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斩邪 > 第八十三章:施主留步,与佛有缘

斩邪 第八十三章:施主留步,与佛有缘

作者:南朝陈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02:43:34 来源:笔趣阁

(聊聊天,培养培养感情,你值得拥有!)

夜幕下的扬州华丽如画,这才真正称得上是大城市,与之相比,泾县那等地方就跟穷乡僻野一般。

作为州郡重地,扬州设刺史府,设三级衙门,并仿朝廷中央设立六大部门,分别为:吏房、户房、礼房、兵房、刑房、工房。

一州刺史,封疆大吏,手握全郡大权,下面三级衙门,有“太守”一职,负责民事审讯,至于六房,各司其职。可以说,政治制度已经相当完善,用句诛心之言,一大州郡,几乎等于一个小朝廷。

在以前,刺史权势并没有这么大,与太守互相制约。只是后来朝廷式微,君上软弱少理事,刺史的势力才逐渐膨胀,隐隐成割据之势——最显著的一点,如今刺史之职,居然有世袭的苗头来。

世袭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个州郡基本是某一家的了,父传子,子传孙……

谚语有说:天下之大,莫非王土。若州郡失去规矩,成为国中国,那么这个王朝距离覆灭不远矣。

扬州衙门,太守理事处。

扬州太守姓王,名“璞”,字“应知”,今年四十二岁,年富力强。

整个扬州被元文昌经营得像铁桶一般,那王应知自然也是元家心腹,才能位居要职。

每天晚上,他都会在理事处批阅公务,然后拣些重要的呈交给元文昌审核批准。

“嗯?居然有此事?”

他忽而轻轻讶然出声,手里拿着一卷宗卷:“士子文武双全。勇擒人屠车夫……”

读完,眼睛渐渐亮起来:“泾县士子陈道远。听着很耳熟……对了,上次正阳道长不是提到过吗?只要陈道远来到州郡。就派人到道观通知……”

“此子,来得倒挺早。”

没心思审阅其他宗卷了,起身开始踱步——这是他一个思考习惯。

“只是一名普通士子而已,为何正阳如此看重?莫非这陈道远身上,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少将军尊正阳为‘道父’,非同小可。对此称谓,大人曾流露不满。虽然三子当中,少将军最为聪慧,最得大人器重。被视为未来刺史人选。但是……毕竟是未来之选,不是现在。”

想到这,他有了决定:“这件事得禀告大人知晓,然后再通知正阳。”

王应知浸淫官场多年,深谙权力之道,涉及这等层面,所谓兄弟父子,这些关系并不可靠,反而可能成为祸端。元文昌大力栽培元哥舒不假。可要是元哥舒心急了,越过规矩,肆无忌惮地去培植自己的羽翼爪牙,那么就可能让元文昌觉得不爽。甚至认为这个儿子是不是想谋权篡位了。

毕竟老子还身体安康着呢,还不想放权退位,你这当儿子的就急着上来。可不是想造反吗?

家事基业,父传子是理所当然。但还没有正式传之前,作为儿子却不能伸出手来要。来抢,那么的话,便是大逆不道,该杀!

越是位高权重者,对于位置的眷恋就越深,忌讳就越多。历朝历代,基本都有皇帝罢黜,乃至于杀死皇子的事例,根源都在此。

王应知觉得,当前元文昌春秋鼎盛,起码还会把持权柄好几年,自己若是急着去元哥舒那边,却正犯了大忌。

“就这么定了,将陈道远调查一番,整理成宗卷呈交给大人看。”

对于正阳道长为何如此注意陈三郎,王应知并不清楚真正原因,下意识地认为是少将军那边要拉拢人才的缘故。

……

一夜过去,初来乍到,自然得四下逛逛。到了这个时候,距离八月乡试时间已不多,临阵磨枪,效果也不大,倒不如这几天到外面走一走。否则到了扬州,连州郡是什么模样都不知道,不等于白来了吗?

人情练达即文章,世情练达却是官。

吃早饭的时候,问店小二一些关于扬州的好去处。

店小二嘻嘻一笑:“公子,扬州最好玩的地方当然便是秦淮河了,此生不去秦淮河,自命风、流也枉然。”

十里秦淮,十里风月,的确名扬天下。很久以前,陈三郎听这个名字,耳边便听出茧来。在南阳府,便有一处水湾,被称为“小秦淮”,只是那里比起正主来,不知逊色多少。

秦淮繁华,无以伦比,更是一处吃人不吐骨头的销金窟。一年到头,经常有文人士子去到那儿,被迷得流连忘返,日夜笙歌,沉迷其中,当最后一文钱被榨光,一文不值,立刻便会被老、鸨龟奴撵出来,流落街头,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甚至客死异乡,也是常有的事。

陈三郎莫名想起两句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此扬州虽然非彼扬州,但许多方面都惊人一致。

当下笑道:“除了秦淮,还有其他地方吗?”

