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十字 > 第205章 天翻地覆的12月(15)

铁十字 第205章 天翻地覆的12月(15)

作者:月影梧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6:08:53 来源:笔趣阁

南线战役和雷神之锤集团军的精良装备给红军冲击很大,不过有一点他们是确信的:自己和德国人在坦克领域一样都是在玩“中重结合”、“高低搭配”套路,这说明发展路线是正确的不管什么时候,路线正确总是压倒一切的评价标准,比什么都要紧!

无疑给了东俄坦克工业不小底气,再加上美国向红军求援并要去了is1样车和全套图纸,还在m26坦克上嫁接使用的消息更坚定了他们的信心如果这个世界上坦克搞得最好的是德国人,那第二名一定是苏维埃。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对下一阶段的战略形势,政治局已多次开会研究讨论,大家基本赞同斯大林老爹的判断:德国当前的战略重心是分裂苏联、巩固欧洲联盟、压制美国,在这几个目标达成前,德国不会再向苏维埃进攻,甚至还反对日本或西俄的进攻这会破坏德国的战略部署。因此,实现35年,甚至810年的短期和平是有可能的。苏维维当前最凶恶的敌人固然是德国,但真正具有现实威胁的只有日本和西俄,所以军事准备依然必不可少,甚至要把军事力量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地步,搞“先军政治”。

具体到坦克领域,现在苏维埃面临全线被压制的不利状态:中型坦克中的t43/85打不过豹式;重型坦克中的is1/2又打不过虎式/虎2,急需破题。

主管坦克工业的人民委员马雷舍夫汇报道:“从近期战争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坦克时代并没真正过去,恰恰相反,未来对坦克的需求会更趋向于全面和高性能。当然依靠数量取胜的时代已过去了,现在是质量和性能第一的时代。”

马雷舍夫的话当然迎合了上意:现在东俄工业产能低、基础条件差、人口少、军队数量也少,再玩坦克海力不从心,不过搞一些少而精的装备还是能办到的毕竟东俄不用将钢铁用在海军上,短时期内不打仗,有几百万吨也够用了,新的钢铁厂正在如火如荼地新建,原有钢铁厂也在将从西面搬迁的工业设备用于扩建、翻新,他相信能完成当年“产量翻番”的宏伟目标。

华西列夫斯基代表总参谋部补充道:“陆战还是要依靠装甲力量解决问题,德军闪电战0的威力只是打败了试图依靠防线层层扼守的盟军部队,在贯穿防线后,真正形成战场威慑的依然是地面传统部队,他们最终分割包围并消灭了对手。当然,这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发展空地一体的力量,后者是如虎添翼的力量倍增器,装甲、步兵、炮兵力量是根本!”

“新的t44坦克,我们考虑进行修改后安装100mm的坦克炮这不仅能压制德军豹式坦克的火力,而且对其虎式也有较强的实战和破坏作用。”

从整体来看,t44确实非常精良,继承了t34系列整体外形低矮、内部布置紧凑、拥有大倾角车体首上甲板、动力一传动装置后置和克里斯蒂式大直径负重轮等特点,同时在发动机横向布置、扭杆弹簧悬挂装置和车体侧面垂直装甲板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这些创新其实早就探索出来,本可以用在t34的改进上,但因为战事紧张且要保证前线数量,所以一直不采用,现在完全都可以用上了。

与历史不同的是,由于虎豹的突出威胁,t44在设计过程中就推翻了85mm坦克炮主设计,上来采用100mm坦克炮虽然122mm口径似乎更大、更具有威力,但实际由于弹药分装导致射速降低使威胁大打折扣。

整车战斗全重为5吨,乘员依然为4人(车长、炮长、驾驶员和装填手),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和原有体系一脉相承。

由于采用新坦克炮,第520设计局将t44坦克炮塔直径增大到1700mm,并设计了新型铸造炮塔,顶部装有7mm高射机枪,车体侧面装6mm厚的侧裙板,试验中发现操炮困难,又研制了新炮塔,将炮塔座圈直径进一步扩大到1825mm,这才使得新炮塔比较好用

基于t44的技术储备和其他改进建议,还在酝酿下一代主力中型坦克t54的设计。

如果让霍夫曼来评价,他一定会感慨时代力量的强大:t43/85是德军坦克冲击后第一种产物,t44/100现在看来是第二种,这款坦克除人机功效和生产通用性外,在攻防两端已压倒了初级版豹式。

