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清和 > 第八十二章

清和 第八十二章

作者:来自远方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9:07 来源:笔趣阁

明知某件事即将发生,却无法宣之于口,无疑使人懊恼焦躁。

孟清和目前便处于这种尴尬境地。

燕王下令水淹济南,为了自保,铁铉必定会如历史上一般设下陷阱,放出最诱人的饵料,等待燕王上套。一旦稍有差池,真让铁铉成功了,那玩笑可就开大了。

“王爷,此举恐引朝中非议。”

将领中也有提出疑问的,不是针对战术本身,而是淹了济南该如何善后。

城中有守军也有百姓。燕王打着靖难的大旗,喊着匡扶社稷,却放水把百姓淹了,不说朝中的言官,天下的读书人都能一蹦三尺高。如果建文帝趁机发动舆论攻势,燕王的名声定会一落千丈。此前营造的慈爱形象更会被骂做沽名钓誉,小人行径。

将领的担心不是杞人忧天,也不是无的放矢。朱棣下令之前也曾认真考虑过。为了一座城池赔上千辛万苦博得的名声,值得吗?

燕王终究不是建文帝,他是个彻彻底底的实际派。他的最终目的是万里江山,是南京的那把龙椅。

对朱棣来说,名声很重要,江山更重要。

为今之计,只有打下济南,扫清前往南京的所有障碍才是根本。

打下江山,坐上了龙椅,不过是读书人的一张嘴一支笔,算得了什么。况且,他不打济南,读书人就能不再骂他?明显痴人说梦。

朱棣是个固执的人,一旦做了决定,轻易不会动摇。从起兵靖难登上九五,到五出边塞横扫草原,凡是被他盯上的敌人,都只能自认倒霉。

济南城却成为他一生当中唯一的例外。如点在心口的朱砂痣,让他牢牢记住一辈子,直到去见老爹都没能释怀。

当下,朱棣并不知道自己将一脚踩进铁铉的陷阱,唯一知道内情的孟清和却不能出言提醒。一来,他只知道铁铉设计诈降,不清楚具体的过程。再则,话说出口也要有人信才行。李景隆跑路之后,济南城被铁铉和盛庸打造得如铁桶一般,三个月的攻城战,城内的细作早死的死没的没,铁铉给燕王设套?你一个同知是怎么知道的?

想破脑袋,孟清和也想不出合适的借口。无奈,只能保持沉默。

燕王决心已定,帐中诸将也不会再触大佬的眉头。实际上,三个月的攻城战已让燕军上下感到疲惫。战斗力仍在,战意却明显不如之前高昂。

一旦将士无心再战,产生了厌战情绪,仗就没法打了。

不打仗,对建文帝很有利。他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调集更多的军队,围-剿打着太--祖旗号造反的叔叔。

对朱棣而言,停下进攻的脚步是很危险的。造反凭借的就是一股劲头,劲头没了,难免有人东想西想,万一不想继续造反了,那怎么办?

所以,朱棣宁可不要名声,也要拿下济南。为的不只是一口气,更是军心。

众将领命之后,走出大帐。

孟清和眉头深锁,脚步略显迟疑。

“怎么?”沈瑄停下,侧头看他,“可有何处不妥?”

“没有。”孟清和摇头,只觉得胸口沉甸甸的,“指挥,卑职伤已无碍,可随军出战。此次掘堤之事,请指挥交于卑职。”

沈瑄没说好,也没说不好,静静的看了孟清和一眼,转身迈步离开。

孟清和连忙跟上,心下疑惑,这是答应了还是没答应?

翌日,燕军大营没有再响起进攻的号角,济南城头的守军感到奇怪,立刻飞报铁铉。

铁铉蹙眉,与盛庸商议之后,以吊篮放下斥候,打探燕军的具体动向。

斥候没敢太过靠近,趴在地上,远远看到燕军似在伐木,堵住城外的各条溪涧,还有燕军光着膀子,挥舞着工具,似要掘开堤坝。

“老天!”

这是要掘堤放水,淹了济南城!一旦城池被淹,守军断无生路,城内的百姓又岂能逃出生天?

斥候心头狂跳,脸色煞白,连忙回城报信。

闻听斥候回报,指挥衙门里一片寂静。众人脸上现出恐惧之色,刚刚建立起的信心又有了瓦解的迹象。

此计当真是毒辣,不想燕王竟如此的心狠!

一旦燕王计成,济南必定是守不住的。

拿下济南之后,燕王会如何对待自己这些人?德州的待遇是别想了,能保住项上人头就是万幸。

惶恐的情绪开始蔓延,燕王是个可怕的敌人,济南城守到现在堪称是奇迹。想到破城后的种种可能,有人已经坐不住了。

铁铉心中不免叹息,别人可以摇摆,可以害怕,但他不行。他是皇帝亲命的山东布政使,职责是守卫济南。

哪怕城破,他也绝不会向燕王低头!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是一个读书人的气节,是一个朝廷官员的的立身根本!

