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斩邪 > 第一百一十三章:独善其身,达济天下

斩邪 第一百一十三章:独善其身,达济天下

作者:南朝陈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9:10 来源:笔趣阁

被请进一个布置典雅的厅堂,刚坐下,有丫鬟上茶,香气袅袅,抿一口,润喉生津。

就听到干咳一声,穿着长袍的周分曹走了进来。不知是否是出去晒多了的缘故,面皮更黑了几分,一对眉毛,粗直如一对剑。看着,觉得十分严肃。

陈三郎起身,拱手做礼:“晚辈见过分曹公!”

周分曹目光炯炯,扫视他一眼,说道:“道远不必多礼,请坐吧。”

坐下来,又道:“恭喜道远今科中举,高中解元,分量可不轻呀。我想想,咱们南阳府,历朝历代,就只出过三个解元,倒是状元有五个。”

陈三郎恭敬地道:“分曹公过奖了,乡试只是敲门砖,和会试、殿试无法相提并论。”

“你应该差不多要奔赴京城参加会试了吧。”

陈三郎点头:“若无意外,大概十月启行。”

周分曹是过来人,经验丰富,撸了撸胡须:“十月好,秋高气爽,倘若入冬后,气候寒冷,却不宜远行。”

“我就是这么想的,如今趁着空暇来到府城,拜访友朋,活动活动。”

周分曹呵呵一笑,忽然道:“鹿鸣宴上,你表现不错,不亢不卑,进退有据,真是让我吃惊。”

这是很难得的赞誉了:“我十分明白,面对刺史大人,有急智,有风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他显然已经得悉详情。

那一天那么多人在万象园,消息传到周分曹耳朵里,只是时间问题。

陈三郎与元文昌对对子。由于两人的身份对比,以及那一副对子的水平。注定会成为扬州文坛的一个热门话题。消息传扬出去后,在士林之间。不少名宿雅士对陈三郎赞赏有加,说他“不畏权贵”、“无惧威武”云云。

无疑之间,使得陈三郎博取了许多声名。

这倒是意外的收获了。

声名无形,却有质,许多时候,不同的声名就是不同的衣衫,能让人的形象截然改变。

在扬州,元文昌霸道威风的形象深入人心,但也有不少读书人风节凛然。很看不惯眼。

周分曹便是其中一个,否则的话,何以对元文昌屡屡伸出的橄榄枝拒之门外?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生本儒人,岂敢在前,岂敢在后?”

陈三郎的这一副对子,简直说到他的心坎上,产生了强烈共鸣。圣贤之道。最重中庸,不偏不倚,不前不后。

如果说以前的陈三郎,印象主要来自朝山寺的下联;那么现在。陈三郎再度让他眼前一亮。

站起来,忽而指着厅堂左侧悬挂着的一幅字:“道远,你看。”

陈三郎望过去。立刻便认出这幅字是上一次来陶然庄,寻访不遇时所临时写就留下的。由于当时条件不怎么样。写得有些瑕疵,不想竟被周分曹装裱好。悬挂了起来。

周分曹念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想问问你,何谓‘穷’,何谓‘达’?”

这是出题考核的意思了。

陈三郎微一沉吟,反问:“分曹公饱读诗书,胸有韬略,有济世之心,然偏居一隅,郁郁不得志,辜负了此生抱负,却是何故?”

周分曹瞥他一眼:“时事维艰,沆瀣一气,避世却是不得已为之,以正此身。”

陈三郎慢慢道:“圣贤曰:吾善养吾之浩然之气。晚辈不才,略有些看法。”

周分曹哦了声:“请说。”

“下者:一人正身;中者:百人正城;上者:万人正国;达者:千万人正之,是谓:浩然!”

周分曹听着,眼眸掠出深思的光芒,忽而仰天大笑:“如此说来,周某隐居山林,游山玩水,便是你所说的‘一人正身’,下者啊。”

陈三郎道:“不敢。只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周分曹怔怔地看着他,仿佛第一次认识他一眼:以此子及冠之年,缘何能说出这些话语来?

张口又问:“于今局势,大厦将倾,何以正之?”

陈三郎说道:“生老病死,人之常态,王朝亦然。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自有更迭代替。”

周分曹身子一震,霍然站起,指着他:“你?”

内心震撼,无以复加,万万没有想到陈三郎会说出这般大逆不道之言。

陈三郎心一凛,猛地发现自己说得多,失言了。

周分曹目光熠熠:“你这般言论,与刺史大人所作所为有甚分别?”

陈三郎干咳一声:“分曹公,前朝何以覆亡?大前朝呢?晚辈所言,只是一个规律。当有了解,便该提前准备。一言以蔽之,隐世逃避,又有何益?”

