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血宏图 > 第214章 开始(第二更,求月票,求订阅)

(十一加更不断,双倍月票,大大们手里的月票,到时候还请投给铁血。拜谢!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明年的事可以明年再议,但是眼下,对于身为大都督的朱宜锋来说,却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去办理,作为大都督,有时候他甚至必须放下督府内的“正务”,将政务丢给参军府,然后在城内外“不务政业”的“问以正业”。

紧临江畔,一个巨大的水车,随着江涛而转动着,那水车足有数丈大小,那巨大的水车甚至大若帆船,在大型水车转动时,粗达一尺有余木铁制成的传动轴将水车的动力传至坝上的附近的工棚里。

“滋、咯……”

在砖木结构工棚内,十几个青石制成大型石碾正在传动轴的带来动不停的转动着,这倒是有点儿像是一个庞大的碾米厂。

可仔细看来,那不被被投进石碾中的物料却并不是稻谷,而是拳头小的或红或青的碎砖,其间更是混杂着如缸、盆等陶土器碎片,这些碎砖烂瓦被倒入石碾中,在石碾发出的“咯吱”声中,被碾压成粉末。

在那些碎块被碾压成粉的同时,另外几台石碾或是碾压着生石灰,在那工棚外的的一连排的小工棚间,摆放着一排几十个铁锅,每一个铁锅前都有一个打着赤膊的工人的在那里炒着石膏,被铁锅加热炒至黄灰色石膏被推动推至工棚,合着其它的物料一同被碾压成粉末。成车的粉末最终还需要把以上各种磨细的材料按比例掺混在一起,也就成为了水泥,

“现在水泥厂每月的产量是多少?”

置身于这近乎原始的水泥厂中,朱宜锋出言询问道。

随着工厂创建却又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要办工徒学堂,要建厂房,无论是建学堂亦或是建厂房,都需要大量的建材,前者还可以黄泥将就,但对于厂房而言,朱宜锋却无意用黄泥将就,毕竟厂房一用便是几十年,必须要坚固耐用。

如此一来水泥便成了不可或缺的建筑原料,而这恰恰是这个时代中国,以至于东亚所没有的,无论是香港也好、上海也罢,其所需要的水泥皆得来自英国,经数万海里从英国运至中国,物料的昂贵,远远超出工厂建设所能接受的范围。

在这个现代工业完全为零的时代,几乎每欲展开一项工作,都意味着需要从零开始,进面一步步的创建一个体系,就像这水泥——在水泥价格昂贵,以至于无力负担,而水泥工厂尚未建成时,朱宜锋选择了土法水泥。甚至为了降低“工厂”建设成本、并且能够尽快投产,他选择了最简单的土法制造——用碎砖烂瓦代替粘土作为原料。

这多亏了穿越后那过人的记忆,使得他能够想起曾看过的一些杂书中的内容,进而找到了土法制造水泥的方法。而这种所谓的“土法混合水泥”,虽说其强度不及工业水泥,但也有它的一些优点。比如这种水泥耐酸碱腐蚀性能好,早期强度低,使用时吸水性强,放热量低,一般需要长达2—3个月达到标准强度。而且抗冻性不如普通水泥,但这种水泥沙浆再不济也比用石灰沙浆强吧!

“回大都督,现在每日可产15吨,不过现在三镇到处都是要用水泥,所以小人才寻思着,如何能提高水泥的产量!所以,所以才斗胆弄了那个玩意……”

站在大都督的面前,尽管作为水泥厂的经理,李胜和仍然显得极为惶恐,以至于在说话的时候,那双腿都有些发软。或许他可以在外人面前挺胸抬头的自称“本经理”,毕竟这水泥厂是官办的,可于官的面前却不敢这般自称,这“经理”是几品官?他不知道,可他却知道,自己压根就不是什么官,就是一“草民”罢了。

在他看来,这大都督那是未当皇帝的皇帝,而他李胜和不过就是一个砖厂的掌柜,嗯,虽说年青的时候,曾有心功名,可老天知道,他可是考了十年连个秀才都未考中,若非如此,又岂会于砖场中当个掌柜。现在见着大都督这样的人物,这双腿自然有些发软。更何况那件事,还是他自作主张办下的!

“所以,你便建了这个水泥窑!”

