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斩邪 > 第一百八十一章:天子门生,圣意难测

斩邪 第一百八十一章:天子门生,圣意难测

作者:南朝陈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02:43:34 来源:笔趣阁

历经点名、赞拜、行礼等一系列繁琐程序后,三百贡士鱼贯进殿。今日无考,故而不设置座位,分排站立,共有十排,左右各五。

人头涌涌,但每个人都低垂着头,神色庄肃,不敢发出声响。

朝廷礼仪,严苛至极,任何一次行差踏错,都可能招惹到杀身之祸。这是千年封建统治所一直强调并执行的规矩,早深入到天下人的骨髓里,不可剥离。在历史的长河,王朝更迭,民生民死,许多礼仪在形式上都发生了不小的改变,唯独这“尊卑之分”的规矩代代传承,不曾动过。

陈三郎觉得无比压抑,好像脊背上压着一座山,沉重难受。脑海世界,困住《浩然帛书》的金色龙气也变得兴奋活跃,不断冲刷着古书,要将其完全腐蚀融化掉……

冷汗在额头闪现。

不过这般状况在殿上其他人也有,而且为数不少,其中一些人,说“战战兢兢,汗出如浆”不为过。

他们都是文人,是才子,然而读书人清高轻狂的那些性格在此时此地完全失去了表现的土壤。

天大地大,规矩最大,而不是道理。因为道理,往往都是说不通的。

天地间,规矩的集大成所在地,便是紫禁城;规矩的制定者,便是代表九五之尊的皇上。

沉寂而压抑的等待,不过一刻多钟,却无比漫长。

铛!

一声钟声,有执事太监高声宣布:“皇上驾到,贡士见礼。”

三百贡士齐刷刷行礼。一动不动。

“平身吧。”

声音出奇温和,如同清风拂面。没有多少威严在里头。

贡士们这才站起来,但仍是低着头。不敢去看。

一阵“簌簌”的翻阅纸张的声响,这是皇帝在翻阅考卷文章了。

昨天殿试,昨晚主考官交叉审批,连夜筛选划分三个层次,工作量极大,他们都是挑灯熬夜才完成的。回想过往殿试,规矩有所不同,至少审阅宗卷的时间比较充裕。

但规矩总会改动,科举考试。千年以来就发生过上百次的修正变法,才最终形成现在的样子。当初,根本就没有“殿试”这个环节,都是历朝历代变法,然后才涌现出来的。

主考官阅卷,分成三个梯队,其中最优秀的十卷选为一甲进士备选,最后三甲人选则是由皇帝御笔点出。完成殿试,面圣过后。三百贡士便可被称为“天子门生”了。

约莫过了两刻钟时间,就听得执事太监高声叫道:“吴琦、宋景、周广……”

一口气叫了好几个名字,第十个赫然是“叶藕桐”。

叶藕桐一听,心中有喜意忍耐不住地喷发而出。他明白十个名字后面代表的含义,分明就是十佳候选。赶紧迈步出列,与其他人踏上前去。

“抬起头来!”

太监又是一喊。

叶藕桐便缓缓抬头。却也不敢直视,眼皮微微垂落。不过视线也能看清楚上首龙椅上坐着的皇帝。

“这。就是皇帝了呀……”

内心掠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但不敢多想。生怕流露出不恰当的神态来。

皇帝已是花甲之年,人生得并不高大,三缕长须,面皮有皱纹,一双眼睛眯着,竟有几分“老眼昏花”的味道。倘若他脱掉皇冠、除掉龙袍、从龙椅上走下来,那么就是一个稀松平常的老头子。

岁月不饶人,他到底是老了。市井早有传言,说皇帝龙体欠安,身子大不如前,这才诏命七王爷从凉州返回,其中大约存在着定下太子之意。

当然,并非说就定七王爷了,还会经过一番选拔。

皇帝目光缓缓从十人面容上掠过,神情淡漠,看不出什么情感。片刻之后,他又低头去翻阅宗卷,一份份地看,看得很慢。

这差不多就是要御笔圈点了,旁边早有太监磨好墨,放好笔伺候着。

下面十人觉得心跳得好快,几乎按耐不住。

朱笔圈处,功名生辉。虽然殿上的三百贡士基本都不会落选,但“三甲同进士”和“二甲进士出身”还是存在不小的差异,而二甲三甲与“一甲进士及第”之间的差距则更大。

出身差异,能定一生;功名差异也是如此。

皇帝忽而一声叹息,放下宗卷,淡然道:“把二甲宗卷呈上来。”

边上的主考大臣们闻言一惊,领首一个老臣跪倒在地:“皇上。”

皇帝看着他:“杨卿家,尔等阅卷,有些让朕失望了呀。”

此话一出,其余主考官立刻顿首在地。

这就是规矩,皇帝一句话,哪怕并不表露出多少责备之意,但下面执行事务的臣子就得请罪。

皇帝咳嗽了一声:“杨卿家,殿试之题是谁出的?”

