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血宏图 > 第215章 危机(第三更,求订阅,求月票)

(十一加更不断,双倍月票,大大们手里的月票,到时候还请投给铁血。拜谢!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一张白纸好作图!

话虽这么说,但是当这张白纸上一切全无的时候,甚至就连同那杆画笔、墨水,以至于白纸都要另行准备,甚至需要制笔、制墨以供作画时,那么一开展起来总没有那般容易。

办学堂,办新军,办工厂,千头万缕一切从零开始,筚路蓝缕,千里之路始于足下,一切慢慢开始,总能见着实效。但凡有所兴作,第一步便是筹措资金。到处需要钱,办学堂育才需要钱,军队扩充需要钱,建厂房、购机器、引洋员同样也需要钱。

几乎是从朱宜锋于这武昌开始谋划着这个事业的时候,到处都向督府伸手要银子。尽管千方百计的筹措资金,甚至同太平军贸易,售以米粮、军火等物资,并收购生丝、茶叶等贩往外洋,但花钱依然是流水,以至于这府库几乎从未曾充裕过。

而随着年底将至“银钱”这两字,更是令朱宜锋越发的焦急起,让他为之忧虑——没钱了!府库之中现在存在不过只有十五万两,瞧着是不少,可花钱的地方却更多。

且不说武昌以及大冶等地工地上的工人工钱需要结算,就是这府中的官员、汉军官兵的薪饷亦需要给付,嗯,更重要的还有购自国外的机器,眼瞧着也要结算。但现在距离夏税仍有半年之久,府中每月最大的收入也就是盐税,至于商税,不过仅能勉强维持地方。

钱从那里来?

又一次“银钱短缺”的重荷,压得朱宜锋透不过气来,在来武昌的时候,他曾经有二百万两私房钱,而现在却只剩下不到几万两。这会他甚至想象着自己能有点铁成金之术:顷刻之间,他的面前便可出现金山银山。他甚至幻想过,能在哪一处施工现场,突然发现前人埋在地下的金窖银库。

当然难免的也曾想象过的,那总计只出现两次人工智能再一次出现,帮助他解决资金危机,且不说给他金山银海,但是给个几百万两银子也行。

当然,这都是不可能的事。

怀着对满腔富国强兵之念的朱宜锋来说,从哪里去获得眼下所急需的大笔资金呢?这已经成为摆在他面前最大的难题!

钱、钱!

这一天,陈端又一次来到督府,这一阵子他倒是几次凭着一番实绩露脸,别的不说,单就是凭着制定工装,便使得他大有崭露头角的势头。甚至连工部主事那位正在大冶操办着铁厂平地,铁矿以及煤矿开采的习之墨风头也为其所盖过。

在汇报完有关缫丝厂的建设之后,瞧着面带愁容的大都督说到:

“卑职知大都督近来为资金一事苦恼,愿向都督献一奇策,可立解燃眉之急。”

朱宜锋颇为疑惑地望着这个身才瘦削的陈端,他是从黄州出来的老人,是林冶平推荐之人,于工部倒也是任劳任怨,难道他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见他一脸正经,不像说笑话的样子,一时倒也弄不清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不过对于臣下的主意,朱宜锋自然是不会拒绝,于是便似笑非笑地说道到。

“你有办法可立刻筹集一笔银钱来?”

现在府里所需要可不是几千、几万两银子,而是几十甚至几百万两银子,凭着自己超出百年的见识,都想不出来法子,你还能有什么法子不行?把所有开源的法子都想了一遍,却依然苦于没有既刻见效的办法,他现在反倒是好奇起陈端能有什么办法

“是的,大都督!”

陈端点点头说道。

“若是采行此策,臣保证不出两个月,督府可得五十万两银子,半年光景,府中至可得一百五十万两银子!”

听他这么一说,朱宜锋便随口说道。

“你是想去借钱?”

借钱!

朱宜锋不是没考虑过,但是这个钱问谁借?没有现代化的银行谈什么融资?向上海的外国银行借?一共就那么几家银行,甚至还有一家是自己办的,那些银行能借出来十几万两银子就算不错了。

陈端又摇摇头。

“不是借。借钱利息不低,何况也借不到这么多。”

“哦?”

朱宜锋盯着陈端的眼睛,颇感兴趣的说道。

“莫非你是想去学梁山泊的草寇,打劫生辰纲?”

