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山河血 > 第一百九十九章 左右之择

山河血 第一百九十九章 左右之择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56:30 来源:笔趣阁

“象征性抵抗……”

于唇边念叨着这句话,蒋介石却是沉默着。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早在淞沪会战打响之前,政府就已经做出了必要时迁都的计划和准备,同样也作好了南京失守的打算,但迁都重庆没有问题,那么有问题的就是南京保卫战要怎么打,是否要打了?

而在淞沪会战打至11月,各部显出疲态的时候,他便召集白崇禧,何应钦,徐永昌,刘斐,以及德国顾问团团长法尔肯豪森将军等人第一次商讨南京保卫战的情况,让蒋介石有点吃惊的是,几乎所有与会将领都一致要求不能死守南京,一部分将领甚至提出主动放弃南京,只留下警察维持治安。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南京从军事上来说是绝对的易攻难守的城市!南京周围的地形决定了这一切,作为防御上的死地,自然无从防守。

“委员长,南京北面和西面都是长江,虽然江阴要塞通过乘船和炮台暂时阻挡了日本联合舰队,但不可能长时间阻挡住,现在广德已经陷落,日军正集兵准备向芜湖一带进攻,以切断我军之后路,而南京北面和西面都是长江,虽然江阴要塞通过乘船和炮台暂时阻挡了日本联合舰队,但不可能长时间阻挡住。一旦日军军舰突破江阴封锁了南京附近水域,等于封死了南京北面和西面,加上被日本陆军封死的东面,南面,南京等于已经被包围,完全是一座死城!”

在桂军长期服役,又留学日本多年,在日军中也服役过,使得刘为章对中日两军非常了解,看着依然沉默不语的委员长,他知道,现在委员长仍然在犹豫不决,于是便继续解释道。

“现在就算国府还有50万新到战场的精锐部队,也不能放在南京死守。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再多的部队也会被日军切断后勤路线,随即压迫在不适合防御的南京附近遭受惨重打击,这对**来时是极为不利的。更不要说现在南京根本没有一支比较完整的部队来防御!淞沪会战**损失惨重,参战部队基本都是伤亡近半,元气大伤,急需要修正补充。如果将这样的部队放在南京死守,无疑于负薪救火,是得不偿失的。不但南京守不住,如果在南京附近集结重兵防御,反而会被日军合围歼灭,导致**大伤元气,这对未来的持久抗战是极为不利的。实际上,从军事上来说南京已经无法防守,也不应该防守,不然就是中了日军的计策。”

又一次,当刘为章在那里讲述着他的长篇大论时,蒋介石却只是沉默着,刘斐的观点是非常准确的,其实他的观点也是大家的观点,在会议之后,他曾给陈诚和顾祝同两人打电报,两人也都通过电报和电话表示同意,只有陈诚说出于政治上的影响,放弃南京可能不可取,可以在南京象征性的守一下。

其实,对此蒋介石同样极为了解,但正像陈诚说的那样,出于政治上的原因,南京却又不得不守。放弃南京,这个责任没有人愿意承担,在之前的会议上同样也是,所有人都沉默了。最后甚至还是法尔肯豪森将领打破僵局发言说仿效欧洲向全世界宣布南京为不设防城市。

但所谓的不设防城在欧洲或许行得通,但东亚人看来就是开城投降,等于是孙子所说的最差的结局,也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对防御一方等于是无条件投降了,这对蒋介石而言,却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是他刘为章硬着头皮提出象征性的守一下,算是对国民有所交待了。

而现在……

或许,南京是守不住的,早已在国民政府内形成了共识,否则也不会有迁都之举,实际上从去年岁末,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而林森本人迁移到重庆,也就是表示国民政府从行政上已经完全放弃首都南京,全面撤往四川了。

但对于蒋介石而言,他却还存在一丝的希望,希望能守住南京,守住这座中国的真正的首都……也正因如此,他才会有这番反应,而这种反应却恰也证明了他内心里的矛盾,一方面,他希望守住南京,而另一方面,国民政府却早已迁都,其实早在在政府机关迁移之前,国民政府也开始对南京的市民疏散工作。在淞沪会战开始时候,政府就大肆宣传持久抗战,让有条件的市民尽量离开南京地区,撤往后方。

南京是守不住的,甚至,至多只做象征性的抵抗……

又看了蒋介石一眼,见他紧皱眉头,刘为章知道他有些犹豫,甚至有些松动,而他为什么会犹豫呢?原因非常简单,是基于政治上的考虑,在来的时候,对于劝说委员长,他早已经是成腹在胸了,他深信自己有足够的理解说服委员长接受他的建议。

“委员长,日军为何在占领上海后,稍事修整便不计代价的欲夺占南京?”

