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血宏图 > 第366章 国之基石(第一更)

铁血宏图 第366章 国之基石(第一更)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8:00 来源:笔趣阁

靖州是湖南西部最为偏远的直隶州,州城不大,当然也谈不上繁华,修于明代的城墙宛如一条上下起伏曲折蜿蜒的黄色巨龙紧紧匍伏在渠江畔,虽然说渠江可通木船,可因渠江不通他地,只是靖州通往外界的一条河流罢了。

虽说靖州地处偏远,且山上苗民众多,可这里的人们却极为看重文教,数百年前,宋朝工部侍郎魏了翁被贬谪居靖州后,其将荣辱置之度外,在靖城纯福坡建鹤山书院讲学。虽然七年后,魏了翁还朝被命为礼部尚书,但他却在靖州这一偏远的汉苗混居之地,留下了读书的种子。

鹤山书院座落山顶,四进院落,逐级升高,飞檐翘角,古朴典雅,是靖州一大古迹,书院下有宽阔石阶数十级。数百年间不知多少靖州士子与此读书考取功名,不过从去年起,这有着数百年历史的书院便不再得到官府给予的钱粮,原本应给予书院的钱粮,都被官府给了城内刚刚创办数月的“启智小学”。对此书院的先生与士子们自然是颇有怨言,但是却无力改变这一事实。

小学对于靖州城内的百姓而言无疑是新鲜的,而更为新鲜的事在这里读书,不需要交束脩,小学的老师皆是由省府延聘,每月拿着官府发给十元薪俸,这可是过去的七品官还要多出来的厚禄。单就是这份厚禄不知让多少靖州本地的读书人眼红,自然的也眼红着的王天明以及其它的连秀才都不是的童生出身的“小学教员”。

也正是因为知道很多人眼红自己,作为王天明和学校的其它十一名教员才会兢兢业业教授学问的不敢有丝毫懈怠,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他们用于省城拿回的教学挂图教授学生们识字、通过挂图了解中国的山河地理。因为书本较贵,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承受,所以学校里的教学都是用教学挂图,无论贫富学生,都没有课本。学生们不仅没有课本,甚至就连课堂上写字,也是用毛笔沾水写于桌上小石板上,与小石板上练习。至于纸张因为需要购买,在课堂上并不使用,其目的是为了减少穷人家的开支。

置身于课堂上看着面前端坐着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座位都是根据考试的成绩排列的,他们的年龄各异,男生居左,女生居右,他们都是于去年七月被入学。

去年为了让学区内的7岁至14岁的孩童上学,兼任启智小学校长的知州陈大人,甚至亲自一家家一户户的游说,无论其家中贫富,最后皆为陈大人真诚所感,大都将子女,至少将一个子女送入学校,大家不敢不给陈大人这个面子。

而今天是期末考试,学生们将在今天交出他们于学校学习四个月之后的答卷。这份答卷同样也在考验着作为教员的他。王天明看着学生提问道。

“何谓学?”

教室内立即有学生举手,他指着其中的一个学生。

“李赐!”

“学,识也,好学近乎知,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在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后,王天明点点头。

“很好!”

随后他,便将正确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一起念!”

“学,识也,好学近乎知,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在学生们反复诵读两遍之后,王天明然后看着学生们说道。

“学,识也,学,效也,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今日之考试所考校的既是你们四月所学之知识,希望大家,都能够正常发挥。切记,不可紧张,好啦,希望大家都能考取好成绩!”

在学生们考试的时候,在他们四周八名家长们代表都端坐于一旁旁观,考官的,还有来自州府的两名官员监督,他们都是一副正襟危坐的模样。所以才去这种公开的方式,是为了保证考试公平公正,尽管这只是一次初级小学一年的期末考试。但州府还是派出了多名官员来此监督。

考试的内容分为国学、算术等笔记考试,在学生们领取了用于考试的纸张之后,王天明便于黑板上将试题写出,并向学生们讲解着考试的内容。

领取试卷的学生们,在听到考试试题之后,立即拿起毛笔在试卷着书写着,在学生们书写着试卷的时候,一旁的家长神情显得有些紧张,他们实际上是担心着另一间教室内的自家的孩子。忧心着他们的考试成绩,至于州府派来的官员,则于一旁履行着监督之责。

