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十字 > 第八十三章 交易(4)

铁十字 第八十三章 交易(4)

作者:月影梧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01:34 来源:笔趣阁

ps:已修改好。

对伊拉克人提出的希望和条件,凯塞林很想直接说不,但最后无奈地叹了口气,答应尽快把有关照会发送给元首,请他最后定夺。而拉希德一方面源源不断地为德国供应原油,一方面又在国内大量征集油料与食品,为非洲军提供紧急补给,而且还出动工兵和建筑部队为德军修筑前线机场,那股热火朝天的劲头用隆美尔的话说“超过意大利人5倍!”

拉希德的野心很大,但也恰如其分地用优渥条件锁定了德国——他相信,德国人是不可能不动心的。

1、协助德国承担伊拉克境内石油管道建设;

2、伊拉克境内所有原油产量除满足自身需要外,全部按市场价的8折供应给德国或德国指定的国家,德国以军火、装备、工业技术等偿付;

3、武装伊拉克军队并聘请德国教官和顾问,协助德军在中东地区作战。

这前面几条还是一开始就沟通好的条件,关于与沙特的领土纠纷,伊拉克给了3条提议;

第一,德国协助伊拉克取得不少于10万且与伊拉克现有领土相接壤的土地;

第二,该区域为特殊经济区域,由伊拉克拥有主权,并全权租借于德国,德国可驻军并进行殖民,伊拉克仅派遣部分政府官员履行民事管理;

第三,租借地内一切矿产允许德国开发,前50年利益由德国全占,从第51年开始,德国按每年2%递增向伊拉克移交相应产出。

这些条件看上去比租借地和势力范围还要苛刻,但不要忘了这并不是从伊拉克本土上分化出来的,而是直接从沙特身上割取,更何况,允许德国开矿并占有资源的前提必然让德国拿比较好的地块补偿给伊拉克——双方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

在另一方面,凯塞林也与沙特人进行了沟通,也不知道沙特人的脑子是坏了还是怎么,在领土四面被包围,德军大兵压阵的情况下,虽然向德国表达了“合作”善意,释放了意大利人当初在东非溃败时越过红海逃到沙特阿拉伯的800多名意大利人和25名德国海员,但这种态度在凯塞林看来相当敷衍,别说与伊拉克人的巴结程度比不上,甚至比埃及当局的态度还要糟糕。不但一再声明“严守”中立,不加入轴心集团,甚至连境内美孚石油公司的有关财产和开发区块都不愿意移交给德国,只同意给德方免费发放3个勘探区域。

站在阿卜杜勒-阿齐兹的立场,他选择这样的答复显然是不得已而为之,阿拉曼战役前,他已在多个场合宣布德国人是不可能赢的,必须与英国人、美国人站在一起,同时又授予了美孚公司巨大的开采权并收了钱,因此他现在改口,不见得能获得德国的“谅解”,反而可能失去英美的支持,他不像拉希德本来就是亲德的政治家,他一贯是亲英派,这立场没法动摇。

对他决定做出判断的第二个因素是,虽然轴心现在印度洋很强势,但他认为日本联合舰队不可能一直呆在印度洋,德意的海军力量比起英美还是虚弱些,因此这种优势只是暂时的,一旦英美腾出手来反攻,他认为德国根本顶不住。对美国工业力量的雄厚实力,他有一种本能的畏惧。

最后一点是因为他完成沙特统一也不过10多年,原先各地势力依然蠢蠢欲动,如果他露出胆怯或害怕,一定会被人群起而攻击,哪怕是为了安定内部也只能暂时做出这番表示。他在拼一个赌局:在德国解决波斯和中东所有问题之前,他还有时间——这段时间完全可以拖到英美反攻开始。而他又从秘密渠道得到消息,苏联将出兵15万进军波斯,他认为整个中东鹿死谁手还尚未可知呢。

凯塞林很想教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国王,但现实很残酷,德军在中东力量不足,就连一贯以胆大而闻名的隆美尔也无可奈何地告诉他,短时间内军队的主要矛头只能对着波斯的英军。

英国人都不知道隆美尔的痛苦,他手里的力量也利用到最大限度了,从渡过西奈半岛开始,大德意志师在半个多月时间里转战1500多公里,几乎也到了极限,虽然精神完全是无比亢奋,但装备、补给完全到了极点,要不是打下巴格达拿到了一批油料和补给,然后又在巴士拉缴获了英军的物资,强悍如大德意志师也快要顶不住了,否则现在就不是和第10集团军在阿瓦士对峙而是直接拿下了。

