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三国领主时代 > 第959章 尊王攘夷

三国领主时代 第959章 尊王攘夷

作者:懒猫不瘦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3:43 来源:笔趣阁

走出尚书台,鱼不智一脸懵逼。uu234顶 点 X 23 U S

前面谈得好好的,两位尚书表现出明显善意,鱼不智自忖不会是错觉,【拓土英杰】的名头还是能唬不少人的。但等他说明来意,画风随即大变,两位尚书想都没想就结束了对话,一点回旋余地都没留,显然尚书们认为,所提之事完全不具备操作可能。

凉州军窃据中央,地方诸侯割据自治,国家实际处于分治状态,然而无论凉州军,抑或绝大多数地方诸侯,都没有拨乱反正的意愿,甚至心照不宣地维持着这种局势,各玩各的,互不干涉。

如此大环境下,尚书台作为国家政治中枢的作用被严重削弱,中央实际掌控的区域非常有限,王令难出司隶。而司隶自有郡国级地方政府,尚书台有制订总体计划的权力,执行是地方的事,至于地方政府做的好不好,自有上计制度考核,中央无权在具体事务上指手画脚。尚书台失去全国治理的舞台,又没办法直接插手地方事务,无处施展,无所适从,处境尴尬。

除此之外,人事频繁变动对尚书台的影响也很大。

从凉州军192年6月进长安开始算:7月,马日为太傅,隶尚书事,不过马日8月便奉旨杖节镇抚关东,尚书台处于无三公状态;直到9月杨彪出任司空,隶尚书事;12月,周忠任太尉,参录尚书事……短短数月时间,主持三公换不停,尚书台能正常运转才是怪事。

现在尚书台基本瘫痪,基层官吏勉强撑场面,不是没有原因的。

基层官吏权力有限,凉州军那些大佬又是稍不顺心就要砍人的野蛮人,多做多错,还不如划水明哲保身安全,但凡有风险的事情都没人愿意去做。

可无论如何,在东汉政权架构中,尚书台就是国家行政中枢决策机构,从法理层面讲,很多事情必须得通过尚书台,否则凭什么让地方政府听话?甭管现在有没有地方诸侯愿意听中央指令,必要的时候,地方就是可以用类似“没有中央公文”的借口打太极,谁都不能指责他不对。

可问题是,尚书台难道不是国家政治中枢?

新拓之地归属管辖权,的确应该从国家层面给个正式说法。

被尚书台委婉回绝,换作别的事,鱼不智明知事不可为,说不定捏着鼻子也就认了,可高原飞地非比寻常,砸在手里是会出人命的。只需想想高原大地上星罗棋布的部落,想想羌人的咆哮和怒吼,鱼不智就觉得头大如斗,不把飞地扔出去,天知道逐鹿领要付出多少代价。

有机会得上,没有机会制造机会也得上!

在游戏中鱼不智薄有虚名,但帝都藏龙卧虎,他这玩家诸侯初来乍到,想荡起些许涟漪都不容易,如果能找到在长安有影响力的人或许会好一些。然而遗憾的是,鱼不智至今还没找到勾搭那些朝中大佬的机会,搜尽枯肠,楞是找不到能帮忙的人,此时站在长安街头,颇有举目无亲之感。

思索片刻,奔驿站,传送肤施。

鱼不智在朝中的确没人,但朱肯定有!

好歹是东汉名将,侍奉过几朝天子的老臣,位高权重,在朝中几十年,没些老友故旧才是怪事。前段时间巴郡缺官吏,朱还热心地帮忙张罗,帮鱼不智从司隶的世家豪族网罗到一些人手,共二十余人,虽说都是没能在史书上留下痕迹的人物,中人之资,但别忘了鱼不智是玩家诸侯,巴郡又不在中原,朱能找来这么多人,不难看到他在朝中仍有相当影响力。

肤施守军都知道朱看重逐鹿领主,鱼不智跟在自己家中一样,一路畅通无阻直入太守府。朱在书房捧着竹简消遣时光,见鱼不智敲门进来,他似乎也没觉得意外,微微点头,平静道:“来了啊。”

“来了。”

朱放下竹简,招呼鱼不智坐下。

“面色如此难看,这是到哪碰了一鼻子灰?”

“大人慧眼如炬,不过还是猜错了一点,我可是连着碰了两鼻子灰……”鱼不智颓然道,将在绵竹和长安的遭遇从头到尾说了一番,没有半点隐瞒。两位尚书摆明因为位卑无权不敢接招,鱼不智虽然失望,对两人并无恶感,但对老奸巨猾的刘焉却是怨气冲天,话语间没有留半分情面,直呼“老贼”。

朱楞了半晌,随即哑然失笑。

鱼不智在朱面前执晚辈礼,风度表现一向都极好,朱从未见过鱼不智如此愤怒,居然对一位汉室宗亲、同时是自己顶头上司的人口出恶言。不过朱是汉室死忠,鱼不智参加历次全国战役和阵营任务都站汉室这边,早被朱认证为“忠直之士”,最近更是接连为国开疆拓土,在朱心中地位持续提升,现在大概已经升级为国家栋梁级别,只要不作死反汉家天子,朱就会尽量维护,压根没认为这厮欠修理,反倒生出同仇敌忾的情绪。

不就是骂了某位不成器的汉室宗亲吗?

