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光荣使命1937 > 第四百四十九章:陈锋的想法(求订阅、求月票、求各种!!!)

没有人知道陈锋是怎么想的,包括杨毅等人也无法窥探陈锋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从现实的局势看,不管有什么理由,这个时候同苏联开战都是极其不明智的,毕竟任谁都能看得出来苏联与日本的关系绝对不会因为一纸条约就能解决的,上当了和裕仁天皇都不会幼稚地以为那个《苏日中立条约》对彼此有多少约束力,而陈锋在这个时候横插一杠子只会将局势引向最不利于中国的一面。

诺门坎的炮声虽然停止,随着一纸《苏日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两国间的战争状态也结束,可是,新的条约并不能抹去旧时记忆,数月前的隆隆炮声更不可能化成尘埃随风飘散。斯大林以及整个苏联高层并未因为一纸条约而对日本掉以轻心,事实上,从头到尾,斯大林都没有相信过日本人,虽然远东战火熄灭,可是苏联始终在远东地区驻扎着重兵。

况且同时与两大强国为敌,可不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有这种魄力与实力的,因此在接到各自情报部门的汇报后,世界各大国的大佬们都惊呆了,第一感觉就是陈锋疯了。

陈锋真的疯了吗?显然不是,他非但没有疯,反而还十分的清醒。他这样做有着充分的理由以及可靠地依仗。

陈锋之所以在这个时候与苏联交恶,甚至于不惜一战,除了那些可以视人的原因之外,还有两个见不得光的原因。第一个就是为了麻痹日本人。为日本人进行最后的疯狂创造条件,或者是扫清道路。

日本人南下应成定局,但是什么时候南下可就是一个谜。对于南下日军是有着重大的顾虑的,主要是苏联和中国。历史上在《苏日中立条约》签订之后,日军并不是立即就发动太平洋战争,而是与美英等国进行了长时间的谈判,直至谈判破裂,最终才发动的太平洋战争。

而在日本与美英等国进行的诸多的谈判之中,有些时候双方的诚意还是很好的,甚至于差一点就达成协议。随着历史越来越偏离之前的轨迹。陈锋一直在担心历史会不会发生重大的改变。尤其是在第八战区强势崛起的前提下,日本人会不会推迟太平洋战争,或者是干脆与英法讲和。

第八战区对于日本人的威胁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不是第八战区的突然出现。现在中国的抗战形势将会更艰难。最起码华北的局势将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随缘、察哈尔以及山西、河南这几个省已经是日本人的地盘了。

现在日本人之所以没有立即发动对美英等国的战争,主要原因就是担心陈锋所部,同时也不相信苏联。所以陈锋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要告诉日本人,他们之间已经发生了内讧,北方的道路已经扫平,他们随时可以横扫东南亚。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陈锋要敲打敲打苏联,让苏联人知道中国人不是他们眼中的稀流软蛋,中国人个个都是英雄好汉。现在可以打你,而且还能打得赢,以后老子再提出什么要求你们这群乖孙不要给老子装大尾巴狼。

同苏联开战很多人认为陈锋是在自寻死路,毕竟苏联的国力很强,苏联红军的战斗力也不弱,但是在陈锋看来都是扯淡,现在的苏联红军不过是被掏空了的巨人,只剩下一个空壳子了,外强中干是最真实的写照。

不清楚历史的人也许不敢这么干,但是深知苏联历史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陈锋,他一点都不担心苏联会对他以及他麾下的那支军队造成多大的威胁。

苏联确实强大,但是那是在斯大林发动大肃反之前,经过这么多年的大清洗,苏联还是曾经那个强大的苏联吗?

