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十字 > 第二百二十七章 中亚攻防战(下,3600票加更)

ps:哭死,昨天夜里写的因为word崩溃,全没有了,呜呜呜呜……

在斯大林的电报到来之后不久,华西列夫斯基的电报也来了,但是电报写得很长,译电员用了很长的功夫才把这份长篇大论递交给朱可夫,让后者感到惊奇的地方不在于他与斯大林的意见非常契合,也不在于他是用个人名义拍发的电报,而在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那种悲凉,朱可夫很少在这位老搭档身上看到过这种情绪。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美国方面的外交照会来了,在政治局同意暂时忍耐、接受屈辱的40%过境费的情况下,美国当局予以了拒绝。使用的理由与借口是无可辩驳的:……美国作为一个民主国家,他无法接受这样的勒索,更无法眼睁睁看着用美国纳税人金钱生产出来的物资最终落到美利坚的敌人日本手里,这种消息一旦传出去,不仅意味着政府在政治上威风扫地,更意味着民众对于战争和胜利信心的根本动摇。这不是损失几万吨、几艘船的问题,这是在资敌。同时,由于美国海军力量遭到了较多挫折,日本海军气焰正盛,所以我方也无法提供武装护航。

……倘若苏方无法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则这条航线将被迫暂时中止,美方将考虑在阿留申群岛上新建一个航空基地,提供对苏紧急空运,大概能达到1万吨/月的输送规模。”

朱可夫知道,在计算今年的物资供应和作战保障时,政治局和总参谋部是将美援物资统计在内的,标准是30万吨/月,如果能确保50万吨/月,则情况会比较充裕。可如果只有1万吨/月,那除一些非常紧急的零件、药品外,其余基本就不可能提供了。而从目前这个态势上来看,空运至少到5月份以后才能展开,肯定也运不了重型装备。对五百万规模的大国高强度战争来说,1万吨/月的运输规模能抵什么用?

“……外交战线的同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和谈判,最终形成了这样一种方案:即美方把物资和船舶运送到阿留申群岛附近,然后由我方派遣船员进行最后一段航线的运送并负责应对日本勒索,这样可在形式上规避“美方资敌”局面。我们私下得到的消息是,美**事统帅部门参联会同意了该变通方案,但他们的政府首脑不肯签署这样一个行政法令。另据我们得到的秘密消息,一贯主张同盟各国友好协作、共同抗击法西斯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先生重病住院、不能视事,目前由副总统华莱士代行总统职权,不肯签署命令就是他的坚持。

此人据说在华盛顿既无威望,又对布尔什维克表示本能反感,同时还有一点儿政治洁癖和傻头傻脑的理想主义……他不仅拒绝对我们的物资援助,甚至对英国的援助法案也颇有微词,认为‘牺牲太大、收效甚低、意义不大’,武官们传达了军方高级将领对我们私下的同情和对目前政治形势的愤慨!

在政治局会议上,鉴于目前的现状,很多同志重新提出了考虑媾和的请求,认为如果我们再继续拖延下去,不但战争胜利无望,可能会导致党和国家彻底毁灭,斯大林同志对此非常焦虑,近乎夜不能寐,而我在搜集、整理各方面得到的情报信息和数据后,同样夜不能寐。我希望给您一个全面、深刻而又符合实际的整体情况介绍,希望您不会认为我是投降主义或者动摇主义。”

随即华西列夫斯基罗列了一长串的数字和情况介绍,这些内容其实不用他讲,朱可夫心里也隐隐约约有了充分的估计,但全部放在一起看,发现场面是非常触目惊心的:

到1944年初,苏联武装力量规模因为控制范围缩小、粮食供应不足以及在北方、中央战场上连续失败,在加入80多万女兵部队后,总体实力才堪堪超过700万,其中远东分布着将近100万。在日本已经翻脸且关东军蠢蠢欲动的局势下,这部分兵力是不能再继续抽调的,因此实际可用于与轴心对阵的兵力大约只有600万。

而最高统帅部估计德军在东线战场的兵力是420-430万之间(实际408万),其余芬兰、意大利、罗马尼亚、匈牙利、土耳其等轴心伙提供的军队再加上俄罗斯解放军、乌克兰、白俄罗斯、中亚、波罗的海三国等各种武装力量统计起来将近200万(实际约175万)。这意味着轴心在军事对比上不仅人员素质已大大压倒了红军,在数量上基本也保持了对等。现在苏军中到处充斥着16岁甚至15岁的娃娃兵和50多岁的爷爷兵,而他们交火的对手基本上还集中在18-40这个年龄段,甚至德军中35-40这个年龄段的普通官兵已在逐渐降低比例。

