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山河血 > 第六章 五十一区

山河血 第六章 五十一区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56:30 来源:笔趣阁

伴随着一阵轰鸣声,位于山腹中的“北方风洞试验场”再一次开始进行吹风试验,在风洞内一架飞机模型正在进行着吹风试验,置架上的飞机模型并不是单发飞机,而是一架双发大型飞机,而在一旁的试验记录上则清楚的标明着“试hl第35次吹风试验………”

在过去的一个月中,冯桂连带领航空研究所以及理工学院气动专业的设计人员转战在模型生产、风洞试验、数据处理、绘制曲线、结果分析、布局改进等繁重的设计试验中。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在短短的一个月中时间里,他q]ap为选定气动布局方案,他们完成了两轮试验,如此快的速度也许在全世界的飞机研制中尚属首次。

或许这一方面固然得益于通过特殊渠道偷回来的那架“g3m”带来启示,也与其过去扎实的基础研究有关,但正是有了数十次的风洞试验,有了数千个气动力数据的分析处理,正是冯桂连等人无数次面对试验曲线苦思冥想,无数次设计图纸到深夜,才有新式气动布局方案的一举成功。

“h—l采用层流机翼,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飞行速度,根据计算,如果其速度能够达ns00公里,那么就足以摆脱已知的各型日本驱逐机!”面对来访的专员,冯桂连解释道。“你的意思是利用速度摆脱战……驱逐机?”因为时代的关系,虽说管明棠将驱逐机称为“战斗机”,但是在航空研究所内,他们还是习惯性的称其为“驱逐机……”

“是的,先生,在第三次翼形试验结束后,我们利用“特l机”进行了空中机翼试验,在不增加动力的情况下,通过更换机翼使“特l机”最快375公里提升至410公里,而通过更换国产发动机,其速度则提升至467公里,“特l机”机首、机身、机尾的气动设计,并不符合高速机的要求,而新机的气动布局经过多次优化……”

在冯桂连的讲解中,管明棠只能不时的点着头,对于航空他完全是一个外行,尽管“试h—l项目”或者说“试l快速客机项目……”是由他提出的,但是在专家面前,他并没有多少发言的权力,不过虽是如此,他依然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依然高速摆脱敌机,这在短期固然是可取的,但是在轰炸机速度提高的同时,战斗机的速度同样也在提高,而相比于战斗机,轰炸机的速度增加总是有限的……嗯……”

在沉默中,管明棠看了一下手中的技术资料,这是航空研究所在自己提出的基本要求上,制定出的细节规划。

“最大时速大于500公里、飞行高度大于i0000米,最大载弹量2000公个载弹i000公斤航程大于4800公里……”

无疑单从纸面技术指标上来说,“试h—l”这个集中了航空研究所所有的技术力量研发的远程轰炸机,或许载弹量不大,但在这个时代,绝对是出类拔萃的,甚至可以说是超一流水平的轰炸机,而且其内在技术含量亦远高于同时代,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恐怕就是“凤凰光学”已经开始试制的“1型光学轰炸瞄准仪……”而其是参考前苏联ob一18光学瞄准仪的图纸制造,那是由2000多个精密零件装配而成的精密轰炸瞄准仪。玻璃钢自封闭油箱、高强度防弹装甲……无一例外的但凡是在“试二四一2”上采用的先进的材料工艺都将全部应用于“试h—l”或许这是第一次,中国航空技术通过“材料学上的先进”弥补设计、发动机等方面的不足。

不过相应的,在另一方面,或许是“试二四一2”的成功,使得他们变得太过自信,以至于在设计“试h—l”时,为了追求高速,甚至轰炸机不可能完全具备的“机动性”他们甚至没有设计机身、机腹、机顶机枪,只有机首与机尾机枪。

“所以呢,轰炸机仍然不能离开自身强大火力防护,因此,我们不仅不应该削弱飞机的火力,反而应该增强……”

在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管明棠的脑海中浮现出二战时期英美联合轰炸机部队在德国上空时,空中堡垒密集的火力网,那种密集的火力网对于任何战斗机部队而言,都等同于恶梦。

“但是……”

眉头微微一皱,虽说心知先生说的很有道理,可冯桂连却知道,增加几挺机枪看似简单,实际上极为复杂,在增加机枪的同时,同样需要增加操作人员,而这甚至意味着整个设计都需要推倒重来。

“先生,在最初设计时,我们就考虑过飞机的火力问题,但防御火力、速度、防护、载弹量、航程,轰炸机的设计是一个整体,对于轰炸机而言,其性能排序应是载弹量、航程、速度、防护以及火力,我们会考虑您的这个建议,但是……”

“但是我们并不希望出现过多的干预技术研究的情况!”

