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宋缔 > 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宋之衙役

宋缔 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宋之衙役

作者:我欲乘风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13:14 来源:笔趣阁

裁军对于大宋来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虽然从澶渊之盟后便一直开始讨论,但军队的数量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再加上赵祯这么多年来不断的用兵作战,为大宋开疆拓土,裁撤军队的事情也就没人再说。

虽然没人说,但庞大军队却在不断的出现问题,而问题的本身都与军队的规模庞大有关,并且大宋的军队演变出两极分化的全新模式。

战力最惊人的上四军相比地方州府的十六卫反而没有他们激进,大宋的十六卫之激进实属罕见,他们都是退役的老兵,向往军中的生活,因为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军旅生活。

赵祯坚持要裁撤十六卫并非是朝廷养不起,一来可以为朝廷节省开支,二来最重要的问题是十六卫已经让赵祯忍无可忍,狄青也知道其中的要害,所以直接谏言裁撤腹地之中的十六卫,而把番号编制全部如数划归边军。

有机会在十六卫中带着退役老兵虽然不是成天待在军中,但却没事就往军中跑,这是为何?

他们比谁都有清楚“业精于勤荒于嬉”的道理,他们要反复加强训练以在生活中保持军中的反应,可生活中并不需要他们如此,这些军人在大宋内部成为一种动荡和不安的因素。

兵部自己的提刑司专门审理退役士兵的案件,这一案件的数量在每年呈暴增驱使,开始的时候兵部或多或少的同情这些士兵,他们是战争的受害者,但逐渐案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重。

最甚者出现了一些利用多年战争经验做出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比如劫持朝廷的运钞马车………这不是以讹传讹,而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赵祯收到大理寺,刑部,台谏院,三法司合力调查的奏疏,其中详细记录了这一骇人听闻的事情。

南方经济最为发达的两浙路,洞庭湖边上的苏州吴县,这个县城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繁荣已经不比北方的州府城池要小,甚至在规模上和繁荣程度上堪比北方秦凤路的凤翔府府城。

这样的城市最需要的便是大量的交钞,每年运输的交钞数量堪比凤翔府一府之地的数量,由火车专门运输,一路上都由进军护卫,最重要的是禁军全部装备火枪。

可以说想要劫持这样的火车,几乎没有可能,但谁知道原本运往吴县的五百万贯交钞到了吴县却只剩下三百万贯,剩余的两百万贯不知所踪。

最重要的一点,车上的禁军数量没有减少,若是内贼所为,定然不会还敢留在这里,早已携款逃脱。

眼下这一状况只可能是外贼所为,可什么人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偷窃朝廷的运钞火车?要知道每一趟运钞的世间和地点都是保密的,不可能有人知道。

虽然一时没有头绪,但监察的刑名可不是吃素的,通过现场的蛛丝马迹他们推理出偷窃官钞的人一定和这批押运的禁军有关。

逐渐的盘查下来却发现,并非如此,这些禁军的忠诚毋庸置疑,有些甚至是宫中亲卫司的人,这就让监察司的人不解?

后来他们怀疑,是否是曾经参与过运钞的人作案,于是很快查到曾经有数十名负责押运的禁军现在就在吴县附近的十六卫中任职。

推测其实很简单,作案的人一定了解运钞的过程,也应该知道大概的世间,虽然不是正好卡点,当却可以蹲点只要运钞的火车经过,熟悉过程的他们就有办法做手脚。

监察司的人开始调查那些十六卫的人,很快锁定目标,并且出其不意的对他们进行抄家和盘查,在这个封建时代,单单是猜测便足够证据搜查了。

果然在这几人的家中抄出了失窃的官钞,事实上就算他们没有引起怀疑,这些官钞也用不了,因为吴县的这些官钞山已经被标注了号码。

而这种细小的改变一般人时不会注意的,即便是注意了也不会发现问题,可这些官钞到了朝廷的钱庄之后,在钱庄的出纳手中便能看出是否是丢失的官钞。

此次事件引起了朝堂的注意,因为数额巨大也被捅到了赵祯面前,对于这些人到底是该重判还是轻判,赵祯自己也纠结了一会。

毕竟是随自己征战多年的十六卫,虽然不似作为前军的禁军,但他们中大多是前军退役的老兵,即便如此也参加过契丹的数次征伐。

眼下事关裁军,赵祯更不会轻易放过,只能用重典,十数人全部斩首弃市,但却没有株连家人,也算是网开一面。

只不过这件事也增加了赵祯撤军的信心。

十六卫的数量算不得庞大,但对于现在的大宋来说确是累赘,对于地方上的治安问题赵祯也在考虑,十六卫的撤销务必会使各州府衙门的维稳力量削弱。

大宋将会再次走上内弱的道路,历史上的大宋王朝起义,数百人便能横穿数个州府,掠夺无数城池,这就是内部防御力量薄弱的代价。

十六卫的存在这么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地方州府的稳定,甚至为了军功,各地州府境内的山匪流寇都被斩草除根,清扫一空。

当若是把十六卫全部裁撤,难保这些地方上的隐患不回卷土重来。

于是赵祯就想是不是该引进后世的公安制度,把地方上的衙役进行一部分的武装,先在的大宋基本上是一府分三衙,提刑司和法司以及州府衙门同时治理地方,再加上公安系统是不是会更好。

这个想法一直在赵祯的脑海中徘徊,但却无法做出取舍,事实上在大宋衙役属于贱役,并没有得到多大的尊重,赵祯登基以来稍稍的提高了他们的待遇和地位。

可这样一来并没有让衙役在百姓们的认知中有多少改变,大抵是因为唐朝时期的不良人制度,使得大宋的衙役在大宋百姓的记忆中依旧属于贱役。

这些人连娶妻生子都是个大问题,甚至遭到女方家人的瞧不起。

只不过赵祯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对大宋的基层划分还是比较了解的,大宋的衙役制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不堪和简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