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十字 > 第206章 天翻地覆的12月(16)

铁十字 第206章 天翻地覆的12月(16)

作者:月影梧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6:08:53 来源:笔趣阁

“在介绍新的、面向未来型装备之前,我建议大家先看个小玩意枪。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斯大林谈起这个设计时显得很高兴:“这把枪不是我们以前的设计大师和科研权威们制造出来的,是一个负伤复员的战士在业余时间经刻苦摸索研究出来的,在上星期靶场对比试验中取得了好成绩。这充分说明人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是第一位的,只要有了人,什么样的人间奇迹都可以被创造出来。党和各级领导干部今后要特别注重发挥基层一线的首创精神,激发他们的冲天干劲,我们终究会老去、死亡,能不能恢复苏维埃的荣光,实现世界革命的胜利,就要看年轻一代的表现了!在此我要特别表扬勃拉贡拉沃夫同志他没有因这个年轻人起点低、负过伤而嫌弃,为党、为国家挖掘出了人才,我建议授予其苏联英雄的称号!”

勃拉贡拉沃夫中将是全苏装备规划委员会委员,苏联步兵武器权威,担任捷尔任斯基炮兵学院院长并分管步兵武器领域,虽然已算是高级干部,参加三千人大会的资格是有了,但在真正高层中还算非常不起眼的角色,现在斯大林在政治局会议上公开表扬他,他上级的上级伏罗希洛夫元帅也有与荣焉,连忙站起来表示:“我看过这位同志的事迹,完全是自学成才,他还获得过红星勋章,我认为主要是斯大林同志教导有方,他是您的好战士,是党的好儿女!勃拉贡拉沃夫同志完全贯彻了您的工作路线和方针,一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各个岗位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勃拉贡拉沃夫中将挖掘的人才是卡拉什尼科夫,卫国战争时期年仅22岁的卡拉什尼科夫被召部队担任t34坦克车长,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虽被挽救过来,从此却成了残疾人,右手一直都不能活动自如,当然也丧失了继续开坦克的资格。

在医院里有人问他“为何只有德军才有自动步枪,而我们就连老式步枪都供应不足?”这顿时激发了卡拉什尼科夫设计一种全新自动步枪的奇想。出院后他归队要求战斗而未获批准,养伤期间的卡拉什尼科夫决定到以前工作过的铁道机车修理站,一边工作一边摸索枪械设计,在简陋的小工棚里手工打磨了一支自动步枪并专门送到捷尔任斯基炮兵学院进行试验和评审。

评审委员会认为步枪机构过于复杂,整体性能上未超过"bo bo"沙冲锋枪,但这个不成功的设计引起勃拉贡拉沃夫中将的重视,并亲自推荐卡拉什尼科夫到高级步兵枪械学校接受专业深造,1944年年初,在经历无数次试验失败后,25岁的卡拉什尼科夫设计了一种62mm半自动卡宾枪。由于德军开始大量装备stg43,对前线苏军造成了极大心理压力,"bo bo"沙已难以应付,停战后全苏装备规划委员会立即提出设计全自动步枪的要求。

卡拉什尼科夫参考了stg43的结构,并结合自己的半自动卡宾枪的基础设计,突击几个月不眠不休,拿出一种全自动步枪ak44并送去参加国家靶场选型试验。在极限射击评审中,ak44(见下图)的出色表现让在场众多评委刮目相看:连续射击了5万发子弹,虽然枪管打红了,可射击精度却没什么大变化,其他竞争对手的样枪打几发后就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完全打不响。

评审委员会非常仔细地计算、统计试验结果,对每一组射击数据进行对比,将全部数据整理成综合报告上报,并一致认为:“推荐卡拉什尼科夫上士设计的62mm突击步枪在进行必要修改完善后列入正式装备。”

红军在30年代曾有过装备全自动步枪的设想,但当时认为弹药消耗太大、不经济,大规模装备不具备可行性而压制了下来,现在既然准备搞“小而精”的军队,自然不能放过一切增强单兵实力的武器。

而卡拉什尼科夫这种出身基层,自学成才的武器设计师更符合斯大林的胃口和政治工作宣传,再加上他设计的步枪确实也表现不错,斯大林已准备再捧一个苏联英雄出来。

除了突击步枪,总参谋部和装备规划委员会也建议发展直升机、喷气机和火箭,特别是喷气机,他们认为是重中之重。

现代宇宙航行学的奠基人、俄国人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预见了喷气推进开拓了航空器的新前景。这让苏联在上世纪30年代德、英、意等国开始研究喷气推进技术时并没落于人后而是同时开始着手这项工作。

