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重生神雕之武家兄弟 > 第100章 终游华山

重生神雕之武家兄弟 第100章 终游华山

作者:玉匠人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02:44:06 来源:笔趣阁

“之后的行程,我大概规划了这么几条路线,你们听听看,喜欢哪个,我们商量一下就选哪条。”武敦儒早有打算,于是一一道来。

“第一个,我们大概游览一下关中美景,见识一下关中各路好汉,之后一路向西南方向而去,过汉中,游玩巴蜀之地,再去大理,会我们老家看看。”

“第二个选择是直接南下,过襄阳,一路往南,然后顺着沿海城市再回桃花岛。或者第三个我们北上,深入蒙古鞑子的地盘,一路北上到师父少年时呆过的草原上去看看。”

“都不好!要不这样,我们先北上到草原转一转,然后再去大理,最后沿海返回,这样结合三条路线,就能更好的历练了!”郭芙贪玩的本性发挥到了极致,居然难得的聪明一次。

“你说的倒好,那要花多长时间啊!”武修文其实心里也比较赞同这个选择,只是他也知道这样一来耗时长久,武敦儒不一定会同意。

“敦儒哥哥!其实我们出来的时候也没有说明具体时间,我们就先边走边玩!大不了到时候爹爹催的太急了,我们在返回就好了嘛!”郭芙嘟着小嘴,央求道。

武敦儒想了了想,又看看武修文和程英的神色,知道他们都很期待如此行动,于是无奈笑了一声道:“好吧!好吧!难得出来一次,就依你们的意思吧!”

武敦儒看着武修文几人欢呼雀跃的样子笑道:“那我们就先去华山吧!上次我们打算去华山,遇到了百损道人,受伤之后最终没能登顶华山,很是遗憾啊!”

定好了路线,一行四人就不再逗留,一路下上,径直往华山方向而去。如今的陕西地界已经全部落入蒙古人凶残的统治之下,蒙古人把治下各族人分等定级,蒙古人是一等,色目人是二等,而汉人处于社会最底层,备受压迫,生活极度凄惨。

四人一路行来,所见所闻尽是民不聊生,惨不忍睹的场景,人民生活状况之悲惨比三年前更甚!比之江南南宋朝廷的夜夜笙歌更是天差地别。

武敦儒暗自感叹,怪不得师父郭靖会竭力抵抗蒙古入侵,直到自己身死为止,可能是他自幼生活在蒙古,又曾随蒙古军南征北战多年,深知蒙古人之凶残,统治之野蛮。

所以为保汉人江山免遭涂炭,为保大好河山免遭铁蹄践踏,才矢志不渝,力守襄阳,最后更是与襄阳城同存亡,他若是要离开,谁都拦不住,只是也许他不忍心看到同胞被血腥统治的那一幕,所以他情愿赴死。

本来,武敦儒和武修文穿越重生而来,那时各民族和谐相处,蒙古人的统治只是教科书上的文字。对于抵抗蒙古入侵的认识并没有那么深刻,可是当他们亲眼所见之后,感受到那种切肤之痛,内心深处也不由升起强烈的不满与愤怒。

对于郭靖的所作所为更加理解,更加赞同,更加支持。他们的内心在呐喊:不!这大好的江山绝不能落入这群野蛮人的血腥统治之下,华夏几千年的文明传承绝不能险些断送在铁蹄之下。

决不能让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随着陆秀夫背负少帝赵昺,投海自尽,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崖山之后无中华”的惨剧再次发生。

绝不能让这野蛮的异族统治了中华大地,残害汉族儿女!当这沉甸甸的历史重任真真实实的落在心头,感觉到与郭靖一样的责任感,肩负着汉族千千万万百姓的生死存亡,承担着延续中华正统文化传承的重任时,武敦儒和武修文的心中沉甸甸,压得难受。

这也许就是所谓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当他们心知肚明郭靖这位侠之大者的抉择,当他们清清楚楚的知道历史发展的脉络,当他们刻意回避了这么长时间之后,突然现实血淋淋的摆在面前的时候,他们的抉择是多么的艰难!

