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山河血 > 第四百二十四章 在岭南

山河血 第四百二十四章 在岭南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56:30 来源:笔趣阁

民国l6年即于西元1927年7月1日发出修订不平等的关税条约、实行关税自主的布告。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翌年7月至l2月,中国先后与英、美、德等ll个国家签订了关税条约,只有日本迟迟不废旧约。后国民政府以从关税拨出500万元作为偿还“西原借款”担保为交换条件,才于l930年6月与日本签订了关税协定。虽有“三年不变期”为限,但从民国二十二年起,随着中日关税协议期满,中国获得法律年关税自主权,随之,中国现代海关成立近百年之后,中国关税方才得已成为国内实业发展的保障。

进近20世纪后,对于中国而言每一个年代,都有每一年代的领头的商品,正如l0年代的纱面两白、20年代的桐油,而进入30年代之后,桐油又让位与另一种“白货”——蔗糖,而蔗糖之利,完全得益于关税保护,进口糖税相当于当时上海、广州市场糖价一倍以上,在中国办糖厂,可以得到关税的保护,不怕洋糖冲击。不过与其它棉纱、面粉、油桐可以全国大多数地区种植不同,蔗糖的原料一甘蔗受限于其产地,而只能于两广等地种植,因此自然的制糖业这一新兴产业也就只能成为两广的地方产业,或正得益于此,在广东省主席陈济棠便于二十一年制定的《广东三年施政计划》,根据这一计划广东将建立规模庞大的省营工业体系,并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全面发展。而随着该计划的实施,制糖业便成了带动整个广东经济起飞的“龙头”。

在民国22年,陈济棠委任的主持广东糖业发展的冯锐,这位康奈尔大学农学博士、岭南大学农学院教授,并没有想到,在陈济棠千方百计筹集到兴建六家省营糖厂资金之后,却引发了一场“机器大战”围绕着争夺六间糖厂机器设备的一场“机器大战”。

办新式糖厂,关键是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由于美国檀香山铁工厂最早表示支持广东办糖业,所以最初的办糖计划,即六间糖厂的机器设备,都准备在该厂购进,这将是一笔高达几百万美元的大生意。很快,广东同檀香山铁工厂签订了第一批合同,购买新造糖厂和惠阳糖厂的全套设备,总值达ll0万美元。

在经济严重不景的情况下,广东办糖业的巨额定单,引起了另一家世界机器生产巨头———捷克斯可达公司的垂涎。他们更看到这是中国糖业现代化的起步,这个先机如果占了,将来的市场前景将无可限量,便不惜代价地与檀香山铁工厂竞争起来。

针对檀香山铁工厂与广东所签订的合同,斯可达公司连连出招,檀香山铁工厂向广东提供的是菲律宾破产糖厂的翻新设备。斯可达公司针锋相对,提供全新的机器设备,且保用一年,在保用期内出现问题,全面负责保修。接着又降低价,檀香山出售的机器中,新造糖厂日榨蔗能力500吨,惠阳糖厂日榨能力i000吨,前者售价37。5万美元,后者售价70万美元。而斯可达开出的价码是,日榨蔗能力i000吨的机器,我66万美元就可卖,低了5。7%。不但如此,檀香山铁工厂的售价是厂家在出口港船上交货价格,斯可达则是香港交货价格,承担运费及保险费,售价又低了许多。随后,斯可达公司又称,我提供的机器,实际能力比合同上写的加大50%,而檀香山却是旧厂生产能力。只增加了一些机器设备,就扩建为日榨蔗能力2700吨的大型糖厂。

争夺到最后,双方甚至连一贯坚持的国际付款原则都放弃了。按付款要求,檀香山铁工厂是机器安装好后,第一次开榨前要付90%的钱,开榨后付完所剩i0%钱,可分20次付清,但第一次付款为l0%。

斯可达公司则提出,开榨前只收40%,开榨后再收60%,同样可分20次付清,但第一次只收2%。如在一年之内再购一个糖厂的设备,可免收第一个糖厂分期付款的利息。

分期付款在当时的国际贸易上很平常,但一般需要一个在国际上有信誉的银行作担保。檀香山铁工厂最初要求中国银行书面作保,斯可达公司为了促成签订合同,竟接受当时在国际上没有地位的广东省银行和广州市立银行的担保。

这样一来,檀香山铁工厂也不得不放弃原来的要求,接受了同样没有什么实际价值的保证。檀香山铁工厂在给冯锐的信中,就流露出他们在竞争日益尖锐的压力下,不能不这样做的心情。信上说:“这次是本公司第一次接受没有不可收回的信用证书担保的分期付款合同。”