周分曹莫名感到头绪混乱,隐隐作痛:他绝非笨人,其实很多事情发展的趋势早有预料,只是今天被陈三郎单刀直入地揭开来,却让他一时难以接受。

陈三郎就势起身:“分曹公,晚辈还有些事,先告辞了。”

周分曹道:“那好。”

起身送陈三郎出门,目送对方远去,犹自怔怔出神,脑海不停地闪出那两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出到庄外,陈三郎叹息一声:他当下虽然时运颇高,但命气始终不足,以新晋举人的身份,哪怕是解元,也很难招揽到周分曹。人家好歹也是个进士,在官场打磨多年的人,养气煌煌,岂会轻易依附跟随?

不过现在也不急,以后还有机会。

在周家厅堂上,雄平站在陈三郎身后,挺得笔直,不过听了一席话,云山雾里的迷迷糊糊,无聊得很。这时候,倒羡慕留在泾县的螃蟹了。好不容易出来,便瓮声瓮气地道:“公子,要这厮卖命效力,何须费那么多口舌?让俺杀进庄里,用一根绳子捆绑出来,谅他不敢不从。”

陈三郎呵呵一笑:“你不懂的。”

两个返回南阳府,趁着有时间,便到处逛逛,就来到北街那边。

前面忽而一阵喧哗,又有哭闹声,动静很大,一些人跑过去围观,就听得有人喝道:“公门办事,闲杂人全部让开。”

见到四名衙役,由一个捕头率领,押解着一个胖乎乎的人从一座房子里出来。后面家眷哭哭啼啼,一个劲求情。

捕头冷笑道:“陆达,今番宗卷出了问题,新任知府大人大怒,谁都担当不起,你就乖乖跟我走一趟吧!”

那被抓住的胖子,正是陈三郎的大姐夫陆达,其为南阳府照磨所的一名小吏,三代经营,也算挣下一份殷实家业,如今却不知出了甚事,要被拿去衙门审讯。

陆达大叫道:“王捕头,冤枉呀,你是知道,这段日子我都卧病在家,不曾去衙门办差……”

那王捕头晒然道:“不是近期的事,而是你以前掌管的宗卷出了岔子,被查出来了。”

陆达一听,面如死灰:正所谓小吏狡诈,滑似油。一查起来,个个屁股都有屎,就看大坨小坨,臭到什么程度罢了。但一般情况下,只要遮掩功课做到位了,绝不会出事。

合该陆达倒霉,短短几个月时间,南阳府知府就换了三任,走马灯笼般,换得人都看花了眼。老知府苏冠成升迁不提,刚上任的魏了名半个月都没撑到,位子还没有坐暖就中风倒下;然后近日又换了个新任知府。

新官上任三把火,不料其中一把就烧到陆达头上。他前些日子感染风寒,看了几个郎中不见好,反而愈发沉重,只得请了长假,呆在家里静养。刚调养得有了几分起色,衙门便来人了。

陆达心里明白,这是自己太长时间没在衙门打点,因而被捅了刀子,可现在就算想补救,也补救不及。新任知府,雷厉风行,要抓典型,根本说不上话。况且他虽然有些人脉根基,可小吏就是小吏,和真正的官判若鸿泥,完全不是一个层面的。

“松手,再不松,一并抓了送官!”

陈三郎的大姐抱住丈夫不肯放,让王捕头很不爽,听妇人哭嚎得心烦,就要起脚去踢。

“慢着。”

陈三郎带着雄平走过来。

王捕头眼一瞪,手把握在刀柄上,喝道:“你是什么人,敢来阻碍本捕头办案?”

妇人见到陈三郎,也是一怔,一时间竟有些认不出来——以前的这个弟弟,瘦削得不得了,尖面猴腮,现在脸颊却丰盈起来了,显得有英气。

陈三郎上前,淡然道:“这位捕头请了,我姓陈,名原,字道远。”

“陈原,陈道远?”

王捕头觉得这个名字有点耳熟,脑海灵光一闪,失声叫道:“陈解元,你是陈解元?”

前一阵子,报捷文书传达到府城,今届出了个解元,衙门上下都有所耳闻。

陈三郎微笑道:“正是陈某……王捕头,可否让我跟我姐姐说两句话?”

“姐姐?”

王捕头看了看妇人,顿时醒悟过来,变脸般堆上笑容,忙道:“可以可以。”又喝开押解陆达的衙役,笑眯眯对陆达道:“老陆,你不地道呀,小舅子考了解元,也不说一声,教兄弟我刚才失礼了。”

陆达目瞪口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