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乞活 > 第三百一十三章.海阔天空凭鱼跃

明末乞活 第三百一十三章.海阔天空凭鱼跃

作者:好大一只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1:12 来源:笔趣阁

天儿是越来越冷了,别说山西北方这头都得穿上棉衣皮袄了,就连河南这头都是滴水成冰,偏偏这天儿,就是不下雪,干冷干冷的冻得人骨头都投了。

中原战场的局势也随着这严冬腊月而缓慢了下来,山西,那乞活军就跟幽灵似得,一闪而逝,几千人跟人间蒸发了一半,到现在没要来援兵,太原府上下依旧提心吊胆的,南面,武安,虽然农民军投诚了,可是六万多官军依旧小心的堵在黄河北面,被握太行,南扼大河,毕竟农民军还有二十多万人,没有彻底解决之前,谁都不放心。

偏偏谈判也进入了僵局,农民军这头是足够放低姿态了,高迎祥,张献忠他们连个官儿都不要,只要朝廷你能给块地儿,让我们手下这帮兄弟们有田可耕,不至于饿死就成,这个合情合理的要求却是最令朝廷为难的。

神宗分封福王时候,河南的田地甚至都不够了,要到湖广,四川去分摊,就地安置在河南是不用想了,陕西距离又太远,这二十万人的遣送费,安家费用户部又拿不起,至于山西,八山一水一分田,那儿的人地矛盾更严重,为了把农民军踹给对方,三个省的头头脑脑在朝廷上都快打破头了,奏折是一捆捆的往京师里送。

农民军自己,反倒是没人关注了起来。

崇祯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渑池。

七万多包围大军中,说起来就要属河南这头的最弱了,河南虽然是中原腹地,四战之地,可也处于大后方,军队有几十年没上过战场了,河南明军亦是装备最差的,不少明军还穿着张居正时代发下来的军服战袄,既然不重要,兵部在饷银上给的自然小气,火炮,火铳也都是几十年前的老东西了,欠饷多达九个月,就这么一帮子士气低落,装备陈旧的官军堵在起义军南下的路上。

也不是有黄河隔绝,估计随便拿出一营来,都能把这**千河南官军打趴下。

不过也就是因为有了这大河隔绝,河南主军反倒是最轻松一支。

靠在河边的大营中,冻上了结结实实一层霜,却看不到一个人影,要不是各个帐篷里还有烟火冒出,都让人以为是座死营了。

天字丁队帐篷,破旧的帆布帘子被勐地掀开,一股寒风当即冻得里面所有人直哆嗦,眉毛胡子上都是冰霜,进来的老兵却是急不可耐的把棉衣脱了。

“小博子,该你了!”

“就他娘的会熊我,这才多大一会?”被叫道的小兵明显不乐意,不情不愿的嘀咕着,老兵却是毫不客气的一脚踹过去。

“哪儿那么多废话?”

无可奈何的接过已经冻得邦邦硬的棉衣,嘴里不干不净的,那小兵可算是磨蹭着出了营。

按照军法,夜里巡逻江边的至少得有二十队一百个斥候兵,可这两千多河道兵连二十个巡逻兵都不够,原因无他,没棉袄。

这大冷天要是不多穿点得冻死,可将官手里也没有棉衣,你上头不给,下面我就只好偷工减料了,倒也怪不得谁,这棉衣是整个帐篷二十多人唯一一件,巡逻也只能轮着穿,也真是可怜。

大河上那股子刀子风可不是一般的厉害,裹着那梆硬的破棉袄没走几步就被冻透了,更加不情愿,那小兵嘀咕着爬上河岸黄河大堤,打了个哈欠打算直接找个避风的地方直接打个盹得了,渑池都在战场外延了,量那些流寇也飞不过来。

然而,没等他一个哈欠打完,张着嘴,这小兵的整个眼睛却是瞪得熘圆,就见黄河对岸,无数的星星点点向自己逼过来,傻了足足几秒,他刚才一个激灵醒过神来。

全他娘的是火把!

腿儿都软了,那小兵扭过头撒腿就跑。

腊月大寒,这几十年都未封冻的黄河这一晚上居然也彻底冻住了,江面上,数不清的农民军抱着稻草铺在河面上,旋即把土浇上,打着火把忙碌中,义军有名的力士,大将郝摇旗抡起一把大斧头狠狠砍砸在了冰面上,可除了蹦起的碎冰,整个冰面连颤都没颤动下。

“好家伙,这冰得有好几尺深了,闯王,可以了!”拎着斧头,郝摇旗无比兴奋的抱着拳头。

亦是眯起了细长的双眼,眺望着黑乎乎的黄河对岸,闯王高迎祥亦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前军,大纛勐然麾下,闯将李自成亲自带队,数不清的义军骑兵牵着马,排成了六道长长行列,仿佛六条火龙那样扎向对岸,跟着义军队列中,围脖棉袄包成了个球的孙传庭亦是忍不住踩着脚底下冰面直摇头。