那杨卿家回答:“是皇上亲笔所拟。”

“天下事者,何为忧患?难道你们觉得,朕居深宫,不知天下忧患?”

杨卿家连称不敢。

皇帝拿起摆在案上的宗卷,轻轻一抖:“这十份文章写得花团锦簇,甚是不错。但,也仅此而已。”

话说到这个份上,诸位大臣要还是听不明白,那脑袋真是白摆放在颈脖之上了。

杨卿家略一沉吟,缓缓说道:“皇上,治国之道,在于中庸。”

皇帝晒然一笑:“我可是记得很清楚,某次早朝,杨卿家曾说过‘忧患缠身,当用猛药’之语。”

杨卿家拜倒在地,默然不语。

“你害怕?”

皇帝的声音带着一抹说不出的讥讽之意。

杨卿家依然沉默:他并不怕死,只是近年来,经历了那么多事。看到那么多血流,一些略显尖锐的棱角早收敛了起来。

殿试阅卷。与其说看文章,不如说是揣测圣意。皇上喜欢什么。赞同什么,就得呈交什么,以免触犯逆鳞。然而伴君如伴虎,尤其是当今圣上,这些年来许多政令朝发夕改,很是不稳定。

圣意难测。

因此这次殿试选卷,呈交的十卷都选的是中规中矩之作,阐述忧患,分析明确。但绝不激进。

可他想不明白今天皇帝到底想要做什么,有时候,他内心深处有些大逆不道地觉得皇帝就像个孩子一样,一不留神就胡闹一下。从某个程度上说,当今天下的局势,很大部分都是皇帝一手造成的。

当然,这些话绝对不能诉之于口。在以前曾有铮铮之臣上书,可他们最后的下场都很惨。

那么,时过境迁。难道说皇帝突然间醒过神来,意识到时局维艰,要采用重典治国,挽狂澜于既到了?

这并非不可能的事。当初皇帝登基,第一个十年间广施仁政,使得国富民强。蒸蒸日上,堪称“盛世”。

开拓盛世的。当为明君。既然浪子能回头,明君为何不能重振雄风?

只是……

杨卿家感到欣慰之余。却萌生另一重忧虑。重典治国,猛药治病,固然不错,然而当大厦将倾,重病缠身呢?猛地下药,很可能将所有矛盾激发,一发不可收拾。

皇帝高高在上,声音温和:“杨卿家,你们再选三卷文章交上来吧。”

“谨遵圣旨。”

杨卿家带着诸位主考官离开,去到偏殿中,从二甲三甲的宗卷中挑选起来。

一位大臣压低声音,悄悄问道:“杨大人,皇上这是怎么啦?”

他很是迷惑不解。

历科殿试,几乎没有出现过这般变故。

杨大人神色复杂,片刻面露苦笑:“身为臣子,听旨意行事便可。”

“只是仓促间,该怎么选出三卷来?”

三百贡士,三百篇文章,绝不是小数量。更重要的是,当下都不知道皇帝意图如何,究竟想看哪一类的文章。

杨大人微一沉吟,撸了撸胡须,现出坚毅之色:“我来选吧。”

伸手到放在三甲的宗卷中,抽出原本压在最后的那一卷。

旁边大臣见到,心里一个格楞,连忙出声:“杨大人,不可!”

杨大人道:“吴大人,刘大人,你们反对?”

那吴大人急声道:“此卷文章论点激进,有失偏颇,怎能呈交皇上翻阅?”

杨大人看着他,莫名想到刚才皇帝的口吻:“你害怕?”

吴大人慨然道:“万一此卷文章被皇帝圈中,传扬出去,天下乱矣。生灵涂炭,不能不怕。”

杨大人的手慢慢放下,沉吟起来。

刘大人劝道:“杨大人,事关社稷安危,不可草率啊。”

杨大人想了想,终是放弃:“也罢,那另选三卷。”

当下几人低声商量,就在二甲宗卷中选出了三份拿到殿上,由太监呈交到皇帝面前。

皇帝开始翻阅,浏览的速度不慢,不用多久看完,猛地抬头,声音徒然严厉起来:“杨卿家,你这就是你们回复朕的答案?”

说着,猛地站起,将手中文章往殿下一扔:“天下之大,士子之多,就找不到一个能替朕分忧者?”

这句话包含的意味就重了,把满朝文武都扯了进来。

“皇上请息怒!”

杨大人等即刻跪拜下来,磕头请罪,状甚惶恐。

皇帝剧烈地咳嗽起来,边上太监赶紧端过一方锦盒,打开,里面一枚朱红色的丹药,有药香散发。

吃过药,皇帝面上那一抹嫣红渐渐消退,背靠在龙椅上,像一截行将老朽的木头。

出了这等变故,三百贡士内心诧异,却不敢表露出来,低着头,连大气都不敢喘。他们平生第一次对于“伴君如伴虎”,有了一个直面的认识。

圣意何止难测?而是不可测!(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