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帝御仙魔 > 第二十一章 唯一出路

帝御仙魔 第二十一章 唯一出路

作者:我是蓬蒿人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13:18:15 来源:笔趣阁

营州失陷之后,幽州卢龙节度使辖境最北之地为檀州,檀州最北之地为长城边塞,古北口扼守于此,乃昔日北口守捉屯兵之地。uu234

契丹在卢龙东北攻占营州后,兵犯平州,与卢龙军在渝关爆发激战,双方投入巨量兵力,已经鏖战数日。在这种情况下,古北口要塞能否守住,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旦古北口被攻陷,卢龙防线失去长城作为依托,檀州势必难守,战事将直接蔓延到幽州境内,乃至契丹兵临幽州城。

跟营州这种就没几千户百姓的纯粹军事边地不同,幽州历来是北境中心,自春秋战国以来,就有不少百姓世居于此,辖有十余县,乃真正的北方雄镇。

“听说东面的平州、蓟州,西面的妫州、云州,现在都打得不可开交,咱们檀州夹在中间,理应受到更大压力才是,为何这关口之外,迟迟不见有契丹军队出现?”

古北口关隘上,刚刚换值上来的二狗子,又是嬉皮笑脸又是担心地问身旁的都头。

“你懂什么!”

都头牛蛋冷哼一声,“咱们北口守捉关外,也不知埋葬了多少草原蛮子的尸体,他们轻易焉敢来犯?实话告诉你,跟草原蛮子交战,咱们还从来没败过!最不济,那也是打成平手。

“这些年来,咱们卢龙军都是独自戍边,从来不需要朝廷支援,朝廷也不会给支援。现在你就更加不必慌,草原蛮子这回的攻势虽然不小,但听说朝廷大军,都已经进入幽州地界了,不日即会到来。到时候,你小子就等着割人头报战功吧。”

都头教育新兵的场面,大抵不会有太大不同,无非是吹嘘夸大部曲的战斗历史和功绩,引起新兵的顶礼膜拜,并从此恪守军规奋发向上。

说不定,新兵还会连带着敬畏老卒,任劳任怨地甘受驱使。

若是换作往常,这样的场景最终会以新兵敬仰的目光、昂扬的斗志,老卒鼻孔朝天的模样作为结束,但今时不同往日,他俩的对话还未完结,旁边就传来一个严肃的声音。

“北口守捉的战事不会这么简单。攻伐营、平二州的,是契丹北院夷离堇耶律敌烈,攻伐蓟州的,是南院夷离堇耶律欲隐,攻伐妫州的,是北府宰相萧痕笃。

“这些人都是契丹权势最重的军中大将,每一个都是战功赫赫,放在草原都是让人闻风丧胆的存在,这自然不用多言。但契丹国中,最精锐骁勇的,却是耶律阿保机的嫡系精骑腹心部与司近部。

“腹心部在云州境外落雁口,被狼牙军重创,精锐折损过半,且不去说它,但司近部却是至今没有露面,这难道不奇怪?”

听到这等长篇大论,都头牛蛋只觉得头大如斗。

作为檀州本地人氏,又是北口守捉老卒,他在这里戍边已经十多年,军职虽然不高,但都是疆场上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是真正的血性豪烈之辈。

但要说起战场大势,战略战术,他碗大的字不认识一箩筐,却是想不到太多。

这番话若是从都指挥使嘴中说出来,牛蛋虽然也听不明白,但是会觉得很厉害;但如果说这番话的,是一个青袍加身的白面书生,那就是另一码事了。

牛蛋面带讥讽看向那人,轻蔑道:“你们这群迂腐儒生,除了知道不负责任地信口雌黄,自认为意气风发地指点江山,还能有什么本事?要不你取摘几颗契丹斥候的脑袋回来,问问他们契丹有什么部属?

“要是没这个实力,就不要在这扮什么高人风范。老牛不吃这一套!当年中原大战,高骈在安王手下连三个月都没撑过,便兵败身死,就是身边有太多你们这样的,只长了一张大嘴巴的儒生!”

儒生不到而立之年,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却不料遭此羞辱,顿时羞急得面红耳赤,半响说不出一个字来。

不过他并未反唇相讥,甚至没有辩解,只是在老卒新兵共同的鄙薄目光中,低着头咬着牙默默走开了。

儒生并不是单独来的古北口,同行者有三十多人。他们来此的目的,当然是支援关城守军,抵挡契丹入侵,以求为国家立得功勋。

只是他们并不受待见。

寻常而言,普通人都会敬仰读书人,军中士卒也不例外,但如果是沙场老卒,面对的又是喜欢高谈阔论的士子,那就会发自内心的抵触与不屑。

因为他们知道,这些人在大战到来时毫无作用。因为对战争的不了解,他们那些没有支撑的热血,与没有现实根脚的迂腐道理,还可能会危害军队,甚至葬送将士。

“你小子以后离这群人远点儿!”