“诸位,此计虽然毒辣,也不必过于惧怕。”铁铉轻咳一声,“燕王妄图水淹济南,足见其手段已尽,士卒已疲,再无其他办法。”

“方伯所言甚是。”盛庸接言道,“我等守城三月,燕军久攻不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如能破此毒计,燕逆必定退军!”

众人面面相觑,仍有迟疑。

说得轻松,怎么破计?派人去偷袭?

自济南被围,朝廷虽有援军,却是杯水车薪。城外燕军仍占据优势。守城已是极限,出城迎敌绝对是找死。

“诸位不必担忧,铉有一计可破燕逆。”

“方伯此言当真?”

铁铉严肃的面容上难得露出一丝笑意,道:“此计若成,济南之危可解,更可扫除城外燕逆,趁势收复德州,汇合朝廷大军进攻北平!”

众人面露惊色,不是说笑?还是为了安定人心故作姿态?

“诸位不必怀疑,本官不会妄言。”铁铉略微提高了声音,“此计只有二字,诈降!”

诈降?

众人再现疑色,可行吗?

“若一人诈降,燕逆定有怀疑,若是千人之数,又如何?”铁铉环视众人,沉稳说道,“济南城危,燕逆必自以为得计,放松戒心。我等设计诱其入城,埋伏将兵一举擒下,城外大军投鼠忌器,军心必乱。何愁大功不成?”

“妙计!”

“大善!”

“需下官之处,方伯只管吩咐。”

“如此,我等同心协力,扫除燕逆!”

计定,铁铉立刻着手开始实施。

出城投降的人必须严格选拔,不能露出半点破绽,令燕王起疑。更不能让左右摇摆的人混进去,使假投降变成了真投降。

诈降前的准备工作由盛庸主持完善。城头之上,守军日夜轮换,对着城外的燕军大声唾骂,骂完就哭,内容大同小异,主题只有一个,“济南鱼矣,亡无日矣!燕逆真tmd不是东西!”

城外燕军听到了,根本不做理会,继续该干什么干什么。

水淹济南是个大工程,燕军的动作根本瞒不住城内,城头守军的大骂恰好证明此计可行。

于是,燕王下令加快速度,济南挡在他面前三个月,再多的耐心也早已告罄。

孟清和指挥着手下兵卒伐木堵住溪涧,在轰隆隆的巨响中,挺直背脊,遥望济南。

没有攻不下的城池,只有坚不可摧的人心。

铁铉,盛庸,济南的守军,他们的顽强令人钦佩。立场不同,注定彼此只能成为敌人。有这样的敌人,也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如果南军一方都是类似李景隆的草包,史官不会浪费更多的笔墨,只为描绘朱家叔侄之间这场皇位争夺战。

顶多在史书上留下寥寥几笔,记叙某年某月某日,藩王朱棣打着靖难的旗号起兵造反。一路势如破竹,先下某地,再下某地,接着下某某地。于某年某月某日,终于成功打进南京,把建文帝一脚踹下皇位,自己坐了上去。自此改换年号,祭拜太庙,新君新气象等等等等。结尾用上几个语气助词,对建文帝的短暂皇帝生涯做一下总结,也就罢了。

缺少了势均力敌的对手,在史官丫丫电子书,燕军应该会成为各个以一敌十的猛士,张玉朱能沈瑄等大将更是猛士中的猛士。赵子龙七进七出曹营算什么,燕军猛士能把李景隆的中军穿成筛子!

想到激动处,孟清和都为自己的脑补能力喝彩。

丁总旗许久不见孟同知出声,瞅一眼他脸上奇怪的笑容,下意识侧身让开两步。以丁总旗曾为朝廷五品官的经验,短时间内,不要靠近孟同知为宜。

不过两日,燕军在城外的工程就初见成效。

流过济南的河流明显水位上升。夜间,恍惚能听到大水奔腾之声。

铁铉知道,最佳的时机已经来到。这个时候出城诈降,燕王的戒心会降到最低。

一千人的队伍已经选好,除了部分守军,城内的许多百姓也友情出演。搀扶起着须发皆白的老翁,铁铉长揖到地,感激的话在此时都已是多余。

城头的守军不再大骂,而是大哭。一边哭,一边帮助同袍将准备好的铁板吊在城门之上,等待猎物的到来。

守军乘夜试过铁板的威力,只要落下去,从外边根本撞击不开,或许用炮能砸开,但有燕王在手,城外的燕军绝不敢这么做。

万事俱备,风已渐起,天空中零星飘落细雨。

雨中,燕军仍忙着掘堤,济南城门突然大开,上千守军和百姓相互搀扶,走出城门。

燕军大营

燕王坐在大帐中,翻看济南儒生高贤宁的《周公辅成王论》。一边看一边点头,不时夸赞一句文采不错。看到文中所提的罢兵一事,却面带不悦,嗤笑一声。

仗打了三个月,耗费钱粮兵马无数。马上就要攻下城池,这个时候罢兵?当他是脑袋上有坑的朱允炆?

