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斩邪 > 第三百五十五章:余勇追寇,人才难得

斩邪 第三百五十五章:余勇追寇,人才难得

作者:南朝陈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5-03-31 01:21:02 来源:笔趣阁

对外实施分田制,对内奖励自然不能寒酸。从泾县跟随而来的庄兵,以及各类工匠等,每一口人,每一家子,都获得丰厚的奖赏。

这些奖赏主要来自没收的家族房屋,田产等。

领到奖赏后,诸人无不兴高采烈,笑逐颜开。以前在泾县,他们当中的许多人虽然衣食无忧,但身份上多少显得低微。现在好了,一个个发迹起来,有了自己的大屋子,有了几亩,甚至几十亩的田地,堪比乡绅阶层。

不错,陈三郎此举便是要制造出一批完全属于自己阵营的乡绅阶层来。这样,才能彻底掌握整个崂山府。

所谓奖罚分明,这些人忠心耿耿,背井离乡地跟随自己奔赴雍州,期间经许多劫难,出生入死,现在拿下了崂山府,不给于相对应奖赏的话,岂不是寒了众人的心?

纵然如苏镇宏之流,也懂得这个道理。只是他个人实力不够,驾驭不来罢了。

陈三郎论功行赏,同时也在构思府衙的分工制度,只要酝酿成熟了,便会正式实行。他深深地知道,无规矩,不成方圆。人心善变,但当制度长存,便能形成巨大的约束,从而使得整套班子能够井然有序地运作下来。

任何有团体存在的地方,都得有制度存在,否则便会乱成一团糟,甚至覆灭。

家有家法,国有国规,说的便是这个意思。

今天已经是大战后的第三天了,残余的旧家族势力基本被肃清一空,再翻不起什么风浪来。

值得称道的是,在整个搜查过程中,张博并没有被以往的仇恨冲晕了头脑,而大肆报复打击。并且能很好的约束部下,有一名老部众扰了民,还被他严惩,打了三十棍子。

这棍子打下去,纪律一下子得到了端正。

陈三郎知道后,暗暗点头。在他看来,打胜这一场仗并不值得有多少吹嘘的地方,重要的是战后的建设。

而建设,最需要人才。

原先的老班底,当初不过是面对一个陈家庄而已,或对于一个小县城而言,尚可应付得来,可当要管理一个大府城,区域一下子翻了数倍,难免就捉襟见肘了。

没有足以胜任的人,制度上关节的执行者便缺失,就会导致运作不力。

这也是陈三郎不愿意现在拿出那套制度的一大原因。

有些事情,得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张博的表现让陈三郎感到满意,出征的江草齐也不差,率众出城,马蹄到处,所向披靡。

经上次大创,逃走的县城联兵数量还有几千,但互相之间失去了信任,各自为战,甚至不等江草齐打来,他们在逃亡过程中便产生了矛盾,兵兵乓乓拼杀了起来。

失去统领的县城兵丁,下面副将争权夺利,斗得不可开交;即使统领还在的县城,回去之后,也是一蹶不振。

他们的成色,本就是游兵散勇而已。

当江草齐兵临城下,这些人不是望风而逃,就是望风而降。也有些顽抗的,但守不了两三日,城池便被攻破,沦为阶下囚,或者直接奔赴黄泉而去。

不是所有县城都是江草齐亲自去攻打的,因为这些县城分散在不同方位,完全靠一支队伍去打得话,光迂回奔走,就得花费许多时间。因此江草齐分成了三支队伍,自己率领一支,心腹副将孙离带一支、副将周天宇带一支。

孙离与周天宇本来是江草齐的门客,忠心耿耿。

江草齐以前在泾县杀猪卖肉的时候,门下便收了不少江湖豪客。后来家变,惹了官司,门客散去许多,但仍有四个门客不离不弃。

孙周两人,便在其中。另两个门客时运不济,却在与蛮军厮杀的过程中不幸丧命。若能坚持至今,至少也能得到一场富贵。

三支队伍,三管齐下,攻打进度大大加快。而占领县城之后,孙离和周天宇就地驻扎下来,对该县城进行统治管理。

光打不理,和蛮军过境那般,却是无用。

六大县城,就需要六个管理者。

五天工夫,江草齐等横扫崂山府管辖下各大小区域,将所有造反余孽清除一空,战功赫然,声名大振。

当接到捷报之际,陈三郎一点都不觉得意外。他素来与这位二姐夫亲近,知道其擅刀法,会读兵书,胸有沟壑,绝非一介屠夫。

江草齐只是欠缺一个机会罢了。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大乱之世,让江草齐遭受了不少磨难,却也把他给磨砺出来了,成为一位不折不扣的将军人物。

江草齐信中还提及,攻克的县城无人主持,难以长久,要陈三郎尽快派人下来接管。

这个问题让陈三郎觉得很头疼。

他早就思虑到了,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人可用,如何解决?

经过多重劫难的崂山府,好像被蝗虫啃过一遍的田野,百废待兴,人才几乎流失殆尽。不是逃了,就是被杀了。不说别的,现在想要找出几个能读会写的人,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王朝内,读书人本就是优等阶层,人数比例少得可怜。但凡考出成绩的,都被朝廷网罗去了。又有不少读死书,读坏脑子的,人情世故半点不懂,这样的人也断不可用。

崂山府中的人才,蛮军过境的时候杀了一批,苏镇宏上位时又刷了一遍,如此下来,还能剩下什么来?

也就怪不得苏镇宏得了林梦海,得了个同进士,立刻如珍如宝,封为头号幕僚。

然而事实证明,林梦海也不过是个绣花枕头,不堪大用。

用人之际,无人可用,实在痛苦。不提下面县城等人用,府城中也有大量空缺。在政务上,周分曹身兼数职,忙得夜夜挑灯伏案,幸好宋志远能帮忙,分担了不少。

不过长期以往,不是办法,陈三郎都想着是否要让周分曹强行休息了。否则的话,这位分曹公积劳成疾,那可呜唿哀哉。

毕竟也是开始上年纪的人。

一方面,陈三郎派人张榜公示,公开招揽;另一方面,派遣人手四处打探,看有没有什么高人隐士之流。

这一问,还真得问到了些名堂。说崂山那边,有人结庐而居,颇具名士风范。

崂山?

陈三郎心一动,那边的矿产业,他可是一直惦记着。那么,是时候再去崂山一趟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