牛蛋在儒生离开之后,低声对二狗子叮嘱道,“我看你好似很喜欢跟他们说话,别被这群脑子里装得都是粪的家伙,给蒙蔽了心志。战场上,那些书上道理是不顶用的,想得愈多,死的越快。

“你能够相信的,只有手中刀兵和身旁同袍,你唯一需要遵守的,就是军令!”

已经被牛蛋洗脑的二狗子赶紧答应,连连保证自己绝对紧跟都头的身影。

牛蛋对二狗子的觉悟很满意,按刀扫了一眼关城内零星的儒生们,哼了一声,撇嘴道:“也不知都指挥使是怎么想的,竟然会容许这些书生在关城逗留,应该驱散才好,免得到时候碍事!”

儒生张载满腔不忿的回到营房,有心想要找先生诉说一番自己的委屈,求些安慰,一进门,却见张器正捧书而观,不时饮一口茶水,显得怡然自得。

听了张载的抱怨,张器抬起头,淡淡看了他一眼,不无失望道:“让你们到边关来,是要为国立功的,可你们连跟将士打成一片都做不到,这真到了战事爆发的时候,谁敢用我们?”

张载忿忿不平道:“我们来这里,不求任何回报,就是为了帮助他们守城!可他们却不识好歹,从不拿正眼瞧我们,言语之间,每多折辱,这几日下来,弟子们已是痛苦难当。若非有师命在前,我们早就弃之而去了!”

张器放下书册,哦了一声,“弃之而去?脾气倒是不小。你能去何处?这天下之大,你还能去何处?”

张载涨红了脸道:“大不了不出仕了,回乡下读书治学也好!”

张器神色变得冷峻,目光变得锋锐,“回乡下读书治学?好啊!你是想要你的老母妻儿,日日背朝烈日面对黄土,辛辛苦苦种地养活你?你倒是真有志气。

“你想说什么?你自己也种地?你会吗?就算你学会了,你看看那些农夫,他们一年到头可有几天闲暇?你拿什么读书治学?”

张载张了张嘴,被训斥的讷讷无言。

张器端起茶碗,凑到嘴边,却又放下,叹息一声,看着张器语重心长道:“你没有退路了,为师也没有,我们扬州儒门更加没有。你看看眼前这天下,国内承平,四海清明,失地渐复,正是举国昂扬之际。

“那意图作乱的马殷,连举事的旗帜都没有亮出来,就身首异处;岭南的刘隐,更是连忤逆青衣衙门的勇气都不敢有。大唐人人振奋,都想在即将到来的盛世中,拼得一份立锥之地,好光宗耀祖,福及子孙。

“于这等形势下,我们若不逆流而进,就会成为盛世弃子。只能在苟延残喘、穷困潦倒之际,羡慕他人的富贵显赫。你难道连这点都看不明白?”

张载脸色数变,最终只能躬身受教。

张器喝了口寡淡的茶水,见张载还不离开,就知道他心胸还未完全敞开,便道:“咱们儒门,历来都是诸侯座上宾,享受诸多尊荣恭敬,现在让你们放低身段,难免觉得不适应。

“但你们要明白,儒门所恃者,无外乎战阵士气与治理民政两点,而后者已经被青州儒门把持,我们无法跟他们抢夺。现今能够作为进身之阶的,只有战阵士气一道。而若是将士不认可我们,临战之际,他们岂会受我们鼓舞?”

说到这,见张载已经没有不服之意,张器推开茶碗,道:“从今往后,这茶不喝也罢,换酒吧。

“你传令下去,自即日起,儒门弟子不再身着青衫,全部披甲执锐,也不再单独开伙,必须与将士同甘共苦,吃一样饭,值一样的岗。

“我听都指挥使说,稍后他要派遣斥候外出打探契丹大军动静,此行要远走五十里,危机重重,你带两个弟子随行。记住,要听令行事,如果碰到契丹游骑,将士们不全撤走,你们不得后退,否则,门规处置!”

张载张了张嘴,数度欲言又止,末了,只能选择领命。

看着出门的张载,张器目光悠悠,出神良久。

从这一刻起,天下就没有扬州儒门了。

只有军中儒门。

以培养文武兼备,既能着眼战争大局,又能上阵厮杀的儒将,为核心的军中儒门。

这就是张器为门徒选择的方向和道路,不由得他们不为此奋躯。

张器没有其它选择。

但他也知道,李晔必然乐意看到这一点。

大军不能只由一家说了算,只让兵家战将掌控军队,难免尾大不掉,就算威重天下的李晔不担心,他也得为后世帝王考虑。

让儒门进入军中承起一份担子,在完成自我蜕变的同时,帮助军队变得更强,无论从哪方面说,都是上佳之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