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十字 > 第二百二十八章 中亚攻防战(续)

铁十字 第二百二十八章 中亚攻防战(续)

作者:月影梧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01:34 来源:笔趣阁

性格坚韧的朱可夫当然不是华西列夫斯基三言两语就能劝得动的,否则他也不是朱可夫了。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至于毅然决断什么的,华西列夫斯基已说过多次,朱可夫自己也说过多次,不过大家的“毅然决断”内涵指向显然是不一样的,而且还没法摆在桌面上出来明说。

最早在中央战线伏尔加河流域失守前,朱可夫的断然决断是希望斯大林尽快推动媾和以伏尔加河右岸为分界线,斯大林没有答应,华西列夫斯基也表示无法接受,都还没打直接就放弃左岸?但真到德军持续进攻并打掉左岸后,让对方接受右岸停战已不可能了。

然后华西列夫斯基这时候提出毅然决断要求议和,现在轮到朱可夫不干了,他认为这样子没法议和,必须利用冬歇期给德军一个下马威,毕其功于一役,胜而求和。由于连续几次美援抵达再加上后方情况经过整顿之后有所恢复,斯大林咬着牙同意了朱可夫的意见,不但孤注一掷地从中央战线抽调了将近100万部队,还把最精锐的几个近卫坦克旅都交给了朱可夫。

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和崔可夫两个中将就是朱可夫特意挑选出来协同自己管理中亚特别方面军的,在同意朱可夫破釜沉舟的进攻方案后,斯大林老爹为精干的指挥人员煞费苦心,朱可夫挂帅当然是板上钉钉逃不了,但光朱可夫一个人管不住那么100万部队,本来朱可夫还想让巴格拉米扬协助自己,但斯大林对后者在前次战役中的败绩嗤之以鼻,拒绝了朱可夫的请求,而其他方面军级别的负责人除扼守要地无法动的人员外,其余似乎也没有特别出彩的。最终朱可夫经过反复权衡挑选了这两人分别协助自己管理左右两翼集群(相对于方面军级别),斯大林对此倒是予以了认可。

这两人从年纪来看绝对是小字辈,崔可夫还不到44岁,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甚至只有38岁这年纪别说方面军统帅大员,就是比较重要一点的集团军统兵大员也很少见,当然朱可夫也算年轻的统帅,他到现在都不满50岁,而与他交锋过的对手,包括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霍特、克莱斯特等人普遍都他大8-15岁。

其他层面的将领也可以看出来,温克和崔可夫同年,也都是中将军衔,当前者因为突出表现刚刚破格提拔为主力师师长时,崔可夫连集团军司令员都已当了好几年了。朱可夫虽然朋友同学一大堆,但没什么私人班底,更没有什么心腹爱将,他的性格比较直接和固执反映在政治上就是幼稚,也没什么太多非分之想,所以斯大林对他比较放心,这两个将领让朱可夫带着他也放心。

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和崔可夫都是新生代集团军司令员一级中的悍将,一个擅长进攻,一个擅长防御,在史上,前者在1945年被斯大林亲自挑选为统帅部接班人(接朱可夫的班),可惜运气不好,在晋升元帅前5天被德军炮弹炸死;后者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顽强固守,从15万人守到200多人不动摇,堪称一绝。虽然史进程已经改变了,朱可夫本人远不如霍夫曼知道他们在史上的偌大声名,但他还是从这两年的战役过程中发掘出了两人: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是对中央集团军群发动进攻战役中取得战果最好的,而崔可夫在顿河大河曲部及后续战役中表现是最出色的,断后掩护避免了整个方面军崩溃。

所以这次他把两人都带到了中亚,切尔尼亚霍夫斯基负责指挥进攻集群包围中亚集团军,崔可夫负责防御集群对付有可能增援的德军。两人对这次战役也是十分上紧,虽然斯大林没给他们方面军司令员的头衔,但他们指挥的部队已够得上方面军级别了,只要仗打好了,朱可夫同志再一推荐,上将乃至大将军衔,方面军司令员的头衔还不是唾手可得?

朱可夫先给他们看了这封信。看完后崔可夫没多说什么,切尔尼亚霍夫斯基问了一句:“华西列夫斯基同志所说的毅然决断是什么意思?”

