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山河血 > 第1238章 迈向新时代

山河血 第1238章 迈向新时代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56:30 来源:笔趣阁

五月的伊尔库茨克,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尽管此时这里最高的温度尚不到二十度,但是街头上许多爱美的俄罗斯女孩便已经穿起了裙子,花花绿绿的裙子和那窈窕的身姿成了这个季节街头上,比春光更美的景致,不知引去了多少人的目光,同样也不知促成多少对异国情侣之间的恋情。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因为春天的到来,伊尔库茨克开始变成了一座工地,无论是战后的重建,亦或是作为未来北方地区的行政中心,或是为满数十万内地移民的生活需求,都需要建筑大量的房屋,除去老城区仍按照过去的规划之外,新城区则是由内地的城市规划师们进行精心的规划,水流湍急的即便是在冬天也不会结冰的安加拉河依然是这座城市的心脏,那清沏几见河底的安加拉河畔,同样是春天里人们的游玩之处。

街头上一个个中文并着俄文的招牌以及越来越多的东方面孔,使得人们能够清楚的感觉到这座城市的变化,事实上,不过只是短短数月,在这座城市中的居住生活的“内地人”便激增到十五万之多,以至于在安加拉河畔,随处可以看到“内地人”。

在汽车沿着街道行驶的时候,管明棠仍然看着手中的报纸,这是一份本地的华文日报,不过他并没有去翻看那些本地新闻,而是专注于其公告栏上的公告,那里有本地的婚丧嫁娶以及房屋租售、工作招聘等种种信息,但是他关注的却是婚嫁公告,在这张报纸上有6条婚嫁公告,而其中有四条是涉俄婚姻。

“15。86万对!”

念叨着这个数字,管明棠的脸上挤出一丝笑容,甚至有些得意。

这是北方军管区涉俄、涉外婚姻数量,也许是因为“和平”的到来,也可能是因为太多的男人战死或被德国俘虏,在北方军管区这个女人远多过男人的地方,成年男女比例只剩下1:9,面对这一情况,许多俄国女人便把视线投向了身边从“内地”涌来的中国人,尽管双方有语言障碍,但热情的俄国女人总能轻易的“俘虏”身边的中国男人。

朝车窗外看去,看着街头上偶尔出现的“中俄联合”,管明棠的神情更显得意起来,甚至不无得意的想到。

假如当一切功成的时候,是不是应该考虑给希特勒、给斯大林每个都发一个一吨重的勋章呢?毕竟,如果没有希特勒的入侵,没有斯大林不计代价的征兵以及不许撤退的命运,又岂现在两地1比9的男女比例,近千万找不到男人的俄罗斯以及其它少数民族的女人,不仅能解决从内地来此的退役军人以及务工工人的单身问题,这种跨民族婚姻的存在最终会改变着这里的“颜色”。

恐怕这就是“专家们”歌颂的“民族融合”吧!以父系血统为主导的民族融合,将会一点点的改变这片土地。”

十年、也许二十年,到那时……

慢慢的汽车驶出了城市,在郊区的一片工地内停了下来了,这片占地近万亩的社区,只是伊尔库茨克周围众多工地中的一个,在工地上,许多来自内地的工人正在赶班工作。

在工地内,已经可以看到数百栋业已完工,正在作内外装修的两层或联体或**的洋房,与过去在北平建筑三至五层的楼房不同,北方置业在军管区向居民提供的却是这种两层或两层半的洋房。

“……北方地区的工资水平远高于国内,这意味着,他们理应享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当然,这也是市场的关系,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只有比内地更好的生活环境,才有可能吸引他们于此定居……”

作为北方置业的项目经理,赵国利向前来参加的先生介绍着他们开发这一社区的宗旨,无论是军管当局也好,公司也罢,他们的目的都是相同的——通过自身的工作,把这片军管区最终变成中国的国土。

“那么房屋的成本怎么样呢?”