在考试进行之中,身为靖州知州的陈天龙则在教室外来回巡礼着,穿着便服的他看起来和普通的教员没有任何区别,实际上他也是这所学校的教员之一,他同样也是这里的校长。之所以由地方官兼任小学校长,这是府中的要求,不仅仅只是通过这种方式表明府中对于小学的重视,同样也是为了避免地方的抵触,有地方官做阵于校中,地方上传统读书人至少不敢诋毁小学,千年来对于官员的敬畏早就渗透到他们的骨子里。

“全校在校学生396人,分成十个班,明年估计可能还要再开一至两个一年级,玉亭,你身为学务,可要先调查好明年有多少学生入学,需要增加几名教员……”

按道理来说身为知州的陈天龙是学务赵云勤的上级,但做为启智小学校长的他,却又受其管辖,毕竟学务负责的是督办全县学务。

“大人,明年适龄的有96人,开两个班没有问题,但是至少需要增加三名教员,其中还有一名专职的体育教员。”

与传统的私塾只读书不同,在小学之中体育同样也是必修课,而任何一所小学必须修建操场,以供学生们上体育课。

“增加教员没问题,小学的经费是由府中直接补贴的,而且明年州里的商税也会有所增加,教员的薪俸完全不是问题。”

以为赵云勤是在担心薪俸以及经费问题的陈天龙又特意强调道。

“你是学务,办好学就行,我是知州,这办学的经费,我来想办法!”

“大人误会了,我担心的并不是眼下的经费,而是将来!”

看着大人,赵云勤道出了自己的担心。

“大人,按照祖宗定下的学制初小为三年,今年之所以招了十个班,是因为历朝历代,从来没有这样的小学,自然也就积下了很多学生,现在登计的明年只有两个班,后年再开两个班,到时候,全校就有14个班,至少需要17名教员,而到时候,还要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十个班同时毕业,学生毕业之后,全校的三个年级可能只有六至九个班,那么就会余下至少7名教员,大人,到时候这些教员如何安置?我现在担心的这个问题。”

这确实是个问题,现在小学一年级之所以班级多是多年来积累下来的,是因为过去没有这种普及教育。等到这一批孩童毕业之后,不然不会有这么多的学生,到时候,多余的教员就成了问题。

“完全不是问题!”

摇摇头,陈云龙说道。

“到时候可以办高小嘛!”

与初等小学相同,高等小学同样也是三年,不过现在府中只在武昌设立了一所高等小学。

“大人,府里之只办了一所高等学校,那是因为师资力量的原因,现在学校里的老师根本就不具备教授高等小学的能力,当然,他们可以教国文,但是他们却不能教高等小学的算术,地理、英语以及科学……”

赵云勤的回答让陈云龙不以为意的说道。

“不会可以学嘛,算术、地理、英语这些都不难学,当初我在考吏部学堂的时候,也不会算数,不会英语,一年的时间,不就也学会了,嗯……”

思索片刻,陈云龙看着赵云勤说道:

“他们是不会,可是我们会啊,怎么上不是要放寒假了吗?学生可以放假,可是他们拿着薪俸,不能就这么放假了,到时候,咱们教他们算术、英语,我还就不信,用三年的时间他们还学不会?”

三年的时间,他们当然能学会,这些童生出身的教员,有几个蠢人,他们都是聪明人,只要他们愿意可以很快的学会算数,英语。

“大人,这样也行?高等小学的教员,可是需要在省城接受至少一年的培训。”

赵云勤反问让陈云龙笑道。

“三年的假期可有九个月,在省城去掉假期,也就这么长时间,到时候,到让他们参加统一考试就是了,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考试的给他们高等小学教员资格,没有通过的继续带初等小学,没有必要非要等着省城派来高小的教员,湖南有多少个州县?要是等下去的话需要等多长时间,三年五年?”

尽管并不是湖南人,但是陈云龙却深知自己现在所办的事情是功在千秋之事,就像宋时的魏了翁一般,为官一任泽福地方数百年。

“很多事情,我们在先去做,有了高小之后,我们可以办中学,等将来,他们就可以到省城考大学,毕竟……”

沉默中,陈云龙看着教室内正在答题的学生。

“现在的天下已经变了,仅只靠着名教学问是不行了……”

————————————————————————————————————

因为停电,今天更新晚了,九点还有一更!(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