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光荣使命1937 > 第四百五十四章:苏蒙联军投降(求订阅、求月票、求各种!!!)

失去了装甲部队的掩护,苏联两万多陆军完全暴露在了陈锋所部装甲部队以及空中火力之下,空军的惨败以及装甲部队的悲剧彻底压垮了苏联军队的抵抗意志,在陈锋所部陆空联合立体的火力打击下,原本就士气低落的苏军只抵抗了不到三个小时就全部选择投降。

苏军投降后,陈锋立即命令部队打扫战场,收拢俘虏。很快战果便统计出来了,从6月1日凌晨发动进攻以来,截止6月1日下午四点整,苏蒙联军1个机械化步兵军、2个骑兵师以及1个坦克师,总兵力7万3千六百余人除了少量侥幸逃离战场之外,其余的全部被歼灭,同时被歼灭的还有苏联的两个航空师。

这一战,苏蒙联军损失兵员7万1千余人,其中1万八千余人被击毙,其余的全都成了陈锋所部的俘虏,包括此战后期最高指挥官伊索夫少将,而在这些俘虏当中有1万九千人是受伤被俘的。此战苏军还损失了万万多支步枪、一千二百多挺轻重机枪、两千具掷弹筒以及300多门小口径迫击炮,另外还损失了200多门大口径火炮和380多辆坦克以及650多架飞机。

当消息传到远东,苏军远东军区顿时炸锅了,这怎么可能,没有人相信七万多苏蒙联军会在短短一天内被全歼,请注意是全歼,而不是被击溃。

在军事上很多专业术语是不能滥用的,全歼、击溃全歼乃至于重创等等都是有着严格的区别的。全歼乃是指敌人基本上被全部消灭。基本丧失战斗力。击溃则是相对较轻,只是打乱敌人原有部署、建制,使其不能再组织有效的进攻或者防御。重创是介于全歼与击溃中间的一个程度名词,是指大量消灭敌人主要力量使其短时间内难以恢复进攻能力,只能被迫防御或者被全歼。打垮:使敌人有生力量遭受重创,对自己部队造不成有效威胁。

对于现在的苏联来说,不要说是被全歼了,既便是被重创甚至是击溃都是不能容忍的,因为在他们的普遍的认识中,中国不是东亚第一强国日本。更不是横扫欧洲诸国的强大德国。中国只是是中国,是哪个一百多年来一直都是仰着斯拉夫民族鼻子呼吸的弱小国家,甚至于可以归类为劣等民族。输给德国甚至是日本,苏联人可以捏着鼻子认了。但是输给中国人。苏联人无论如何不敢相信。更不会就这样算了。

在苏联远东军区商讨应对策略的同时,全歼苏蒙联军的消息也在第八战区内部不胫而走,甚至于归绥城内竟然燃放起了烟花爆竹。颇有庆祝大捷的味道。而世界其他各个国家的大佬们也或多或少听到了一些风声,只不过第八战区没有主动站出来澄清,苏联也没有说话,所以都不敢确定消息的真假。

对于这次胜利,既在陈锋的意料之中,又出乎陈锋的意料之外。意料之中的是陈锋一直坚信这一战他可以取得最后的胜利,意料之外的是胜利来得太快太突然了,在他的预料中,这一战至少也要进行一个星期,不谈全歼,如果单纯的击败甚至是击溃苏蒙联军也要3到5天的时间。

但是任凭陈锋怎样高估自己的实力,低估苏蒙联军的战斗力,他也无法想象7.3万苏蒙军竟然在不到24小时内就被全歼了,况且这支军队还是一支拥有步兵、骑兵、装甲兵甚至于航空兵等诸多兵种的综合战略集团。

这一仗最让陈锋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苏军的战斗意志,实在太薄弱了,不要说与宁死不屈的日军相比了,即便是**绝大多数的部队也要比苏军的战斗意志要强很多,在白天的战斗中,苏蒙军面对第八战区的猛烈进攻,步步后退不说,一旦被缠住就立即投降,实在大出陈锋的预料。

在他的认识中,苏军虽然不是什么战斗意志顽强的部队,但是毕竟同强大的德**队打了四年多,而且还把八百万德军给硬生生拖垮了的部队,所以说陈锋不认为苏军会这么快就垮了,更没想到刚垮苏军就投降了,实在太令人惊讶了。

其实这是因为陈锋对于东西方军队关于投降认识不同所造成的,在东方,尤其是中国,由于人才是靠科举制度选拔的,统一得很早,王朝基本稳固,冲突主要是和外族之间发生,这个忠诚度就很重要了,所以国家或者是统治者可以给军队灌输忠君报国宁死不屈的思想,投降也就成了懦弱等一些列贬义词的代名词。

