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山河血 > 第四百二十三章 山间之变

山河血 第四百二十三章 山间之变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56:30 来源:笔趣阁

“瞧一瞧看一看了啊,地产斜条纹作训裤,膝盖、屁股加厚双层布,可是磨不烂的啊!”

“雪花膏、舒肤佳、大姑娘用着香啦……”

“糖果啦,糖果便宜啦!”

“剪子、脸盆、菜刀铁货便宜卖啦……”

听着耳边传来的各种各样的吆喝声,看着那些卖掉棉布之后,又挤在摊贩前购着各种日用器的农民,管明棠的脸上带着笑容,此时他的神情略显得有些得意。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仲民,你看,这小集可真够热闹的啊!”

而小集完全是因为合作社收购棉布的棉市而兴,小商贩们是随着合作社的脚步一路尾随而来,那些把棉布卖掉的农民,自然会购进一些“洋货”以充实家用,棉市的兴旺又是合作社的功劳,在三年前,邯彰一带棉布皆是来源于外地,要么是洋布,要么是高阳、定县等地出产的土布,农民只是手织一些粗土布,但是现在邯彰专区十二县,上百个“织布庄”每年却可以织布近三千万匹。

“先生,他们扛来的布都是邯式铁轮织机织的吧!”

虽说在报纸上曾看过有关收布的报道,而且各县的报告中也有提到“织布庄”的效益,但是这还是他第一次亲眼看到收布,别说是他,就是管明棠也是第一次。

“没错,就是邯式铁轮织布机织的三尺三棉布!”

对于铁轮织机管明棠并不陌生,铁轮织机于清末开始于华北各省流行,与旧式织布机相比,铁轮织幼体在工作时,仅以足踏板使机器转动,其它的各个织布动作即可自动完成,双手的工作主要是接纱头。铁轮织布机所织布匹一般宽度在2尺以上,每机每天可织布80—l20尺。如以幅宽2。2尺计,铁轮织布机的生产率是每天l76—264平方尺,而投梭机只有20一30平方尺,铁轮机的效率达到投梭机的8。8倍。

六七年前,高阳那个全国最大的土布生产县,就拥有近三万台铁轮织机,每年消费近十万包棉纱,两万箱人造丝,每年产值近亿元,实际上这种半工业化从清末便一直存在于河北、山东,并开始有朝着工业化发展迈进的迹象。

而在邯彰专区成立后,为促进农村半工业化发展,农业合作社开始仿效的高阳、定县模式,发展农村织布业,不过其并没有仿制日式铁轮人力织机,而是在借鉴日式铁轮织机的原理,与北方纺织机械公司合作历时近一年,研制成功新型铁轮织布机,织布宽度达到了3尺3,也就是一米,生产效率较旧式铁轮机提高了l。5倍,而且可织多种布料。而这种织机被外界称为“邯式铁轮机”从而有别于旧式的仿日式铁轮机。

“对,先生,这是北方纺机公司出的新式铁轮机!”

“旧式铁轮机,主要是织平纹白布,虽说也能织仿各类机织布,但是效率有所下降,而邯式铁轮机,可以在不降低工效的情况下,织十字布、斜纹布、宽面床单布、格儿纱、罗纹布、小提花布、电光布等等;大部分都是仿同类的机织布,可以说,凡现在机器织布厂能生产的种类,现在邯彰的一百多个织布庄都能仿造,像咱们邯彰民团的军装,用的就是织布庄织的斜纹布。”

“先生,我一直很奇怪,”

看着那些领到工钱后,脸上笑堆起花来的农民,李直民不无疑惑的问道。

“过去我在报纸上曾看到过布厂的一些报道,报道称,若干布厂工程师,咸谓每织布一匹,当亏本一元,为什么,可为什么铁轮机手织布,棉业公司不仅不亏本,反倒还能赢利呢?”

邯彰棉业公司是专员公署办的“公营企业”公司通过合作社垄断了邯彰棉花市场,而设于各地的棉纱工厂,则直接将棉花纺成棉纱,进而又通过合作社将棉纱提供给合作织户,最后收布以“邯纺”的品牌销售,尽管其主要是销于邯彰专区内,但河南、山西甚至河北、山东这样的土布大省,都能看到“邯纺”半土布。

工厂机制布亏本,而手织布赢利,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

“不是厂布亏本,是华商厂布亏本!”

管明棠摇头回答道。

“华商不擅长科学管理,徒增的生产成本高,就像用途最广的l2磅布,华商的直接人工成本是每匹0。587元,而邯棉支付给织户的工本是每匹0。8元,相比之下,人工成本,农织的成本更高一点,但是除去人工成本之外,还有间接生产成本、管理成本,相比之下,农织布的人工看似高了些,但是邯棉却不需要付出更不需要负担诸如设备折旧、辅助物料、动力费、税捐、修缮、保险费、职员薪金、职工伙食、文具等等等,以及管理费用的……”

对于农民而言,他们的想法很简单,能挣一个是一个尽管最初他们使用的价值i00元的“邯式铁轮机”都是由邯棉垫款,但这笔款子最终还是由农民个人偿还。

“一匹布价格最低的时候,不到八块钱,最高的时候,不到九块半,而原纱成本就要6块多,如果管理上再落后一些,价格低于8块的时候,自然就亏本了,可邯棉的成本是原纱加人工,若是单论成本,他们的成本甚至比日本机织厂还要低上一些!”