店小二道:“扬州十景,秦淮为首,另外还有九景呢。”便扳着手指一一说来,相当仔细:瘦月湖、山色塔、二十四桥、飞来峰……

陈三郎知道他卖力的缘由,听完之后,甩出一串钱。

店小二接过,眉开眼笑,其实在客栈里跑堂,每月工资并没有多少,倒是客人额外的赏钱收入更丰厚些,遇到出手阔绰的主,扔一锭银子出来,便等于他几个月的工资了。

陈三郎听完扬州十景,对于其中的瘦月湖颇感兴趣,便决定今天到那边看看。

瘦月湖是一口城中湖,占地十数亩,水是活水,水质清澈,岸边一圈,遍植杨柳,而水面之上生长着连绵的荷花,当花开之季,花朵妖娆娇艳,美不胜收,故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誉。

其实扬州十景,倒有三景和瘦月湖密不可分,等于连在一起,比如山色塔,比如二十四桥,比如飞来峰等。

问着路,走了大半个时辰,陈三郎来到湖边,放眼观望,见碧波荡漾,荷花盛放——当前季节,不正是花期吗?

红绿相间,恰如诗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陈三郎看得心旷神怡,真是不枉此行。

沿着湖岸走,不知不觉走出一大段路,见前面一座古塔屹立,高一十八层,塔尖如针,直刺苍穹。

夏禹王朝重释家,因而许多城镇中都建有佛塔庙宇等,不过这么高的,却比较少见。

山色塔。

关于此塔来历,有一段典故,当初建塔,不用青砖,主体建材都是僧人在城外的山峰挖掘山石,然后一块块打磨成砖,再用石砖彻就。

这般过程,千辛万苦,简直非人折磨,非大毅力者不可成。

足足十年光阴,佛塔才建成,因通体保持山石颜色,风雨不侵,岁月难磨,便起名“山色塔”。

山色塔后面,闪出一座山峰。这峰形状有些古怪,椭圆孤直,很突兀地镇在湖面上。

飞来峰。

飞来峰的故事更加玄乎,话说很多很多年前,瘦月湖有蛇妖作祟,兴风作浪,吃人无数。此事被天上的神仙知晓,便扔出一座山峰,破碎虚空,直接将蛇妖镇压住。

那山峰,便是后来的飞来峰。

因为这个故事,陈三郎对飞来峰更感兴趣,站在岸边,端详许久,但不管怎么看,山峰就是山峰,瞧不出什么端倪来。

顺着廊道,来到山色塔前,拾级而上。此刻来塔里上香的香客为数不少,男女老少,富者穷人……

塔中自有僧人主持。

进入塔内,陈三郎东张西望,嫌塔里头太吵太闹,觉得没甚意思,正要迈步出去。

“阿弥陀佛,这位施主请留步。”

突然一声佛号在耳边响起,出奇的响亮,好像是在心坎上响起来一样。

陈三郎被吓了一跳,回头看去,见到一位老僧人。这僧人生得高且瘦,浑身皮包骨般,一身灰色僧袍尤其显得宽大,他脸上没有几两肉,眉毛双眼深凹进去,下巴稀稀落落几根胡须……这副形象,跟所谓“高僧”八竿子打不到。

“呃,这位大师你叫我?”

陈三郎觉得奇怪。

那老僧咧嘴一笑,嘴里没几颗牙齿了,合十道:“正是,贫僧观施主身有慧根,脑后一圈光华含而不露,此等根骨与我佛有缘,不如就让贫僧帮你剃度,入吾空门吧。”

陈三郎听得一乍一愣的,什么身有慧根,什么脑后一圈光华含而不露,听着怎么像在讲故事呢。居然还开口要自己遁入空门,这老僧是个疯子吗?

“大师,我就是来看看,看完就走,肚子饿了,赶着去吃午饭。”

老僧微微一笑:“饭随时都可以吃,但机缘错过,就不再来。”

一刹那,他的笑容温煦而灿烂,整个人的形象为之一变,变得万般慈祥;言语绵绵,听在耳朵里,非常舒服,舒服得让人兴不起半点怀疑之心,不管他提出什么要求,都愿意点头答应。

嗡!

怀中剑匣微不可查地一动,陈三郎眼眸中的迷茫之色转瞬即灭,低下头去:“大师,我肚子真得很饿了。”

说着,头也不回地小跑出了山色塔。

后面老僧脸上有诧异之色,想不明白为何这书生竟能挣脱自己的舌识通:“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