话是这么说,可实际上朱宜锋想说的是,难不成他陈端想劝自己学太平军,打个土豪吗?虽说这武昌的富室被抄了个干净,可武昌之下湖北各府,还有湖南长沙以及湖南各府大多数“土豪”可都好好的在家呆着。

若是他提意“打土豪”话,那他这个位子也算是做到头了!

听大都督这般一说,陈端立即哈哈笑起来。

“大都督真会取笑。太平世界,朗朗天日,臣一个弱书生怎敢打劫别人的金银!再则,若督府带着劫以生辰纲,他日又如何取信于民?”

虽说大都督未点破,可陈端却也明白其意思,这“先锋”是打不得的。

朱宜锋也跟着笑了起来。

“那你的奇策是什么?”

收起笑容,陈端正经八百地说道:

“臣的奇策,既不靠借,更不靠抢,不过是拾遗他人罢了。”

这时陈端倒显得极为谦虚,这个法子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他一直在研究,并且不断的完善着,在他看来,这非但将是他立以奇功,解决督府财力困难的奇策,同样还将是他挤身部阁的机会,那习之墨或许是工部主事,但是他又能成以何事?

虽说早已经想通了这个办法,但是陈端却没有提出来,因为时机不成熟,那时府中不差银子,但现在却不同,府中需要银子!

“说实话,这个办法倒不怎么新鲜,若非是大人主张我们要研究西学,恐臣亦不知可凭此法加以解决。”

听陈端这一解释,知道他不是随口戏言,朱宜锋遂认起真来。

“你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若真的行之有效,你可为督府立下一大功。”

“这个办法其实也简单。大都督不是于武昌设立钱局,且现在不是有两台英国制的造银元的机器嘛,这银元是要制,扣以成色,总归有利可图,可铸银元总归需要银子,督府没有那么多银子,自然不能铸银元,所以臣下就想就用这两台机器,铸造一种新的货币即铜元,也就是如那银元一般,不过原料由银改为铜,每个铜元合铜三钱,由督府规定,一个铜元值十文制钱。如此,湖北银钱短缺之围可立解。”

一边打量着陈端,朱宜锋一边将他的这番话在脑子里思考着。铜元,铜元……这不正是晚清谋财的法子吗?

“你的意思是铸以大钱?”

“大都督,大都督,容臣慢慢解释,早在半年前,清廷既开铸当五、当十之大钱,以清廷钱法每文重一钱,而今铸大钱者,当十者每枚重五钱,当二十者每枚重一两!”

陈端知道自己的这个办法的弊端,于是便耐心地剖析道。

“……现在这一两银子可兑换一千六百文制钱,一千六百文制钱重十三四斤,按铜六、铅四计,也就是说一千六百文制钱是需用至少七斤纯铜所铸成。七斤即一千一百二十钱(每斤16两,每两十钱),若是仿以洋式制以铜元,可制六百五十至六百六十枚铜元,这个铜元当十个制钱用,既等于六千五百文至六千六百文,那么这五千文钱便是督府所赚的了。一两银子可赚四两出奇,百万两银子可赚四百万两出奇。臣估计两湖制钱通量约不下千万两,当然这种计算是个概数,若制以铜,通往市场,一年估计可得三百万两左右银钱。大都督,再则,现在我大汉督府业以掌握两省,难道就任由两省行通满清之铸钱?眼睁睁看着这铸钱之利尽为清廷所得?”

听陈端这么一说,果然这几百万两银子的得来并不难。铸银机器确实是现成的,那是原本朱宜锋用来铸造银元的,实其也是为了获得钱利,毕竟银元的成色仅只有90%,纹银的成色却不下95%,所以特意从英国购买了两台铸钱机,用于铸造西式银元。

不过那银元还没铸出十几万两,甚至连本钱还没收回来,这库里的存银便日益减少,造币厂自然也就一直处于半停工之中。

若是铸造铜元的话,非但可以获得几倍之利,而且还能让造币厂里的机器充分的利用起来。再者确实像他说的那样,这铸钱之利又焉能悉数流入满清之后?让满清拿着钱利变成军饷来打自己?

尽管于心底赞同这一建议,且于历史上也有成功的先例,但朱宜锋却也知道这是桩关系千家万户生计的大事,不能草率从事,在推行之前还是需要听听多意见。于是便点点头说道,看着陈端说道。

“书平,你这个想法很好,明天一早我在议事厅召开会议。你今夜好好准备下,明天当着众人的面详细说说,让大家一道来参谋参谋。”(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