此时的苏联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国家,由于在十月革命之后苏联遭到了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干涉,最终导致国内的分歧一下子变成了连绵数年的内战,这个苏联留下了极大的阴影。再加上一战后,直到二战爆发前,美英等国一直采取敌视苏联的政策,甚至于寄望德国祸水东引以及试图让日本北上进攻苏联,这些都造成了苏联队英美等国的不信任,所以导致世界主要国家对于苏联很陌生。

美英法都知道在过去的几年中苏联对内部进行了大规模的整顿,而且整顿的力度相当大,但是他们知道的只是一个皮毛。而陈锋就不一样了,对于苏联大清洗大肃反的经过以及造成的影响陈锋知道的很是详细。

上当了发动的大清洗开始于1936年,结束于二战爆发前。这是一场主要针对原苏共高级领导人的政治镇压和迫害运动,其最终目的在于巩固斯大林的权威。由于个人崇拜风气的盛行,斯大林的一些错误观点和作法对苏联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导致苏联开展的肃反运动出现了扩大化的情况,大批无辜的党、政、军优秀领导人和著名知识分子,以至普通干部和群众被加以各种罪名,遭到了“清洗”。

对于知识分子以及普通干部的大清洗陈锋并不在意,也不是陈锋与苏联开战的依仗,但是斯大林对军队的清洗却让陈锋有了与苏联叫板的信心。1937年大肃反运动扩大到了军队,到1938年,大肃反运动的重点转向了对军事机构的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进行大规模清洗。在很短的时间内,苏军中一大批杰出的军事将领惨遭杀害。即便是在世界上享有赫赫威名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叶果罗夫元帅、布留赫尔元帅都先后被捕并被处决。

清洗规模之大,苏军损失之惨重是骇人听闻的,约有3.5万苏军指战员成了“肃反”扩大化的牺牲品。在这次大肃反中,苏联5名元帅中3名遭到了镇压,4名一级集团军司令中的3人(相当于大将)被杀,而12名二级集团军司令中全部(相当于上将)被处决。

另外,被处决的高级军官中还有67名军长中的60人,199名师长中的136人,4名海军一级和二级最高指挥员中的全部,6名一级海军指挥员中的全部,15名二级海军指挥员的9名,17名一、二级政治委员中的全部,28名集团军级政治委员中的25人,97名市政委中的79人,所有的11位副国防委员和最高军事委员会80人中有75位,军官团中半数以上军官被捕。

大清洗的规模还远远不止这些,除了高级指挥官以外,还有约50%的团长,20%——25%的其他指挥人员遭到清洗。

这场大清洗产生的后果在后来关键性的几年中逐步体现了出来,经过大清洗,苏联军队的大脑被彻底砍下,而最早显示出此次大清洗的恶果不是在苏德战争,而是在此之前的苏芬战争,由于军官被大批的清洗,因此在苏芬战争中以苏联庞大的战争机器却对小小的芬兰无可奈何,损失惨重,就是因为看到这一点希特勒在入侵苏联前对德军高级将领讲到:“他们没有好的统帅了。”

在战后对苏德战争进行总结时,苏联一位德高望重的元帅这样说道:“红军准备不足,不能打退这个强大而又狡猾的敌人(指德国)的突然进攻,原因之一是叶诺夫和贝利亚这帮罪犯给我们的军事干部特别是高级指挥员造成了巨大损失。由于战前几年毫无根据的镇压,苏联武装部队失掉了很大一批有经验的指挥员和政工人员。在大战开始时,军队中许多职务都由年轻干部担任,他们缺乏在复杂环境中统帅军队的充分知识和经验。而且无故镇压造成的局面也不利于培养干部的创造性和主动精神。”

就连苏联的埃里克森对清洗后的红军统帅机关也有这样的评论:“除了沙波什尼可夫,最高统帅部的人不是平平庸庸就是缺乏经验。”也正是由于这种平庸和缺乏经验占了主导地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朱可夫和沙波什尼可夫关于组建大规模机械化部队的建议未被采纳,而且连现有的机械化部队也化整为零改组掉了。

对于整个苏联来说,这是一场悲剧,不仅仅是军队的悲剧也是国家和民族的悲剧。如果这批杰出的将领存在的话,也许希特勒不敢如此轻易的就下定决心进攻苏联。同样,正因为知道这些,陈锋才会下定决心与苏联开战。

在雄狮的带领下,哪怕是一群绵羊也会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而如果将统帅换成了绵羊,即便它率领的是一群狮子,最终的结果也是无尽的溃退。没有合格的指挥官的苏军只是一群拿着武器的散兵游勇,无论他们是否有足够坚定的战斗意志,都无法挽救这场已经爆发了的战争,这也是陈锋发动战争的一个重要依据或者是依仗。(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