这时,营内突然传来一片喧哗,燕王皱眉。

“郑和,外边怎么回事?”

一阵脚步声,郑和走进帐中,弯腰道:“回王爷,奴婢正要禀报,济南有千余老幼和守军出城投降。”

“什么?”

燕王一下站了起来,险些踢倒了跟前的矮桌。

“此言当真?”

“回王爷,千真万确。”

朱棣面上一喜,大步走出王帐,接过缰绳跃身上马,挥鞭径直冲出了大营。

郑和连忙跟上,转瞬之间已到营外,远远看到了跪伏在地的百姓和守军。

“殿下千岁!”

见到燕王,上千人齐声高呼。

燕王翻身下马,四周的燕军紧盯着人群,手按腰刀,保持警惕,不放过任何可能的危险。

铁铉安排的诈降队伍出城时,孟清和恰好在附近,立刻停下伐木工作,给大营报信。

看着人群中的老者,孟清和有点不确定,真是圈套?别说是燕王,自己看到眼前的阵仗都被吓了一跳。

上千人诈降,如果真是铁铉设计,当真是了不起。他如何能确定不会有人露出马脚,也不会有哪个见到燕王之后把他卖了?

正想着,燕王已走到近前,亲自扶起一名老者。

孟清和下意识喊道:“王爷,小心!”

燕王却朗声一笑,“孟同知太紧张了些。”

老者似被燕王感动了,大哭道:“老朽闻知朝有奸臣不忠,使殿下为社稷忧,起兵靖难。东海之民,不习兵戈,见大军到,不识殿下安天下之意,惶恐不安之时,受奸人蒙蔽犯下大错,已是后悔不已,愿投殿下。请殿下退兵十里,单骑入城,愚等已捆缚奸人,具壶浆以待殿下。”

老者言辞恳切,众人伏地相拜,济南城头的防守工事正拆除撤下,相当具有“诚意”。

见燕王已经意动,老者又言,燕王乃盖世英雄,济南人仰慕久矣。且有德州善举,若无奸人蛊惑,断不会阻拦大军三月。大家知错能改,已决定投靠燕王。若燕王不计前嫌,必定鞠躬尽瘁以报不杀之恩。

听完老者的一番话,孟清和有九成以上确定,这是个圈套,目的只为引燕王入城。想出言劝阻时,燕王却先一步答应了老者的请求。

“耆老放心,孤起兵是为灭奸臣清君侧,入城必定秋毫无犯。”

燕王答应得太快,孟十二郎阻拦不及,顿时泪流满面。

不是说燕王多疑吗?怎么如此轻易就相信了?

这是什么道理?!

众将得知燕王要单骑入城,纷纷出言反对。

王爷是大军主帅,造反的主心骨,怎么能以身犯险?不成,坚决不成!

谁知道真降还是假降?一旦是计,王爷单骑入城,岂不是更加危险?

看了一眼说话的郑亨,孟清和挑眉,燕王麾下的聪明人比他想象中的更多。

沈瑄同样不赞成燕王只身犯险。朱能干脆言道,带一队士兵进城,谅对方也说不出什么。

“若投降之人一意阻拦,其中必定有诈!”

燕王有些犹豫,站在沈瑄身后的孟清和咬咬牙,迈步出列,开口说道:“王爷,卑职有一言。”

“说。”

“王爷乃天家贵篑,不带兵入城可以,但出行仪仗却不能免除。王爷承诺单骑入城,需有骑兵护送王爷到城下。”

此言一出,朱棣眉头松开了,帐中众将的眼睛也亮了。

对啊,不带兵进城,该有的仪仗和护卫却不能免。

朱棣是统兵的将领,更是藩王,单人匹马入济南?不和规矩!

