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血宏图 > 第461章 士仕(第二更)

铁血宏图 第461章 士仕(第二更)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8:00 来源:笔趣阁

第461章

“宣!”

尽管隔着门窗,曾国藩还是听到了皇上,不,是陛下的声音,与大清国称“皇上”不同,在这里称要“陛下”,这是皇帝的传统称谓。

在女官的请声中,曾国藩走进了御书房,他已经从九弟那里知道今上与满清的“皇上”,应该说是“酋首”喜在暖阁中见臣不同,陛下更喜欢在御书房接见臣下。

与满清的“酋首”的书房不同,在进入御书房后,尽管垂着首,但曾国藩仍然立即看到两侧高耸至顶的书柜。

作为人臣的曾国藩在进入御书房的瞬间,臣子的本能让他在御案前数尺处,双腿一软,便跪了下去。

“臣曾国藩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对于曾国藩行着的大礼,朱宜锋并没有阻止,而是兴致盎然的打量着曾国藩,尽管这些年早就习惯了见到史上的名臣、名人,对他们早就没有了最初的激动,只是用一种平常心对待罢了,但是现在看着这位在近代极受推崇,后来又被打倒,在新世纪再受推崇的曾国藩现在居然就这么跪在自己的面前,朱宜锋的心底突然生出一种得意感。

既然你是名臣又能如何?不过也就是臣!最终还是要跪伏在朕的面前!

是了这就是做为帝王最大的好处。

当朱宜锋在那里浮想联翩的时候,跪在地上的曾国藩,却感觉到后背似乎冒出了冷汗,他能够感受到陛下在打量的自己,他亦知道,这绝不是什么下马威,而是为人君者在量称着臣下。在这一瞬间,他非但没有感觉到任何委屈,反倒是长松了一口气。

熟读史书的他很清楚,为人君者对待他这种臣下,若是出门相迎,反倒会让他惶恐不安,因为那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赏识,而另一种是安抚,赏识可得重用,至于安抚嘛!就有几种理解了。

反倒是现在这种直接用人君看待臣下的眼光,更让曾国藩心安,至少在这一刻,他知道自己在陛下的眼中是新朝之臣,而不是旧朝之臣,这意味着他已经不需要再为自己的身份而有任何担心。

从现在起,自己就是中华朝的臣子了!

在心底释然的时候,曾国藩又把头叩到底,以最谦卑的姿态跪拜着皇上,等待着皇上开口平身。

注意观察着曾国藩的朱宜锋,注意到他叩的更底了,立即意识到自己的失态。

“平身!”

在曾国藩再次叩谢,站起来之后,朱宜锋的左手指着一旁的软椅说道。

“赐坐!”

尽管在中华朝以鞠躬代替跪礼,但是在臣子见皇上的时候,通常只能站在那里,只有极少数大臣得“赐坐之赏”,而且按照中华朝的规矩,这个“赐坐之赏”可谓是“重赏”,这意味着从此之后,得到“赐坐之赏”的大臣,都有在皇上面前坐下的权力。

这是一种荣耀,整个中华朝只有区区数人得到这种荣耀。而曾国藩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在初次觐见陛下时,居然就得到了“赐坐之赏”。

“臣,谢陛下隆恩。”

曾国藩再次跪下叩谢,然后才诚惶诚恐地坐在那软椅上,在坐于那软椅上的时候,他似乎能够理解,为何在新朝的大家会将这“赐坐之赏”视为“天恩浩荡”。因为这种坐,不是满清朝中的“虚坐”,而是“实坐”,得到“赐坐之赏”的大臣,在觐见陛下之后,即可自行坐于椅上,君臣同坐一堂,有如宋太祖之前一般。

其实……他们真的想多了!

看到曾国藩脸上诚惶诚恐中难以抑制的激动,朱宜锋在心暗自想到。

他们之所以想多了,是因为他们已经跪习惯了,而对于朱宜峰来说。他并不习惯别人跪,同样也不习惯一群人站在自己面前,自己坐在那里与他们谈话。而且同样也厌倦了每一次见大臣时,都要重复一次“赐坐”,然后做臣子的还在那里装腔作势的谢主隆恩。

所以,朱宜锋才弄出了一个“赐坐之赏”得到这个赏赐的大臣,不需要再每每“赐坐”,而得到这个赏赐的只有左右两相以及八部尚书,也正因如此,在很多大臣看来,这种“赐坐”,那是皇恩浩荡,是位极人臣的体现。

而之所以会给曾国藩这个权力,原因非常简单只是因为朱宜锋并不想让他跪在那里,或许对于这些史名人并没有太多的感慨,但多少总还有一些尊重,所以,朱宜锋便随口赐下其“坐”的权力。

“当年朕出兵岳州的时候,就曾想过,曾卿是否会归降于朕,当时朕亦曾想得曾卿之助,以掌湖南!”