所以,如果遭遇绝境 以身殉国是唯一的选择,这一点在其他东方军队身上也有体现,例如日本,所谓武士道其实也是在天皇实际掌权后才逐渐成了气候,原来还只是武士阶层的事,搞到后来,成了全民的东西,这也是对外征战的需要,太平洋战场上甚至上演几万平民跳海的惨剧。其实即使你投降,战后你回到国内也会受尽歧视,这使得东方国家的军队面对绝境时,战死成了唯一的选择,这一点从《杨家将》《呼家将》《薛仁贵》等古典小说里面可见一斑。

而西方不同,西方的投降概念,源自于中世纪骑士战争。中世纪里,骑士阶层是战争和军队的基础和核心,这些人同时也是封建统治的基础,各国国王打仗归打仗,贵族是不能乱杀的,否则即使打赢了也没法好好统治,因此对被俘的骑士都是网开一面,只要你投降了,放了就放了。

而且贵族骑士的数量是有限的,一仗全打光了,下次拿什么打去?所以从上到下,都有一个共识,打得赢就打,打不赢赶紧投降。被俘的骑士要想获得自由,得花一大笔钱来赎身,这就是重要的战争经费。后来,骑士观念逐渐被职业军人概念所代替,对这些职业军人来说,当军官只是种职业,是一种研究和实践战争的职业,败在对方手下不算什么耻辱,投降不但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同时也是尊重对方军官和军队杰出表现的举动,军官投降,普通士兵自然也投降。

因此,慢慢的西方军队便有了一种普遍的认识,他们认为在绝境时,继续作战不能对敌造成损失的情况下,投降是允许的。这是为了避免无所谓的牺牲而采取的措施,如果你战后回国,只要查明你在战斗中的良好表现,你还有获得重用的可能 比如一些德军的王牌飞行员。

当然也有例外的,这种尊重只会对他们认为值得尊重的对手起作用,比如美**官是绝对不会对印第安人去投降的。二战的时候,德军和苏军就拼得很凶,西线到了后期是主动投降。朝鲜战场上,美军开始也是很不愿意向志愿军投降的,长津湖一战甚至打到白刃格斗,炊事兵通讯员都能上来肉搏,到了后期,了解对手之后,美军投降也利索多了。

当然,也不要以为西方军队是上帝抚佑下的精灵幼儿园,上了战场,可以随意畏葸不前、临阵脱逃甚至举手投降。如果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是你自己脑残了。现在世界各国遵行的军规条例,绝大部分都脱胎于西方军队近现代以来的军规军法,其并不比中古时期封建军队的军令仁慈多少,顶多就是不能再随意处决士兵了。西方军队允许部队放下武器缴械投降,但是并不是意味着西方军队是可以随意投降的,殊不知,这种宽容是有前提条件的。弹尽粮绝;孤立无援;伤亡率60%以上。以上是美军士兵手册里关于投降的三个基本条件,具体的如没有弹药和粮食了,受伤了,掉队了,被包围了,跳伞逃生了等。

而在二连战役中,苏军之所以这么快就投降了,其原因就是苏蒙联军已经达到了投降所允许的所有条件。首先是弹尽粮绝,由于陈锋所部的重点打击,所以苏军的弹药和给养最先被中国炮兵所摧毁,战至6月1日下午苏军几乎将身上的弹药打光了。

其次是孤立无援,苏蒙联军这次原本就没有想过要和陈锋所部交战,所以他们根本就没有制定详细的作战方案。况且苏联人压根也没有想到他们会战败,而且还会败的这么惨这么快,所以援军什么的还在几千里外呢,最快也得四到五天的时间才能赶到。而唯一可以快速救援战场的航空兵还被打的落花流水,六百五十多架战机折翼塞外,眼下苏军的处境和孤立无援也没什么区别。

最后是伤亡率60%以上,此战苏军战死了近两万人,受伤的也有两万人左右。要知道所谓的伤员并不是苏军自己统计的,而是由第八战区的士兵甄别的,他们只计算那些需要治疗的,至于那些被弹片划伤、扭了脚、脱了臼之类的小伤根本就不计算在内,另外这还不算那些逃跑的,所以说苏军的伤亡率至少也在60%以上。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苏军被寄予厚望的坦克部队被消灭之后,区区两万多步兵被近20万中国。军队包围在方圆不足两公里的范围内,地上是人家的坦克加大炮,天上是人家的飞机,这张根本就没法打了,再打下去除了会徒增伤亡之外根本就不会给陈锋所部造成多少损失。正因为如此,苏军才会如此痛快的投降。(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