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十字 > 第九十三章 曙光(2)

铁十字 第九十三章 曙光(2)

作者:月影梧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6:08:53 来源:笔趣阁

“**员们、共青团员们,立即行动起来,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落实党的工作部署与斯大林同志的指示,积极、稳妥、高效地协助一切有需要的国家机构和人民群众撤退……”

“我们要全面、干净、彻底地坚壁清野,不让德国法西斯得到一粒粮食、一滴油料、一处干净水源……”

“把东西全打包带走,带不走的销毁,不能销毁的就地掩埋……”

“卫戍司令部再次重申,10月5日中午12点为古比雪夫最后撤离时刻,任何阻挠撤退、破坏坚壁清野的言论和行为都视为对革命的破坏,任何列入撤退名单的人员拒绝撤退都视为投降变节,可立即依照《刑法典》处以最高保卫措施!(死刑)”

“同志们、群众们,我们要相信党、相信红军,进一步紧密团结在以斯大林同志为领袖的党中央周围,用一切办法与法西斯匪徒斗争,今天暂时撤退是为了明天胜利地归来——缩回去再打出来的拳头总是更坚强、更有力!”

古比雪夫卫戍司令西蒙诺夫中将迈步在城市中央,仔细打量着这个他十分熟悉的地方,一边又不无惆怅地聆听高亢的高音喇叭,对未来何去何从没一点确定性认识。

他是2年多前从莫斯科搬迁到古比雪夫的,当初为应对德军的疯狂进攻,斯大林下令把所有不必要的国家机构和外国机构全撤退到古比雪夫这座伏尔加河河畔的美丽城市,甚至连列宁同志的遗体都从红场迁出运到这里。除这些机构外,所有莫斯科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博物馆、美术馆等重要物资和文物全转移到了古比雪夫。

这里不折不扣地成了苏联的后方首都和世外桃源,享受着战火中最高等级的物资供应和保障,同时又拥有充足的各类资源(包括军队),哪怕全苏粮食供应最紧张之时,古比雪夫也没出现饿死人的情况——这里要么是重要的国际友人,要么是党和国家的干部,要么是重要的知识分子和其他党的支持者,怎能出现饿殍遍地的情形?

古比雪夫最开始搬迁时一片慌乱,随着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和前线战事的稳固,后方留守人员又开始乐观起来,不但迅速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教学秩序,甚至还发动义务劳动新建了许多娱乐和休闲设施——毕竟大家都是在莫斯科里待久的,特别无聊的日子会过不下去。

围绕战争的工作转向很快就出现了,既然战争是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其他不紧急、不重要的工作开始向后排,甚至大幅度减少了资源和资金供应,各部门都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与自身职能略有关系同时又契合战争实际的方面。比如文化部美术系统出版、印制了大量反映前线战事的宣传画、海报,音乐和戏剧系统也不甘示弱,连续不断地有反映战争故事的戏剧、歌剧、舞蹈等作品上演,而作家和文联系统更写出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作品。

又比如宗教和民族事务部门,一方面从档案、历史文献中寻找证据,论证伟大的苏维埃联盟体系所有民族都是一家人,强调团结起来共同反对德国侵略;另一方面又为斯大林同志放逐、处分部分民族寻找依据,说明他们在历史上就是统一事业的破坏者,有分裂主义的历史传统和现实行为。总而言之,党中央呼吁什么,古比雪夫很快就能响应号召并发动宣传。

在这种情况下,古比雪夫的文化、宣传、教育事业空前繁荣,再加城市规模比莫斯科小得多,很多原先不太熟悉的部门和人员开始走得很近,互动交流频繁,领导同志原先高高在上的特权也暂时消失,各方面都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直担任卫戍司令的西蒙诺夫曾以为这只是一个简短的过渡时期,古比雪夫的机构和人员很快就会重新回到莫斯科,没想到两年多过去了,这些机构与人员不但不能搬回去,还要迁往更遥远的地方——西伯利亚的鄂木斯克。这不由让他悲从中来,但他没有时间悲伤,组织撤退的工作全压在卫戍司令部身上。两个月来他为完成撤退工作花费了无数心血,总算没酿成什么大差错。

“列宁同志的遗体安全抵达了么?一路情况怎么样?”他转过头问自己的机要参谋。

“9天前到的鄂木斯克,总体情况良好。”

“各类文物、藏品和重要档案运输得如何了?”

“已全部运输完毕。”

“人员和机构疏散呢。”

“提前批、第一批、第二批和第三批已完成,第四批正在运送过程中,第五批也就是最后一批在有条不紊地集结、转移中……”

“各机构的领导同志和重要人员有没有闹情绪或不愿意撤退的?”

