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悠闲税务官 > 第736章 要流动起来

悠闲税务官 第736章 要流动起来

作者:我就是龙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3:15:48 来源:笔趣阁

王易不答反问:“您都说了,那是职工医疗报销,而不是城镇居民医疗报销。咱们现在国内有多少是退休职工?又有多少城镇居民?”

“而且,您可知道,我家德池算是三线城市中的上等,但德池人生病,在地区医院治疗的不多,都爱往汀南市的几家三甲医院跑?”

“就因为德池地区医院的医疗水平,比不上车程两小时以后的汀南市三甲医院。”

“另外,就算是职工医疗报销,能够报很大的比例,但病人依然需要在住院前先交一笔较大的押金。重大疾病下,至少要交一万到两万,如果一周内无法出院,还得再继续交一万到两万。”

“有些职工或许能拿出来,有些退休职工家庭未必能马上拿出这笔钱,尤其是困难户。”

“为什么一线和二线城市的三甲医院的医生水平高?仪器先进是一方面,另外,也因为病人多,导致医生也多。”

“医生也是人,也想拥有高收入,高荣誉。但现在,我们的基层医疗组织严重缺病人,我们的大城市医院又是人满为患,严重缺医生。这就是坏的发展。”

“但是大医院地盘有限,也不可能无限制地进医生。”ZL看着王易:“当然,我们也在考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好解决。让厉害的医生流动起来,多带动小地区的医生练手。毕竟,医生这个职业,就是需要多练手!”王易手一摊:“一线城市每家三甲医院的厉害医生在地方上保留编制,轮流呆上半年,在地方上治疗病人,待遇比照在自家医院,再利用他的名头,把地方上的病人引过来,半年之内,一定可以在小医院里培养出几个熟手医生。”

“而后,一线城市的医院,在挂号方面,要有所限制,要考虑医生的体力和诊断水平,每日限号,并且有专门的部门来给一线和二线城市分流。”

“说白了,既然我们的政务系统,和教育系统中,公职人员是可以流动的,那为什么我们的医疗系统里,有编制的人员不能流动?非要死吊在一个医院里?”

“某个科长可以调去其他科室,某个处长可以调去其他处室,或者不同机构的其他科室,那医生也应该可以服从组织调配才对!”

王易知道,自己这一番话,一旦传出去,不管当局会不会考虑和采纳,都肯定会引起一阵大风波。

这相当于医疗行业的一次大变革。

但是,王易觉得自己想得没有错。凭什么政务部门,教育部门都可以将职工们调来调去,医疗机构就不能?

再大的医院,也要受卫生部门来监管。当然,国家之前是将医院这一行业推向了市场,可能也是觉得单凭国家财政,无法完全负责若大的医疗开销,所以才会让医院收费,一部分国家报销,一部分病人负担。

但医生毕竟是一个特殊的行业,需要大量的熟手,而且工作高强度,成本又高,推向市场并不算错,错的是,推向市场的这个力度,有点失控。

国计民生是什么?衣、食、住、行,教育,以及医疗。而住的成本,之所以迟迟降不下来,主要还是和教育、医疗有关。

如果教育资源分散,医疗资源分散,那么,住房成本,一定也能相应地降下来。

教育资源可以流通,那么医疗资源也要相应地流通,毕竟住房是不能随意移动的。

“这不可能!”某位负责医疗卫生的领导摇头:“医生也是有选择的,一旦强行令这些医生到他们不愿意去的偏远地区去,很可能他们会选择辞职。”

王易很有信心地道:“一个有良心,有报复,有社会责任心的好医生,只要能够获得足够的物质报酬,我相信,他还是愿意苦上那么半年,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年轻医生,为他自己也减轻一点工作量。”

“只是支援半年而已,又不是让他们免费去支援,去传授。他们的待遇还在,为什么不行?”

“同时,医疗行业那种论资排辈的风气,也要改一改。我觉得没有必要太掐死高级职称的评审。只要技术到了,理论水平到了,思想方面没有大的问题,就可以通过。咱们现在的三甲医院毕竟还是太少了,这才导致高级职称的稀缺,因为一个医院就那么多的位置。”

“但如果,我们加大二线城市三甲医院的建设,增加三线城市三甲医院的编制,把那些有才华有能力的年轻医生分散开来,让他们看到有奔头的希望,不必一定要留在一线城市,也依然有好的发展前景,他们自然会愿意,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北上广三地为什么年轻人太多?因为机会多,也因为名声响亮,生活够现代化,有足够的娱乐供年轻人享受。如果有其他的城市迅速腾飞,与国际接轨,也有诸多方便,待遇还高,又有能力提升的希望,灵活而具有朝气的青年医生还是很愿意去工作、去拼的。”

“当医疗和教育水平提起来了,自然会吸收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留下、扎根。比如当年的滨海特区,不就是在短短的十几年里迅速发展起来的?”

这位领导看着苦口婆心的王易:“所以,你的意思,当前,放开二线、三线城市大型公立医院的编制和职称考核,提升待遇,再设立支医政策,从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调集顶尖医生,平均分组下乡,去各地传授经验?两者分头并行?你可有算过,这样需要多大的成本?”

“我们国家现在的交通枢纽已经很发达,我认为,除了一些偏僻地带和大西北荒凉地带的基建公路之外,没有必要再搞其他的超大基建,节省下来的资金,完全可以用在提升医生和教师的福利上,让他们安下心来,好生教育人才,好生研究病人和治病。”

偏远地区的交通必须建,有了路,才有人,才能流通,才能富裕起来。

但其他的就真的没有必要太大投资了,就算是高铁运行再快,但运载量有限,而一个大城市的容纳空间也有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