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血宏图 > 第460章 君与臣(第一更)

铁血宏图 第460章 君与臣(第一更)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8:00 来源:笔趣阁

“你会怪我吗?”

放下手中的碗筷,看着面前的九弟,曾国藩不知道自己为何问出这句话来。或许是因为看九弟时的感触吧。

此时的九弟相比于数月前,根本就是天地之别,现在他的头发几乎剃光,身上穿着一件黑呢军装,曾经作为曾国藩左膀右臂的他现在是汉军的少校,于兵部当差。

曾几何时,在江西,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现在,他于汉军之中,虽说身为少校,但却不得不像纪泽一样,在那里学着算术,按他的说法是每个军官都必须要学会算术。因为将来考陆军大学,算术是必考课。

而在少校……于汉军之中,只不过是一营之长罢了!

“怪你?”

抬起头,放下手中的酒杯,曾国荃甚至不知道为何大哥会说出这句话,迎着大哥的目光,好一会他才摇摇头。

“大哥,来到了南京,小弟,方才知道什么是夜郎自大,才知道什么是井底之蛙!”

曾国荃又自嘲的说道。

“当初大哥千方百计持以隐忍,小弟甚至还不知大哥为何如此,可到了南京,接触了汉军,小弟方才知道,隐忍的不是大哥!”

是的,不是大哥,是皇上!

“当年实际上皇上只要愿意,至多只需要一个旅,就足以横扫江西,纵是小弟领十万精锐,亦难挡其手。”

几个月前,来南京时曾国荃的心底多少有些不甘,就这么轻易的归顺了汉公,未免也太过轻易了,他甚至恼过大哥如此的绝然,非但说降便降,而且还自剪羽翼的裁掉了兵勇。那时候他不能理解,但是现在,他反倒是庆幸大哥的决定是那么的明智。

“大哥,如果小弟所想不差的话,大哥恐怕如当初小弟一般,心存不甘吧!”

九弟的话让曾国藩只是默默地端起酒杯,喝了口酒。

如果有一线希望的话,曾国藩绝不会降汉的,甚至可以说他降汉本身就带着不情愿的味道,何止是不情愿,对他来说,降汉意味着“忠臣不事二主”的信仰毁于一旦。这对他来说,不能不是一个打击。

而作为他的弟弟,曾国荃又岂会不知大哥的心思。

“大哥,如果当初大哥没有归顺朝廷的话,那么现在,朝廷必发以重兵,平定江西,到那时,且不说江西全省生灵涂炭,就是那些兵勇,恐怕也没有几人善了。皇上仁义众所皆知,可是,仁不**,皇上是不会滥杀兵勇,但若是如对待教匪一般,将其流放至非洲,到那时,岂不是误人误已!”

身在兵部之中,曾国荃自然知道一些府中之事,对于“教匪”的安置,看似仁义,未滥杀一人,可将其与家人流放至数万里之外,又岂是“仁义之举”?

当然不是,但是朝廷需要用那些“教匪”充实海外殖民地,那殖民地之大相当于几个中国,恐怕对于皇上来说,他更愿意进攻江西,一来可以练兵,至于二嘛,则可以充实殖民地,如此一举两得之事,对于朝廷来说是好事。

而大哥的归顺却让江西免于兵火,令数万兵勇得以安然返乡。至于曾家,曾家同样也保住了,如若大哥没有归顺,现在对于曾家数百口人来说,要么是死于乱兵,要么就是被流放至数万里外的非洲,与野人为伴。

可以说,现在的这个结果对曾家来说,是最好的!

曾家保住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就连大哥,现在同样也已经位极人臣。至于自己,将来只要有机会统兵,必然也可以光宗耀祖。可以说,皇上对曾家确实不薄。

“大哥,同治对大哥有知遇之恩不假,但同治,毕竟是满人,大哥是汉人,我们曾家是汉人!汉人之臣理当忠于汉人之君!再则……”

看着大哥,曾国荃用沉稳的语气说道。

“皇上待我们曾家可不薄!”

九弟的一句话,让曾国藩知道,自己这个弟弟恐怕是误会自己了。

或许归顺汉家朝廷,并不是心甘情愿的选择,但是曾国藩却很清楚。这是对曾家最好的选择,若非如此,自己当初又岂会那般的绝然?

“九弟,你见过皇上,皇上……”

看着九弟,曾国藩突然问道。

“以你看来皇上到底是何样之君?”

