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帝御仙魔 > 第二十二章 书生与军卒

帝御仙魔 第二十二章 书生与军卒

作者:我是蓬蒿人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13:18:15 来源:笔趣阁

相较于中原,草原虽然地势广袤,相对平坦,但也绝非一片通途。uu234uu234山峦、水泡、树林、谷地丘陵更因为地势和缓而倍显神秘,一个从未到过草原的中原人,在草原失去方向并不比在山地迷路罕见。

因为大战降临,古北口驻军增多,派遣出去的斥候当然也十数倍,乃至数十倍于平常时候。增加的不仅是人数,还有探查距离,从三十里到五十里,再到八十里,在始终未能发现契丹大军的情况下,古北口守将将这个距离延展到了百里。

斥候游骑深入草原百里,基本上无异于自杀。

每逢战时,草原上的部族可以称得上人人皆兵,必要时候妇孺都能上阵厮杀如果她们手中有刀箭的话。在这种情况下,斥候哪怕是碰到狩猎放牧的草原人,都会有生命危险。

这是张载第一次到草原来。

哪怕是作为斥候游骑,需要时时保持冷静的观察、谨慎的举止,他也深为草原壮阔的景致所折服。一路上,他双眼中惊艳的目光一直不曾消散,胸中更有无限豪情,多次有吟诗作赋的冲动。

跟在他身旁的两名儒生,也都是这般反应。

临水作诗,登高而赋,观景记文,本就是书生意趣,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习性。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些流传千古的诗篇,就是如此得来。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当然没有让古人专美于前的道理。

只可惜,游骑都头牛蛋始终板着一张死人脸,莫说不给他们停留的机会,连他们随意出声都不被允许。这让张载等人满肚子的锦绣文章,都只能在嘴里咀嚼几遍,又咽回肚子。

不能吟诗,实在是憋得很,比憋三急还难受,所以午时前有,骑队稍作休息,吃粮饮水的时候,张载就凑到牛蛋身边,问对方,他们要怎么寻觅契丹大军的踪迹。

众人进入草原已经不短时间,哪怕左右寻梭,直线前进距离也超过了八十里。

“草原人出征,必定驱赶大量牛羊群作为军粮,一支十万人的精骑,必然会有百万只以上的牛羊。如此大规模牲畜行动,怎么会不留下痕迹,就算契丹人有意清扫,只要我们敏锐些,总能捕捉到蛛丝马迹。”

牛蛋乜斜张载一眼,本不想跟对方说这些军中事,但想起临行前都指挥使的吩咐,也就只能耐着性子,冷言冷语的多说两句。

“找不到大军,还找不到牲畜粪便?只要找到他们,我们就能推断出契丹大军在什么地方,有多少人,甚至是他们的活动方向。”

说到这,牛蛋忽然嗤地一笑,“这些行伍之事,你们书生是不会懂的。

“你知道羊的粪便跟牛的粪便有什么不一样?你知道怎样通过野草被折损的痕迹,判断对方大军的数量?告诉你,在草原上,只要你够细心,再有一点运气,一切都无所遁形!”

张载没想到眼前这个名字粗鄙愚蠢,浑身散发着汗臭味的军卒,竟然还有这样的学问,惊讶之下,张了张嘴,讷讷道:“牛粪是一滩,羊粪是蛋-子......”

这句话本来没什么问题,但是一想到牛蛋的名字,张载就立即闭上了嘴巴,眼神复杂、怪异又歉意的看了牛蛋两眼。

本来就算张载闭嘴也没甚么问题,但他看牛蛋的眼神,却让牛蛋眼神一沉,觉得这个愚蠢的书生,这是阴阳怪气在讽刺自己,有心想要发作。

但为了队伍的团结,他只是重重冷哼一声,就不再言语。

其实张载本想问问,如何通过野草被踩踏折损的痕迹,来判断大军的数量,能分清羊粪跟牛粪的区别,对他这个五体不勤的书生而言,已经是十分难得这种事其实很寻常,但凡见过一次就会印象深刻但见牛蛋神色不虞,也知道自己方才言语反应都有问题,也就不再多说。

依照张载的品性,但凡面对的是个稍有学识的书生,这个时候绝对不会犹豫,肯定是要作揖道歉的。

只是,眼前的牛蛋却怎么看怎么粗俗。对方取下兜鍪的时候,张载还在对方鸡窝一样的头发中看到了乱爬的虱子,心底恶寒之下,刚刚升起一点高看之念荡然无存,取而代之以浓厚的鄙夷。

那点要致歉的心思,也就消失得干干净净。

“张兄,我听说皇朝之中,高手修士众多,青衣衙门更是无孔不入,咱们这趟出关探查敌军行迹,会不会有强者接应?”

张载身旁,一名细眉小眼的同门弟子问他。

张载左右看看,见没人注意他们这里,摇头肃穆道:“你太高看自己了。皇朝修士虽多,但契丹修士也不少,大战之际,谁没在自己的位置上浴血拼杀?