除人员之外,双方在重装备上的对比也日渐失衡。最高统帅部估计轴心拥有的坦克、自行火炮数量超过2万辆(实际大约1.5万辆),而苏军自己只有1.3万余辆,主力陆战装备指4号(t-34)以上级别的装甲车辆对比更为失衡,大约是8000vs5000,而且苏联产品明显在质量上差于对等德国产品。

在航空装备上表现也比较类似,总参谋部估计轴心飞机数量为2.5万架(实际1.9万架),而红军自己只有1.5万架出头。在飞机性能上,当红军已被迫用大量钢铁、木材取代铝合金进行飞机建造时,轴心的飞机质量与性能依然在稳步提升。现在军工部门甚至窘迫到要搜集飞机残骸无论是本方还是敌方的重新回炉再生产。

装备上的对比至少明面上看上去还没有完全失衡,但素质上的差异近乎让人绝望。由于红军丢掉了巴库油田产区,又断绝了北大西洋、黑海两条外援渠道,目前石油产量只有1000多万吨/年,为保障前线作战需要,后方用油一压再压,在训练中已完全无法加以保障了。目前坦克兵、飞行员的训练周期已被压缩到了6个星期40多天就要把人从一块白板培养成坦克车组或飞行员。这种速成训练出来的兵员90%的人都挺不过最初的20个作战小时。

目前红军拥有超过200个飞行小时的飞行员不到20%,高于400个飞行小时的飞行员只有不到10%,绝大多数飞行员都在3次出击任务后挂掉,而他们被击落时甚至连跳伞降落的技能都还没彻底掌握。由于合格的飞行员苗子越来越难以寻找到,红军被迫启用了大量女兵担任飞行员,不但轰炸机、运输机大量启用女飞行员,甚至连战斗机也开始大规模使用女飞行员,德军也注意到红军后备力量枯竭的迹象,一开始还有德国飞行员回到基地后大惊小怪:“今天我居然击落了一个俄国妞……”,后来相互间问话就变成,“你干掉几个俄国妞了?”、“5个?8个?哎,记不清了。”

假如再丢掉每月40万吨的援助物资,则重装备数量很快就会减少20-25%,甚至会带有根本性的影响。例如,is-1和t-43/85之所以战斗力表现还不错,全在于他们在关键部位使用的都是美国提供的装甲钢,如果是苏联国产货,防御水平至少要下降2个档次。而没有美国人提供的高等级航空汽油、铝合金、铜锭等物资,很多重装备都要大打折扣。倒是粮食经过去年残酷的“减人增粮”举措后,缺口没有那么大了。

对这些数字,朱可夫心里基本是清楚的,但全部罗列后放在一起,对他的冲击力依然十分巨大。

基于上述理由,华西列夫斯基接下去的话就非常顺理成章。

“……在目前中央战线上,在您抽走100万军队组成中亚特别方面军后,敌我力量对比大概是3:1,个别地段和位置大约是5:1,考虑技术兵器、人员素质后,我认为该比例是6:1,要防御住是不可能的,区别在于我们何时失败,我认为时间点很有可能在5月份来到最为乐观的估计是德军5月份才能拿下乌拉尔工业区。所以,我请求您看在党和国家的份上,看在上亿人民群众和苏联各民族共同命运的份上,尽可能早地完成决断!”

至于决断是什么,华西列夫斯基没有说可能他认为也不必说,朱可夫一定明白。

乌拉尔山工业区是目前苏联仅剩的一个大型重工业区,工业能力和产值占了目前苏维埃所能控制部分的75%,其余25%分布在诸如莫斯科、斯大林格勒、鄂木斯克等少数几个城市中,政治局认为一旦丢掉这个工业区,苏联工业能力(主要指军备工业)就会掉落到与意大利差不多的水平,而实际上,由于德**备工业很多向意大利转移,后者的实力也在稳步增长,苏联还根本达不到!

他闭上眼睛想了半天,对身边的参谋说道:“请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和崔可夫两位同志到我这里来,我要和他们商议重大事项。”(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