提了个醒,孟清和当即退下,闭上嘴不再出声。

帐篷里,众将不再讨论燕王单骑入城的问题,转而开始争夺燕王身边的旗手位置。

藩王出行,需张伞盖,打王旗,护卫随行。

这是最精简的仪仗。

朱棣习惯骑马,伞盖都很少张,打出个王旗顶天了。这一次,样样都不能免。若非没有王府引礼随行,怕是连金瓜金鼓都要摆出来。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夺,终于分出了高下,决出了胜负。

伞盖,张玉打;王旗,朱能撑;帅旗,谭渊当仁不让。另有旗卫被沈瑄郑亨等人瓜分,作为出计人,孟清和也捞到了一个位置。

郑和换上一身圆领葵花衫,戴上幞头,以宦官的身份随行。白狗儿也想跟,郑和一瞪眼,不过是个新来的,也敢同咱家争?

白狗儿顿时偃旗息鼓,躲到墙角去种蘑菇画圈圈。

竞争太激烈,资格不够,还得继续努力。

仪仗虽然精简,级别之高却是绝无仅有。

朱棣登基,给靖难功臣排位,这次张伞打旗的几乎都能在一等里找到。

国公打伞盖、举王旗,侯爵扛帅旗,旗手卫的起步点至少是二等伯。纵观大明乃至整个封建王朝的历史,也是绝无仅有。

城中的铁铉接到消息,下令埋伏在城门上的壮士严阵以待,务必谨慎从事。

朱棣带着仪仗,率领劲骑渡桥,径直来到城下。

城内伏兵和城门上的壮士不觉眼睛发直。

不是仪仗队吗?为何十个里有九个都是彪形大汉?连宦官都是无比的爷们。唯一不协调的,只有举五行旗的那个,长度和宽度都是如此的与众不同,一定是走了后门的。

马蹄渐近,燕王的仪仗即将入城。

盛庸作势被缚门内,铁铉领文官出迎,躬身先请燕王入城。

燕王不疑有他,踢了一下马腹,一步一步,即将走进铁铉的陷阱。

铁铉很兴奋,鼻孔微张,伏兵的神经恰似绷紧的弓弦,张到了极点。

孟清和握紧缰绳,不经意间抬起头,看到城门高处,瞳孔骤然一缩,立刻大叫一声,“王爷,有埋伏!”

与此同时,城内响起了行动的暗号,预设的铁板轰然下落!

因孟清和的大叫,燕王本能的拉了一下缰绳,战马后退两步,落下的铁板没能将燕王困在城内,只砸碎了马头。

城头瞬间落下箭雨,张玉等人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大骂道:“竖子安敢!”

朱能立刻跳下战马,请朱棣上马,焦急道:“王爷,快走!”

一匹马,两个彪形大汉,绝对跑不快。

朱能下马,是打算用命为燕王殿后。

“王爷,将军!”孟清和的动作也不慢,“可乘卑职的马!”

缰绳递出,孟清和三两步跑到沈瑄身边,不用招呼,已经被拽到了马上,只是姿势不太雅观,趴着的。

“上马!”

不容多想,燕王跃上朱能的战马,朱能换乘孟清和的坐骑,谭渊郑亨等人将大旗做长枪,扫开身后飞来的箭雨。

随行的劲骑纷纷抽—出腰刀,掩护燕王过河。

城内追兵已出,却被十几个人挡住,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朱棣脱险。

回到大营,跃下战马,朱棣已是出了一头的冷汗。

万一被困在城内,结果简直无法想象!

出城诈降的一千人并未全部回城,留在大营中也是为了取信燕王。燕王平安归来,意味着计划失败,同样意味着这些人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孟清和被沈瑄扶下战马,捂着胸口,脸色发白。

情况的确紧急,但像麻袋一样被驮回来,着实不是什么美好的经历,哪怕是和沈指挥同骑也是一样。

“沈指挥,孟同知,王爷召见。”

朱棣憋了一肚子的火气,心底的最后一分仁慈也被碾碎。

掘堤放水太慢,干脆下令用大炮轰城。

甭管是不是能打下来,先把这口气出来再说。

出气之余,燕王对张玉朱能等人大加夸奖,沈瑄郑亨也没落下。孟清和再立大功,燕王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话没多说,意思却很明白,自今天开始,孟清和真正成为了燕王的心腹,往日的所有努力都在此刻得到了回报。

孟清和很激动,走出王帐,深吸一口气,却被悬挂在营外的人头刺痛了双眼。

垂下眼眸,一将功成万骨枯。

若铁铉成功将燕王困在城内,自己的人头也将挂在济南城头。

这是战争,不是儿戏,容不得一星半点的迟疑。

燕王没有回头路,自己何尝不是一样。

进一步,荣耀加身,退一步,粉身碎骨。

深吸一口气,孟清和握紧了拳头,成功并不遥远,他必须走下去!

走在前方的沈瑄突然停下脚步,看到孟清和的神情变化,扣住了他的手腕,什么都没有多说。

有些事需要自己去想,自己去做,任何人都无法代替。

他相信,手中牵着的人,注定将与自己并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