“皇之圣明……”

思索片刻,曾国荃说道。

“纵是秦皇汉武亦无法与之相比,以小弟观来,皇上确实是我汉人数百年未见之明君,中华朝能得皇上,实是得天之幸……”

最后曾国荃又特意说道。

“大哥,明天你不是要进宫吗?到时候,大哥自然能见到皇上。”

收到,明天自己就要进宫去参见皇上,到时候,自然可以见上一见这位曾让自己灰熘熘逃出湖南的皇上,可以看到这位仅仅只用数年时间便起于草莽之中,重挽汉家山河的皇上。

第二天一大早,曾国藩便早早的乘马车赶到了皇宫,在中华牌坊前下了马车,然后他便步行通过牌坊,尽管在牌坊前没有“下马石”,但这是规矩,有些规矩,即便是未“立”,那也是规矩。

在曾国藩刚过牌坊的时候,便看到一个人大步朝着自己走了过来,是郭嵩焘!

当初他离开了自己投奔了皇上,其这份眼光远非自己所能相比,数年不见,相比过去郭嵩焘似乎更显得神采焕发了,现在的他是文部尚书,也可以说是位极人臣,甚至在许多人看来,其可谓是深得皇上的信任,于外洋考察数年归国后,立即委以重任,友人的神采焕发对照着自己日益衰瘦的身体,曾国藩更觉得昔日的幕僚,有一股咄咄逼人的气势向他压来。他笑着打招唿:

“云仙,近来可好?”

“未曾想涤生居然这么快便到了南京,若是早知如此,小弟于码头迎接涤生兄,小弟未能前往迎接,还请兄切勿怪罪……”

郭嵩焘仍然是已往一样的谦恭,而且态度也是极为诚恳的。

“云仙,看你客气的,接到皇命之后,兄那里敢有丝毫停留,立即乘船赶到南京……”

曾国藩目视郭嵩焘,就在他说话的时候,只见又有一些湘籍的官员纷纷和他打着招唿,而身为左相的张亮基,更是亲自迎接他,这倒是让他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不过他却不敢得意,而是变得更加谨慎。

新朝新制,不单单只是在官制上的变化,即便是在做皇宫之中也有着它的变化,这皇宫就是曾经的“伪天王府”,在汉军克复南京后,天王府内有女官近三千人,汉王对于这些劫掠来的女官态度非常简单发其路费,送其回家,不愿回家者可于府中暂时留用,有上千名女官留了下来。

而她们的身份从王府的女官变成了现在宫中的女官,和宫女一样,侍奉皇家之人,不过相比于北边的紫禁城中,这里并没有太监。据说,这是出自于皇上的意思,啊,皇上的意思说,满人入关后,只在满人中选秀女,却在汉人中收以太监,以此残害国人,此等惨无人道之事非人君所为,于是便下旨废除了太监。

如此一来,这宫中也就只有了宫廷女官,这些女官穿着汉式衣裳,她们大都留着中分无刘海的长直发,侧边与头顶发丝在脑后盘简约发髻,稍微点缀几个发簪,其余长发披散在身后,在中间位置扎一下垂在背后。

因为皇上注重对不符合汉家习俗的礼仪进行了整治,多采用和恢复了唐宋以及明时的制度和习俗。在这宫中自然更是如此。也正因如此,曾国藩才会显得有些紧张,生怕自己有什么失礼之处,毕竟,即便是身为汉人他对于汉礼,也不是那么了解,虽说知道,中华朝的礼制看似恢复了许多,但实则却又能加以简化,就像除大典场合外,一率废除跪礼一般。

走在前面的女官步伐不大,走动间那儒裙长袖显得极为飘逸,而曾国藩则垂首向前,他的眼睛盯着脚前两尺左右的位置,数分钟后,在走廊间,女官停住了脚步。然后他的耳中传来了女官的温绵的吴浓软语。

“陛下,曾国藩觐见!”

正在看着张森提供的从北边发回情报的朱宜锋,听曾国藩来了,他先是一愣,随后才想到,昨天他就到了南京,然后即往宫里递了折子,自己才会今天见他。

对于这个在中国近代名声极高的名臣,朱宜锋倒是颇感兴趣,当初曾国藩归顺时,自己还曾犹豫过,毕竟这并不符合他在史上的所为,但同时又长松了一口气,如此一来,自己到也不需要非杀他不可。

在其归顺之后,朱宜锋一直在观察着他,观察着他在江西的所作所为。之前的旧事可以不加计较,但是在他归顺之后,必须要加以考察,还让人满意的是,曾国藩一如史上一般自剪羽翼,甚至都没有等到自己主动提出,他便开始着手遣散团勇,再加上其把兄弟、儿子派往南京为质,这个人啊……果然是个忠臣!

心里这般想着,朱宜锋轻声喝道。

“宣!”

今天起恢复两更!(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