“这将是我们最后能获得的最后一个冬歇期了,一旦过了4月份,德军就要恢复全面进攻,所以我们剩下的时间不多,必须尽快决断,到底是继续推进中亚战役还是让中亚特别方面军回师中路。”

当着两人的面,朱可夫将自己的策略原原本本讲述了一遍,他称之为分五步走:

第一步:冒险抽调中亚力量。华西列夫斯基对此坚决表示反对,但从事后来看,朱可夫的冒险是成功的,德军并没有因为中央战场对手实力孱弱而狂飙突进,相反依然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速度虽然降低,但稳妥性提高了,战线整体刚刚压过伏尔加河右岸地区200-300公里,只是华西列夫斯基想打反击的希望落空了第一步策略成功。

第二步:包围中亚德军,将其吃掉或者打到近乎崩溃,吸引里海以西的德军来援。朱可夫认为进行救援的德军数量不会太多,也就是10-15万左右的规模,中亚道路体系和补给能力就摆在这里,步兵倒是可以多放一点,德军机械化部队撑破天就是15万级别。第二步包围勉强算成功了,不过吃掉或打到崩溃还比较遥远。

第三步:围点打援,利用崔可夫的防御集群,吃掉或包围这支救援部队,迫使南线德军主力继续分兵来救;

第四步:也是最关键、最核心的一步,在德军南线兵力进行调整、削弱后,不再理会中亚局面,要求以中央方面军牵制住南线一部分德军,红军以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方向抽调4个方面军南北对进,截断中央战线德军突出部的根部。虽然中央战线德军推进甚多,但由于红军一直牢牢掌握着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中央战线始终就是个巨型突出部。

第五步:击溃或击退德军在中央战场的进攻兵力(朱可夫认为消灭已不可能),利用德军撤退的机会将战线推回到伏尔加河左岸,然后双方媾和,为苏方争取一个有利条件。他甚至认为莫斯科也可以让出来,换取整体战线再往前推一推,这样苏联就能拥有伏尔加河、乌拉尔两个比较集中的工业基地和相应人口,勉强还算是欧洲大国。

这五个步骤是连环推动、步步实施的,没想到现在第二个环节就出了岔子,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指挥50万进攻集群居然拿10万德军没有太好的办法!偏偏朱可夫还认为其指挥并无失误。

“华西列夫斯基同志的毅然决断非常明显,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持续进攻,加快进度同时还不能损失太多力量,因为这些力量在未来是要返回中央战场担当防御的,换而言之,华西列夫斯基不看好朱可夫的五步走,认为顶多中亚取得小胜震慑下德军,然后才是中央战线的防御问题;第二,放弃整体作战目标,利用几个月构筑防线,争取开春后在乌拉尔一线挡住德军进攻,然后进行政治谈判解决同样也是不赞同五步走策略的态度。”

崔可夫沉吟着问道:“您倾向于哪一个?”

“我两个都不倾向!首先不损失而获胜就目前而言基本办不到的,光把德国人赶进这个盆地已让我们损失了7-8万部队和大量坦克。”朱可夫有点儿恼火,更有点郁闷,“斯大林同志只给我了2个坦克旅增援,其他什么也拿不出来;我认为如果乐观一点估计,我们打进盆地需要牺牲20万人,倘若悲观一点,这20万人都填进去可能都收效甚微。”

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叹了口气:“is-1重型坦克是款不错的坦克,和虎式基本不相上下、各有千秋,可惜来得太晚、数量也太少,如果去年年初在虎式出来后不久我们就拥有这种好坦克,去年很多仗就不会打成这样……”

现在苏军知道,包围圈里德军可不是泛泛之辈,全是大名鼎鼎的一线精锐师,特别还有大德意志师和欧根亲王这两个字头师打到现在连红军普通官兵都明白这些字头师差不多就是王牌师的代言词。不同于仓促上阵的苏军士兵,他们都是受过专门训练、实战经验丰富的老兵,在有充分的补给和物资供应的的条件下,德国人可依赖高效率的无线电体系来有效指挥这些部队依托支撑点来实施顽强抵抗,而不至于像苏联军队那样在包围圈里由于通讯中断被迅速打乱建制最终覆灭。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呢?”崔可夫也有点沮丧,“需要我这里分出一个集团军支援进攻集群么?德国人根本没怎么动。”

“我想到了一个调整后的策略,想听听你们的意见。”朱可夫走到地图前,阐述了他的完整想法,听得两人完全傻掉了……

ps:猜猜看,啥策略?(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