起初从事研制喷气推进实验工作的主攻方向基本上是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最具影响力的是航空发动机专家fa仓杰尔,在19301933年间研制出苏联最初的喷气推进式发动机,但未被采用。30年代末,am伊萨耶夫和ps杜什金两位设计师研制出液体燃料火箭喷气发动机,后来安装在专门制造的飞机上进行过试验,依然没得到应有重视。

不过后续设计师并未气馁,年轻的工程师阿尔希普米哈伊诺维奇尤里卡在无法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的情况下,于1937年自行设计第一台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经过数年努力,解决大量技术难题后,研制出苏联第一台pд1涡轮喷气式发动机样机,并在1941年4月拿到继续研制许可证书。但就在这时,战争爆发了,涡轮喷气发动机研制工作被迫中断。

当时所有的工作重心都转入到活塞机的研发中去,对暂时看不见战场运用的喷气机只能束之高阁,这个决策虽然是政治局下达的,但包括尤里卡在内的所有设计师都表示理解和支持。但当me262喷气式战斗机出现后,苏联最高统帅部才认识到他们错过了什么,显得后悔不迭这也是斯大林在大会上公开检讨的内容之一。

ps:本书被起点屏蔽,最新更新可在微信公众号“月影梧桐”上免费浏览,欢迎关注

而南非战役乌鸦和突抓鹰大放光彩的表现更让所有人看到了喷气机时代的威力和曙光,为此斯大林亲自下令将尤里卡请来主持喷气式发动机研制工作。但一切全新开始,难度很大,尤里卡早期的作品复制倒是很快就成功了,但显然这么小的推力是不可能用于实战的,必须要有突破性进展,经过争论和多次讨论,决定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尤里卡带着一帮工程师继续钻研国产化新型动力,另外再组织一帮专家采取仿制的方法加快喷气机研制速度。

德国的喷气发动机虽好,但拿不到图纸和实物也是白搭,经过向美国提出请求后,由于苏联前期提供is1图纸在先,后面又交付了t43/85和is2的图纸(t44和is3的图纸显然不可能交出去),然后还在帮助撤离飞行员和高级将领等方面进行了有效配合,面对苏联请求,美国决定投桃报李,给予苏联一批喷气发动机实物和技术图纸,考虑到苏联稀有材料也短缺,还破天荒送了20多吨材料全部空运,运输费用比货物价格还高。

美国给的是用在格罗斯特流星上的哈维兰德喷气发动机,虽然不是最好的一批,但对苏联而言也是如获至宝,立即展开研究和摸索工作。

至于火箭项目和有关火箭发动机的援助请求,美国人表示爱莫能助,反过来问苏联有什么值得交易的情报,苏联外交官两手一摊,表示自己也没有,完全零起点,美国人不疑有他,认为苏联的技术水平确实搞不出来,也就从此不提。

但实际上,外交特使在这个问题上是撒了谎也可能他什么情况也不知道。苏维埃是有火箭项目的,而且已有了阶段性成果,只不过这个成果在监狱里。

肃反开始后,苏联火箭研究权威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被打成“现行***”投入大牢,押赴西伯利亚从事重体力劳动,原本内务部是要将其处决的,但这个报告到斯大林手里后压了下来,变成关押。

与科罗廖夫一同入狱的有一堆设计师,其中包括著名飞机设计师图波列夫,卫国战争开始后,面对装备领域的极大压力,大部分科学家都被安排出来工作。图波列夫多次请求才使得科罗廖夫脱离死牢并重新开始研制火箭,身份仍然是囚犯。每天工作长达12小时,工作和住地警卫森严,他们之间不得随意聊天,毫无行动自由。就是在这种恶劣条件下,科罗廖夫成功地设计了苏联第一代火箭,到1944年时,性能虽然比不上v2,但比起美国火箭那坑爹的成功率,可靠性高明得多如果也是这么低的成功率,早就被暴跳如雷的装备委员会处决了。

在德军大规模使用火箭后,坐不住斯大林也指示加速研究。虽然将科罗廖夫打成现行***是上头的意思,但贝利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在大会上承认犯了“肃反实际工作扩大化”的错误,请求斯大林同志和党中央原谅,英明领袖当然从善如流,立即批准解救一批“***分子”,给他们恢复名誉、摘掉帽子、补上待遇。当了7年死刑犯的科罗廖夫摇身一变,一下子成为苏维埃火箭技术不可多得的“技术权威”,变成享受中将级待遇的党的高级干部。

犯了错误、深刻反省的贝利亚同志依然是忠诚的布尔什维克战士,需要在政治局委员这种位置上发挥更大作用。

完美破,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uu小说),各种小说任你观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