骂骂而已,又不是什么大事。

话说回来,难道刘焉不该骂?

董卓挟天子和百官西迁长安,临走前火烧洛阳,连汉室陵寝都给扒了,关东群雄痛心疾首,你刘焉身为汉家血脉,对此可曾有任何表示?不出兵,不参战,不捐钱粮,始终保持沉默什么都不做,一个连屁都不敢放的废物!

想起这些事,朱心里就不爽。

好吧,旧帐姑且不提,鱼不智好不容易在高原占了块飞地,为国拓土,刘焉贵为州牧,不出兵打仗也就罢了,居然连守土之职也敢推得一干二净。难怪鱼不智气得骂他老贼。

在朱眼中,刘焉就是个无大义、无血性的老奸政客。

抛开大义节操,再论远近亲疏。

益州叛乱之后,刘焉跟朱一个在西南,一个在河套,没交道没来往,两人形同陌路。鱼不智跟朱的联系可就紧密多了,龙领在上郡境内,两人都面临着河套羌胡的威胁,朝廷放弃河套是当前大环境,两人只能守望相助,虽无盟约,却有事实上的盟友关系,且两人貌似都在汉室阵营,对异族态度都很强硬,可谓志同道合,彼此信任度极高,有些忘年交的意思。

无论大义、亲疏、抑或理念、彼此认同度,鱼不智都甩开刘焉几条街,再加上这次鱼不智发怒缘于高原飞地,事关国家利益和大义,刘焉的做法被鄙视是必然的。鱼不智骂刘焉,朱站那边,完全不会有任何悬念。

骂得对!

骂得好!

没毛病!

老夫也想骂,可老夫以前毕竟侍奉过几朝天子,实在拉不下那脸皮……

朱拈须倾听,惬意品茗,淡笑不语。

待鱼不智平静下来,朱才悠然问道:“接下来有何打算?”

“大人乃汉室名臣宿将,在朝中颇有根基,能否找人帮忙说服尚书台?”

“就知道你打老夫主意,”朱笑哂然一笑,断然拒绝:“这件事不行。”

“哈?”

“不是老夫不想帮,而是你的想法不可能实现,长安肯定不会出公文。”

“为何?”

朱瞥了鱼不智一眼,皱眉道:“尊王攘夷,乃千古颠扑不破之至理,为国开疆,也是足以名垂青史之功绩,无论如何褒奖都不为过。然今时不同往日,朝中乱了,天下乱了,没有多少人关心……”

朱神情平静,心情却无比沉重。

尊王攘夷喊了几百年,长期以来被视为最重要的宗法制度。

所谓攘夷,是指抵御异族,鱼不智接连在异族地盘上为汉家抢夺土地,把“攘夷”推向了全新高度,别看占地不多,象征意义极大。鱼不智请求朝廷接手,以行动行动表达了“尊王”立场。朱认为鱼不智完美诠释了何谓“尊王攘夷”,妥妥的大汉栋梁,可栋梁没好报,巴郡将士流血流汗打下来的土地,地方不要,中央不理,烫手山芋砸鱼不智手上,甩都甩不掉,这算什么事嘛?

鱼不智小心翼翼道:“多找些人说项,或许有效果吧……”

“糊涂!”朱皱眉道:“我且问你,长安现在谁做主?”

“当然是凉州军。”

“你找州府接管高原飞地,刘焉不答应,是不想担责任和风险,对吧?”

“没错!”

“既如此,凉州军凭什么为你得罪刘焉?”

鱼不智如梦初醒,一时间无言以对。

发不发公文,决定权不在尚书台,而是在凉州军手中。

诚如朱所言,凉州军凭什么得罪刘焉?

凉州军窃据京城,挟持天子百官自保,最担心关东诸侯打着“清君侧”旗号卷土重来,想当年董卓那样的军事强人都扛不住关东联手,李、郭汜跟董卓比差得远,更没底气跟全天下为敌。目前凉州军尽可能保持低调,避免激化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坚决不刷存在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鱼不智希望中央出面主持公道,简直跟把凉州军放火上烤没多少区别。

另一方面,李郭汜肯定不想跟益州府翻脸。

他们敌人已经够多了,十九路诸侯的阴影至今尚未彻底消散,刘焉或许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刘焉起码没起兵攻打凉州军,在凉州军看来,益州府都比关东诸侯可爱得多。高原飞地在益州边境附近,进不了凉州军的嘴,倘若长安发文让益州府接盘,岂不是相当于逼着刘焉成为敌人?

凉州大佬们脑子不怎么灵光,但不代表他们傻。

害人害己的事,凉州军绝对不会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