瞧着位于江边的水泥窑,朱宜锋倒是一副兴致勃勃的模样,虽说这水泥窑瞧着与过去的砖窑没有什么区别,但他却知道,这是打从自己于武昌建立工厂以来,第一次“技术升级”,而且是由这个时代的人们独立完成的。

当初他之所以选择“混合水泥”,是因为其技术足够简单,简单到几乎不需要建立工厂,水车、石碾、筛网、铁锅,这便是生产“混合水泥”的工具,没有任何技术难度,甚至几乎是在他拿出配方的当天,就生产出了“混合水泥”。

“混合水泥”的生产却受到一定的限制,比如其原料——粘土砖头、各种陶土器碎片、各种陶瓷碗碟碎片、以及各种耐火材料,如缸、盆等物的碎片、炉渣灰,这些原料的来源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尽管武昌因为城市曾被焚毁,碎砖烂瓦极多,可总也有用完的一天,甚至就是最普通的炉渣灰,因为蒸汽机的数量以及煤炭的使用量都谈不上丰富。

相比之下用粘土与生石灰焙烧的水泥,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但水泥窑的建设需要耗费时间,这是当初朱宜锋没有选择它的原因,久而久之因为忙于其它事物,反倒是将这件事搁下来,可谁曾想,现在却被眼前的李胜和“发明”了出来。

“……小人便寻思着,即然这砖是土烧的,那何直接用土与石灰一同上窑,然后待烧好了,再磨细成粉,一开始的时候,卑职是于工厂院子里砌了个小窑,一试之下,谁曾想居然成了,而且用起来也不比这个混合泥差,所以便斗胆用厂里的款子建了个大窑,这一座窑一天可出3吨水泥,工料能省出一成,人工省出三成……”

在他的讲解中,朱宜锋倒是暗自佩服着这个四十几岁的李胜和,虽说他并不是工程师,但是他却凭着经验与猜测,用石灰石和粘土为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后,在类似于烧石灰的土窑内煅烧成熟料,再经磨细制成水泥。这不正是波特兰水泥的制造方法吗?

“小、小人,真,真未想到,居,居然惊动了大都督,若是大都督不喜,还请大都督责罚小人,小人,小人这、这就把这给折了……”

瞧着大都督的双眼盯着大窑,李胜和的心底顿时一慌,连忙便跪了下去了。

“瞧把你吓的,站着回话!不要跪!”

跟在大都督身边的陈端正色吩咐道,了解汉督的他又岂不知道,他高兴还来不急,生气,若非如此,他又岂会在得知此时后,立即上报大都督,结果正像他猜测的一样,大都督立即来了兴趣,乘马车赶到了这。

“拆?”

诧异的瞧着李胜和,看着他那副诚惶诚恐的模样,朱宜锋却是哈哈大笑起来。

“为什么要拆?这可是好东西啊!”

确实是好东西,虽说难改其“土法”的本质,但对于这个时代的中国而言,却已经是一次极为难得的技术进步了。

“非但不能拆,还应该加以推广!便是要拆……”

手指着那工棚,朱宜锋正色说道。

“也要把那混合水泥的设备给拆了,既然费时费工那也就没有必要再保留他,李经理,责罚?能于厂中创新,那为何要责罚?不但不能罚,而且还要重重的赏,嗯……”

沉吟片刻,看着那用石灰窑改制而的水泥窑,朱宜锋反问道。

“这样,这个发明是由你李胜和所创,虽说西洋已有先例,但毕竟是我中国之首创,自然可得中国之专利。现在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自此之后,二十年内同法生产水泥,每产一吨水泥你可以提取五十文钱,还有一个,就是督府一次奖励给你三千两。你选择那一个?”

这一种奖励,与其说是奖励,倒不如说是心情大好的朱宜锋想借此机会,向任何从事技术研究的人传递一个信号——研究所谓的“奇淫巧技”亦是发家之道,而在另一方面,也是想籍此于中国树立“专利”观念。

这……

大都督给出的选择让李胜和不由一愣,喜上眉梢的他简单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先是瞧着那水泥窑,而后于心底盘算开来。

一吨五十文,这一天三十吨,也不过就一两多银子,二十年,看似能挣得六七千两银子,可将来这武昌城全都建好了……又岂会用得着那么多水泥?若是现在先得了这三千两子,再拿这银子去做个生意什么的,二十年,又岂只仅挣几千两银子?

见其犹豫不决,只道是其不好意思的朱宜锋便是笑道。

“怎么样,想好了吗?选那一个!”

“回,回大都督,小,小人选,选后者!”

听到他的选择,朱宜锋瞧着那紧张不已的李胜和,却在心底长叹道,哎,眼前这个人那,又白白错过了发财的良机!二十年,二十年的专利权自己白送给了他,结果……

摇头感叹之余,瞧着这水泥窑,不论如何,这都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开始!(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