倘若威尔逊上将现在手里有一个类似第1或第7装甲师这样的部队为核心发起反击,完全有可能把德军再推回伊拉克去。可惜他手头现在别说装甲师,连本土师都只有1个,而其他的印度师部队听到横扫中东的大德意志师名头,早就吓得瑟瑟发抖。为补充前线兵力需要,隆美尔迫不得已向古德里安伸手要援兵,至少后者的部队在开罗城下休整过了好几天。在凯塞林的协调下,古德里安同意把第15装甲师给他,而让即将抵达埃及的、由曼陀菲尔少将出任师长的第7装甲师顶替15装甲师的位置加入非洲集团军。

说起来,一直在法国休整补充的第7装甲师在进行新师长任命之前,曾有很多人中将甚至上将争夺这支声名显赫部队的长官职务,但最后在霍夫曼的一锤定音之下,居然是资历最浅,公认为最不可能的曼陀菲尔上校晋升一级后获得了这个职务的任用,曼陀菲尔带着被幸福的苹果砸中脑袋的晕眩感,欢欢喜喜地上任。

按老规矩他是要去隆美尔账下听令的,但这样一来,他就被调拨到了古德里安手下,之前拟定的作战计划与分析也只能作废,但他毫不气馁——因为明显古德里安面临的敌人更多也更棘手,他希望能打几个出彩的战役,一方面不要堕了“鬼师”的名头,另一方面也向各方面证明自己。

面对前线缺兵少将的困难,霍夫曼对此也不能无动于衷,在与蔡茨勒、凯特尔经过商量后决心再次进行兵力调整:鉴于利比亚战事已结束,英国俘虏也在持续押往意大利途中,托卜鲁克方向留守的164步兵师可解放出来,除留下一个步兵团继续看守要塞并监管剩余俘虏外,让已在埃及恢复建制的2个意大利师去利比亚蹲点——反正无论古德里安和隆美尔都不待见这些意大利人,让164师驻防亚历山大港,第20摩托化步兵师驻防开罗,然后再从法国调集正在增补的党卫军帝国师赴非洲支援,要求1月底之前赶到,同时让空军再从国内调集1个战斗机联队,1个轰炸机联队和2个运输机联队赴中东听令。

不是霍夫曼不想调集更多的兵力,实在是中东地区战线拉得过长,物资、补给、装备等补充起来非常麻烦,迫使他只能投入第三帝国最负有盛名的部队,以期待这些部队能发挥最大效果。但这样一来,原本率先打算按照1943型改造的帝国师又泡汤了,相关改编任务再度推迟,有关装备先用于其他装甲师的改编与增补。

收到凯塞林有关伊拉克条件的知会消息后,霍夫曼足足思考了3个小时,最后他做出决定:既然沙特如此不识抬举且又占据了如此重要的位置——这世界上只有他明白沙特土地下面意味着什么,对此,他只能报以雷霆之怒,占领、肢解这个国家。这无关对错,只有利益,现在德国也确实需要在中东地区立威,这个目标就相中了沙特。

“回复:前电已悉,沙特现政权可定义为偏英美国家,必须予以摧毁。同意伊拉克提议,将在波斯战事结束后对此事进行了结,现在可命伊拉克军队越界挑衅,制造事端,同时,接洽沙特内部势力,准备政治变革。”

发完电报后,他呆呆地看着地图,想得有些痴了:这么多油田,该下手哪一块好呢?他要好好想想。

凯塞林收到电报后意味深长地笑了,没有摩擦与冲突,德军怎么有借口介入呢?

拉希德爽快地签署了协议,在他看来,伊拉克部队未必打得过沙特部队,但德国人就在旁边,我动手的话,你沙特是还击呢还是忍呢?

就在沙特、伊拉克、波斯的大棋局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推动时,由于中东局势的巨变,有关土耳其立场问题,再一次成为这个国家舆论和政界关注的焦点,相关推断、论述与小道消息满天飞,参战与不参战、同盟与轴心的话题被反复拿上台面讨论,就在这种气氛中,德国与美国的使节代表,几乎是带着不同的使命,一前一后地来到了伊斯坦布尔。

而德国因为近水楼台的缘故,去的高级代表有两人,一位是凯特尔元帅,一位是外交部长里宾特洛普。(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