直到坐在汽车上离开研究所的时候,管明棠的神情依然显得很是复杂,与神情的变幻无常对应的是心情的复杂。

随着另一个时空中设于俄罗斯的“翻译公司”将数以百万计的苏联技术资料翻译成英文,并引入这个时代,供各个研究所研究参考起,管明棠曾特意查找过与苏联科学体系发展的资料,在苏联的科学体系中,行政的力量是极为强大的,准确的来说,政治不断的干涉着科学。科技界需要国家支持,而国家同样希望从科技进步中受益。它们两者之间是既互相依赖又互相矛盾的关系,而在这种矛盾中,科技总是弱势的。可以说,政治的干扰以及其与工业生产的相互脱节,一直是苏联科技政策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弊病。

而这也同样是管明棠所希望克服的,也正因如此,专员公署虽说从每年的预算中划出2%用作“科学研发”但也只限于向农业、军事等项目提供资助,仅此而已,几乎很少干涉科技研发,甚至管明棠自己,也仅只是通过“相关机构”向技术情报中心提供“技术资料”而这种技术资料,往往是阶梯式的,像现在技术情报中心,只能找到从48年至55年期间的各类科学论文、技术资料,它们最大限度的缩短了许多应用技术的研发时间,比如像尼龙的“研发”与工业化生产,前后只用了不到两个月,而青霉素的工业化生产,也只用了三个月。

“但是我们并不希望出现过多的干预技术研究的情况!”

脑海中再一次浮现出冯桂连的话语,管明棠的眉头微微一皱,之所以皱眉并不是因为他的言语,而是因为……

“这是好事吗?”

此时,管明棠的心中也没有答案,也不知道答案,毕竟,对于科学,甚至对于技术他都是一个外行。

“先生,我们现在去什么地方?”

从后视镜中觉察到先生神情变化,李直民便开口询问道,先前的航空研究所先生的遭遇,在他看来,是极为自然的,那是那类从事技术研究之人的通病——孤傲。

“去公司吧!”

管明棠随口说道,在科学城的研究所,都是由公司设立的,或许在公司那边,能给自己一些答案吧。

十几分钟后,在孙郡这位几个月前,刚刚出任公司执行总裁的办公室内,在简单的询问之后,作为董事长的管明棠提出了自己的担心。

“对于北方而言,如何抢占技术最高端,一直是我们的追求,也是公司立足于世的根本所在,正因如此,公司才将赢利的30%用于技术研发,设立了上百家研究所,从事着各类技术研发,而我们设立研究所的原因,是因为西方各国的科技体制存在着过于分散的严重缺陷,诸如由于商业保密主义各个工业集团守口如瓶,不相往来,造成效率低下,缺乏统一规划,而公司作为研究所的领导者,可以统一规划技术研发,从而提高技术研发的效率。”

对于研究所、试验室体系,管明棠从来都没有排斥过,但是他同样也明白,这些研究所、试验室的一些不足。

“但是,我在考虑,研究所固然使得我们可以提高技术研发的效率,但是会不会发生科学技术研究和工业生产的脱节。虽说在在组织体系上使科研和工业生产是相联系的,工业研究所亦是工厂企业的下属分支,但是现在,似乎又有一种分割开来的趋势,比如包括航空研究所在内的诸多研究所,都是先有试验室或研究所,后有工厂,而在其隶属关系上,并没有明确,且研究所的经费,除去一部分是由分公司支付外,往往都是由总公司划拨,这样会不会在科学技术研究和工业生产之间形成了一个断层,造成研究与生产上的脱节?”

面对先生提出的问题,孙郡先是沉思片刻,然后才回答道。(://.)。

“应该不会出现技术与生产上的脱节,虽说公司设立的各个研究所解决的问题可分为两类:一是与工厂生产相关的科学问题,二是工业化问题。现在,各个研究所的经费,是依照其项目划拨,而这些项目要么是公司制定的长期规划目标比如初时的医学研究所、化工研究所、航空研究所、电子技术研究所等等,都是依据先生当初制定的发展规划设立的,而在工厂建成后,其项目除去公司整体规划项目外,还有就是进行与所属公司作业改良进步等与生产密切相关的问题研究,确保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此促进技术的发展。”

说到这里,看着董事长,孙郡笑了笑又特意补充道。

“先生,其实,你会产生这种感觉,还是因为项目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当年您设立的这个体系!”

“嗯?长安,怎么说?”

诧异的看了一眼孙郡,管明棠心下犯嘀咕,怎么又成了自己的责任了?

((未完待续[本文字由破晓更新组凡人残影提供]。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创世首发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