“都安顿好了,没有问题。”说这话时机要参谋满脸苦笑,听说德军有可能要占领这里并安顿人员撤退时,国家机构里的老爷们顿时炸了锅:没人不愿意撤退,只有抱怨自己不在优先撤退的名单上——领导同志的特供虽然暂时消失了,但优先撤退的权力可不会减少。

让司令部头疼的是如何安排撤退,某些大人物撤退时恨不得带上一切家当:高档家具、三角钢琴、波斯挂毯、名贵瓷器,以及不知道从哪个国家仓库里顺出来、“替国家保管”、“带回家学习鉴赏”的古董和油画。各种打招呼、走后门、批条子、下文件的行为纷至沓来,义正言辞地要求卫戍司令部为本机构提供更多、更快、更优先的运输能力,把卫戍司令部上下折腾得够呛。

这里每个人物都是不能得罪的,谁知道有没有人会手眼通天将情况捅到莫斯科去,西蒙诺夫是老布尔什维克,内战时就是斯大林的警卫营营长,各方面关系处理得井井有条,为人办事极为稳妥——否则斯大林怎么放心让他在古比雪夫担任卫戍司令?

他不担心有人找他麻烦,但在这种关键时刻如果还有人因这种小事给斯大林、朱可夫或华西列夫斯基同志找麻烦,他感觉自己对党和人民就是在犯罪!斯大林同志把自己安排在古比雪夫就是要妥善做好这一切工作的,还给了自己足够的权力,他不能抱怨,更不能叫苦叫累。

他以极大的毅力和能力完成了各项工作,客观上德军快速推进也起了促进作用,听说德军已打到了伏尔加河对岸,很快就要渡河进攻,那些唠唠叨叨、纠缠个没完没了的中层干部们才悻悻然放弃把他们家里破烂家当全搬走的念头,只想着赶紧溜走。

度过无数个不眠不休的夜晚,最近一周以来连轴转几乎没一分钟合眼过的西蒙诺夫终于在上午抽空找了个时间好好休息了下,本想着2小时就起来,没想到实在太困,警卫员不忍心叫醒他,特意让他多睡了2小时,一直拖到中午11点才起床。好在也没太多事,部下和副手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他没为难自己的警卫员——他也是警卫部队出身,只轻描淡写地批评了几句。

城市中心的广场上还余留着德军轰炸后的痕迹,西蒙诺夫迎风站立,忍不住叹了口气,问道:“敌人到什么地方了?”

“浮桥基本架设完毕,马上就要渡河,为阻挠我们快速撤退,敌军对铁路线、公路线进行了大规模轰炸,好些车辆中弹。”

“中弹车辆一律推翻、摧毁,不能留一点有用的东西给敌人。”片刻后他又自我解嘲般地说道,“估计德国人也看不上那些破烂……”

机要参谋不知道该怎么接这句话。钟楼敲响了12响,最终撤退的时间终于来临了,西蒙诺夫原本如释重负的表情顿时变得严肃起来,转过头喊道:“彼得罗夫斯基,我给你2小时,带上警卫团挨家挨户去搜索,如果还有人没撤退,必须逼迫其撤退,否则……”

“报告内务部队核实后执行最高保卫措施。”对方马上补上一句。

“来不及了!”西蒙诺夫牙关紧咬,从喉咙里挤出一句话,“不管是谁,就地格杀勿论!”

“这……”

“有难度么?”如同剑一般锐利的眼神立即刺了过来。

“是,保证完成任务!”

“傍晚6时结束全城巡查,深夜12时卫戍司令部和警卫部队作为最后一批撤退,该干什么你知道吧?”

“执行焦土计划!”彼得罗夫斯基赶紧应了一句。

“很好,就这么办!”西蒙诺夫用力挥挥手,示意对方可以行动了。

事实证明他的命令很有必要,确实还有漏网之鱼没撤退,在警卫部队枪口下都乖乖登上了撤退列车。下午6时开始,警卫团连同工兵部队开始在全城浇上煤油、埋设炸药。

夜里11时45分,3发红色信号弹飞上天空,工兵狠狠压下了随着巨大的轰鸣声,古比雪夫笼罩在一片尘土飘扬中,爆炸迅速引发了大火,从远处望去,整座城市烈焰沸腾、陷入熊熊燃烧之中……

最后一列火车开拔了,西蒙诺夫望着不断远去的城市,心中暗暗念叨:“别了,古比雪夫,总有一天我会回来……”(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