不过德国设计师也没闲着,利用虎2的研发成果迅速推出了豹2:使用735匹马力的迈巴赫hl230p30发动机,装备88/l71坦克炮,将正面装甲加厚到100mm,其他各面装甲也不同程度加以提高,改进后豹2重量从38吨上升到42吨,大多数人认为如果综合考虑火力、防御、机动性能的平衡和全面,豹2综合实力已压倒虎式,且豹2生产速度可达500辆/月以上。

霍夫曼同意了这个请求,决定从1945年3月起,在关闭4号坦克生产线基础上,将豹式全线转产豹2(此前虎式早已全部转产虎2、虎3),手头虎式可向各轴心盟国出售。

现在不仅是日本、意大利、伊朗,连罗马尼亚、匈牙利、法国、西班牙、比利时、伊拉克等都买了一些虎式去,大多数国家是为了充门面,只有法国还想着拿去研究研究,看看能不能为本国坦克工业创造点什么又价值的产品单纯为德国打工、装备不是法国人应该具有的地位。

甚至囊中羞涩的西俄也对虎式跃跃欲试,英国人其实也想要,但实在拉不下脸开口既然你不开口,军备部就装不知道。不过施佩尔很清楚,只要英国人想买,柏林不会卡住不放的处理完这2000多辆虎式才能收资金,为后续军备生产开辟道路。

对于t44/100的整体设计和数据性能,政治局众人都表示赞同,斯大林希望能够在1945年3月份实现量产,数量不小于150辆/月。这种迫切要求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苏维埃这几个月来为筹集粮食度过难关,逼不得已时把b2柴油机、t34坦克底盘都卖了好大一批给日本,再不赶紧对坦克进行升级换代,别说比不上一直压制自己的德国,就连对日本的技术优势也会逐步丧失,这才是可怕的后果。

比起卖给日本,斯大林更愿意卖给中国的国共两党,可惜这两家都拿不出太多钱、太多粮食来交易坦克,而且贸易道路被日本人把持着,只能面向日本进行交易。不过他也将手头一批过时的t26\t70\装甲汽车\老式榴弹炮\马拉重机枪卖给了中国方面,日本只按标准抽了通行税和服务费就将货物运输到了指定地点,其他没有任何阻拦。

这种做派让斯大林越发不敢忌惮:日本在印度的统治正在持续巩固中,在华谋求退出,这么庞大的力量既不裁撤又不用于其他方向作战,是不是准备将矛头对准苏维埃远东部分?

除中型坦克外,他对重型坦克设计格外上心,几个军方将领对此也表示热衷:现在苏维埃搞不了数量建军,也玩不起大纵深突击战役,但搞质量建军、维持短促突击却可以尝试下。

于是便有了is3重型坦克(见下图),最开始有两种设计,

ps:本书被起点屏蔽,最新更新可在微信公众号“月影梧桐”上免费浏览,欢迎关注

第一种是科京小组的设计,亮点在于新型首上装甲由两块很大的装甲钢板焊接而成,中间突起,可使车首前装甲在面对从正前方入射炮弹时获得更大倾角,增加跳弹概率。不过后面炮塔沿用了is2设计,只将炮塔前装甲和防盾厚度增加到了180mm,为平衡吨位上升,科京试图安装600650匹马力的大功率发动机,甚至通过秘密渠道向美方求援。

美国虽有600650匹马力发动机设计,也愿意向俄国输出,但无论尺寸还是重量都超过了设计规范,最后只好继续沿用b2的后续改型в11nc3柴油机。

第二个设计是转移到后方的基洛夫工厂提出的,特点在与众不同的球形炮塔(杜霍夫设计),该炮塔宛如一个扣过来的汤锅,容易使穿甲弹发生跳弹,比侧面垂直的炮塔防弹能力更强。这种球形炮塔外形虽然厚度为150mm,但却显著减小了炮塔内部空间,该设计中,车首前上装甲采用的依然是单一倾斜装甲,但厚度达110mm。

总体而言,科京的设计使坦克车首避弹性能增强,基洛夫工厂的设计使炮塔避弹能力增强,圆滑马雷舍夫深知两家哪家都不能得罪,同时也觉得各有各的道理和长处,便要求把具有较好防弹外型的科京型车首和杜霍夫炮塔结合起来。

在皆大欢喜的情况下,新式重型坦克诞生了,这就是七三工程重型坦克is3坦克的原型。

众人看了设计图、听取了有关介绍和补充说明,为生产is3重型坦克开绿灯,要求进一步优化性能,从1945年5月起每月生产不少于50辆,一旦国民经济有所改善和提升,准备将生产数量迅速翻倍。

完美破,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uu小说),各种小说任你观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