“其欲雪华北第一军团之耻!”

冷静下来的蒋介石,默默的说道,第十六集团军不仅重创了第一军团,而且全歼其王牌第五师团,这可是日本的六个初建王牌师团之一,那一仗不仅未把日本人意识到中国不可轻辱,反而令其恼羞成怒,先是进攻山东,随后又欲进攻南京,无不是为了掩盖其在华北的失败。

管哲勤守住了看似无险可守的邯彰,而现在,若是中央守不住南京……想到这里,蒋介石的心里泛起了苦水来。

“现在是敌强我弱,南京不可守,但如果随便放弃,政治上的代价太大了!”

感叹一声,蒋介石的视线投向远处,而后默默的说道。

“日军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他们才会以两路进逼南京,形成切断我军后路之态势,若是我军留于四十万主力,死守南京,那么其退路必为日军所断,我四十万大军或战死或为俘虏!然,若我不守南京,其于国民心理冲击更大……”

在大多数时候,蒋介石喜欢“听”别人讲话,而非像现在这样侃侃而谈。

“很多人会说,连首都都不守,还能去守什么地方?首都**见到日军就跑,那什么地方还不能跑,靠什么一直打下去?”反问一声,蒋介石看着刘为章说道。

“到时候老百姓会说,你们整天宣扬要牺牲救国,现在连首都都不打,不愿意在首都牺牲,还让老百姓怎么信任你?”

又是一声反问,只让刘为章的心头一颤。

“所以不防守而放弃南京从政治上是不行的!”

“委员长,可以作一下样子!”

“作样子?”

站起身,蒋介石踱了几步,在他又一次凝视着墙上的南京地图时,又开口说道。

“用十几个团,几万人去守南京,即便是全损失了,对于我们而言,也伤不着筋骨,可要防守南京,让全国全世界都知道我们是有决心抗战的,那么防守南京至少要守几天吧,不至于守了比没守还差!但是……”

看着地图上的南京,蒋介石只是随口反问道。

“南京有多大?南京的外围阵地有多大?两三万人能守多长时间?”

不过只是三个问题,只让刘为章的心下苦笑了起来,南京城墙长达30公里,外围阵地至少80公里,按照战前的估算,守南京外围一线至少要15个满员师,加上二线阵地和预备队,至少需要30至40万人,如果低于这个数量,连阵地都无法控制,整个防线会千疮百孔,到处都是漏洞!如果只用十分之不到的兵力恐怕只能在南京几个城门口守一下,到时候,能守一天,都算是奇迹了。

但……看着委员长,听着他的这三个反问,刘为章在心里思索开了,委员长到底是倾向于守,还是弃?还是?

守,显然不可能,委员长这点常识还是有的,弃,政治上的风险太大,那么……看着委员长,刘为章猜出了,现在委员长实际上仍然倾向于自己提出的那个“抵抗一下”,只不过,他需要一些“理由”,以“说服”他。(://)。

可……用什么样的理由呢?

“委员长,前次于邯彰保卫战期间,白副总长了解到,一但外线防御作战失败,管长官将转入城市作战,以城市防御作战,抵抗日军进攻。”

管哲勤!

怎么又提到了他?就在蒋介石心下疑惑不已时,却又听到刘为章说道。

“城市街巷纵横,建筑物高大、坚固、密集,地下工程设施复杂,作战条件恶劣,据我军于上海作战之经验来看,城市作战,于防御方有利,而管长官所拟定计划,即是以邯彰一带城区、工业区为阵地,引日军进攻城区内作战……”

在蒋介石尚心存疑虑时,刘为章的话声再一次传入他的耳中。

“委员长,以上海作战经验,我军最具城市作战经验的部队,即为新一军,若新一军防守南京,以南京城内为主战场,那么,以新一军官兵意志之顽强,其必可坚守南京!向全世界表明我军防御首都之决心,再者……”

(未完待续本文字由破晓更新组苏颜提供。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创世阅读,给作品投推荐票月票。您给予的支持,是我继续创作的最大动力!)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