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光荣使命1937 > 第四百三十四章:驻军秋明(求订阅、求月票、求各种!!!)

对于陈锋这种曾经的共和**人,尤其是一个军官来说,土匪和马匪都是讨厌的生物之一。按照陈锋之前的脾气,那准是见一个处理一个。但是黄石崖之战,在俘虏了叶赫莉娜之后,陈锋得知他竟然是一个俄国人,而且还是一个白俄之后,陈锋心里就有了收编那些马匪的想法。

他当时就准备将这些白俄训练成一支奇兵,专门用来对付苏联的奇兵。按照陈锋之前的想法,要将这些人一个个的都训练成百战精兵,然后在关键的时候将他们全部送到苏联去祸害老毛子,给他和他的军队制造机会。

但是随着事情的发展,尤其是叶赫莉娜提出嫁给他之后,陈锋的计划一直在慢慢的修改,但是至始至终这个计划一直在缓慢的实施。

经过近三年的发展,叶赫莉娜手下的白俄部队已经足足有八千多精兵了,这支部队都是由白俄士兵组成,一直都在陈锋麾下的骑兵集团服役。不久前骑兵集团被拆分,这些白俄士兵则是被陈锋单独挑出来交由叶赫莉娜指挥。

陈锋要求叶赫莉娜在一年内组建一支人数不少于5万的白俄精兵,因为随着西欧战局的不但变化,陈锋预计得过入侵苏联的计划应该会提前,所以单独组建白俄部队的计划也应该提前。

组建白俄部队并非天方夜谭,其实早在几年前就有人做过这样的事情。率先招募白俄雇佣兵的那位仁兄便是民国时期有名的“狗肉将军”、“混世魔王”、“长腿将军”、“三不知将军”、“五毒大将军”张宗昌,张宗昌。字效坤,山东掖县人。乃是民国时期有名的地方军阀,此人有两大特点,第一嗜赌成癖,终日与骨牌为伍,当地人称玩牌九叫“吃狗肉”,故张宗昌有“狗肉将军”绰号。第二为人劣迹斑斑,罪恶满盈。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姨太太,不知道自己多少条枪,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故人称“三不知将军”。

张宗昌是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的一个缩影。在1921年,也就是民国十年前后,他其实并不得意。以前,他依附北洋政府直系冯国璋。混到一个新编第六混成旅旅长。后又升师长。1928年出兵湖南援湘之役。却坏了事,退守江西,结果被江西督军陈光远乘危包围。部队被缴械,士兵则遣散或改编。张宗昌秘密出走,再投直系曹锟,不被收容。他出关转向张作霖倾吐投效之意。关外王收留了他,却不重用。

第一次直奉战争时,张宗昌争取机会,平定高士宾在吉林之乱,张作霖委他任师长,兼绥东镇守使,驻在中俄边界。但是张大帅知道张宗昌是个什么货色,担心张宗昌叛变,所以给养限额,装备欠缺,士兵多徒手,以此来限制张宗昌。

但是奇迹总是不经意间发生,有一天,张宗昌带领士兵爬山越岭进行体力训练时,发现远处山沟里躺着一个人,心觉诧异。此地人迹罕至,怎么会有人?于是派人去察看,士兵回来报告说是个外国人,不懂中国话。从服装观看,像是俄**官。那人饥寒交迫,好象有病,快要死了。

张宗昌亲自下山去看。他早年在海参崴混,会说俄语,但俄文一个字也不识。询问之下,这个人名叫葛斯特劳夫,曾任帝俄的白军炮兵司令。在俄国共产革命中,被红军追击,走投无路下逃入中国边境深山中。张宗昌用马驮他返师部,细心照料,延医治病,十多天后恢复健康。

葛斯特劳夫感谢张的救命之恩,见张的士兵缺乏枪枝弹药,透露俄境不远的山沟中,有一条铁路支线,停有一列车,满载军火,还有大炮若干门。是帝俄军队丢下的,只是没有火车头,不能行动。如果张能派一个火车头去拉回,军火就是张的了。他又指出,红军很快会来,必须快去拉。

张宗昌大喜,向中东铁路要了一个火车头,由葛斯特劳夫带路,将一列车的军火悉数拉回,尚有三百多名白俄士兵跟了来,张宗昌全部收留他们,编成白俄兵团,由葛斯特劳夫率领。当时白俄大量流亡到中国东北,不少是军人,多投到张宗昌麾下,很快发展到一千五百多人,成为作战力坚强的劲旅。后来张宗昌就是靠着这支白鹅籍佣兵军团屡立战功,深得张作霖青睐,在非嫡系奉军中渐露头角,而那支白俄佣兵军团人数最多时甚至超过了万人。