为了竞争的胜利,斯可达公司甚至连给经办人回佣的极端手法也使出了。最终,斯可达公司硬生生将檀香山铁工厂原已到口的肥肉扯去一大块。而就在斯可达以为咬掉一大块肥肉时,突然,却又杀出了一个程咬金,硬生生的夺走了剩下的三座糖厂的合同,而这个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却是一家中国自己的工厂——北方公司。

民国22年l2月30日,就在斯可达公司与广东省建设厅签订了市头糖厂的设备合同时,成交了这笔66万美元的生意时,北方公司驻粤分公司不过刚刚成立,在挂牌的当天,其即向广东省建设厅递交设备资料,同时他开出了一个让广东省建设厅以及陈济棠无法拒绝的条件。

50%现款支付,50%以工厂生产白糖冲抵!除此之外,北方公司还承诺向广东省提供高产高糖甘蔗种苗,即便是不论其它,单就是“50%设备款以白糖偿还……”便足以让陈济棠等人无法拒绝,亦正如此,北方公司不仅以l80万银元的价格获得顺德、揭阳、东莞三间糖厂的订单,而且还另外夺得徐闻糖厂的定单,而徐闻糖厂则是计划之外的糖厂。

从民国初年起,由于军阀混战,兵没剿匪,以至雷州半岛南部的徐闻县渐渐沦为匪窝,匪徒杀人抢劫,使民不聊生,由于匪乱连续达l8年之久,造成当地人民死亡率达80%以上,清末时全县原有二十八万人,到匪乱结束前夕仅剩四万,徐闻全境形成了茫茫的荒山野林,人迹罕至!直至民国二十年,全县匪患终止。但流浪异乡的百姓因惊恐和离散未归故土,田园依旧荒芜!亦正因如此,北方公司向广东省建设厅提意,于此创办垦殖场,并建设糖厂,而其建设资金来源则是北方公司申请的二十万亩荒地的购地金以及未来工厂产出易货。

民国二十五年5月20日,在鞭炮声中,位徐闻县城南海安镇海边的徐闻糖厂正式挂牌开工,这家旨在利用徐闻省营甘蔗农场以及海南甘蔗的糖厂设立于海边,当从海南驶来的运蔗船泊近铁木码头后,河边的起重机便将百吨铁船上的一捆捆甘蔗吊起,放在一大型磅秤上,上面有设备能自动将捆蔗的铁链解开。过磅后甘蔗的重量会自动打在卡片上及记在连续计算器上。然后,甘蔗被自动翻落到第一台蔗带上,随之又自动经蔗刀机理平。

在蔗带机上的甘蔗经过蔗刀机理平的时候,冯锐的脸上带着笑容,指了指糖厂设备上的“北方公司”铭牌,然后对身边的王有亮说道。

“在徐闻设立糖厂,尽享天时地利,不仅徐闻垦场和海南庶场的甘蔗可以直接进厂,即无蔗源不足之忧,又享地利之得,糖厂出糖,可以直接装船,经海路运往福建、浙江直至上海、山东,运费较之经广汉铁路省下许多!与其它六厂相比,又无路上转运之费!”

冯锐的得意,看在王有亮的眼里,他只是不于置否的微微一笑,一开始建立徐闻垦场,不过只是他向公司提出的建议,是出于为保障昆仑轮胎生产所需橡胶,去年从马来西亚引进的橡胶苗不过刚育出种进地里,那边却听说,北方化工似乎已经解决了橡胶合成的问题。

“广东糖业能有今天,着实梯霞兄居功甚伟!”

面对老同学的称赞,沈锐却扶了下眼镜框说道。

“言镜,话虽这么说,可若是没有北方公司的设备,恐怕也就没有今天广东的糖业,你放心,最迟下个月,第一批糖就会发往连云港!保证不会耽误你们夏收时挣钱!”

这话语中尽是戏谑之意,因为临近夏收,夏收前后又正是售糖的高峰。(://.)。

“梯霞兄,你这……”

就在王有亮试图解释时,沈锐却看着车间里的那些设备说道。

“言镜,说实话,若非这两年,七大糖厂建设实在是太忙,我可真想去邯彰看看!”

此时的沈锐语气中显得有些失落,完全没有任何先前的得意之色,甚至于眉宇中更是露出了些许愁容。

“哎,有时候,我真不知道……”

摇着头,此时眼前的这座工厂似乎已经不再能引起他的兴趣,甚至脸上还流露出些许可惜之色,在他流露出这种神情的时候,王有亮的心下不由暗自思索着,自己的这个老同学在烦什么?

“真不知道,为什么中国想成点事情,就那么难!”

一声感叹,之后,沈锐的视线投向远处,而唇间更是不住的感叹着,而他的感叹更是让王有亮的眉头微皱。

“梯霞兄,是什么烦心事?”

(未完待续本文字由破晓更新组风雪人独醉提供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创世阅读,给作品投推荐票月票。您给予的支持,是我继续创作的最大动力。)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