“当初臣愚顿,未能见天下之势,效以满清,兴兵阻以陛下,实在是罪无赦,若非陛下宽仁,又岂有臣的今日,陛下天恩,臣唯有粉身碎骨以为报效。”

说到这里,曾国藩似乎动了真情,眼角有点红了。

官场就是戏场!

看着曾国藩的这个表现,心知其中利害的朱宜锋只是在心底暗自提醒着自己,切勿把这些话当真。

在史上,曾国藩可是满清得存的“功臣”,其对满清之忠,是何等之诚。而现在他却归顺自己,这是为何?原因非常简单。

是迫不得已!

是大势所逼!

如果说将来若是自己身败,他同样也会抛弃自己,这就是现在的“士”,没有了“士”之精神的“仕”,在“士”的前方,加了一个“人”的时候,他们自然也就成了“污漫者也,贼乱者也,恣睢者也,贪利者也,触抵者也,无礼义而唯权势之嗜者也。”。

“士”的精神是高洁的,他们绝不能用下三滥的行为来玷污自己的血液。因为重视荣誉,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往往敢于承担,他们身上有一股非常强烈的承担精神。在春秋战国时期,可以看到士的高洁,士的精神,在那个时代,贵族也好“士”也罢,从来都不是随心所欲和奢侈享受的代名词,更不会是指暴发户,同样也不意味着养尊处优,悠闲奢华的生活方式,而是一种以荣誉,责任,勇气,自律等一系列为核心的精神。

在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当中,把原来国家的贵族和效忠贵族的,誓死抵抗的“士”基本上都给杀掉了,那些没有被杀的,或迁徙或流放,秦国需要的是奴仆而不具有独立人格的“士”。在秦朝之后,“士”的精神便慢慢的消失了,人们只能从史书中看到“士”,看到了田横五百壮士用其生命,诠释了“士”的精神,而那些活下来的“士”成了“仕”,他们慢慢的成为了“帝王的奴仆”。

从此之后“士”也就成为让人追怀的古事,至于“仕”其所行所为不过只是为以“仕途”,为了把书中的颜如玉,为了那书中的黄金屋。以至于到最后,“气节”反倒成了其次,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个人的荣华富贵。

所以才有了“士大夫投敌争先恐后,小女子守节矢志不渝”的嘲讽。想到这里,朱宜锋暗自自嘲道,若是他们个个都是“真士”,那自己又岂能夺得了天下?

这话说回来,若是中国“士”的精神,没有毁于秦政,自己即便是穿越到这个时代,又岂需要起于草莽间?

当然,更不会有“我鞑清”这个时代的存在。

未来的中华帝国会是什么样?

朱宜锋并不清楚,但是他很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他需要的是重铸这个民族的精神,将失去的“士的精神”重新注入这个国家。

是的,这正是自己所需要做的。

但是,在做到这一切之前,自己还需要再做一些事情。

还需要这些“仕”,这些“仕”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是君王的奴仆,不是君王的臣子,而这就是两千多年的秦政最大的过人之处将人驯服成奴仆!

而眼下的这个时代,自己所需要的正是这样的……嗯,同样也是人才。

“昨日的旧事就不需要再提了,毕竟已经过去了。”

朱宜锋平静地说道。

“今日,朕之所以命你从江西还朝,是有要命要委予你!”

“陛下若有差遣,臣必势必效之……”

曾国藩的心底却不安起来。心想:陛下到底是要给自己什么差事?

“曾卿,众所周知,现在北方直隶之地,还为满清鞑虏所窃据,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是朕之天职,所以北伐亦势在必然……”

对于陛下提及北伐时,曾国藩并不觉得的奇怪,眼前的陛下可不是那个沉迷于“九重天”里的“邪教教酋”,陛下是心怀大志之人。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今年春夏之交,北直隶既可重归中华!”

看着曾国藩,朱宜锋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所以,朕想让你北上任北直隶巡抚一职,这北直隶经满清毒害两百余年,汉家之风尽丧,曾卿长于礼教,想来自可担此重负!”

陛下的话声传到曾国藩的耳中,只让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寒颤,他不明白陛下的意思,为何要让自己去北直隶。曾国藩毕竟是聪明人,只是一瞬间,他即领悟到陛下的意思了,有些话不需要人君说,但做臣子的必须要去做!

但是作为臣子,他却不敢拒绝,他连忙赶紧说道:

“请陛下放心,臣一定不负陛下,于北直隶重现我汉家威仪!”

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