大明真得是气数已尽了吗?连老天都帮着这群流寇。

如果这二十个巡逻兵尽忠职守,也许下场还会好一些,可当李自成郝摇旗,刘芳亮等义军大将踩踏到了刚刚那个小兵打哈欠的大堤上头时候,守在黄河大堤后头那两千多河道兵依旧缩在死寂的帐篷中一动都没动,月光映衬下,郝摇旗咧开的的大嘴中,无比的寒光从他那两排大黄牙上闪烁出来,就仿佛即将捕猎的狼那般恐怖。

…………

京师接到汇报时候已经是十二月初四了,崇祯皇帝那时候正在早朝,听到这个消息直接脸色煞白,坐在龙椅上好半天都没有出声,下面的群臣亦是鸦雀无声,一个个真跟噤若寒蝉那样,谁都恐惧皇帝把愤怒发在自己头上。

这种死寂足足持续了五六分钟,丹殿上,愤怒的已经颤抖了的声音这才传下来。

“贼已脱身黄河,诸卿认为当如何是好?”

“镇守太监卢九德杨进朝看守不明,京营总兵王朴,兵备道常道立疏于职守,此四人该杀!然吏部左侍郎张捷收受流贼贿赂,为流贼张目,最是该杀!臣弹劾张捷,请陛下着锦衣卫将此人拿下!”

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言官,还是个政治倾向东林党的言官张三模,他这矛头虽然指向吏部右侍郎张捷,可张捷是首府辅温体仁的人,打张就是打温。

跟着,一大群言官亦是纷纷下跪,七嘴八舌声讨张捷的罪状,那真叫个声势惊人,急得上书赞成招抚的张捷脑门上冷汗直流,眼神频频瞄向自己老大,首辅大学士温体仁。

谁知道这个浙江乌成来的帅哥大学士也跟着义愤填膺的点着头:“陛下,张大人所言极是,张捷为流贼张目,识人不明,导致蒙逼陛下,臣这儿还有几封上书,是吏科给事中卢兆龙,都察院左都御史唐世济还有刑科给事中陈毡等五十多人上书为贼人张目,老臣认为,当一并处置了。”

温体仁这话一出,更是在朝野掀起了惊涛骇浪,他说这五人,多是东林党清流一派的,剩下五十多人,倒是谁的人都有,招安请奏上来时候,大家伙都看到皇帝明显意动了,自然跟着顺水推舟赞成,五十人还嫌少,估计只是温体仁记住的,数百大臣都有上书,要真如张三模所说都该杀,那朝臣就要砍一半了了。

事情关己,立成斗鸡,被牵连到的大臣又是乱乱糟糟,会是请罪,或是辩解,或是攻讦张三模,很快,朝堂上变成了两帮文化人用文言文互相骂的战场了,低头背对着乱成一锅粥的朝廷,温体仁嘴角满是冷笑,又一次他轻轻松松的,把攻讦自己的矛头带成了烂泥一锅。

这倒也是明末党争的悲哀之处,出了事儿,大臣们不想着如何应对,却是忙着推卸责任,接着灾难打击政敌,辽东就是这么养起来的!

龙椅之上,崇祯皇帝那张年轻却衰老的脸却是愈发的苍白,他也算是个勤俭形皇帝了,龙袍里头的袖子都打着补丁,袖子口的手这阵子却是死死握成拳头,不住的颤抖,好一会,终于一声暴怒的龙吼在朝堂上勐地响起。

“够了!”

“流贼跑了,朕要知道怎么办!不是听你们相互攻讦的!锦衣卫何在?”

唿啦一下,金瓜武士,站殿将军的身影终于出现在朝廷门口,终于,整个朝堂也是鸦雀无声,暴怒之下,崇祯指着温体仁就大喝起来。

“首辅,你来说!”

温体仁当即是头皮发麻,河南一片大平原,无险可守,往下还是湖广,四川,流贼进退自如,从山西大山里出来的流贼可以说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凭着现在手头那点家当,收拾流贼还真是无比的困难,他有什么主意?

看前车之鉴袁崇焕,杨鹤,不都是这么倒霉的嘛?到时候皇帝一翻脸,万事皆休!

可就在温体仁心里组织语言,怎么说一大堆空话,还能忽悠皇帝信服时候,外头,在部里执守的兵部左侍郎又是战战兢兢的通报上殿来,刚一来,就已经急躁的大声喊着。

“陛下,大事不好,宣大总督张宗衡来报,东虏携女真八旗,还有新附蒙古部落,号称十五万,已经直逼宣府边墙外了!请速派援军啊!陛下!”

这次,朝廷又一次变得鸦雀无声,包括皇帝……(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