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十字 > 第二章 第二次航空军备重整案(中)

铁十字 第二章 第二次航空军备重整案(中)

作者:月影梧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01:34 来源:笔趣阁

现在机体订单的大头显然是沃尔夫公司拿定了(其余公司可以获得授权生产),但发动机订单显然是让人异常眼红的。

“尊敬的元首,虽然bf-109系列后续发展遇到一些瓶颈,但我们公司并非毫无作为,能否在看了我们的最新设计后再考虑下订单?”梅塞施密特博士用一个平淡但又不甘的语气插了话。

“当然,博士,这只是一个规划,事情尚未最终定局,您完全可以畅所欲言。”

“首先是我们针对bf-219项目的改进与提升。”

经过前线多轮试飞与风洞验证,梅塞施密特公司将零式战斗机的改款发展成为bf-217,这个升级改进版与最初型号相比,除翼展与机长之外整体变化不大,但优化后的最高速度提高到了629公里/小时(舰载机因为多着舰设备,重量也更重一些,所以只有615/公里小时)。虽然比不上bf-109g系列目前最高670公里的时速,但短腿病却治好了,不挂副油箱的航程妥妥地超过了1500公里。这次京特-拉尔在顿河上空的闪电战更为新型号进行了实践背书,他完全将这种飞机的灵活、持久发挥了出来,所有经过试飞的飞行尖子们都坚持同一个观点,在目前的东线战场上,3500米以下低空狗斗包括最新的拉5在内,没有一款苏联飞机是其对手。里希特霍芬代表的海军航空兵也认为bf-219的价值远远超过了bf-109t,如果最大速度能更快一点就几乎是完美的舰载战斗机。

宝马公司也看到了这款飞机的潜力。一直在为该型号发动机进行系列先进化改造:包括将化油器改成缸内直喷,考虑增加机械增压——德国涡轮增压的技术虽然一直没过关,但机械增压却非常稳定。他们乐观预计新发动机在增重不超过100公斤的前提下马力会提高到1700匹,预计届时速度会轻易突破670公里每小时(舰载机660公里左右)。

在现在这个形势下,空军的战术指导思想也开始发生了变革:准备进行分层作业,考虑将4500米以下的中低空战斗与护航任务完全交给bf-219执行,4500米以上的截击、突击和bz战术交给fw-190执行。这种新策略最大的受害者就是bf-109——原来似乎各方面能力均衡、什么活都能干的bf-109一下子失去了市场,而其短腿特点却暴露得更加明显,梅塞施密特博士虽然在介绍bf-219的特点。脸色却一直不太好看。

在这次会议前,梅塞施密特公司针对英美重型轰炸机的威胁特意安排了针对高空性能突出的bf-109h计划,但有fw-190d计划珠玉在前。bf-109h无论数据还是开发时间,都没法与谭克博士的新设计相抗衡,这样一来这种高空改进型还没走下绘图板就完全被报销了。

不过梅塞施密特博士也没有完全放弃抵抗,他介绍道:“在这次利用日本技术生产飞机的时候。我们也使用50岚金属进行了新型机体材料的研究与验证——这种金属与帝国常用的航空杜拉铝相比增加了镍、镁成分。其优缺点十分突出,在重量一致的前提下拥有更高强度,但更容易着火。我尝试着利用这种特性为bf-109整机进行重新生产,得到了全新改型。”

他很快拿出了全新改造的bf-109i,相比g系列整体减重240多公斤,然后又将油箱加大到了700l的规模,通过风洞实验进行了大量外观调整,连铆钉的大小都调整过了。不过博士采取的减重措施与日本思路不同,由于不受发动机功率的桎梏。他不是简单地利用打孔减重,而是在支撑结构的细化与强化上下了大工夫,整体结构强度依然保留了原来水平。

霍夫曼问道:“既然这种新金属很有用,配方也是帝国转让给日本方面并由其改进的,为什么我们自己不用。”

施佩尔苦笑道:“不是我们不想用,最大的关键在于帝国缺乏镍资源,因此我们原来制造飞机的铝合金都不用镍的,剩下的镍资源都集中送给了坦克装甲与军舰装甲。”

“原来如此。”与会众人都表示了理解。

霍夫曼笑道:“那现在应该不成问题了吧?在芬兰镍矿开采后,我们会有足够的镍资源。”