张宗昌能做到的陈锋不相信自己办不到,况且自己现在已经有了八千多白俄精兵,在这几年的战争中陈锋对这些白俄籍官兵一视同仁,不管是在升迁上还是粮饷待遇方面都与汉蒙各族一样,在第八战区有叶赫莉娜、安德烈、维克多、波.波莎等高级军官,基层军官更是多达几百人,所以在第八战区这些白俄籍官兵很有归属感。

经过多方侦查,陈锋得知虽然过去了十几年,但是生活在中国的白俄依然很多,而且这些白俄的生活都很贫困。以至于很多白俄妇女不得不以出卖**为什,以至于上海大大小小的歌舞厅似乎都被白俄艳女垄断了,她们特有的金发高鼻和缤纷的霓虹灯成为那上海夜生活的主要代表。据统计,在16岁到45岁之间的白俄女子,有22%从事卖.淫工作。

逃到中国的白俄几乎是赤贫,因为生活实在窘迫,年轻的白俄女子开始走向**,最终无可避免沦为妓女。难民的涌入彻底改变了原来白俄社群的面目,他们面临的困难是巨大的,首先他们都没有了国籍。

1921年,苏联政府取消了所有逃亡白俄的国籍,这些人拥有的唯一身份是当时国联的护照,这种护照仅被51个国家承认,其中并不包括中国。

在了解到这些之后,陈锋于39年开始支持叶赫莉娜招募白俄难民,经过多半年的努力,成果相当显著,共有3万八千人白俄籍难民辗转来到塞北,主要是以东北境内的白俄以及上海的白俄为主。

这些人抵达塞北后,只要经过审查就会被安排工作,甚至会被招入部队,接受严格的训练。

原本陈锋打算就这样慢慢发展白俄部队,等到关键的时候将这支部队派到苏联去,但是由于那个协议,这让陈锋看到了一个提前进入苏联的契机。

4月3日,陈锋亲自视察了驻扎在二连的第八战区铁路警备旅,其实只有叶赫莉娜和少数的几个高级军官才知道,这个铁路警备旅实际上全都是由白俄籍士兵组成。而且这支部队虽然只是旅级军事单位,但是军官的配置却相当高,旅长为由叶赫莉娜亲自担任,为中将军衔。

而副旅长则是多达三人,皆为少将军衔;参谋长2人,少将军衔;副参谋长4人,上校军衔。这个铁路警备旅下辖两个步兵团和一个骑兵团,所有作战单位的军官都是按照一正双副或者是一正三副配备,而且军衔都高的吓人。

要知道在第八战区军官的军衔可不是摆设,不说其他的,每提一级军衔军饷就能增加不少,如此多的军官每个月单单军费就不少增加。因此铁路警备旅的所有军官都清楚,他们这支部队随时都可能会扩编。

事实上也正是这样,陈锋这次来的目的就是要从这支部队里面抽调2000名骨干前随同一部分中国籍士兵一同往秋明地区,充当哪里的驻军,这在陈锋看来是渗透苏联最好的机会。

此时的秋明地区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城镇,方圆几百上千公里范围内的常住人口不足30万,而且苏联政府对于那里也不是很重视,原来常驻部队不过几百人,所以陈锋相信这支白俄部队进入秋明地区并不会引起苏联政府的警惕,毕竟陈锋所部拥有外国籍士兵是有目共睹的。

不单单有俄国人,而且还有其他国家籍的犹太人,还有朝鲜人以及美国人。况且以苏联政府与陈锋所部之间的关系,苏联政府也不会怀疑陈锋会包藏祸心,意图颠覆苏联的政权。

最重要的是苏联政府并不认为区区一个中国步兵团或者是一个由中国人和外国人混编成的步兵团会给苏联政府带来威胁,只要他们愿意,随时可以把这个处于苏联腹地的步兵团干掉。

按照陈锋与叶赫莉娜等人制定的计划,这个步兵团抵达秋明之后并不急于渗透,而是向苏联政府大肆采购开采石油的工业设备和炼油设备,同时让一部分犹太人直接在秋明地区下车,在哪里建立根据地,然后慢慢发展。

根据陈锋预计,如果资金和劳动力跟得上,秋明地区很快就能形成一个庞大的石油工业区,到时候这里将会成为陈锋出兵苏联的一个跳板。

4月6日,叶赫莉娜带着这个步兵团走了,带走的不单单是一个步兵团,同时带走的还有陈锋的希望。(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