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十字 > 第八十四章 交易(5)

铁十字 第八十四章 交易(5)

作者:月影梧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01:34 来源:笔趣阁

中东变局一起,所有掌权的土耳其政客便哀叹,这个国家的小日子开始过得不太稳当了。

本来一直坚守中立立场的土耳其位置很舒服,轴心要从土耳其购买矿产(特别是铬)、农产品与其他急需的物资,苏联因为担心土耳其倒向轴心而暂时收起了一贯咄咄逼人的态度,英、美两国对土耳其也是多方拉拢。虽然英美反对土耳其给德国提供矿产,但土耳其置之不理的话他们也拿不出好办法。

除大发战争财之外,几个月前开始的犹太人交易也让土耳其人赚得盆满钵满。伊斯坦布尔简直成了犹太人交易的中转站,大批能够交付赎金的犹太人从德国境内转移到土耳其,同时又有大批物资从土耳其输送到德国。土耳其不但能赚中转、运输的钱,甚至还能赚一笔中间人服务费。土耳其人的心也不算黑,一般只抽10%,比起西班牙的20%和瑞士的15%来说,算是最廉价的了,而且土耳其本身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他很快能把犹太人输送到印度或者澳新,甚至想去耶路撒冷都十分方便。

伴随着交易规模的扩大,钢铁、汽油、铝材、黄金、橡胶、粮食等一切德国开价的物资如同涓涓细流一样流了进来,其中又以粮食和汽油为多,一方面土耳其的农产品产量比较丰富,另一方面由于波斯就是现成的成品油产地,汽油购买起来价格低、运输更加方便。

对这种物资交易英美官方虽然是明确制止的,但问题是犹太人在英美的能量都很大,大到官方都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地步,有人甚至认为,如果光凭经济手段就能把犹太人救出来,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特别是极小一部分复国心切的犹太复国主义者甚至还异想天开地认为,元首既然连犹太人也卖,说明他已改变了对犹太人斩尽杀绝的念头,经济因素已取代政治因素成为问题实质。如果可以卖犹太人,那这么多德国打下来的地盘肯不肯卖?如果有一个合适的地盘供犹太民族生存,只要元首开口,10亿、20亿美元甚至更多一点的数字——有个靠谱的渠道和数字,犹太组织是不吝于提供的。说到底,能花钱买是最简单的办法,在德国说动几个人就能把整件事定下来,民主国家你去试试看?要向英美买可没那么简单。

因此,在犹太人交易中,土耳其是最大的中转站,只有特别有钱的阔佬才去瑞士——这种人不到100个,去西班牙的多半是为了去葡萄牙,人数也没超过500个,但土耳其经手的犹太人总数已超过了1万,需求和名单还在源源不断地向德国提出,用于交换的物资更是早就准备好了囤积在土耳其——已有精明的银行家为此设置了专项按揭贷款,只要有人肯担保,哪怕这个犹太人身无分文,银行都能为此提供营救帮助。

现在是人都知道,只要肯花钱或出物资,随便谁都可以从党卫军手中把犹太人弄出来(前提是没有间谍或破坏经历),绝不存在找不到或不肯放的问题,于是在欧美有亲戚朋友的犹太人、在国外有产业的犹太人、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犹太人都能逃脱党卫军的魔爪——德国人出的价虽然不便宜,但比起以前要搭救人必须买通纳粹高层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和等待时间而言,现在早就改善了许多,还没风险。

有关犹太人集中营的消息随着犹太人的外流而让外界知道了,但德国的国际名声早就让盟军媒体描绘得一塌糊涂了,现在也不在乎这一点,不过大家都清楚,现在的犹太人境遇其实是有实质改善的,犹太人集中营已在陆续关闭,西欧国家搜捕犹太人的行动也陆陆续续停止,被德国控制的犹太人不必担心丧命危险,要么让人出钱赎身,要么安安心心服3年劳役——德国官方明确规定服役期满会给予自由,而大家都认为战争不可能再打不3年,因此实际的服役时间只会更短,或可视为一种特殊的强制兵役。

于是,在芬兰与东欧各地的矿场、西线堡垒工事与防空体系建设,波兰集体农场耕种过程中,到处可见被组织起来的犹太人在劳动,党卫军和盖世太保们也不会随随便便再弄死人了,苦是苦了点,大家认为还有盼头,很多德国籍的犹太人甚至还在憧憬3年劳役服完之后,如果元首战争打赢,新扩了大片领土,心情一好之下会不会把他们安置过去重新开始。

说到底,排犹是历史传统,哪个欧洲大国没排过犹?沙俄、法国、波兰历史上杀起犹太人来毫不手软,德国只是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谁让德国在一战后吃了那么多苦,犹太人又那么富裕呢?第三帝国曾将排犹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现在不也照样往回在缩?这才是历史规律。

但土耳其人很清楚,一旦表明立场、放弃中立,这种舒服日子就没有了,现在让人头疼的地方在于——德国人不但在北非狠狠揍了英美一顿,而且连中东都快要占领下来了,土耳其的外界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点究竟是是坏,每个土耳其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土耳其影响力最大、一贯亲德反苏的《共和国报》已在连篇累牍地报道德军战事的推进情况与伟大胜利,虽然从没就下一步应该怎样发表观点,但潜在倾向已十分明显。

新闻部门有过统计,自德国舰队通过黑海两海峡对苏联施加压力和打击之后,这份报纸的销量已增长了30%,民意如何,测都不用测。

望着空中逐渐降落的飞机,前来迎接的土耳其外交部长萨拉若卢心情很忐忑:如果光是德国外长里宾特洛普一个人来,他还有把握拖拖时间、打打太极,用外交辞令刺探了解有关德国的真实想法;可德军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长凯特尔元帅一起来算什么意思?示威?恐吓?(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