也许是感受到了武敦儒和武修文心中的沉重,程英和郭芙安安静静的守在一旁并不说话。

经过的长时间的思想斗争,和兄弟间的几次彻夜长谈之后,几日后的这一天清晨。程英和郭芙再次看到来到客栈院落中的武敦儒、武修文二人时,突然间觉得他们似乎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脱胎换骨般变化。

在突破黑暗的第一缕晨光的照耀下,兄弟二人的眼神是如此的明亮,是如此的神采飞扬,朝气蓬勃。尚在发育中的身躯,却怪异的显得如此的高大,就连武修文的气质都是如此的沉稳,有如一座直顶天地的高山。

“敦儒哥哥、修文哥哥你们……你们怎么了?”郭芙呆呆的问道。程英在一旁也露出关心的神色。

“呵呵!没什么,只是想通了一些事情,觉得神清气爽,心情很好!”武敦儒微微一笑安慰二女道。

“没事就好!看你们这两天魂不守舍的,还以为中了邪了呢!”郭芙撇撇嘴嘲笑道,不过嘴上虽然这么说,看到二人没事之后,放心之下,轻快的唱起了小调。

一行四人再次启程,第二天就已经到了华山脚下,武修文兴高采烈的给程英和郭芙讲述当日郭靖与百损道人的那番争斗,以及他们兄弟二人是如何险之又险的躲过百损道人的毒手。

之后又带二女来到当时受伤后疗伤时所住的那处洞穴。程英还好,毕竟跟着黄药师走南闯北多年,见识还是有的,郭芙却听得津津有味,手舞足蹈。

常言道:自古华山一条路。四人一路攀险峰,越深沟,探溶洞行来,只见华山风光又与终南山美景不同。做为道教圣地,“第四洞天”五岳之西岳的华山,奇峰罗列如鬼斧神工,高耸入云、危峰兀立,各处无不是怪石嶙峋、瀑布飞流直下;如今又没有前世那般的旅游开发,景色自然唯美,却山高路陡。

辛亏四人轻功非凡,才能轻松登山,一路武敦儒引经据典,给众人介绍了陈抟老祖与宋太祖赵匡胤下棋赢华山的典故;汉元帝刘爽的女儿南阳公主修道隐尘乱的故事;观棋烂柯的神话;巨灵神劈华山的传说等等或美丽、或神异的故事,听得程英、郭芙二女如痴如醉。

又因为正好这一天华山上云雾缭绕,美不胜收,武敦儒兴之所至朗诵了诗仙李白的《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游玩了整整一天一夜之后,武敦儒四人惊叹万分的在华山上观看了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的日出美景之后,终于心满意足,四人打算从当地流传有“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慢慢爬。”说法的千尺幢,百尺峡处下华山。

这里所说的千尺幢,百尺峡,乃是华山著名的险地,此处山幢壁直立,其间仅容二人上下穿行。两边铁链垂直下垂,状如刀刻锯截。从上到下共有370多个台阶,皆不满足宽。

登时上视,一线天开,形如青蛙在跳,又如粘壁之鼯。下山时比上山时更险,如临深井,心惊目眩。故而常有人下来时倒退而行,从胯下窥视路面。

正因为这样,寻求刺激的武敦儒四人才将下山路线定在此处。而“千尺幢”顶端,有仅容一人的石洞,因为当人们爬上最后一个石级时,便从洞中钻出,故而此洞名叫“天井”。

“天井”上有一平台,台上刻写的“太华咽喉”,形象的说明了这里的路形。台上的“百尺峡”为咽喉上段,峡下的平台,形如突出的喉头。“天井”以下的千尺幢,为咽喉下部。

此处整个路形如人的咽喉食管,既窄又突且长。“天井”口为“太华咽喉”中段,若从此堵住,上下就会绝路。

武敦儒等四人有说有笑一路从上向下走来,这段路程确实名不虚传,真是一处危石耸峙,直插云表,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峡的两壁欲合,却被飞来的两颗石块从中撑开,人从石头下钻过,胆战心惊,生怕石块从两壁间掉下来,这就是“惊心石”。

以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冒险精神走下来,都觉得有点心惊肉跳,郭芙更是几度惊叫出声,只是在被武修文无情嘲笑了一番之后,才故作镇定,强颜欢笑。

当他们几人缓步走下百尺峡,马上就要到达“天井”的时候,突然听到下方传来一阵嘈杂的叫骂打斗声,人连忙紧走几步,片刻后就看到了闻名已久的“天井”险地。

此处果然易守难攻,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难怪前世解放战争时期有国*民*党*残匪韩子佩曾在“天井”口加一块铁盖,企图固守华山,人民解放军八勇士却飞越天险,消灭了据守在这里的一个班的兵力,为增援部队打开了通道从而获得胜利的情节。

而此刻“天井”处正站着一个五大三粗的丑陋汉子,衣着坦胸露乳有些怪异,武修文看到这个丑汉心目中猛然移动。

这时那汉子正双手叉着腰对着“天井”下边哈哈大笑,用一口有些别扭的汉语喊了几句让武敦儒几人听到以后脸色大变的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