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确实很好,但是更重要的是建筑成本,这决定了出售成本是否为民众所能接受。尽管军管局拿出了十亿元与银行合作提供廉价的住房贷款,但过高的售价仍然会把大多数人拒之门外。

“先生,因为木材比砖石隔热效果更好,加之本地丰富的森林资源,所以,我们选择了木制房屋,为了降低成本,我们重新设计了一种规范化的建筑,我们把房屋建造分成上万个**的步骤,先铺设混凝土板再安装预制柱、梁和木质外墙最后安装室内电器。各工种的施工队在每个楼里重复着他们特定的任务。所有工序井井有条。由分布在各地的分包工厂生产木材、混凝土,这可以进一步增加本地的工作机会。木材都在工厂按照预定的尺寸切割,混凝土采用预制构件将尽量多的工作在现场以外的工场完成。详细的分工可以大大提高了生产率。这种批量生产的技术可以尽可能的提高建造度。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当然鉴于《国民防空法案》的要求我们会在混凝土板下建制简易地下室……”

在赵国利的解释中,管明棠只是默默的点了点头,在西伯利亚,最廉价的建筑原料并不是砖,而是木材,更何况在这里达到相同的隔热效里需要更厚的砖混,相比之下木材反倒更廉价。

“先生,我们计划在冬天到来之前,于伊尔库茨克周围建造十万至十五万栋住房,按照规划每千栋房屋就配有一个公共游泳池和公共体育场,我们会在这里创造了一个新的社区,不仅仅只是提供了卧室而已。如这座“平安村”的一期工程将建成一万套住房,但我们要建立四座学校、一所医院、一个自来水厂等等一系列的配套工程。先生,以后这里公共设施则丝毫不会比邯郸的新区差,甚至还要更好。”

作为一名建筑工程师,赵国利曾经将北方新区作为参照,在公司的工程师们设计了这像造汽车一样建房子的同时,他们同样设想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出售的不仅仅只是房子,而是出售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全新的,等于一场变革的生活方式。

“不过,交通是个问题啊!”

管明棠笑指出这些新建社区的不足之处,它们大都建在郊区。

“地铁不是已经开始建设了吗?先生,除去地铁之外,还有公交车,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公共交通工具是人们的首选,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未来,我想北方会成为全中国最先普及汽车的地区,”

赵国利指着不远处的一辆汽车说道,

“前几天,我看到公司对收购工厂的改造计划,根据公司的计划,诸如飞机厂、坦克厂以及拖拉机厂等工厂,都将进行军转民生产,且主要生产汽车,一但这些工厂完成改造,北方地区的汽车产量将超过100万辆,而考虑到北方地区较高的收入,一个参加工厂仅三四个月的工人收入即能达到1200北方券,若是熟练工或者多面手工人可以挣到两三千,甚至更多,这意味着,在北方,公务员、企业白领以及熟练工人的收入,不仅能令他们住上条件更好的房屋,还能够让他们的生活进入汽车时代……”

汽车时代!

赵国利的话让管明棠先是一愣,接着眼前便是一亮,汽车工业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效应,他自然是再清楚不过,如果北方地区的家庭能够普及汽车,等于给北方地区的工矿业、制造业以及服务业装了一台功率强尽的引擎,足以推动北方地区未来十几二十年内的发展。这恐怕也是公司选择将工厂改造为汽车制造厂的原因之一。

汽车进入家庭的同时,还将进一步刺激北方地区的公路交通,心下寻思着这一系列的好处,管明棠看着眼前的这片社区,他发现自己的思维方式似乎有些落伍了,或者说过于满足了,而反观其它人,他们所谋求的却是更好的生活以及更好的未来。

“先生,北方的天气与南方不同,在漫长的冬季,零下四五十度的环境里,相比公共交通,人们更希望出行便利一些,较高的收入水平,加之汽车的自然需求,先生,我相信,别说社区距离市中心只有四至五公里,即便是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只要道路条件良好,在车轮下,这一距离就不再有任何问题……”

更高的工资、更高的福利以及更好的生活条件,这是北方军管区为吸引内地人移民,而此时赵国利的话,却让管明棠看到的是根本性的变革,甚至就连眼前的这片在森林中建起的社区,也不再是简单的社区,而是一个小市镇,这里甚至将掀起一场革命——城市郊区化的革命,一种全新的、更好更完美的生活方式正在悄无声息中于北方地区踏上征程。

“国利,”

认真的看着赵国利,管明棠语气亲切的说道。

“今天你给我上了一课啊!”

先生的夸奖让赵国利的脸色微微一红,他连忙开口解释道。

“先生,这些并不是我想的,是,是我的中学同学,他在北方汽车工作,他很早以前就有这方面的想法,我只是借鉴,对,借鉴而已!”

...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