在李直民的面前,管明棠并没有否认邯棉对农民的“剥削”事实上邯棉就是要充分利用廉价的农村劳动力,而在利用的过程中,农民同样也受益了,他们收入增长了,这同样也是事实,现在邯彰地区的“织布庄”有一大半集中于山区,其目的就是为了通过织布,增加山区农民收入,而平原地区则是充分发展种植业,可以说是一个相互补充的农村体系。

“现在邯棉一个月的赢利两百多万!”

朝着村子里走着,管明棠默默的对李直民随口说了一句,赢利最高的公营企业,就是一个看似极为落后的,背历史潮流发展的行业。

“这些钱,实际上就是通过利用农村廉价劳动力创造的,如果换成工厂的话,两千万匹布,赢利不会超过一千万……”

在接下来的几分钟内,管明棠并没有再说什么,其实有些事情,本来就不适合说的太过于透彻。

而管明棠默默的于村间走动时,可以看到村间的小道相比于过去干净了许多,不复过去垃圾满街之状。

“先生,过去专区各地村民多不讲究公共卫生,很多市镇、乡村每每不是垃圾满街便是积秽载途,严重影响村民的健康卫生,自从乡村建设学校的干部出任村长或者合作社社长之后,各村都极为注重乡村公共卫生,看来这个村子肯定也定时打扫街道,清除村落社区的垃圾……”

“仲民,免费施药,不能制本,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才是根本,比如……”

恰好经过一户农家,管明棠的手朝着屋后用苇席围成的小阁间说道。

“夏天蚊蝇轰,下雨随水冲,就地挖个坑,鸡挠蛆更凶,这就是咱们中国传统的旱厕的结果,按照卫生署的统计,民众常见疾病中的9成,都是肠道疾病,而其中7成的原因就是厕所……”

听着先生提及厕所时,李直民注意到先生并没有显露出任何不适,事无巨细或许在他身上展露的再明显不过,去年他在农村合作社参观时,注意到学校修建的冲水式厕所,并没有说什么,回去之后,便亲手绘制了一个“生态旱厕”的图纸,随后便个人出人五万元,帮助五千个城市和两万个农村家庭建立了“生态旱厕”现在这种“分离式旱厕”已经开始在慢慢的在专区进行的推广。

“中国农村健康最迫切的需要是建立一种医疗制度,使广大民众得到现有条件下的“基本医疗和健康保护,我们在进行乡村建设的时候,借鉴定县的成功经验,同时又结合实际,建立了一套依托乡村内部资源的乡村三级医保体系,并且开始尝试建立惠及专区五百万民众的全民合作医疗,但医保只不过解决了医疗费用的问题,使得不至出现因病而穷的现象,可最根本的,还是要改善卫生习惯、环境……”

也许是为了给先前的“剥削”寻找一个借口,管明棠倒是极为难得的摆弄起自己的“功劳”来,这或许是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农民的苦,所以才会产生这种情绪。

“而卫生环境的改变,又以厕所为重,农村并不适合冲水厕所,一方面是因为冲水厕所耗费大量的淡水,更重要的是农村没有良好的排污系统,其实,现在我们的城市也一样,而像这种分离式旱厕,更适合农村,更适合农民的习惯,尤其适合农村积肥的习惯,而且其肥效更好,更适合堆肥……”

话说到这里,突然,管明棠却把眉头微微一皱,看着那孤零零的用苇席制成的“30年代标准的生态分离式旱厕……”一时间他不由有些茫然,为什么会这样?难道……

在村间的坡路上,恰好可以看到晒场上热闹的“布市”,隐约看着那些喜洋洋的农民,想到在那喜洋洋的背后,无论是政府还是公司的对廉价劳动力极尽压榨,管明棠的眉头皱成了一团。(://.)。

剪刀差,难道,这就是换了一种面貌的剪刀差吗?

不,摇了摇头,管明棠在心里反复说道,这是市场、这是市场,可市场真是如此吗?恰在这时,一个卫兵急匆匆的沿着村间的坡路跑了过来。

“报告!公署急报!”

在管明棠的车队中,随车的有一部电台以用于同公署保持联系,通常情况下若无紧急事件,公署往往是绝不会启用电台,是什么紧急事件,急忙接过电报,扫了一眼管明棠的神情变得难看起来,看着李直民,半晌才说道。

“广东……”

(未完待续本文字由破晓更新组风雪人独醉提供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创世阅读,给作品投推荐票月票。您给予的支持,是我继续创作的最大动力。)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