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乱入南宋 > 0165章 心中的光明

乱入南宋 0165章 心中的光明

作者:冷氏子兴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4:24:37 来源:笔趣阁

“呀,赵相公、止斋先生也在啊。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赵秉辰面带微笑,这次治灾,多亏了陈傅良、叶适等鼎力相助,在西山才没引起什么骚乱,所以面对这几个逆党之人,赵师也没太大的敌意。

在大宋,这被贬官、罢黜,那都是家常便饭。当年苏东坡因为乌台诗案,这一贬再贬,都到了琼州了,这诗词一出,照样天下皆传。官位高低,并不影响私下交流。

陈傅良倒是对有些平庸的赵师瞧不上眼,“行之、正则,我们去看看那些流民的伙食,免得有些人以次充好,把人不当人。”

赵师听着这语气,便笑问道:“大郎,你怎得罪他了?怎么这话里还带刺的?”

“府尊不知,陈老属相是刺猬。扎人那是正常的。”

“去,议逊,不要乱说。我有些乏了,去歇息片刻,赵知州,告辞!”

“赵相公走好。”

赵秉辰脸上笑意收起来,问道:“大郎这次赈灾有功,他日定当上奏朝廷,以表功绩。不知道你请本府过来,是所谓何事?”赵师已经够给面子了,若是其他人,你自己不上门,还让老子亲自跑一趟,多大脸!眼下还指望着李伯言能帮他渡过这道难关,也就收敛起那领导姿态了。

“我请府尊来,是商议城中灾粮一事。”

“好!”赵秉辰眼睛发光,“本府早就知道大郎心地善良,你是要本府帮发灾粮是吧?这个好说,永州营随便调遣。”

李伯言呵呵一笑,说道:“赵知州,全永州这么多人,靠我一个人,您觉得养得活?”

赵秉辰目露难色地叹气道:“也是,看来是本府想多了。”

“不过嘛……”

“不过什么?大郎你就别跟本府绕弯子了!”

李伯言接着说道:“城中粮价飞涨,维稳粮价,这个还是可以做到的。”

赵秉辰大喜,说道:“你是说李家开始平价售粮?”

“不是李家,是我将灾粮给您,让官府来平价售卖。”

赵秉辰一愣,有点懵逼,是不是他听错了?官府卖粮?这不是白白将好事拱手送到他手上?

“大……大郎,我这是听错了?”

“您没听错,就是让官府平价售卖。不过为了防止恶性囤购,都要按户买卖,免得出现某些不良奸商,低价收购,高价卖粮。”

李伯言这已经是出了钱出了力了,这些活儿,当然让那些吃饱饭没事干的衙役、官吏来做,他操哪门子心。

“那卖粮收来的钱呢?”

李伯言说道:“自然是再交给我,去买粮啦。”

“好!好!这要能撑过三个月,等新粮收上来,一切都好办了。”

李伯言嘿嘿一笑,说道:“不过嘛……”

“不过什么?”

“这个知州也明白,这粮草贩运,也是有路耗的,这个……等到秋收之后,得补给在下。”

赵师还以为什么难事,便道:“么的问题!”

“还有……”

赵师皱眉道:“城中粮价居高,刻不容缓,大郎能不能一次性把话说完?”

“在下还有一件互利互惠的事情,不知道赵知州想听不想听。”

“快说!”

李伯言清了清嗓子,说道:“历来官粮征收,都是朝廷包的官船,这路耗得要三成,你看,今年秋收,知州包给我,只要两成五,剩下这半成,自然是地方收入,任由赵知州您调配,如何?”

“吼啊,吼啊!”赵师开心地像个两百斤的大胖子,这尼|玛,送上门来的财政收入啊,不接着都对不起自己了,以至于说话的腔调都变了。

……

……

于此同时,邵州、潭州等地,都上演着这一幕大戏。朝廷的赈灾船粮未到,永州李氏的灾粮已经到了。让原本处于绝望的各地百姓,看到了生存的希望。不同于永州的是,这些重灾区,就没有永州来得幸运,有以工代赈的举措了,永州的灾粮,那也是要成本的,只能说是能够维稳粮价,让更多的人不饿死,保证秋收。

李伯言做不到舍生取义,只能是这样尽力而为了。当然官粮民运的项目,在荆湖南路拿下了四个州。

岳麓书院也遭受了一场湘江的洗礼。书院之中,倒是没有饿死的情况,能有钱来此读书的,哪一个家底不殷实。

然而这些日子,东风物流快速、高效赈灾的事情,让岳麓书院的师生们一个个都跟哑巴吃黄连一样,有苦说不出。

这简直就是一个无形的耳光,抽打在了他们脸上。

读书为了什么,不就是走上仕途,胸怀天下,施展抱负,匡扶社稷么?

那么面对如此天灾,他们有能做什么?朝廷又准备做什么?

这一切的一切,一个永州的商贾,先做到了。

那么,之前的争辩也好,不甘心也罢,仿佛都已经得到了无声的证明。

或许一月两月的饿不死太多人,但是肯定是要影响夏种秋收的。这样就会是一个恶性循环。而且,就算饿死一个人,那就是罪过,都是无能!

今日南北两斋的学生,都没去讲堂听课。同样的,也没有书院的教习讲课。

为什么?

没脸!

陈淳也好,黄也罢,当初受了晦翁点拨,又对道学充满信心的朱门弟子,他们没有脸,再去跟这群年轻的学生讲,我们要修身养性,我们要遵循天理道义。

天理道义,能拯救灾民?

一场思想狂潮,在书院之中掀起。他们是门生,有的并非弟子。那么,如果说追随的脚步错了,还应该在这书院里呆下去吗?

南斋最小的赵葵,目光呆滞地看着手中的这本《大宋经济论》。

他乃衡山人。

衡山,离永州不远。

他拿着包袱,终于下定了决心。

走出南斋的一刹那,黎贵臣正好拿着书,站在院中。

“阿葵,你……”

“山长,我要去追随心中的光明了!告辞!”

黎贵臣面如死灰,手中的书落在地上。

随后,南斋涌来的脚步声,更加多了。

“葵弟,等等你哥!”年长三岁的赵范与黎贵臣擦身而过,不留片叶。

“先生,告辞!”

“告辞!”

南轩除了些沈有开、刘宰等人的亲传弟子,普通门生,纷纷奔走而去。

这一刻,黎贵臣竟然惨白地无话可说……

圣人?光明?

他们这一生追随向往的,究竟又是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