“且不说汇聚了双方数十万大军的渝关战场,就连西边的妫州,现在也打得如火如荼,咱们不过是几个书生而已,又不是什么重要人物,谁有闲情雅致关照我们?你还当现在是在淮南,我们是吴王座上宾?”

弟子刘大和色变道:“那我们岂不是时时都有性命之虞?”

张载晒然,“边关将士能够战死,你我为何就不能?我虽然瞧不上牛蛋这种粗鄙汉子,但也不得不承认他们血战戍边的功劳。说到底,大家都是两个肩膀上扛一颗脑袋,到了战场上,谁也不比谁的命金贵。”

刘大和说不出话来。

张载拍拍他的肩膀。他是张器最看重的弟子之一,本身也是文师境界,在扬州儒门中地位不一般,凡事并不能由着性子来,有责任克己守礼、顾全大局,安抚下面弟子的人心。

他语重心长道:“落雁口一役,战无不胜、功勋第一的狼牙军精骑,几乎全军覆没,副将赵念慈战死,上官将军都差些陨落。他们,可都是勇冠天下的儿郎,哪一个不是安王心头肉?连他们都能马革裹尸,我们有什么理由娇贵?”

刘大和几度欲言又止。

临了,他看张载的眼神变得格外怪异。

在张载即将发问的时候,他扰头道:“张兄,这些话可不像是你说的。

“在扬州的时候,你对军伍中的厮杀汉,可向来没什么好感。只把他们当做一群命贱的,没有见识没有眼光的,只知道争夺自己一口饭食,不知道天下大业为何物的泥腿子......”

张载怔了怔。

被刘大和这么一说,他也发现,自己到北境来之后这些日子,有些观念的确发生了变化,只是自己之前还没有意识到。

张载认真寻思半响,很快有了明悟,作为一个将“吾日三省吾身”当作座右铭的儒生,这样的思考他很擅长。

张载望向粗着嗓门,跟军卒说着荤话大笑的牛蛋,目光锐利,徐徐道:“或许,是到了边关的缘故吧。

“在淮南,军汉厮杀,只为藩镇利益,为了一点财物,杀起妇孺老弱来也不含糊。吴王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让他们效忠自己,借助咱们儒门,大加弘扬忠义之论,虽然有些效果,但因为时间尚短,终究是有限。

“但是在边关......这里的军卒,跟北方蛮子作战,浴血戍边,保卫的是身后的中原。无论他们有没有为国而死的觉悟和信念,他们做的事,却在事实上保护了同胞。

“我去看过北口战死者的坟茔,破落的白幡在荒僻之地在晚风中招展,只比乱葬岗多些木碑的坟墓的确分外凄凉。无论我有多少世子对斗大字不是几个的泥腿子的俯视,那一刻也不能不升起敬佩之情。”

说到这,张载顿了一下,本来还想说更多,但一时好似沉入当日场景的回忆,后面的话就再也无暇说出来。

刘大和郑重点头道:“那日跟先生、张兄一起去看的时候,我也差些潸然泪下。无论如何,他们是为国而死。纵然他们没有治国平天下的豪情与才能,但他们所做的事,却值得我们膜拜。”

刘大和叹息一声,看着北方草原沉默半响,呢喃道:“这天下有诸多情感意气,但论壮烈,还有什么胜得过为国赴死呢?”

两人相视一眼,都不再多言。

这些言谈,或许不会发生在普通军卒之间,因为缺少学识,他们即便是心中有感,也只能红着眼,拧着刀子向敌人奋勇冲杀,说不出这些见解深刻的道理。

这一刻,张载和刘大和都心有所动,一股莫名的火焰在胸中燃烧。

只是他们还不能马上反应过来,在他们年轻的、热血尚未冷却的身体里,已经开始流淌着要为边军正名,替血战将士书写他们荣耀、意气与牺牲,让天下人都敬仰、赞颂的意念。

边军只知道死战,他们临死的咆哮再是激荡人心,也注定会消散在或猛烈或轻柔的北风里,他们的感情与人生,注定要跟着那座荒凉的坟茔一起,在岁月中无声消逝。

这些为中原百姓安居乐业,为官员富商的荣华富贵,而拼掉自己被家人日日期盼的身影,流进自己最后一滴血的军卒,本不该被人忽略与漠视。

而现在,他们中有了几个可以执笔的士子。

虽然就眼下而言,他们相处并不和睦,彼此看谁都不甚顺眼。

骑队再度上路,向北踏上无垠草原,只是过了一个时辰,都头牛蛋就发现了大规模牛羊活动留下的痕迹。

不等牛蛋仔细查看这些蛛丝马迹,推断出契丹大军的数量与动向时,深入危险地带的这支游骑,被数倍于己的契丹骑兵发起了进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