在上一轮资源开发计划中,霍夫曼将芬兰科塔拉蒂镍矿带透露给了施佩尔,并且与芬兰政府形成了一致意见,由德国全额投资开采机械并安排足够的波兰劳动力进行开采,芬兰人负责日常管理,获得成果一家一半,德国可用市场价8折向芬兰购买其剩余部分。

“完全可以,不过要等到明年6月份以后该矿才能量产了。”施佩尔想了想说道,“日本人会送我们100吨镍,这部分差不多可以出8000吨左右新金属合金,是否可以考虑做为机体材料——最起码亨克尔的he-218肯定是要用这个材料制造的。”

“可以。”霍夫曼当场拍板,“新飞机都可以用这种金属,包括谭克博士的型号在内。”

“那bf-109i系列呢?”

虽然挂了i的标志,除了在外形上与bf-109还保持相象外,说起来几乎是重新设计的一款飞机,主要支撑、构件甚至连铆钉都是特制的纤细版(同强度减重),梅塞施密特博士心里完全没底。

霍夫曼陷入了沉思:目前bf-109的地位非常尴尬,因为战术运用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这款开发于30年代的功勋飞机定位发生了动摇,其高空能力不如fw-190系列,低空能力不如bf-219系列,虽然似乎截击、护航、低空缠斗等所有职责都能承担,但显然没有一样是最拔尖的,唯一的优点是技术成熟、生产工时低,飞行员操作也比较熟练,当然经过博士的魔改,新型号能有效发挥长处,但这几乎等于全新的设计,模具、生产线、专用设备几乎都要更新,生产工时与成本低的优势立即就不存在了。不过换个角度想问题,就技术指标而言bf-109依然属于先进行列,完全可以大规模出口,包括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在内都可以采用,特别是意大利的飞机现在都不行,急需好飞机进行防空。

在施佩尔眼中这是一个很难取舍的计划,完全是两难:继续按照原规格生产bf-109,则高空比不上fw-190,低空比不上bf-219,偏偏腿还是最短的,当然成本和工时是最高效的,如果生产i系列,虽然性能、航程都有了优化,但各类配件除发动机以外连包括铆钉在内都要重新生产,等这个工时水平再降下去,没有1-2年根本不可能。他沉吟了半天,最后还是把询问的目光投射到霍夫曼身上,奔驰公司非常紧张,这和他们是密切相关的——少2架bf-109飞机就意味着少3台发动机的生意。

“继续削减bf-109的订单,同时冻结该机型后续修改,整体设计维持在g型号上,1943年可以考虑3000架左右的生产任务,削减下来的数量转移到bf-219上去。”霍夫曼解释道,“我们需要有更好的飞机,但我们的盟友还在用劣质产品,他们空军规模不大,不可能类似我们一样装备数量众多、用途单一的航空部队,可以把这款飞机向他们推广,意大利人、罗马尼亚人、匈牙利人、芬兰人一定会非常乐意接受,而因为生产成本较低,我们可以从这些国家换取战争所需要的其他更有价值的物资。”

梅塞施密特博士感到心中一阵凄凉,呼风唤雨的bf-109系列居然沦落到依靠生产成本低的优势向周边国家推广的地步,不过霍夫曼显然不想让博士失望太多,接着安慰他道:“虽然i系列成为陆军新一代主力战斗机的希望比较渺茫,但在舰载机领域我认为还是有优势的,万一bwm公司对bf-219发动机改造不成功,i系列可以立即顶上,同时me-262的定型要加快——这是德国战斗机的未来。”

一听霍夫曼说到喷气机,博士的脸色又好看了不少,他拍着胸脯保证:“最迟不晚于3月份,我们的量产喷气式飞机就可以交付空军。”

对梅塞施密特公司来说卖给谁都无所谓,反正一样生产,而且订单从bf-109换成bf-219后,公司利益依然可以保证,但这急坏了奔驰公司,他们虽然在新款俯冲轰炸机he-218系列上扳回一局,如果bf-109订单减少,他们的发动机生产就麻烦了。

霍夫曼仿佛看出了他们的心思,安慰道:“不必担心,根据计划我们要向日本交付1000-2000台航空发动机,而且日本人还可能继续订购,因此db601系列国内用不上的也可以出口。”(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