前,如见到恶棍的善良市民,尖叫一声,转身就跑。

燕王正砍得高兴,忽然发现敌人全都撒丫子奔了,一个不留,战场周围瞬间清空。

握着长刀,朱棣满脑袋问号,看到身后的沈瑄,顿时明白了。

“瑄儿。”

“卑职在。”

“战场这么大,何处不能砍人?离孤远点。”

“卑职要保护王爷!”

“孤很安全。”有侄子给的防护罩,只有他砍人的份,谁敢砍他?

“卑职必须保护王爷!“

朱棣瞪眼,有他跟着,自己还怎么砍人?

沈瑄十分坚定,跟着燕王,或许还能捞上几个为了战功不要命的,不跟着燕王,八成一个都砍不着。

跟在沈瑄身后的孟清和低头,心中默念:沈指挥忠心耿耿护卫王爷,王爷英明神武真龙出世,绝对的君臣相得。

至于燕王明晃晃的撵人意图……他什么都没听到,也什么都没看见。

燕王甩不掉沈瑄,只能看着即将到手的鸭子一个又一个扑腾着飞了,一点办法也没有。

无奈的仰头望天,不撵走中军大将就砍不了人的的主帅,旷古绝今,除了自己还有哪个?

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起初,燕军占据了战场优势,很快,南军在盛庸的指挥下渐渐稳住阵脚。

进攻南军左--翼的朱能奋勇拼杀,渐有同燕王汇合之势,进攻南军右--翼的谭渊却出了意外。

冲阵时,战马的蹄子突然陷入坑中,马腿折断,谭渊一个不慎跌落马下,未及起身,被南军将领庄得捡了便宜,一刀砍死。

此情此景,在雄县也曾发生过。那时,不慎落马的是南军将领杨松,趁乱砍人的则是孟清和。

到了地下,谭渊绝对会与杨松惺惺相惜,同样都是战死,他们怎么就能死得如此憋屈?

谭渊壮烈之后,庄得有点傻。

意识到自己刚砍死了哪位,庄得瞬间斯巴达了,心情之激动堪比中了千万巨奖。

可庄得也没能高兴多久,张辅带着骑兵很快杀到。

一声“看刀”,庄得立刻脑袋搬家,紧跟谭渊的脚步去地下与杨松相会了。

中了巨奖却一分没能花出去,庄得怕是比谭渊更加郁闷。

夜色—降临,交战双方不得不鸣金收兵。

盛庸连夜召开作战会议,会开到深夜,南军将领都是面色凝重。

燕王的脸色也不怎么好,虽然胜利的天平向己方倾斜,可手痒却砍不了人,身在战场却只能做个旁观者,怎能不让他憋气?

闻听谭渊战死,光荣的方式还相当的不可思议,燕王更是气上加气。

升帐之后,黑着脸的燕王表扬了献计的孟清和,对作战勇猛的将领一一褒奖,缅怀了壮烈的谭渊。末了,郑重说道:“明日中军押后,孤领左军一同出击。”

说罢,压根不给沈瑄提出异议的机会,直接宣布散会。

走出大帐,朱能拍拍沈瑄的肩膀,“子玉,你放心,为兄一定保护好王爷。”

沈瑄:“……”

“说到底也是没办法。你一往前冲,敌人都跑了,仗还怎么打?”朱能咧咧嘴,“明天千万别往为兄这边冲。张辅那小子临战不久,往他那边冲,记住了啊。”

沈瑄:“……”

等到朱能走远,孟清和瞅瞅沈瑄,“沈指挥,卑职理解你。”

沈瑄侧头,眯眼,突然笑了。

孟清和后颈发凉,干嘛要嘴快?今夜,他是不是应该换个帐篷睡?

可惜,孟同知到底未能如愿。

翌日,走出帐篷的孟十二郎面上无事,摸摸肩膀和颈后,忍不住呲牙。

片刻,似想起了什么,耳根微红。

好在今天还要打仗,万幸啊!

夹河旁,两军再次列阵。

南军在西南方向,燕军在东北方向。

盛庸针对燕军的战法重新做了布置,虽不能一举克敌制胜,至少不会像昨天一样被压着打。

双方你来我往,燕王多次率领骑兵冲阵,战况始终焦着。

南军已有准备,火炮和长杆都未能取得如昨日般的成效。不过,南军的战阵也不再像乌龟壳一样让燕军无处下手。

两军从辰时打到未时,小范围内互有胜负。

到了后来,双方士兵实在累得受不了,干脆坐到了地上,等到缓口气,站起来再继续。

正僵持中,突然一阵大风,卷着砂石从东北方向吹来。顺风的燕军都被吹得东倒西歪,更不用说逆风的南军。

风起时,天空乌云笼罩,加上被风吹得睁不开双眼,南军压根看不清眼前的敌人,只能听到风中夹杂的燕军号角和战鼓声,为了活命,干脆扔掉武器,转身就跑。

方向对不对无所谓,只要能保住性命就行!

这风实在太邪门了,难不成燕王果然是真龙,上天才会如此相助?

南军顷刻大乱,燕王不会放过如此良机,不管三七二十一,全军总攻。

大风中,盛庸军队大败,二十万大军十不存一,还活着的纷纷投降。

盛庸被亲兵护卫,向德州方向奔逃。

燕军一直追到滹沱河才停下脚步。

撤兵回营后,众将均是尘土满面,士卒更是像在泥土中滚过一般,必须依靠声音才能认出眼前到底是不是熟人。

燕王也是下马擦掉了脸上的泥土,才进入大营,见到同样狼狈的沈瑄朱能等人,顿时大笑出声。

自东昌一败,总算出了一口恶气。

燕王畅快了,战报送到南京,建文帝却傻眼了。

木然的坐在皇位上,心中一阵苦涩,盛庸这位好伙伴,竟然也是如此的靠不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